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百行逆天 >

第26章

百行逆天-第26章

小说: 百行逆天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厅内已坐了一会的李干见到方天进来,就已经急急站起,他也不多言,迫不及等地拉着方天就向府外走去。

坐着方家的马车,三人就行到了文圣大广场处,文圣大广场在皇城外,靠着皇城的左手处,其内有七十余处大、小建筑,大部分建筑居然都与皇宫同高。

方天心里惊叹万分,一般王城内那里会允许有建筑与皇宫同高的,这文圣大广场只看这一点就知道,它显然是红月王国的重要建筑了;

这个大广场占地也不在皇宫之下,里面最少能容下十余万人,在广场内是一个高高筑起的极高大的一个高高的台子,一行行台阶从上方直达高台,台阶上是一堵高大的巨石建造的城墙,四处岗哨林立着,这台上就是文圣院了。

文圣院场内有着许多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的溜檐,彰显得文圣院更是无比大气、庄严。

刚进了广场,走上这一处高高的台阶,行到高墙外,就见四周无数金甲护卫守卫森严,四处行人也被护卫远远的就驱开了,一个首领模样的金四护卫这时已经验了两人身份,点了点头示意二人可以能过,一众护卫们却又伸手挡下了方家八位直卫。

这时,门内的一众金甲护卫中又走出一位首领模样的持刀护卫,他带着一队人迎向李干,这头领显然是认识李干的,只与李干笑着交谈了几句,又上下打量了一下李干身后的方天,也不搜身,便挥手放李干与方天入内了。

朵儿与跟着方天的八位直卫见了金甲护卫,他们也识得这是皇家护卫,惊讶地看着李干与方天被带入文圣大广场,只是带着些郁闷的眼神互望了一眼,他们也不多言,就在门外找了个茶座自去坐了一边吃茶,一边等候方天出来。

方天随李干被几位侍卫带着走进文圣大文场,穿过了一个长长的复道,就看见一个长方形巨大的会堂。

这是一个类似现代的四、五层公寓式建筑,却是由无数巨大的白玉筑造而成,这个建筑竟然还有许多类似阳台设备,只是没有玻璃,其宏伟壮观处让方天不由暗暗地咂舌。

他这时心里也YY起来,是不是中国的那一些古建筑,都是因为那时候也有修真者,用修真者搬这些巨石当然是可以想像,比起重机什么的机械那要容易方便的多,当然也要快得多了,方天想着不由偷笑起来。

二人在外面看了一会,就有会堂的一位侍卫前来领着他们进了会堂,刚进会堂,又有几个仆从模样的人把二人请入了一处偏院内。

几名仆役将两人带入偏院,引着二人在偏院一间屋内坐下,方天向四处打量着,就发现偏院外四周若隐若现的有无数金甲护卫及太监、仆役,一个个恭敬的侍立着,竟是一副大气不敢出的样子。

方天坐下没有一会,有几个仆役上前奉上了茶点,也都是方天前所未见的精品茶点,方天不由有些诧异地看着李干再次确认地问着:“就在这个地方作《百家治国论》之辩吗?”

李干抿嘴一笑地点着头,只见他这时也是一幅好奇宝宝样子地向四周打量了一会,感受到这里的压抑的气氛,二人也不敢随意走动参观这宏伟壮观的建筑,更不约而同的低下声来,又开始小声地聊起法家学说来。

聊了一会,方天察觉出在四周的侍卫、仆从,在洒扫、检查完毕后,又一一隐去,一座巨大的文圣大广场,有数千人立于其中,这时如不细细打量,四处竟如无人般的寂静,方天心里也是暗自讶异,这里好大的规矩啊,果然是有圣人气象啊。

一个多时辰过去了,正在交谈地二人就听院外传来一阵嘈杂声,两人这时也不由停下了交谈;

