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神仙谱 >

第23章

神仙谱-第23章

小说: 神仙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收了四大门徒,便是后来被玉帝封为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其职责是护一方世界,故而又称“护世四天王”。他们分别是:

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他手持琵琶其意感化众生,“持国”之意是慈悲为怀。

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他手持宝剑其意守护佛法,“增长”之意是让众生增长善念。

西方广目天王,名叫毗留博,他手缠金龙其意被视为群龙之首,他手中金龙也可化作红色绳索,用来对不信佛者绳之佛门,“广目”之意是净观世界,保护众生。

北方多闻天王,名叫毗沙门,他右手持灵伞(宝幡),左手握银鼠其意降魔服鬼,他一身绿色,穿甲胄,“多闻”之意是指他福德之名闻于四方,他手持灵伞、神鼠,用以制服魔众,保护众持财富。

这四大天王俱是出自须弥山燃灯佛祖门下。至于托塔天王李靖,乃是后人相传,燃灯佛祖曾经救助于他,并收他为徒,送他玲珑宝塔,之后,亦被玉帝收去封为托塔天王,是玉皇大帝之武将天神。

再说,燃灯佛祖此番下界,是奉了王母娘娘之命,特来调停炎黄干戈。

炎帝得知燃灯乃是当今佛祖,连忙施礼言道:“不知佛祖驾到,若有怠慢之处,望佛祖圣僧见谅。”

燃灯一见急忙还礼,称道:“善哉,善哉,人皇陛下乃一代圣君,贫僧岂敢受此大礼?罪过,罪过。”

二位圣尊牵手对笑,同时落坐。

炎帝问道:“今日佛祖大驾光临,不知所为何事?”

燃灯道:“贫僧早闻陛下德行,天下独帜,也合乎我佛教义,今奉金母之命,特来拜会人皇陛下。”

炎帝闻听心里一震,拱手问道:“佛祖是从天庭而来?”

燃灯苦笑一声,摆了摆手说道:“非也,非也。那日,贫僧正在打坐练功,忽觉心头一震,掐指一算,方知老鸿钧已修炼成仙,时实比我早了一步……”

炎帝插话问道:“这位鸿钧又是何方神圣?”

燃灯双手合十说道:“此事说来话长。我与鸿钧少儿时就相互认识,我俩曾经立下志誓,今生今世修道成仙,并且有言在先,二人比试谁能先行得其正果。

于是,我去了灵鹫洞,他去了昆仑山,一别千年音讯皆无。

如今得知让老道抢先一步得了仙道。我心中生疑,便动身到了昆仑山想探个虚实,正好想与这老道叙叙久别之情。

谁知,我刚在昆仑仙岛落定,却被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我召到瑶池圣地。

金母问道:‘你不在须弥山修炼,来我昆仑要做何事?’

我怎敢瞒骗娘娘,向她道出真情,可娘娘笑我,言道:‘叙旧是假,来探虚实是真。’

这话也是。可娘娘却面带严肃,一本正经向我说道:‘鸿钧已成大道,近日刚刚下山说道去了,若想见他自会有期。你既然至此,目前恰好有一事需要你去办理甚为妥当。’

我道:‘请金母吩咐。’

娘娘道:‘如今天下大乱,炎黄二君正在阪泉大动干戈,此乃天意,定数所在,其意试二君真诚仁厚,是谁最终成为可造之君。你可当即下界,以佛慈之心化解干戈,调停议和,观其后果,再图打算。切不可泄我天机。’

我岂敢违了玉命,拜别了娘娘,便急匆匆来见陛下,正巧碰见轩辕差风后前来议和,方觉事有好转,真乃善哉,善哉。”

炎帝耐心听完燃灯这番讲述,甚觉离奇,他探试着问道:“请问佛祖,可否明示娘娘旨意是……?”

燃灯哈哈大笑,言道:“陛下莫问,请陛下恕我不敢直言相告,正所谓天机不可泄露。”

炎帝似乎觉得刚才问话有些唐突,忙改口问道:“那……依佛祖之见,该当如何?”

