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仙谱 >

第35章

神仙谱-第35章

小说: 神仙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已至此,三位圣母娘娘在凡间再无牵挂,便驾动祥云升向空中。

炎黄二帝和鸿钧道人率众干人等一齐跪别。

此刻,炎帝仰望天空,玄女圣母尚未走远,她停在半空回头俯瞰人间,炎帝不由想起了在父君灵位上方依然供奉着圣母神像,他此刻心里无限感慨。

父亲坎坷一生和自己半生艰难岁月,闪念间在脑海里浮现,仰望着玄女圣母渐渐远去,他禁不住潸然泪下。

然而,此时此刻,他又怎知玄女心情?

她对炎帝同样亦是难舍难离,多少年来,她身在九霄殿,心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他:自从神农奉旨上天,到转世投胎于姜水姜氏人家;

从一个小小顽童到他成为一代圣君炎帝,玄女圣母一直都在呵护着他。

她在凡间来来往往几百年,唯一让她牵肠挂肚而又深感自豪之人莫过于神农氏炎帝。

就在刚才她飘上空中之时,几次回首,悄悄偷拭惜别泪。

且说,三位圣母娘娘刚走,炎黄不敢懈怠,便率众离了紫霞洞,浩浩荡荡南下阪泉之府。

炎黄一同遵循三位圣母娘娘的玉旨,稍加修整,便榷议周游天下事宜。

最终敲定由炎帝和国相风后、大将大鸿、部将韦琨、伍胥、牛祗等人暂回姜水巢府;

另是黄帝由阪泉出发,亲游天下,以求安帮治国妙谛,随行人员有:国相力牧、大将共工氏孔壬、部将先锋方相、殿前灵官王善、鬼王常先、水泊神俞伯以及灵山药神巫彭等。

巫彭则是临行之前,炎帝再三考虑,黄帝周游天下,定会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旅途中难免有人会体染微恙,于是便命自己爱徒巫彭为医,随轩辕黄帝一道游历九州山川。

巫彭其人,乃是灵山十巫之一,为百药之神,原本是神农炎帝手下一名药卒,责任在天上、凡间釆集百药,跟随神农多年,其性情温和、忠厚,深得神农炎帝赏识;

后来,他便拜神农为师,开始钻研医道。

此人善学,做事一丝不苟,按当时而言,在医术方面,他超过了另一位神医歧伯,可以说仅在神农炎帝之下。

巫彭可谓是上古时期,继神农炎帝之后,又一位著名神医。

再说,一切安排妥当,黄帝十分高兴,他手挽炎帝并肩而行。

二位圣君边走边聊,不觉行了数十里,这才就地告别。

炎帝道:“弟君周游九州之域,以求天下真谛,此番料定不会辜负天恩,只盼弟君功德圆满,为兄在姜水恭候弟君早日归来。”

黄帝拱手道:“多谢圣兄吉言,此番游历九州山川,志得安帮治国之妙谛,体察天下百姓之疾苦;承蒙天恩浩然,神灵佑护,定能达成宏愿。愚弟此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过,圣兄亦身负安置天下之重托,望兄多多保重圣体,不日你我兄弟定会在姜水相聚。请圣兄止步,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二帝礼毕,然后各奔前程。

第三十一回 周游天下会嫘祖(二)

炎帝率众去了姜水,暂且不表。

单说轩辕黄帝周游天下,乃是后人皆知之事。

所谓周游天下,无非通常人们所指九州之域,九州则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雍州、梁州,统称为华夏九州,九洲即九个州城之境域,亦称九州。

后来,王母娘娘见舜帝是位有道君主,不但帮他做了天下帝君,而且又赐幽州、并州、营州三洲之域,与上述九州合称为华夏十二州。

从此,华夏子孙在这片肥沃之地,生产生活,并凝聚起无数个聪慧才智和伟大创举。不提。

且说,轩辕黄帝自阪泉出发,开始了周游天下之伟大壮举。

时逢正值轩辕黄帝而立壮年,精神旺盛,率众登程;

一路之上,且不说他们翻山跃岭、风餐露宿是何等辛苦。

不止一日,他们便辗转来到了燕后山下。

只见此处与别处不同,这里满山遍野郁郁葱葱,竟无荒废之地。

此地非常新奇,这里山岗路旁、沟沟坎坎栽满了俱是同一类树种。

却见这树有大有小长势不齐,这树躯干光滑,叶是绿色,无花的瓣和萼片;吐长蕊,雄蕊黄颜色,雌蕊绿色及白色;果子为红、白、黑三种颜色,可食。

再看这树下,人们三三两两正在锄草耘作。

为何还有人在树上釆摘叶子?这树叶可食否?

