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剑出华山 >

第255章

剑出华山-第255章

小说: 剑出华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气应时而至为盛,血气过时而去为衰,逢时而开,过时为阖,泄则乘其盛,即经所谓刺实者刺其来。补者随其去,即经所谓刺虚者刺其去,刺其来迎而夺之,刺其去去随而济之。

依此取穴而运气,浑然成罡,谓之子午罡。诀曰:

甲日戌时胆窍阴,丙子时中前谷荥,戊寅陷谷阳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经注阳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寻,甲申时纳三焦水,荥合天干取液门。

……”

安隆眉头皱起,越听越觉得【子午罡】与自己所修的天莲宗心法格格不入,甚至与自己渴望修成的【天心莲环】南辕北辙。

让他忍不住深深怀疑,这【子午罡】到底是不是源自【天魔策】?

他终于知晓,为何自长眉老祖之后,真传道历代的假牛鼻子从没有人能真正把【子午罡】完美融合的运用到剑法上去。

只因这【子午罡气】与【天心莲环】情况差不多,均是完全不同于一般先天真气的异种劲气,有其独一无二的凝聚和运转规律,浑然天成,往往并不能像一般先天真气那样随心御使,攻防如意。

所不同的是,【天心莲环】本就是阴损极端的攻击性劲气,只要自身的心脉和真元支撑得了,可以随时运劲击出,不拘单发还是连发;

而【子午罡】在本质上,则是一种非攻非守的人体浩然之气,就像人体自然散发的体味一般,自有其消长规律和流转周期,强行将之运用于剑法攻击之上,因罡气的蓬勃浩然本性,剑罡的威力当然远胜于剑气,却又不能与剑气一般御使得随心所欲……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石之轩在罡气上的造诣和心得并非安隆这等门外汉可比,对【子午罡】的感悟当然也远超安隆的想象。

实际上,修炼罡气之法始于道门,就像修炼金身之法始于佛门一般,都是各自的金字招牌,乃是修行者沿着各自的修炼之路不偏不倚,衍化到大成后的综合性功果。

【子午罡】虽说载于【天魔策】之中,但也不过是道门罡气的变种罢了,根本核心仍与道门罡气大同小异。

只因这罡气的根本,正是人体与生俱来的生命力场,越强大的人,越是蓬勃浩然,若能有效利用,自可发挥莫测之威。

修罡气者,乃是通过各种方法凝聚、引导、释放这生命力场为虚,再以真元能量支撑为实,如此虚实合一,浑成罡气。

何谓‘罡’,四正也,体正,精正,气正,神正。唯有精气神浩然蒸腾,强大到一定程度,生命力场方才足以激发和释放罡气,亦唯有将罡气修炼和凝聚到一定程度,方可使之防御或攻击。

石之轩上一世,也是花了无穷心力,才将初级的,傻傻的浑圆罡气罩修炼到可刚可柔,变化随心的中级层次,又花了无穷心力,才将之修炼到可以融入剑道攻击的高级层次,使得剑罡如剑气般御使自如。

也难怪真传道历代的高手从没有人能真正把【子午罡】完美融合的运用到剑法上去,以致【剑罡同流】破绽多多,一旦给人窥破,剑罡再不足为持。

特别是,【子午罡】乃是通过人体气血的子午流注来凝聚生命力场,形成罡气。

此法也算别辟蹊径,门槛极低,尚未修成先天真气者,也可依此勉强凝聚和释放罡气,尽管只能算是残次品。

即使修成先天真气者,以先天真气激发的【子午罡气】,在天然运转上仍然对气血子午流注的依赖极其严重。

人体气血随着天时变化而变化,阴阳消长,循环流转,同样【子午罡气】也遵循此变化规律,很难改易,自然也就很难与变化繁复的剑法完美同步。

第四百二十五章一缸脏水

夤夜已深,整个净念禅院万籁俱寂,檀香残逸,但庄严肃穆的神圣气象分毫不减,唯余后殿一片灯火通明。

数丈高的鎏金佛像前,一位满脸皱纹、须眉尽白的枯瘦老僧闭目盘坐,左右各有一健壮的青年僧人伴随盘坐,拨弄念珠,默诵经文。

“呼……”