燃灯收住笑容,手捻佛珠,起身言道:“贫僧久闻陛下乃宽厚仁德之君,又比公孙轩辕年长,他应尊你为兄长。此次轩辕无端侵扰,实为天意所致,况且他已有悔过之举,兵退阪泉,继而速差国相风后来此请罪议和,由此可见,轩辕绝对是憎爱分明之人,倘若二君相峙下去,对二君均无益处。我言已至此,孰轻孰重,还请陛下慎重定夺,善哉,善哉。”

炎帝看一眼大鸿,试听他有何见解。大鸿早就看懂炎帝心意,向燃灯施礼道:“小臣听佛祖之言深有感触,多谢佛祖指点迷津。”

佛祖双手合十,口中仍旧颂道:“善哉,善哉。”

大鸿转身对炎帝说道:“禀圣君,时才佛祖所言极是。这次阪泉之战,虽说无故伤我兵将及百姓多人,以至于圣君身受伤痛,但是,既然佛祖言情,又属天意所致,那公孙轩辕只道是一场误会,并且已将兵卒退至阪泉界外,万望圣君仍展宽宏之心襟,速与轩辕部落议和,如此,即不违天命,又能使我部落解除忧患。日后如何处置再定天论,苍天自有公断,祸福只在朝夕间,圣君国主在此一举,天理自与计较,望圣君请听臣言。”

大鸿所言,几乎道破了天机,倒使燃灯佛祖吃惊不小。

佛祖暗道:“小小年纪,阅历非浅,居然识破了天机,日后定然了得。不过也罢,天机乃人家自己道破,与我毫无干系,上天亦怪罪不得。释解了天意,倒省了我不少心计。”

燃灯佛祖听了大鸿言讲,心里十分欢悦,依然口颂佛禅道:“善哉,善哉。”

且说,风后在庭外等待多时,心中焦虑,唯恐炎帝不肯召见,国君之命难复,直至灭怪平乱大业更加难成,熊国部落危矣!

他却见刚才有位老者进了庭堂,那老者打扮特别,临进门两眼打量自己一番,并且怪笑了几声。

他不知道老者谁,到此做甚。他等得时辰越长心里越是忐忑不安。

他向通事官施礼求道:“烦请官兄再去通报一声如何?”

那通事官不耐烦道:“君主正在议事,你好生等待便是。”

无奈,风后只好垂首踱步。

他暗暗自责道:“炎黄此番阪泉干戈,俱是自己之责,作为辅助相臣,未加熟虑竟酿成了此等大祸。”

他双手合十,仰望苍穹,从心底默默祷告:乞求苍天保佑,愿炎黄二君早日和好,愿平乱大业早日完成,能使二君兴帮安民,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他虽是虔诚乞求着上苍,但眼前这种情形又几乎使他处于绝望之中。

忽然,庭堂内传出一阵笑声,不知如何?下回再说。

第二十四回 炎黄合成华夏族(二)

且说风后为这次议和之事,正在焦急的等待着炎帝的召见。

忽然,从庭堂内传出一阵笑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却见从门里走出三人,边说边笑,他们站在门口,只听那位老者唤道:“风后何在?”

风后心中一亮,忙上前施礼道:“小臣风后在此。”

老者笑道:“快来拜见人皇陛下。”

风后行参拜大礼,言道:“罪臣风后拜见君主,愿君主圣安。”

炎帝上前几步扶起风后,略带微笑言道:“风后免礼,让你久等了,尚需包涵。”

风后道:“罪臣不敢。”

“请到厅堂叙话。”

炎帝将风后让进厅内,分别落坐。

炎帝又向风后引见诸人,这才知得老者乃当今佛祖,肃然起敬,忙上前施礼拜见。

只听燃灯笑道:“据贫僧悉知,相国一向聪明睿智,素有能掐会算、未卜先知之功,可此次为何却算得不准?”

燃灯之言,使炎帝与大鸿也甚感可笑,碍于礼节,却没露声色。

倒使风后十分尴尬,他耳面赤色摇头苦笑道:“佛祖休要取笑,小臣凡骨俗胎怎识天机?劫数天定,小臣又岂可逆转。只因我考虑不周才酿成今日阪泉浩劫,纯属我一人之过,此事与轩辕国君毫无干系。然而,轩辕国君自以为,作为一国之君,深感愧疚,故此急命罪臣向炎君及所部诸位禀明实情,任炎君发落。今代国君向炎君请罪议和,实属诚心诚意,风后乞求君主责罚罪臣一人。”道罢,风后伏跪在炎帝面前。

炎帝见风后这般自责,心受感动,忙离坐相扶说道:“国相不必自责,我亦曾想,炎黄本应一家,有何等大事可作议定,岂能大动干戈?想那轩辕亦称一代仁君,有过纠之,有错恕之,乃慈悲之本。今日见了国相,自无须再多说什么。好了,请国相坐下叙谈。”

炎帝言语无不透着仁慈宽容,这使燃灯佛祖感到十分庆幸。

其实,刚才他已经听出了风后话中的弦外之音,使其嘎然止笑。

风后此番分明识破了天机,却无力挽回,将罪过揽于自身,轩辕有这等重相良臣辅佐,大业可成矣!

