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仙谱 >

第47章

神仙谱-第47章

小说: 神仙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官道:“俱是玉帝陛下亲封的。”

黄帝指着那些受刑者问道:“何须这般教化诸人?你们这样用刑未免太残忍了吧?”

四殿阎罗五官连忙解释道:“国君有所不知,这些受刑之人通常在世间皆有恶迹,进了地府之后,被划分为:杀、烧、奸、抢、淫、盗、骗、欺、口、舌、言、谎……等,论其恶迹大小和深浅,应当将这些罪人打入多少层地狱,应该受到何种刑法,各殿有各殿范围,不得乱了章法。再就是,各殿内皆有层数不等的大小地狱,各有分工,各行其责,不可乱来。”

黄帝又问道:“有无不受地狱刑法之人?”

“当然有”五官又解释道:“在人世间好善乐施者,救助他人者,德高望重者,他们在世间的功绩统计在功劳簿上,待他们来到冥界之后,可根据生前所做所为,或轻、或重、或免于刑法,可谓是论功行赏,那些功大于过者,亦可直接上轮回遂道,去投胎转世便可。”

黄帝心想:五官阎王说得可能俱是事实,或许是地府之规。

稍后,黄帝又问道:“何种人在地狱受刑最重?”

五官答道:“杀者、烧者、奸者、抢者四种人。”说着,他一指血池又道:“国君请看,那人生前做恶太多,烧杀抢奸无恶不做,结果受了酷刑,并且永世不得重生。”

当黄帝向血池一看,只见血池内有一个人只剩下一颗头颅了,龇牙瞪眼,不堪入目,好不吓人。

黄帝禁不住惊叫起来,地狱里居然这么残酷和恐怖,他想速速退出地狱之门,一时间却又找不到出口了,顿时心里惊慌、着急,浑身发冷,却又大汗淋淋……

当他猛然睁眼观看之时,居然又是一场恶梦。

当他心有余悸地坐起来时,守门卫士进门问道:“刚才国君呐喊,是否身体不适?”

“乃梦呓而已。”黄帝又吩咐道:“请巫彭来见。”卫士奉命而去。

第三十八回 炎黄二圣入仙班(三)

且说,不多时,巫彭被卫士请来,他一见黄帝坐于床上,便施礼问道:“国君夜深未眠,是否又被恶梦惊扰?”

黄帝微微一笑点头作答,用手示意巫彭坐在近前。

巫彭抓脉言道:“据脉象而言,与前几次大致相同,气血亏空,过度劳神,脾胃调节不济,导致神经衰弱,故而引起失眠多梦,身盗虚汗。依臣之见,国君务必多加静养,按时服药,不日即可康复。”

巫彭所言甚是。然而,只因定数所在,命该如此。

就在黄帝病情刚刚稍有好转之时,突然天降暴雨,如注而至,七天七夜未曾停歇。

黄河决口,洪水泛滥,殃及沿河百姓。

黄帝闻报岂有不急之理?于是,他便亲率大军奔赴洪区。

巫彭一见心急如焚,他竭力劝阻道:“恳请国君另择他人率众抗洪,国君切不可急躁劳神,身体要紧,万一再受潮湿恐怕会对身体更加不利,望国君三思。”

此时颛顼、风后、力牧、大鸿及众人无不相劝,可是,洪区百姓遭此大难,他怎会听得这些。

他对众人讲道:“我病情再重,尚有药调治,洪区百姓们的命岂能耽误?汝等休得再劝,火速随我御洪。”无奈,众人只好领命。

当他们急匆匆到达黄河决口处,看见堤外已经是一片汪洋,许多村庄和田地都被淹没了。

雨依然在下,水继续上涨。

他命大家一起运土堵塞决口,可是,只因决口太大,运来的土往决口处一填,便被冲得无影无踪了。

黄帝见状,不知如何是好,他望着众人俱都无计可施,心中更是焦急。

巫彭劝说无用,便告知颛顼、风后等重臣前去解劝,均未奏效。

力牧对风后道:“我等必须想出办法把这决口堵住,方能使国君心平气和,否则,百姓遭此大难,国君如何安心?”

风后道:“先生所言极是。可是,这土质松软,怎能堵住水流?又用什么东西才能填堵决口?”