一阵清风灌入殿中,衣袂拂扬声若隐若现,一道模糊黑影随风而至,瞬息间飞掠过大半个殿堂空间,投向佛像前枯瘦如柴的老僧。

两个青年武僧倏地怒目圆瞪,气势大盛,毫无征兆的弹跳起来,鹰隼般飞扑半空,拳掌齐出,左右夹击黑衣蒙面、腰悬长剑的来敌。

“嘿……”

黑衣人发出一声男子嗤笑,借以表达不屑,但半空纵掠的身形忽的一滞,转为疾旋下坠,似欲避开两僧气势凶猛的夹击。

两僧暴喝一声,功力运转,同样强行改变扑击去势,斜刺里向着落地的黑衣人追击而去。

然而下一瞬,两僧蓦地身形剧震,却已刹不住去势。

原来黑衣人仍凌空疾掠,轨迹从未改变半分!

着地时险些撞在一起的两僧,目露惊骇的仰望着掠至头顶上方的黑衣人,心中一齐升起怪异绝伦的感觉,自己为何会生出对方旋身下坠的错觉了?这究竟是什么武功,亦或身法幻影,还是诡秘幻术?

两僧年纪轻轻,但却精修禅功,已是禅院四大护法金刚的候选者,无论武功还是眼光反应,均不输于江湖上年轻一辈的佼佼者,足可跻身当世一流高手之列。

一般幻术或身法幻影,或许可以欺骗他们的视觉、听觉,但藉由禅功之助,他们那犹如第六感的触觉远比寻常一流高手更为灵敏精准,更可去伪存真。

无论敌手多么高明,甚或超出他们触觉能力的上限,但最多令他们感觉不到对方气息的存在,怎都不可能扭曲他们的触觉,令他们的心神接收到错误的信息!

然而刚刚这种情况却偏偏出现了,两僧一阵心悸之时,强行变招又用错力道的后遗症紧随而至,令他们一阵胸闷,气血翻腾,无力再次腾身截击。

但掠过他们上方的黑衣人却倏地身形一旋,双脚连环踢出,阴森劲气如瀑席卷。

一俟劲气袭近后颈,两僧立觉汗毛直立,诡谲凉气透皮入骨,如何还不确定出对方的武功邪异莫名,乃是魔门正宗无疑?

两僧当即往前疾飘,意欲暂避锋芒,转身应敌。

岂知身前竟另有一股大力当胸迫来,像有两个敌人同时向他们前后夹击,这魔头一击之威,包含了前迫和拉扯的正反两种力道,魔功秘技,确是惊人!

值此千钧一发之际,两僧凭着天长日久生成的默契,无需出声或交换眼色,毫不犹豫的一个继续前扑,双手合十前戳,紧并的中指尖端汇聚钢锥般的劲气,迎上前方那股迂回腿劲;

另一个则曲臂扭身,袖筒如灌满狂风般猎猎鼓荡,肘部直击从后面凌空袭下的腿劲。

“蓬、蓬!”

劲气四溅。

两僧如遭雷殛,身体跌撞在一起,口中齐齐喷血,脚下地砖迸裂,踉跄委顿在地,眼睁睁看着黑衣人毫无停滞的飞掠到佛像前,探手抓向枯瘦老僧。

一切并未出乎黑衣人的预料,枯瘦老僧看似入定神游,实则犹如昏迷不醒,早已失去对外界的感受,毫无反抗的给其挟持着掠向殿门。

勉强盘腿坐好,运气稳住伤势的两个青年武僧,顾不得内息外泄,齐齐惊呼道:“师伯祖……”

一张口便再次呕血,伤势加重。

左手提着枯瘦老僧,似乎丝毫不曾影响黑衣人的身法速度,兔起鹘落般掠至殿前广场,恰见一魁梧一高瘦两个老僧持着精钢禅杖迎面截来。

黑衣人轻哼一声,扫了一眼两个老僧身上的蓝袍僧衣,以阴测测的男子嗓音道:“来的够快的!

也罢,候选的护法金刚不值一哂,就试试你们两个正主是否如金刚般结实耐揍?”

“阿弥陀佛……还请尊驾放下敝院禅主!”