方天也知道,这是一切准备就绪,就要等一些人物到场了,显然这里面有许多大人物,方天这时也只能静坐着等着辩论开场,不一会儿,嘈杂声渐入中院不闻。

又过约半个时辰就有一个中年太监进入这小屋,对着李干躬身说:“大王传大理寺侍中李干觐见。”

李干站起身,举手正了正衣冠,一边抬目示意着方天跟上他,一边随着这个太监举步向外走去。

方天一摸头上已是有了一片冷汗了,到如今一共活过了四十三年的他,见过的最大的官也就是他爷爷尚书方万胜了;做为本家的爷爷,他多了些亲近,自然也少了敬畏。

可这次听着好像是要去见大正王了,方天不由有些心惊肉跳的,奶奶的,这次怕是又上了李干这贼厮鸟的当了;

什么相助捧场的,如此大的动静,还有大正王要参加,那里就是好来的?还捧场呢,方天这时早就一脑门子浆糊了,捧个鸟啊,在大正王这捧李干的场,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

方天这两日真是流年不利啊,先是被亲爷爷给卖了,这也就隔天,又被一个骗子给骗到子大正王面前等着不知卖出什么价的,方天不由哀叹了一声,XXX的,哥的智商就这么低吗?至于让人见天的骗吗?还想着李干是方家的潜力股的,他简直就是方天的催命符啊。

早知辨论是这般情景,方天是万万不敢来的,可是这会儿已经身在文圣大场里,早已经是进得出不得了,这个小小的方天又往那里逃的,看着李干示意完毕,躬着身子向前行去,也不多理会更不去安慰方天受伤的心灵,方天心里却只有暗骂着这个扫把星。

随着小太监低着头向前走,方天一边擦汗,一边暗骂着李干,还不得不与李干一起进入了文圣院中,这才是真正的“文圣院中,身不由己啊”。

走进文圣院,前面两人停下了脚步,方天略抬一点头,就见前面李干好像若无其事地朝上一拱手道:“大理寺侍中李干见过大王,恭祝大王万岁。”

这一下,一直对封建王朝怀着无比痛恨,同时也对“三纲五常”怕到骨子里的方天也在暗底里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这里也是不用磕头的,话说这磕头的礼是从那里传来的啊。

这方天也急忙欲学着李干的样子,这时也一拱手就朝上看去,他正想着要学李干的舌,也再说上一句“草民方天参见大王,恭祝大王万岁”的话来,谁知道人家大正王根本就没有鸟他,如同李干身后本身就是空无一物般。

大正王等李干话声一落,就向着这个方向目不斜视,目无余子地盯着李干笑了几声,就听他朗声说:“李先生进的法家学说一册,孤已经看过了,先生大才,孤十分敬佩啊;孤与众臣已多次论过了,但众臣都说有不懂,不太明白的地方,今天孤就召来众臣,我们要在这文圣院让李先生为法家正名,以期得立百家正说。”

李干躬身答道:“下官微末小才,也不敢当大才之说,但为正这法家之说,愿为大王和诸位大人献上自己一点拙见。”

大正王听李干说完,又是哈哈大笑挥袖说道:“先生过谦了,先生这就请说吧。”

方天一看,好啊,看来没我啥事的;

这时他吁了一口气,心里却有几分暗喜着;

乘二人对答之时,他却也是偷眼向着四处看去,这时院中一众文臣们都站得笔直的,有一些人在向上看,这是在看大正王;

有一些人却上下打量着李干,显然是等着听李干的高论的;

方天发现这会儿好像没有人注意到自己,也是竟是双眉一挑的就成了一字眉了;这时他也急向后出溜了几步,先溜达到了一边,又抬眼向大正王处看去,就见这大正王看着甚是年轻的样子,这相貌看上去也就三十岁的模样,长相甚是普通,唯有一双眸子隐藏着些锋芒。