黄帝不知所以,便凑过去向一位长者问道:“请问,你们在此耘作的是什么东西?”

那长者停下手中活计,上下打量黄帝一番,又抬头看了看他身后众干人等,这长者却反问道:“你们是何方人氏?怎么全然不知本地事情?”

黄帝道:“我等远道而来,途经此处,偶见此植物闻所未闻,不知根本,处于好奇,故而一问,多有打扰,务请见谅。”

这长者闻听,不禁大笑起来,说道:“噢,原来如此,难怪你们不知。此处名叫桑田,此物名叫‘桑树’,亦可称得起‘宝树’,它浑身上下俱是宝物,其根、皮、嫩枝可做药用,果子可以食用,甜润可口,清香味美,老幼食益;其叶子能做蚕食,正因为有了这宝树,我们这里才人人种桑养蚕。”

老汉侃侃而谈,黄帝一听十分高兴,但他不知“蚕”为何物?于是又问道:“请问老丈,蚕是何物?”

这老汉又是一阵大笑,他笑路人不知此地之变故,心里自是得意,他眯着眼睛略思片刻,干脆放下手中活计,招呼大家席地而坐。

“此事说来话长……”老汉就此打开了话匣子讲道:“我们这里原来是山秃地荒,聊无生机,尤其是春夏、秋冬交节之季,更是狂风不断,沙尘飞扬,整日是天昏地暗,白昼如皂夜一般,人们无法出门。播种的谷物,一年下来所收无几,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真是无法保命。每逢青黄不接之时,就连草根都无处去挖,人们着实困苦,那真叫:人人穿孝衣,家家挂白幡;饥殍遍野,每年也不知道饿死多少人……”

讲道此,老汉不禁簌簌泪下。

黄帝也为之伤感,问道:“百姓如何生存了下来?此地又如何变成这般茂盛景象?”

老汉拭泪言道:“终于有一天,在这燕后山上落下一只仙凤,当即变成一位仙女,此人便是嫘祖仙姑,人们总亲称她为‘凤姑’;

是嫘祖仙姑带着桑蚕宝种,突然降临在燕后山上,她见此处这番惨状,当即便在四处播撒桑种,不出几日,这里满山遍野郁郁葱葱,俱是桑树林地,宛如换了天地一般。

她教会了人们种桑养蚕,还教人们纺纱织锦、飞针走线,甚是巧妙。

这不,此地才渐渐变成今日这般模样,山绿了,水清了,人们方可安居乐业,再不用为了吃穿发愁了。

所有这一切俱都仰仗凤姑,这位嫘祖仙姑乃是上苍赐予我方百姓,没有她,我们不知是生是死……”

老汉说话间,拱手抱拳朝着燕后山方向致拜。

黄帝听了这番讲述,心中一亮问道:“这位仙姑从何而来?”

那老汉轻轻摇头说道:“我等俱不知晓,只知她安居在燕后山上仙洞之内,平时无人上去打扰仙姑。”

黄帝又问道:“我等若要登山拜访,凤姑是否允见?”

老汉笑道:“这可不敢断言。不过,嫘祖仙姑向来和善,有求必应,只要是汝等真诚拜访,登上燕后山,我猜想,凤姑不会拒之门外。”

这时,黄帝心中一下涌动起一阵莫可名状之兴奋,他对力牧言道:“天下居然有这等女中圣贤,我等必然要登门拜访。”

力牧拱手道:“国君所言极是,这等圣贤乃女中豪杰,世间少有,理应拜访。”

那老听了二人谈话,感到非常莫名其妙,力牧口称“国君”,使他顿时瞪大眼睛,欲要上前问个明白,怎知黄帝众人已经向燕后山方向奔去。

那老汉仍呆呆站在原地,眼望众人背影,竟暗自问道:“国君?我是否听错了?”