两大护法金刚怒目齐喝,竟各自发出高亢和低沉两种绝然相反的语调。

在看到对方的身法气度的那一瞬,二僧已知对方武功超绝,比之禅院的内定禅主了空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是束手束脚,恐怕不仅救不下老禅主,他二人自身亦有性命之虞,唯有不顾被对方挟持的枯瘦老僧,全力出手。

“咦?”

黑衣人轻咦一声,邪芒隐现的眸子闪了闪,但见迎面冲来的两大护法金刚的动作奇怪无比。

魁梧老僧的右手禅杖挥出,恰好迎上高瘦老僧横推出来的杖头。

“蓬!”

一股威猛无俦的旋劲,以那双交接的杖头为中心旋卷而起,刹那间波浪般推展至方圆十丈的每一寸空间。

黑衣人衣袂拂卷,颇有些身不由己,欲要打着转向一边撞去的趋势。

两根精钢杖头一碰即分,两大护法金刚身形倏地加速,侧身分左右两翼攻向黑衣人,精钢禅杖如双龙出海般透出旋劲波浪,分袭黑衣人左右两胁。

黑衣人气势凛冽,提着枯瘦老僧在劲气漩涡的中心稳立如山,知晓两僧乃是施展了一种厉害无比的合击之术。

首先藉同源而异却又相辅相成的雄厚内劲,激起汪洋潜流般的气旋,向自己卷来,牢牢锁住自己的身形,紧接着分左右施以雷霆万钧的猛击,确是威力无俦。

“锵!”

黑衣人腰间的青钢长剑像有灵性般从鞘内跳出来。

一股尖啸由他手中的剑响起。

剑锋圈了一个小转。

蓦地扩大,爆成漫天的细碎光点。

两大护法金刚联合施展的气旋风声,像被光点渗透及击碎般消散停止,而剑芒光点不仅并未随同消去,反而怦然爆开。

当两大护法金刚迫近黑衣人丈许之内时,入目所见尽是倾盆暴雨般无穷无尽、如真似幻的淡青光点,鲜花般盛开着,美轮美奂。

如斯剑招乍看精奇无方,全无一丝邪气,然而最让两大护法金刚始料未及的是,数十年精修佛法所成的澄澈如净湖的禅心,在对方出剑的一瞬,竟似倒入万顷墨汁,一片浑浊模糊。

再不能从无穷光点中隐约感觉及分辨出对方那一缕杀机所在的剑刃真身……

“叮吟吟……”

一连串悦耳清音响起,活像骤雨打在风铃上。

光点乍消。

两大护法金刚暴跌倒退回原位,代表着护法金刚身份的蓝袍僧衣满布破洞,血痕隐现,脸上失去了早先的从容,隐见震骇的余痕。

各自双手青筋毕露,所持重逾百斤的精钢禅杖,兀自微微震颤,迎风发出嗡嗡低***吟。

黑衣人哈哈一笑,剑回鞘内,傲然道:“净念禅院不愧是白道圣地之一,区区两个喽啰竟能在本座剑下全身而退。

看在这点,今夜暂不杀你们,嘿……不必再送!”话落携着枯瘦老僧化作流光魅影,横过广场,远去消逝在蒙蒙夜色里。

两大护法金刚面面相觑,同时闷哼一声,嘴角溢血,雄浑气势眨眼跌落,魁梧护法气馁道:“黑天魔尊,果然名不虚传!”

高瘦护法脸色变幻道:“此僚不是盗走了和氏璧,正给了空师弟和三大圣僧追捕么?怎会突然来此掳走濒临圆寂的禅主?”

魁梧护法沉声道:“莫非他因了空师弟的追捕而迁怒禅院,刚一脱身,便来此报复?”

高瘦护法颔首道:“理该如此……得赶快飞鸽传书通知了空师弟,并传令各处寺庙及眼线,追查他与禅主的踪迹!”

