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剑出华山 >

第263章

剑出华山-第263章

小说: 剑出华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或因宇文邕早有筹备,有司办事神速,当天傍晚时分,石之轩便顺利入住了富丽堂皇堪比皇帝行宫的骠骑大将军府。

美中不足的是,二伯裴诹之拒绝随他入住豪宅,享受腐败,而是继续窝在从前的小府邸,过自个儿的朴素日子。

仅从这点儿来看,倒也无愧于士林给予裴诹之五兄弟的清廉任事的赞誉!

当然,石之轩敢以亲身经历证明,裴让之、裴诹之兄弟绝不是他们治下百姓眼里那种纯纯的“青天大老爷”。

特别是傍晚临别时,裴诹之还不忘提醒侄子,“裴氏一族的老族长开春时仙逝了,而凭你如今太子太傅、骠骑大将军的高位,何不争一争这族长之位?”

尽管石之轩并不会当真去费时费力的争这区区一族之长的位子,但也将此事记在心里,若是将来可以顺便成为族长,他也不会拒绝。

毕竟这时代高文化、高素质的精英人士相当稀缺,而裴氏族长别的不敢说,最少随随便便即可抽调及指使三位数的博学多才、文武兼通之士办事。

好用的狗腿子,谁也不会嫌多不是?

不等石之轩在豪宅坐安稳,以杨素、史万岁为首的,一波接一波的中高级将校提着各色礼物前来拜访他这故旧、同僚、上司或师尊,联络感情之余顺便蹭饭,斗酒狂欢,热闹一场。

天长日**久的修真生涯让他愈发喜静,本也懒得刻意经营世俗官场上的人际关系,但不知不觉间,他身旁仍旧聚集了一大批利益攸关的“好兄弟”、“好朋友”,尽管他并未将他们真正铭记在心,甚或将其中绝大部分视为人生过客。

这种身处红尘,万象纷呈,而心在其外,清净无住,功名得失不萦于怀的独特意境让他感触良多,所谓道家隐士层次上远超“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的最高境界“大隐隐于朝”不外如是。

恰如先贤庄子所言: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

三更半夜。

古典雅致的卧室里,紫檀木雕花床终于停止颤动,粗重的喘**息声渐渐平息。

尤楚红倚着石之轩,沉浸在余韵里,忽然注意到他胸前有什么东西在黑暗里灵光闪烁,不由懒洋洋的捻起那仿佛寸许长针似的物件。

奇怪道:“你不是崇尚孑然一身,不喜外物坠身么,怎么想起戴了这个?”

细看之下,这物件实则是一柄微型玉剑,晶莹润泽,精美无双。剑柄末端则打了个极细小的针孔,仅容一根天蚕丝穿过,系在石之轩脖子上。

“放心吧,这是我闲来无聊自制的,不是你某个情敌所赠!”

“哼!”尤楚红柳眉挑了挑,忽然轻咦一声,啧啧称奇,“这材质,绝非绿松石、蓝田玉或翡翠,似乎是荆玉或月光石,却也似是而非……你从哪里得来的?”

石之轩打了个哈欠,嘟囔道:“从一口水井里捞起来的……可遇而不可求。”心下暗暗失笑:你能辨出这是哪种玉石才怪!

这柄精致玉剑就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以巧夺天工的“手艺”小心翼翼的从和氏璧镶着黄金的那缺损的一角处“克扣”下来的,绝非仅仅充当饰物,而是另有大用。

事后他又以适量的玉石填补痕迹再重新镶上黄金,包保和氏璧前后重量无差,别人除非撬出所镶黄金,否则怎都不会发觉和氏璧又添“新伤”。

和氏璧固然被世人称为“荆山之玉”,实则并非荆楚所产之玉,而是疑似来自宇宙星空或“仙界”的奇石!

玉石行家细查之下,不难发现和氏璧的玉质与荆玉、月光石其实颇有不同。

尤楚红捏着玉剑揣摩良久,仍旧不得要领,只得无奈放弃,白皙素手不经意间划过自己的小腹时,不知想到什么,不禁眼神复杂,似悲似忧。

片刻后,她神情一定,脱口而出道:“我给你生个孩子吧!”