颛顼想想说道:“请大家一起运石,再将石块用绳索连在一起推入决口处,这样逐步可将决口堵住。”

风后听了拍手称道:“着呀!还是少将军智高。”

于是,众人齐手搬运和捆扎石头去了。他们用绳索把石头一块块梱扎在一起,然后再把它们推入决口处,这样会加大面积和重量,石块就不会被急流一下冲走了,决口也会渐渐缩小,以至最终将决口堵住。

然而,人们想得太过简单了。那黄河自古就是悬高之堤坝,这次又是洪峰连续不断地冲击下来;水往低处流,何况几天的连阴雨,此时的堤坝怎禁得住汹涌洪流地冲刷?

众人辛辛苦苦扎好的石块,推下一串没了踪影,再推一串仍是踪影全无。

这一来,不但轩辕黄帝心急如焚,就连颛顼、风后、力牧、大鸿等众多群臣也是一筹莫展。

依然是高阳氏颛顼有出谋略,他向黄帝禀道:“孙儿有一个法子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黄帝道:“你快些讲来,让大家听听。”

“是。”颛顼道:“单用绳索捆石捆扎不了多少,也不太牢固,并且不够重量。不如我们派众人多弄些竹子过来,把它们破开成条皮,再用竹子条皮编织成一个个大网兜,用竹网装石块,既能装多,也能加重,再往决口处填筑准能阻挡洪流。”

风后闻听大赞:“着呀!还是少将军计高。”

黄帝却道:“高是高,可耽搁不少时日。”

风后道:“除此之外,眼下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黄帝无奈,只好依此差派人手。他们用竹皮编制成网兜,再往里面装满石块,填在决口处。

正当众人忙活之时,却见决口处水流乍止,骤然平静下来。

这种现象,众人都觉得奇怪,却谁也来不及多想,趁机塞石填土,干得热火朝天。

黄帝也顾不得自己体质虚弱,同大家一起挥汗大干。

众人见了谁敢懈怠?如此大战了七天七夜,终将决口堵住了。

这时,却见水里冒出几个人来,原来正是东海龙王敖广率领几位龙弟前来相助,敖广立于水上向黄帝拱手言道:“我兄弟几个得知国君御洪,特来帮忙。”

黄帝惊喜,施礼谢道:“多谢诸位龙王相助。”

诸龙还礼,敖广道:“区区小事,国君何必言谢。决口既已堵住,小王便告辞了。”

道罢,敖广与诸龙盾水而去。不表。

且说,次日雨过天晴,可大堤上仍很泥泞。

黄帝望着河水滔滔滚涌,再看堤外,村庄与田地依然浸泡在水中,好一阵心疼。

他命俞伯速退水患,以解黎民之疾。俞伯不敢怠慢,只身潜入水里,三日后,洪水果然消退。

黄帝见到洪区已无大碍,这才放下心来。

岂料,他却晕倒在大堤上,众人无不惊恐,颛顼忙叫巫彭护住黄帝身体,撤回了驻地。

两天来,黄帝仍处于昏迷之中,众人迫切想知道巫彭的诊断结果。

颛顼、风后、力牧、大鸿、共工等人全都守护在黄帝身旁,几双凝重而又焦虑的目光一同聚中在巫彭的脸上,试图透过他的面部表情,得知国君病情是轻是重。

颛顼向巫彭轻声问道:“情况怎样?”

巫彭道:“国君本来体质虚弱,加上这次心急上火,身体又受湿潮浸袭,故而病致极点。”

颛顼又问道:“可用何种方法医治?”

巫彭见颛顼焦急之状,忙道:“少将军莫急,我首先用药为国君调理一下脉络,再调补身体,这样一来,国君不日便可康复了。”

颛顼及众人听了巫彭之言,心里倒也安慰了许多。

且说,巫彭这几日忙里忙外,精心护理黄帝病体,使黄帝病情一天天有所好转,从饮食到起居也能自理了,脸色渐有光泽。

众人见了无不心悦。不过,巫彭却对众人再三叮嘱道:“恳请诸位切记,天下之事该瞒则瞒,千万不能再让国君过度操劳了,否则一旦病情复发,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事与愿违。这日,突然报事官奏道:“禀报国君,南夷部落兴兵作乱,已跨过扬子江,向黄河一带杀来。”

黄帝闻报大惊,他早知南夷人十分凶猛彪悍,个个骁勇善战,素有刀枪不入之称,此番北侵,定是来者不善。

黄帝急召文武百官商量对策,问道:“南蛮北侵,谁愿领兵伐之?”