…………

漆黑夜色下,洛水波荡,扁舟轻扬。

枯瘦老僧盘坐舟中,一如既往的瞑目不动。

黑衣人则撤下面巾,现出宛如仙子般清丽出尘的倾城倾国玉容,身形亦一改之前的修长挺拔,恢复玲珑曼妙。

此刻她正瞑目肃立,双手并指如剑,点在枯瘦老僧皱巴巴的太阳穴处,似在全心全灵的施展某种精神秘法。

枯瘦老僧曾经或许叱咤风云,领袖佛门,但如今精气神枯萎,濒临圆寂,意识迷离,在她强大诡秘的精神力量下毫无抵抗能力。

………………………………………………………………………………………………………………

大巴山幽谷密林。

石之轩丝毫不知自己头上多了一缸脏水。

“老子之《道德经》有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调天地根。’

【玄牝茶女术】此功法,必须男女合修,练时呼吸断绝,只以内气往来……”

继左游仙之后,辟尘同样在懵然不知中吐露着老君观的秘诀。

安隆听得摇头晃脑,经过之前【子午罡】的打击,他已不再执着于是否尽得真传道功诀精髓,仅是听到感兴趣的,或是感觉有用的,便将之及时记住便罢。

也因此,他隐约明白了,为何数百年过去,圣门明明屡有不世英才出现,一统圣门,但却从未听闻有谁能将两道六派各不相同的【天魔策】密卷重归为一,就连两卷融合似乎也没有过?

却原来,不同派的【天魔策】,往往从行事理念到武学心法,都是南辕北辙的两码事,妄想鱼与熊掌兼得,最可能贪多嚼不烂,两者都得不到,反不如专精一门!

第四百二十六章天心莲环

忽听石之轩开口道:“玄者妙也,牝者是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是神气之根,虚无之谷,须在身中求之,不可于他……这该是【玄牝茶女术】的根本义理所在。

肥猪,你说这究竟是将《道德经》原文‘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调天地根。’正解,还是曲解?

若是正解,是只得其皮毛?亦或得其筋骨?还是去伪存精,得其真髓?

若是曲解,则又将其止于改头换面?亦或易经换骨?还是彻底的偷梁换柱?”

安隆嘴角抽搐一下,尽管被唤作‘肥猪’很是反感,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且魔门从不教人充硬汉,他也就强迫自己释怀。

不过,对方此问意味深长,倒真引得他不由自主的尽心思忖片刻。

绿豆眼眯起,沉吟着道:“虽说这【玄牝茶女术】确实精妙非常,真传道也曾是道门嫡系支脉,但我并非真传道中人,没必要学他们先入为主,亦或自欺欺人。

《道德经》乃千古经典,我也曾认真研读,总觉得老子通篇所述浩瀚虚渺,玄之又玄,既不言药(精气神),亦不言丹,更不言白日上青天……

可谓只言‘道’,不言‘法’与‘术’!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调天地根。’此言,其中的‘玄牝’,怎么都不应该仅止于实指人身之器官或关窍!

这整句话,老子的本意也绝不可能是暗喻什么双**修秘术,真传道的断章取义,自然谈不上什么正解!

《道德经》毕竟是老子圣人集毕生所悟大成之作,本就希冀传诸后世,流芳千古,若是玄来玄去,绕到男女双**修上,那就不是流芳千古,而是遗毒万年了。

老子骨子里得多傻蛋,多闷***骚,多猥琐,才会如此掩饰不住,在生平巅峰之作里暴露下**流本性?”

说到这里,安隆满脸肥肉绽放,做出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嘿嘿道:“反之,后辈弟子邪念纷呈或心术不正,研究双**修术等歪门邪道,为掩人耳目,就拼命从祖师爷的经典里‘追根溯源’,断章取义,硬生生捏造出一个大义名目,让自己的左道法门成为根正苗红的嫡传……”

石之轩微微颔首,不置可否。

安隆也知这般说辞无甚新意,若仅止于此,难免给石之轩小觑他这天莲宗高徒,当即语气一转,沉声道:“不过呢……

正解或许算不上,但若就此说真传道的义理是刻意曲解道德经文,也不尽然。

毕竟真传道以双**修秘术为主的气功,即使在整个江湖武林,也是实打实的上乘功诀,足以令世上绝大多数功法望尘莫及。

历代后辈弟子依法修炼,各个成就斐然,从中脱颖而出,跻身江湖绝顶高手者亦屡见不鲜。

可见真传道气功的义理不仅并无大错,反而暗合天地至理!

此间微妙,未必不是得了《道德经》的部分精髓,甚或将经文所述的虚渺的天道阴阳,择其适用部分引而化之,实用在人道**阴阳之上,乃将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