果然,他虽然如老鼠一般地在这宫中用着“电步”上身纹丝不动,连衣袂也没带起一丝风地就平地里退了几步,也没有引起场中人的注意,方天心里得意着,这锻体术练了几年,没见别的作用,这“舞步”竟是大有长进,这时如果再回咱家乡,猫王舞王啥咪的,还不得“恨死”他了。

第38章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

方天悄无声息地打量完四周,又嘘了口气,便也伸手抹了一把汗;

离得远些果然是要安全些啊,最少比里面的气场要小好些的,心下这会儿也稳定了不少;

方天这会儿就开始想着自己的处境起来,他这是就有点明白书中说的“大隐隐于朝”的意思了;

在这个地方,也算是一个朝会了中;

这里有一堆大人物,最高的就是大正王了,大家都要看他眼色行事的,可这会儿大正王眼里只有李干,李干眼里只大正王,方天这样的小人物被扔在这里,那就毫不起眼了;

再看下方群臣,他们这会儿眼里也就只有大正王和李干,更不会注意到方天,这下我方天就在这朝里“大大方方”地隐去了;

方天心里尤自暗喜,这会儿,他是即得意于自己的无敌舞步了,又得意于成为大隐,只见他双眉直接挑成了一个倒八字来,抬起手来,轻抚着自己的下巴,仿佛那里如同他爹一样这时有几束招摇地青须;

于是他一边摸着光滑的下巴,一边得意洋洋地想着,哥哥我这会儿也算是到了“大隐隐于朝”的境界了吧。

觉得自己已经处于“隐身状态”的方天,这会儿终于定下心神,却开始好奇起这朝会怎么个样子,是不是和他看过的宫廷戏一样的,于是他又开始鬼头鬼脑地向四处看去,就看到下边众位大臣中却早有一个正如见鬼神般地,注视着他,双目神光如电,竟是刺得方天脸上也是一阵烧起来。

可不正是爷爷方万胜。

方天这时转头看见了爷爷瞪眼看着他,也是吓得轻抚了一下胸口,险险地就是一声尖叫要脱口而出了,他也苦笑一声,微伏下身子作了个揖,就见爷爷先是一瞪眼,又是一摇头,却扔下方天不理,自顾自地闭目养神起来。

方天又看了一圈,见没人注意到自己,他没明白爷爷的意思,摇头是表示让他再不要乱动了,方天却以为爷爷是摇头表示对他处境的无奈,帮不上忙。

看爷爷闭目养起神来,方天又展开了他“独步天下”的舞步“电步”,又自以为是地,“悄无声息”地偷偷转到一处柱子后,斜倚着如看戏般看向堂内。

他却不知这大殿内众人个个都是何等功力,这里最高的高手就是大正王了,大正王早就是元婴中期高手,再加上他修练得有秘术,这文圣院虽有数里大小,但其中但有风吹草动,那里躲得过他的灵识?

而这里的一众文臣确实大多是没有修练过的,还有一些仅是武者,但这些人却也不全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啊;只是想想就连李干这个文人也是筑基期高手了,更何况这里还有五、六个各家家主的,这些人却那个不是要到了筑基期顶峰的高手人物?

方天这般贼头贼脑的模样早已经落在众人眼中了,就连大正王也险些被他这样子引得忘记了国家大事了,他这样子却十足像个逗笑的小丑,立朝三十余年,却是那里有人见过这种即兴表演的?更难得的是,这小子还在那里洋洋自得的,直如掩耳盗铃般地秀着,出着洋相。

方天这会儿却是仍不自知的自以为大隐于朝着,得瑟着;

大正王早就被引得灵识紧紧地打量着方天,看着他吊儿郎当地斜倚在柱子上,如同看戏般的神情。

险些连话都忍不住要说错的大正王,这时却以元婴高手的全身功力急速运转,强忍着,亏得他自制力惊人,心神更是稳入山岳之重,这会儿还是意识到法家之说要紧,国朝为重,他暂时还顾不上这个小角色,也罢了由这小子去吧。