话音刚落,颛顼出班请令道:“孙儿愿往。”

共工也出班请道:“臣愿与少将军同往。”

黄帝见二人请令,当即应允,他觉得这二人搭档非常完美,一个是年轻气盛、智力超群;另一个是勇猛神奇、力大无穷。

出征前,黄帝嘱咐道:“此次之战非同降妖伏魔,那些南蛮子刁钻古怪,狡诈凶残,善用牲兽布阵,尔等务必处处小心谨慎。”

“是,我等记住了。”二将得令,点齐兵马,以风后为军师,韦琨为后援接应,便浩浩荡荡向黄河一带开去。

待二将带兵走后,黄帝顿感头晕目旋,浑身颤抖,脸色苍白。

巫彭一见急忙扶黄帝躺下,并劝道:“务请国君静心调养才是。”

黄帝摆手道:“不妨事,休息片刻即可。”话虽如此,他又怎能静下心来?他时刻挂怀着平叛南夷之乱。

可是一连数日,皆无消息报来,倒叫黄帝焦虑不安。

终于这日韦琨来报,他禀道:“启禀国君,我部初战失利,如今已被迫退至黄河北岸。”

黄帝叹道:“果不出我之所料,这几天我正担心于此,你告诉二将与风后,与南蛮人作战,只能智取,不能硬拼。”说着,他取出一件东西交予韦琨,叮嘱道:“汝等以此布阵,定能大获全胜。”

韦琨岂敢怠慢,接过东西直奔前方而去。

你当黄帝给了韦琨何等神物?其实就是一张“兵阵图”。

它根据南夷人常用虎、狮、狼、象等猛兽做兵卒,上面绘制了行兵布阵用法以及陷坑、竹芊、滚石等阵图。

为了绘制此图,黄帝瞒着巫彭熬了几天几夜,潜心钻研才得以完成。

可黄帝却由于劳累,病情再次复发。

这次着实让巫彭惊恐不已,他用尽平生所学,竭力调治黄帝病情。

且说韦琨奉命将“兵阵图”交予颛顼和共工。

二将看罢,据图中所示,重新行兵布阵,并在阵前挖陷坑、钉竹芊、布滚石等,好一阵忙碌,一切布置完毕,专候南夷人再次来攻。

可是,时过两日,却不见南夷人踪影,这倒使颛顼等人大为不解。

风后向颛顼言道:“少将军若派一队兵卒去南夷人帐前挑战一番,把他们引入阵中,方可一举歼灭。”

共工赞同,自点一路人马前去挑战。

颛顼道:“将军小心,切勿过于靠近他们,以防突袭,我在阵中埋下伏兵,将军进阵后,务向西北靠拢,我在此处接应。”

二将商妥,共工领兵到了南夷人营地前,从远处便能闻到一股股腥膻气味,南夷人驻地烟气缭绕,人群浮动,不时传来一阵阵吆喝声。

共工知道南夷人此举表明已经发现了他们,他令兵卒们加倍小心。

果然,不出共工所料,南蛮兵将由成群结队的牲兽打头,他们呐喊着、呼啸着,如潮水般铺天盖地滚滚冲来。

第三十八回 炎黄二圣入仙班(四)

且说共工见状,急命兵卒后队转前队急速向回撤退,他最后压阵,不慌不忙一直与南夷人保持着一段距离。

自开战以来,南夷人屡战屡胜,几次交战均占得上风,自然士气正旺,怎会把这一小队兵卒放在眼里?只想一举除掉这股华夏兵卒,哪里顾得许多?便一味穷追猛赶。

颛顼站在高岗之上看得真切,他神色紧张地观察着前方情况。这次与南夷人交战他深有感触。

那日,他与共工及国相风后率领华夏兵卒浩浩荡荡来迎战南夷蛮人。

他们自以为华夏部落兵强马壮,锐不可挡。他们刚到阵前,也摆好了决战的架势。

他们未见南夷人之前,华夏兵将人人士气旺盛,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谁知,当他们见了南夷兵将以及南夷人的布阵情况以后,不禁使颛顼三人大吃一惊。