对于风后坦诚自责与炎帝宽宏仁慈的襟怀,他从心里感到欣慰,暗暗叫好。

此次奉金母之命,来下界调停炎黄干戈,半路上心还犯难,唯恐此事难办,不易复旨。

可万没料到彼此双方这般通情达理,又这般善解人愿天意,实在可贵。

佛祖站起身来开口言道:“善哉,善哉。人皇陛下不愧宽厚仁君,所言之理真乃处世之道,倘若人人有此心襟,天地之间何愁无太平祥和之日?”

风后听了炎帝与燃灯谈话,心中石头这才落下。

他当然也没想到此次议和竟这么顺利,他向炎帝深施一礼言道:“久仰君主威名,罪臣钦佩之极,还望君主法外开恩,请允许罪臣回去禀明轩辕国君,择日与君主会面,不知君主意下如何?”

“且慢。”大鸿摆了摆手说道:“圣君至今伤未痊愈,国相何必急于回去。如今且有佛祖肩负天命,在下正好有一事不明,烦请国相赐教。”

风后本打算就炎帝应下议和之机,赶快回去复命,趁热打铁,尽早让炎黄二君会面,以免夜长梦多。可谁知大鸿尚有异议,使风后心弦一下绷紧,生怕再出事端。

他强作欢颜,苦笑一声道:“将军客气,请讲。”

大鸿问道:“据在下获悉,公孙轩辕才智过人,心念天下,又有国相这般诸多贤能良将辅佐,使其部落日渐强盛,井井有条,百姓俱可安居乐业。既然如此,何不再图强盛,却突然进我阪泉,意欲何为?”

大鸿这一问话,使风后不免仔细端量大鸿一番,不看则已,只这一看使他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风后细观大鸿面相,他深深感觉此人虽是年少,但气度非凡;

他面带星相,有富贵之容,玉面微红,双耳垂肩,亦绝非凡骨俗胎;

英俊洒脱,举止大方,不是简单人物,末了差点儿吃他一记闷棍。

不过也罢,他既然问起,就干脆讲个明白。

于是,风后拱手言道:“将军不提我倒忘了。此番来阪泉纯属事出有因,诸位是否知道北部疆域有个象怪蚩尤?

他近日屡屡作乱南侵,在北部疆域肆意妄为,暴虐百姓,好不张狂。

为此,我部轩辕国君召集所属各部群臣,共议灭怪平乱事宜。

一致认为,虽说本部兵强马壮,但与蚩尤开战必然会有损伤,而且单凭一己之力很难支撑许久。

所以最终敲定,先来姜水与炎君部落联合,一来壮大了势力,二来炎君医术高超,所伤兵将也可及时得到医治。之后,再由阪泉北上,一同歼灭蚩尤众怪。

然事与愿违,我部先头兵将刚至阪泉边域,便鬼使神差与阪泉守兵打斗起来。

当罪臣陪同轩辕国君赶到,为时已晚,据扱还重伤了炎君,国君闻扱十分痛悔,一时大怒,火速命我查明真情。

实不相瞒,我掐指一算,方知有此一劫,乃定数所致,在劫难免。

我将实情禀明国君之后,轩辕国君要亲来姜水,当面向炎君致歉赔罪,由于众人竭力劝阻,并且部落群体不可一日无主,故而,罪臣自荐向炎君请罪,并恳求双方议和,共商灭怪平乱大计。

这就是事情大致经过,今有佛祖在此为证,请炎君明察。”

燃灯当即说道:“贫僧担保,风后所讲句句真情,望陛下与将军莫再迟疑了。”

“大鸿冒昧一问,先生不必介意。”