且说,上述所说“嫘祖”,也称雷祖,雷氏乃居雷公山为西陵氏部族,倚狩猎种植果腹,养蚕缫织蔽体;

雷氏中有慧女,缫丝缀缝出色。

相传,上苍赐谷神后稷,衣神雷氏予黄帝耕织安民,以定天下。

后稷是为黄帝重增孙,是黄帝之增孙帝喾之子,也就是说,黄帝与嫘祖共生三子,存活二子,三子南巡途中夭亡;

次子昌意是五帝之一高阳氏颛顼的父亲,被贬去了西域;

长子名叫玄器,以金德王,故称少昊金天氏,又叫青阳(白帝),又称磈氏,其孙子高辛氏,为五帝之一,号叫帝喾。

后稷是帝喾第二个妃子所生,封为姬姓,是周朝之祖先。

由此推理,黄帝时期怎有“谷神后稷”?想必又是一大误传!

嫘祖,俗称凤姐、凤姑,为西陵氏之女,西陵为长江开口之地,处荆山之西南,巫山以东;

上古族群中常以地为姓,如黄帝起于轩辕之丘,故为轩辕氏。

嫘祖系凌霄玉凤降世,善养蚕缫织,为先祖蚕神,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驾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

是以尊为先蚕,有诗赞曰:

丝绸龟手富,

见锦鹅溪绢;

功比马头娘,

映月水三潭。

可见嫘祖凤姑对当时有何其功德,不必多赞。

黄帝得知凤姑功德,急想面见,便率领一行人等匆匆忙忙登上燕后山,瞧这些人个个累得气喘嘘嘘,口渴舌干;

快到山顶之时,偶见山腰有块平坦之地,再往前走,见有一个洞穴,说大不大,说小非小;

这洞口俱是青藤缠挂,伴有粉、红、紫、黄鲜花点缀,整洁丽雅,石门朱颜,一旁石崖之上,蓝底金色篆刻三个大字“嫘祖洞”。

黄帝一见下意识小声自问道:“这是嫘祖仙洞?”

他招呼力牧一起上前观看,但他们向前没走几步,突然,从洞内传出几位女子一阵“咯咯”笑声,恰似银铃一般,清脆悦耳,随后便听见有位女声问道:“来者可是轩辕黄帝?”

黄帝心里一惊:这人怎知某到了?

他赶忙答道:“正是在下,今日路过此地,偶闻嫘祖仙姑威名,特来拜见,实为唐突,务请仙姑见谅。”

闻听此言,洞里又是一阵笑声,“此处何来什么仙姑?据悉轩辕黄帝正在巡游天下,以求取安帮治国之真谛,敢问,你们一路巡行,今日到此,有何收获?”

话语间,从洞里走出几位年轻女子。

只见走在最前那位,身材苗条,略微高出,着粉红色罗裙,一头乌黑秀发飘洒在身前与肩后,发髻间别一花簪,容光焕发,秀丽端庄;

嘴唇红润,焉然一笑,便露出了两排整洁玉齿;

那弯月柳眉下面,如秋水汪汪一双大眼,炯炯有神。

正巧与黄帝双目相视对撞,只见她脸颊之上,顿时绽开出两朵桃花来,更显得那么美丽动人。

黄帝未曾料到,眼前这位嫘祖仙姑居然这么年轻纤巧,貌美如花。

之人物分析(七)

九天玄女: 俗称:九天玄女娘娘、九天玄女圣母、玄女娘娘、九天女天帝等等。

她是上古战神,女仙,又是一位浑谙军事韬略、法力神通极其广大的正义之女神;