看这蛮夷兵将个个虎背熊腰,面目狰狞,且又威猛无比;

只凭他们所持兵器,全是弓弩长茅,非常适合远距离拼杀作战,与华夏兵卒所持的刀枪剑戟相比,蛮夷人已经占据了上风。

再看蛮夷人的布阵方法,首先是熊、罴、狮、虎、象等大型动物在前面开路,紧随其后的则是狼群、窝子狗,它们责任追杀那些逃跑和顽抗的敌人;

在狼和狗的后面,又是一群弓弩手,他们专门用竹竿箭头射杀被动物们遗漏的残兵败将。

即便有敌人都躲过了上述的攻击,也恐怕难以逃过最后蛮夷人的长茅和牛刀。

就是用这样的排兵布阵方法,有谁能抵挡得住呢?

果然,第一次交锋,华夏兵将便被南夷人排山倒海似的攻击杀得落花流水,死伤无数。

按常理,华夏兵部有老谋深算的国相风后,又有智勇双全、人称智慧之神的少将军颛顼,这二人不可能看不出南夷人的布阵用法,也许他们太轻敌了?总之,这仗下来,华夏兵将士气大降。

此后交战多次,均以华夏兵败而告终。

高阳氏颛顼为此伤透了脑筋,茶不思饭不想,几天过去,这人活脱脱瘦了一大圈。

风后作为老臣、国相、军师等职,他挖空心思寻找破解南夷人的阵法,他看到如今华夏兵败的惨状,也是心如刀绞;他见少将军不吃不喝,人面黄瘦,更是心疼。

风后觉得自己肩负使命、身挑重担,既无颜面对华夏百姓们,又无法向国君复命交差。

可想而知,他此刻的心情又是如何得悲哀与痛苦。

而共工则更是心浮气躁、暴跳如雷,他见没有退敌良策,便是一嘴埋怨、牢骚满腹,他冲着颛顼和风后叫嚷道:“我的少将军,还有我的大相国、大军师,你们二位倒是再想想办法,你们平时的计谋哪里去了?我看如何向国君交代?”

“将军只顾发些牢骚,却不知南夷人的阵容强大。”他们登在高岗之上,俯视着两军阵前,风后指着南蛮人的军营说道:“将军请看,南蛮人此时多么嚣张?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高超的作战策略,只是倚仗训练好的大批牲畜为先锋,在阵前横冲直撞,我们的兵卒怎敌得过这些畜牲?”

“据说凡是牲畜全都惧火,不如我们用火攻如何?”共工插话问道。

颛顼则摇头说道:“火攻也为南夷人善用之法,他们肯定也早有防范。”

“少将军所言极是。我们此次必须寻个万分把握的退敌之策,华夏兵将不可再败。如今我们节节败退,以黄河为极限,再也无路可退,只有誓死一搏,否则,我华夏部落将遭灭顶之灾。”风后此时极其悲愤的说道。

…………

且说三人站在高岗上讨论退敌战法,思前想后,再三理论,始终也没制定出一计良策。

正当三人一筹莫展之时,忽闻韦琨赶到。三人不胜惊喜,准知国君有良策下达。

他们从韦琨手中接过兵阵图之后,三再研究,仔细对照,全都认为此图是上等的制敌法宝。

他们命众兵将依图布阵,共工则依计在南蛮人阵前挑战,引他们进入阵中。

此时,颛顼一见共工领兵“溃逃”得正欢,只道南夷人上了大当。

他心里不由得一阵欢喜,他冲共工喊道:“将军莫急,颛顼在此!”

共工领兵躲过陷阱和陷坑,刚刚与颛顼、风后会合。

那些南夷人不知其中有诈,只见前面追赶的人和牲兽“扑通、扑通”几乎全部陷进坑里。

情况突变,后面兵将不敢向前,顿时阵脚大乱。

颛顼一声号令,滚石、火球齐下,如疾风暴雨一般,直砸得南夷人“嗷嗷”乱叫,四散纷逃,顷刻之间,数万之众死伤大半。

兵败如山倒,当南夷人的残兵败将只顾向后逃命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