石之轩心神一震,第一时间反应的不是同意不同意,而是久违了的那句经典——“我要为你生猴子”,不由腹诽一句:她这是更**年期到了?

俄而想到:雁过留声,人过留痕。自己在此界匆匆一世,留下些痕迹也好。当然了,此世一定得宁缺毋滥,优**生**优**育,否则不免像前世般平添一大串累赘……

转念他又思及白日里宇文邕委婉暗示的为他赐婚亦或择取公主下嫁云云,究其根本,无非是想让他尽快有个家室子嗣挂碍,好让皇帝可以掌握一个能够让他心有顾忌的“人质”,才能更加信重他。

此乃古今通例,朝廷的文臣武将在上升到某个级别之后,若没有父母妻儿,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那这官儿就做到头了。

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家庭挂碍、无所顾忌的野心家或政客,就像没有拴锁链的狼狗,任谁也不放心啊!

只不过,石之轩向来自诩算无遗策,却也没想到自己会有这么一天,颇觉怪异……好像,私生子也行吧?

在尤楚红希冀的目光中,石之轩嘴角荡**漾出丝丝邪笑,“那就生个大圣吧!”

尤楚红一时愣然:“……”。

第四百三十八章蛮有默契

“嘿哈……嘿哈!”

竹林里,运劲发力的吐气开声不绝于耳,却予人稚气未脱的感觉。一位身材健壮的锦衣少年不住翻转腾挪,拳击掌劈,呼呼劲气时不时摧折根根翠竹,声势不凡。

石之轩在数丈外负手而立,目光紧随着少年的动作,朗声呼喝道:“力从地起,由腿脚至腰,再由腰至臂膀,节节贯穿,身形如强弓紧绷,出手似开弓发箭,一气呵成。

冲拳要快要准,如长枪攒刺,劈掌要猛要狠,如刀砍斧斫……”

说着石之轩不禁眉头一皱,微微摇头,若非这便宜学生不是太子宇文赟,打不得骂不得,他早就想将之摁在地上胖揍一顿,再罚其跪搓衣板半日!

久闻宇文赟顽劣不堪,小小年纪就染上酗酒的毛病,还颇有宠爱阿谀奉承的小人的昏君苗头,以致宇文邕曾下令酒及与酒相关的东西一律不能送到东宫。

宇文赟如斯性情,习文修武十余年的成绩究竟如何自是不言而喻,最起码他此刻修炼拳掌时的表面功夫远远超出杀伤力度。

看似仅仅一丝半点儿的拳劲掌风即可随便摧折碗口粗的翠竹,实则劲力松散,翠竹的折倒处藕断丝连,打在身负内功之人身上最多只能造成皮下瘀血这种轻伤中的轻伤,不值一哂。

换了别的徒弟在自己的法眼下敢于如此敷衍了事,对自己教导的上乘运劲发力技巧充耳不闻,石之轩肯定转身就走,任其自生自灭算**逑。

实际上,此前宇文邕也不止一次起了换太子的念头,并多次向大臣询问太子宇文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所得答案不尽相同——有些大臣觉得虽然明知太子不成器但是为了避免麻烦,毕竟太子是储君,得罪储君不好,就含糊其辞;有些人如内史王轨(宇文邕的机要秘书)三番两次的说太子不成器,就给太子记在小本本儿上,准备在将来继位掌权后一笔笔的清算。

幸好宇文赟还有些小聪明,比他那草包弟弟宇文赞强出不少,知道要是暴露恶劣本性会被宇文邕打骂,索性就在宇文邕面前装起了好孩子,甚至前些年就开始严格遵守早朝觐见,行为举止的要求都和大臣们一样一丝不苟,寒暑不怠。

而宇文邕因为二儿子宇文赞也是同样的不成器,而三子宇文贽太小,不得不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宇文赟就这样靠装好孩子【勉著仁孝,无失子道】坐稳了太子位,甚至多次在宇文邕外出视察时代为监理朝政。

如今石之轩兼任太子太傅,就接过了宇文赟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烫手山芋,尽管宇文邕的潜在深意是让他将来辅佐宇文赟坐稳皇位,但也未必没有寄希望于让他想方设法将儿子教导成材的心思。