方天却仍自暗想着,也不知怎么地,这堂内好像不是戒备森严的样子,至少柱后没有刀斧手这一类人物啊。

方天心里暗自腹诽,这啥大正王,那有俺们那里的秦始皇那么讲究,到底也是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心里也放松下来,听起李干高谈阔论,一边却想着如何脱身,至于这个在辩论上帮李干,助他一臂之力的诺言,他早就抛在脑后了,这会儿还是小命要紧些啊。

方天这会儿仍自站在柱后,偷眼打量着着堂内,这时只见李干抬首拱手,四周一揖昂声说:“臣本大河国人,游学六国,观六国朝政,如今言政者多,治政者众,而民从者少。得识法家遂研习十余年,终有管见。此番能得大王与众大人指点实平生幸事也”。

回了口气,接着说:“论法,臣愚见如下“…。。法莫如显,君无见其所欲。去好去恶,臣乃见素;…………。”

大正王点头赞叹:“贤哉斯言,可是人各有喜好,如何才能使百姓安定,国家富足啊?”

李干答道:“一手独拍,虽疾无声;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

大正王听李干说到这里,不由频频点头;他又抬头看着众臣说道:“众卿以为李干之说如何啊?众卿可还有何高见。”

众臣逐一发言问难,奈何李干也是饱学之士,他早对百家之言了解到极致的,加上昨日与方天又交谈了半日,如今李干也是有了准备,许多本想不通的事,这时也是有了新解了,这时他也不慌不忙地组织着语言逐一回复着,却显得十分镇静自若。

众文臣纷纷站出诘问,又逐一退下无语起来。

这时就看见众臣看向一位老者,这位老者站起来也是微微一笑说:“老夫孟希贤,见过大王。”

大正王听得老者报名,也是不由站起惊道:“孟夫子何时入国的,为何不曾听闻啊。”

老者拱手说:“老夫月前听闻贵国有《百家治国论》之辩,不由心痒难挠,如此盛事,老夫岂能错过啊,这不让门人领着就来了,有不敬之处,尚请大王见谅。”

一边几位大臣,想来就是这孟夫子的学生弟子了,这时也都站出来对着大正王连忙躬身请罪。

大正王大笑:“哈!哈!哈,诸位大臣都别急着请罪,难得先生前来我红月王国,今日中午孤与先生同醉。”

大正王向下吩咐道“文叵勤,太常寺可有准备?”

站在队列前方的一名官员,正是太常寺长卿文叵勤,见大正王问起,文叵勤走出队列,对大正王拱手道:“回大王,太常寺早已准备妥当了。”

大正王又向后看去,下方光禄寺礼部尚书田平同样出列拱手道:“光禄寺也已准备妥当,只等大王吩咐。”

大正王点头笑着说:“先生万里而来,孤今日正好就做个东道,哈!哈!哈!”

老者拱手对大王谢道:“多谢大王垂爱。”

礼毕,老者才一笑转望韩干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先生何重利乎?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先生识义乎?…………。。”

斜倚在柱上的方天一听这就是后世有名的:“义、利之争啊。”也是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这自古至今法律与道德似乎就在这根子上有着进行了许多流血纷争,这个道理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无数今古哲人穷辩一生不能辩明。

如今方天按现代人的眼光看,道德与法律应该是并重才是。可古人治国却非要分个是非出来。但是听这孟夫子谈话直指核心,方天不由得也生了敬佩心,但这世间有几个人是君子,这义、利之争看似当以义为首才能为众人接受,如果仅以利去衡量得失,首先这孟夫子一关就没法过了。

然而方天也明白,治国要求非此即彼,向以来统治阶级对于如何治国也是很看重的,没有站在中间左右缝源的道理。方天就觉得心中十分无奈,心下细思自己的知识,如何解决这个争端。

李干也是出名的学者了,然而此时的人还没有人能辨明白“义与利”的关系,可见孟希贤的学识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