她除暴安良、匡扶正义,其形象常出现在一些古典书籍当中,如《山海经》和《诗经》等文献资料中均有记载。

据载,她是轩辕黄帝的师傅,曾授黄帝兵符、印剑、图策、奇门术数等,以帮助黄帝战败蚩尤,平定天下,并统一了华夏。

她在道教中的地位和品级是相当高的。

九天者,中央也,古代人称,天有九重,九天为天的最高层,九天亦称九霄、凌霄,己至极限,再也不可超越了。

俗有《九天玄女救世真经》和《九天玄女治心消孽真经》等书籍传世,以教化世俗众生。

九天玄女又叫“九天娘娘”,在远古神话传说中,如《山海经》、《诗经》等,把九天玄女却描述成一只长着人头的大鸟形象,“玄”即黑色,“玄鸟”即黑色的燕子。

由于她精通兵法,在天界掌管各种天书和授兵法之女神,她在众位女神品级当中,谨次于女娲娘娘和圣母元君(太元圣母)。

甚至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未掌管天界之前,那时天界本无天帝,由九天玄女代掌天界事物数百载。

由于后来,王母娘娘被转化成为女仙之首,她便成为受其领导的一位尊神,但其地位和身份仍是王母娘娘的师姐。因为西王母的母亲太元圣母最初是九天玄女的师傅。

在民间传说中,九天玄女是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良有功于天下,被世间誉为:正义之神;

是扶助英雄铲除恶暴的应命女仙;也因她曾经代掌天界事物,有功于天庭。

后来被玉皇大帝敕封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圣母玄女等称号;

又因她在道教中的地位和身份非常重要,被道教吸收进神仙系统。

在全国各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圣母圣尊及正义女神,为她建造了不少神庙,一般称为“九天娘娘庙”、“玄女庙”、“九天玄女圣母庙”等。

根据《山海经》与《诗经》等文献记载,九天玄女为太古天神,曾帮助轩辕黄帝战败了蚩尤。

据《诗经·商颂·玄鸟》中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诗经》中释道:玄鸟为殷商人的祖先,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商的始祖“契”,建立了强大的商王朝。“契”是商王朝的祖先,也叫“商契”;

商契的母亲是帝喾次妃,名叫“简狄”,因她吃了玄鸟之卵(玄鸟之卵即黑色燕子的蛋),正好此时或者之后,简狄有了身孕,生下一子后取名为契,因此认为契是玄鸟之卵所化生。

契后来又佐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

所以,商朝族人奉玄鸟为本族图腾,商契是商朝始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轩辕黄帝传》中称:黄帝与蚩尤之战,未胜,天降一妇人,人首鸟身,帝见稽首,再拜而伏。妇人曰“吾玄女也,有疑可问之”。

《云笈七鉴·九天玄女传》中说:“玄女降焉,乘丹凤,御景云,服九色彩翠之衣,集于帝前,(黄帝)帝再拜。”

又据《云笈七鉴·西王母传》中称:九天玄女为黄帝之师,是圣母元君之弟子,同时又是王母娘娘的使者。

另有一种传说认为,九天玄女是“天女魃”衍化而来,女魃为旱魃,传说是一位引发旱灾的女怪,她的头上不长一根发,是一位女秃子,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久旱,她被封为旱神。

旱魃曾帮助黄帝战过蚩尤,故此,也称为“黄帝女魃”。

而另有一种传说认为:玄女即壬女,为炎帝生母;壬即任姒,名女登,任氏之女。

炎帝因任女所生,故姓“姜”,姜姓本意为任女所生之意。

虽然此种说法并无真凭实据能证明九天玄女就是炎帝生母,但是在诸多记载和传说中可以看出,九天玄女与炎帝的关系,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云笈七鉴·西王母传》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王母乃命一妇人,人首鸟身,谓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一遁甲,六壬步术之术,阴符之机,灵宝玉符,王胜之文,逐克蚩尤也。”

这此“法宝”,其实就是九天玄女帮助轩辕黄帝建造的几件兵器,有护身铠甲、剑戟、弓箭、战车、指南车、图策以及奇门遁甲之术等等,诸多当时的发明创造。

正因为有了这些发明和创造,才使轩辕黄帝最终战败了蚩尤,平定了天下,进而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

有关九天玄女及各路神仙的故事,请列位尊者详阅《神仙谱》,书中自有详解。在此不必多叙。

第三十一回 周游天下会嫘祖(三)

黄帝见了这女子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