大感头疼之余,石之轩沉心琢磨片刻,感觉倒也不是没有蒙混过关的方法。

所谓“成材”,不外乎文智武功俱佳。

宇文赟既然知道装好孩子保住太子之位,也算深谙“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的官场至理,在‘文智’这方面差不多就过关了。

只消石之轩再点播他一些察言观色、揣摩上意及喜怒不形于色的权术技巧就行了,恰恰可将宇文赟自身的小聪明发挥得淋漓尽致。

唯所虑者,不过是宇文赟的武功实在华而不实,特别是至关重要、难以作假的内功修为,偏偏宇文赟在决定内功成就的精神意志和根骨资质两方面均属中等偏下,也就比“朽木不可雕也”的程度稍稍好上那么一点儿。

即使石之轩将“催熟”曹应龙的方法用在他身上,亦或是将某种激发潜力、勇猛精进的上乘魔功传授给他,恐怕也没多大效果。

总而言之,一切自强不息的途径都不适合宇文赟!

无奈之下,石之轩只得将自己前后两世所知所学的种种旁门捷径之法精挑细选了一遍之后,终于确定了一门可以让“不劳而获”与“寓修于乐”相辅相成、完美组合的路子,包保宇文赟既会欣然接受,又能成果斐然……

“正好,宇文赟不是要大婚了么?”

念及于此,石之轩一直盯着宇文赟的双眸弯成了月牙儿,嘴角亦微微勾起。

那边的宇文赟发现好一会儿都没听到石之轩的朗声指导了,忍不住松懈下来,正在出拳不出力的虚晃比划,忽觉背后凉飕飕的,不由心下大惊,忙不迭振奋精神,再次开始对着竹子大发雄威,口中呼喝连连,“嘿哈……嘿哈……”

石之轩见此,回忆起自己许久以前小学中学期间应对老师注视自己之时的类似经历,亦有些忍俊不禁。

忽然一名宦官快步走近,急促道:“太子殿下、裴太傅,陛下宣召!”

石之轩眉头一挑,目光转回宇文赟身上,恰好宇文赟闻声也转过身来,不经意间与石之轩对视一眼。

“不会是你爹要考教你的功课吧?你惨了!(不会是父皇又要考教我的功课吧?要遭了!)”

一瞬间的无声交流过后,宇文赟忍不住挠了挠耳根,愁眉不展,忽又觉得这个新太傅与自己还是蛮有默契的,似乎可以长久相处下去。

不由灵机一动:是不是可以求他下次来东宫授课时悄悄给我捎一小壶汾酒?近两个月不知酒味,都快馋死我了!

…………

正武殿,北周文武群英荟萃。

宇文邕气势凛然,朗声宣告:“使持节、河州(甘肃省临夏州)总管、三州七防诸军事、河州刺史李贤奏报,吐谷浑诸部因不满汗庭过度抽调壮丁、马匹,起兵反叛,汗王夸吕、世伏父子镇压失利,内乱波及吐谷浑全境,一发不可收拾……

朕欲发骑兵三万征之,令皇太子赟节度全军,巡抚西土,并宜随机专决,裴矩、王轨、宇文孝伯、宇文逌、刘雄、郑译诸文武从之……”

殿下列居首位的宇文赟听着老爹滔滔不绝的布置军略,并非是要考教自己功课,不由轻轻吐了口气,心头如释重负。

出征监军啊?好极!

来回总要几个月吧?天高爹娘远,酒可以随便喝,乐子可以随便耍,看那些臣子谁敢管我?

至于吐谷浑蛮子?嘿嘿……

即使宇文赟不学无术,却也知晓西边这个老邻居虽然号称汗国,其实只是些不成气候的马贼,除了时不时劫掠大周与之接壤的凉州边境之外,再难有所作为,在我大周天军面前从来都是不堪一击!