“承蒙将军提醒,我才有机会向炎君禀明详情。如此看来,若彼此双方相互善解,炎黄并能合二为一,这平乱大业定能成也。”

且说,神农氏炎帝在风后言讲中得知,北部疆域有蚩尤正在作乱南侵,他向燃灯古佛问道:“时才听得蚩尤作乱一事,不甚了解,请佛祖明示。”

燃灯道:“陛下已在凡间多年,有许多事情不知乃情理之中。蚩尤本是东夷九黎部落酋长,生就怪魔之躯,嗜杀成性,残害无辜,天下百姓怨声载道。他恶贯满盈,当年女娲娘娘和九天玄女圣母下界降他,不料,被伤之后却逃得不知去向。如今他原气恢复重又出现,并且屡屡作乱南侵,暴虐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罪过,罪过!”

燃灯稍作停顿,继而向炎帝说道:“陛下,实不相瞒,金母命我下界,意在调停阪泉干戈,促炎黄合盟,以免再起祸端,误天下平乱大计。”

炎帝道:“既然佛祖出面,此番干戈也已查明,我等岂能违背天命?请国相务必转告轩辕国君,我愿与他和好联盟,共图平乱大业。”

风后闻此,心中大悦,行跪拜大礼道:“多谢君主洪恩。风后替国君向君主赔罪了。”

炎帝上前搀扶笑道:“先生不必如此,如何能有赔罪之说?阪泉之战自有天定,请轩辕不必挂在心上,不日我将与他阪泉相会,共议天下大事。”

燃灯在一旁开怀大笑,口中依然连连颂道:“善哉,善哉,人皇陛下真乃一代圣主,不愧为仁德之君。事已至此,贫僧在此未免多余了,诸位就此别过,贫僧回昆仑仙岛复命去了。”

燃灯言罢,将灵珠向空中一抛,只见那灵珠即可化成了朵朵莲云,徐徐落在燃灯佛祖脚下,佛祖双手合十,口中言道:“望诸位好自为之,多多保重,贫僧去也。”

只见燃灯佛祖打坐莲云中,冉冉飘向厅外,“善哉,善哉。”久久在空中回荡。

且说,炎帝与大鸿、风后目送燃灯消失在空中。

他当即命大鸿随风后去面见轩辕黄帝,自己也将诸事安排妥当,自率本部群臣来到阪泉,亲自布置迎接轩辕黄帝事宜。

在阪泉,往日那狼藉之状不见了,炎帝命众人搭设花巷彩棚。

但只见:旌旗招展,喜幛卷舒,簇锦团花;傍晚时分,燃亮松把,灯影幢幢,这一整日,阪泉街头巷尾,热闹非常。

所有事情,炎帝俱是亲自过问察看,当他来到街上,人们沸沸扬扬,争先恐后俱想目睹这位长者风彩,所到之处人群涌动,一片欢呼,炎帝向人们不住招手示意。

忽然,从人群中挤进一人,这人气喘嘘嘘满头大汗,见炎帝伏身拜道:“启禀君主,轩辕黄帝驾到。”

众人自动分站大街两旁,炎帝亲率众将群臣迎接轩辕黄帝。

二帝相见,轩辕疾步上前深施一礼言道:“圣兄在上,请受愚弟一拜,”

炎帝连忙还礼笑道:“贤弟礼重了,来,来,来,请随我净面登坛,以达谢天恩。”

此时,群情激昂,不时爆发阵阵欢悦之声。

炎黄二帝开怀大笑,相互挽手,并肩而行。

从此,炎黄部落合二为一,统称为“华夏民族”。

炎黄二帝协同并肩,共治天下。

这才引起了与蚩尤这场旷日持久地恶战——涿鹿之战。正是:

壮歌一曲震河山,

普天同庆日月欢。

炎黄携手兴华夏,

睿智敉平乱世间。

第二十五回 黄河岸边战蚩尤(一)

话说神农氏炎帝与轩辕氏黄帝在阪泉会面,修好议和。

在炎帝精心安排下,黄帝受到阪泉百姓夹道欢迎。

二帝相见,互致礼仪,牵手而行,一同登上祭坛焚香拜祀,以谢天恩。

见祭坛中央摆放着天公炉,香霭缭绕。

供桌香案分前后上下,前面上有三牲四果,后面竖立着东王公和西王母之灵位。

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肃穆,众侍卫分别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