殿下诸臣中,石之轩与裴文举并肩肃立,与众人一同侧耳聆听出兵方略。

出于这时代的朝堂上同族等于同党的门阀士族风格,二人间的关系在短短的时间里,便由原本互不认识的陌生人迅速升温为同穿一条裤子的兄弟好友。

裴文举一听皇帝的安排,就明白之所以派遣从未上过战场的太子宇文赟为主帅,只是给太子一个捞军功、刷声望的机会罢了,届时三万骑兵的具体进退方略实则掌握在裴矩、王轨、宇文孝伯三人的手里。

“我这同族的圣眷之隆,当真无以复加,这就又来一个捞军功的良机……”

暗暗钦羡着裴矩的官运亨通,裴文举运转气功,嘴唇微微开阖,却是聚音成束送入石之轩耳中:“稍后退朝,还请贤弟过府一叙。

为兄此前驻守蜀地多年,不止一次应对过吐谷浑的犯境劫掠,亦曾深入了解过吐谷浑的详细境况,并将之录于手札里。

希望这札记可助贤弟一臂之力……”

石之轩目光一闪,同样传音回应:“兄长厚爱,小弟感激不尽!”心中暗乐:嘎嘎……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世伏小酋长,咱们很快就要再见面了,这次倒要看看谁是猎人,谁是猎物?

实际上,自从两个多月前他给了空、嘉祥等四位圣僧追入吐谷浑境内,遭到小可汗(亦称王子、小汗王)世伏那厮率领大批骑兵协助了空四僧的卖力追捕后,他就将吐谷浑记在了心里的小本本儿上。

当然,他自动忽略了是他先行冒充世伏小可汗,伪造命令利用吐谷浑千余精骑的事实!

前些天回归长安,他也曾粗略调阅过北周历年与吐谷浑的外交及战事记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原来,吐谷浑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夸吕、世伏等吐谷浑王族的全名该是慕容夸吕、慕容世伏。而北周皇族宇文氏的前身,则是鲜卑宇文部。

虽然同属鲜卑族,但宇文部与慕容部可从不讲究什么同族相亲,反倒是血海仇深,两部族的恩怨纠葛足以上溯到五胡乱华时期,迄今近三百年里,两部族之间为了抢地盘而爆发的大大小小的血战数都数不清。

单单自北周立国以来,与吐谷浑就是三年一小打,五年一大打,边境烽火从未断绝。

当然,宇文氏集关中、蜀地的广大汉、胡人口及文化所立的中央集权大国,其国力自然不是吐谷浑这等西部荒僻游牧小国所能比拟,因而只要两国正式交锋,吐谷浑几乎就从来没胜过。

第四百三十九章祸国殃民

仅宇文邕继位以来,吐谷浑因吃败仗而向北周遣使进贡,赔礼道歉,请求原谅的次数就高达七八次!

这也是吐谷浑保留了顽固的游牧民族特性,记吃不记打,隔三差五的劫掠北周西部边境,甚至屡屡来了就不想走了,试图将两国的国界线从凉州等地向东无限推移。

同样保持了胡人尚武风气、极具侵略性的北周眼里可不揉沙子,每次都将吐谷浑狠狠的打回去,乃至反过来侵吞了吐谷浑的不少土地,掳掠吐谷浑的大批人口。

到了今时今日,北周早已习惯了西边这顽劣小弟时不时的侵**犯,也习惯了时不时的将其教训一顿,削弱其实力,美其名曰:巡抚西土!

石之轩甚至恶意揣测,宇文邕此次之所以一得知吐谷浑内乱,就激动不已的立即发兵讨伐,除了为太子镀金之外,还有借机练兵的目的。

毕竟去岁伐齐,周军损失惨重,新招募及集训的骑兵若要尽快磨合并形成可观的战斗力,调去吐谷浑来一次长途行军、武装拉练及剿匪见血,无疑是个因时制宜的绝佳选择。

更何况,清一色的骑兵到了吐谷浑境内,即可因粮于敌(基本就是三**光**政**策),内乱中的吐谷浑军队的反抗力量差不离不大也不小,练兵的效果杠杠的……实乃惠而不费。

待到这三万骑兵入秋时节班师回朝,稍作休整便可以精锐骑兵的成色投入接下来的伐齐之战了。

整个计划堪称完美,显然宇文邕心底那个如意算盘正在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

数日后,凉州(武威市)西征军大营。

空旷处的小丘上,身披金甲的两道人影凝立于此,环视间即可将周遭营地的动静一览无余。

石之轩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