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月待圆时 >

第173章

月待圆时-第173章

小说: 月待圆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儿因着她来,跟厨房要了锅子吃涮肉鱼圆,喝了两杯酒,还有烧鸭子跟白切鸡,一人一只饺子,半碟子没了,淡竹一面吃一面道:“往后你也不知甚时候才能再回来同咱们一道吃酒了。”

石桂举了杯,跟她们一人碰一下:“天下事哪有定准,我总能来看你们的。”几个人都知道不能够了,却都笑起来,你一筷子我一筷子的挟菜,把鱼圆子都吃了。

大伙都知道就怕是最后一回相聚,淡竹还叹:“原来还说出嫁的时候要添妆的,一个都没添成。”那会儿玩笑,说石菊的绣活好,非得叫她绣一个百子千孙帐。

这话一说,便得罚酒,开席的时候说定了不许说离别的话,淡竹犯了规,罚酒一杯,啃了鸭子吃了鸡,倒卧在床上,一个挨着一个,拉了手说话,来宋家这一遭,还真只有这几个是真心同她好的:“往后你们若能来,就来看我。”手指勾着手指,四个人说定了。

再舍不得也还是得分别,船期定在二月初,东西都装进箱子里,走的时候还听见一桩喜事,说是宋敬堂的亲事定下来了,甘氏到底松了口,关在屋里痛哭一日,宋敬堂带着承义和金赛兰守在门边,金赛兰亲手做了汤,一直温在炉子上,等着她开门。

从日升等到日落,甘氏打开门,吃了一口汤,从此就算认下了她,宋之湄再要阻拦,上头两个都同意了,她再劝着哥哥也无用,宋家又预备着要办喜事了。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石桂一家子跟着叶文心上了官船,宋老太爷托人带她们到穗州去,夹岸柳树才冒出嫩黄的芽,金陵城里有庆典,舞了龙在街上穿行,石桂几个打开船上的小窗往外望,看着一城挂了红黄灯笼,船只离桃叶渡,往茫茫江心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噜噜噜

出发啦

话说同□□人是淡竹和石菊(原来)

还会约定彼此不嫁啦,然后……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79章心意

石桂没想到自己竟然晕船,上回坐船的时候年纪还小,又是刚当丫环没两月,姐姐们能拿乔,她却不能,跟在大丫头身后忙进忙出,哪有半刻能松懈。

这回坐船倒也预备了仁丹药油,一小匣子的药瓶,还有渍的酸梅子,这些却是预备着给叶文心秋娘用的,哪知道她们两个半点事也无,喜子更是活蹦乱跳的,他跟着明月坐了几回船,从来都不晕,就连绿萼都无事。

反是石桂,欢欢喜喜上了船,行船一个时辰人就晃得头晕起来,趴在窗边干呕一声,把早上吃的粥全吐出来了。

脸色白纸似的,一晃就是一晕,秋娘照顾着她躺下,叫她含着仁丹,额角上抹上些药油,石桂这才觉着好受些。

她软软靠在秋娘身上,苦笑一声,原来无人看顾,也不晕船,如今知道有人疼了,反倒晕起来了,叶文心还稳稳靠着窗边看书吃茶,她反倒吐得天昏地暗的。

拉满了帆,船行得极快,叶文心坐了几回船,头一回是离家,那会儿母亲病着,她哪里有兴致去看沿途景色,等到回去又是沈氏过世,船舱之中哭得人都晕厥过去,又没看成景色,再上京来,就成了阶下囚,锁着铐着,只能透过小窗看一方天光,就是那会儿开始,便再不晕船了。

石桂嘴里含着仁丹,胸口又闷又潮的感觉减轻了些,秋娘替她抚着胸口:“没事儿,过两天就好了。”轻笑着拍一拍女儿,倒没成想,她是几个人里头一个晕船的。

后头还有半个多月的水路要走,这会儿就晕了,后头可怎么办,几个人轮着跟她说话,绿萼还开了青花罐头,从里头拿了腌梅子出来给她吃。

石桂肚里的东西早就吐完了,这会儿吐的全是清水,秋娘怕她饿坏了胃,干点心吃不进去,就喂她吃粥,米汤养胃,总比干吐不吃要强些。

石桂娇气了两天,晕眩感才慢慢好上些,她躺着不能动弹的时候,叶文心却拿炭笔画了两三幅画,就从窗户看出去,一幅不过巴掌大小,却画得很是精细,有光有影,还有斜出岸边的花枝,若是上了油彩,就能嵌成小座屏了。

船上无事可作,画画也是打发时间,叶文心早早写了信寄去穗州,约定了日子,叶文澜就在码头边等着,由高升把她们送到城郊的庄子上去。

喜子日日都要问一回大哥,他每回问,秋娘就要拿眼儿看看石桂,她从儿子那儿都听说了,明月是很喜欢石桂的,还给她打了一把大银锁,身上的钱也全交在她这儿,秋娘心里替女儿高兴,成了亲才知道,一个男人光是口上待你好,说得再动人也是无用,肯把身家交给你,才是真个对你好的。

秋娘自家吃了婆婆的亏,不想女儿再吃这个苦头,心里觉得明月样样都好,太平年月不打仗,军户还比别个多分几亩地,明里暗里都想劝一劝石桂,这样好的亲事,错过了,可再难找了。

秋娘一向觉着亏欠了女儿,打小把她卖出去,这会儿还得靠着她才能谋营生,她这会儿还没转过弯来,等她自己想明白了,明月也不定还在等她了。

秋娘跟喜子两个,一日总要提一回明月,石桂人虽歇着,耳朵却听得见,先时还当秋娘是好奇,她从来都是个重恩德的,白大娘捡回了她,就让她年年都去磕头,如今明月救了喜子,她让喜子拜了大哥也是常理。

可说的多了,石桂就回过味来,心里知道秋娘是替她着想,却又疑惑起来,明月在旁人眼里就这样好?好到连亲娘都肯做这个媒?

等秋娘拿布料来找她,说要替明月做一身衣裳,算是谢他的,他孤单一个,平日里也没人替他打理这些个,既然活了喜子一命,又照顾了喜子这些年的衣食,那是怎么还都不够的。

秋娘早知道女儿替他做过衣裳,打眼一看就知道针脚跟喜子身上穿的那套是一样的,来问尺寸,石桂一叹:“娘的眼睛不好,还做什么衣裳,给了我罢,我来做。”

秋娘打的就是这个主意,哪知道石桂抖开布料,拿尺子量了,一面穿针一面道:“娘就觉着他这样好?是一门好亲事?”

秋娘不意女儿一眼就瞧破了,倒有些尴尬,总归是多少年不曾亲近过了,挨着她身边坐下:“你可别恼。”

“我不恼,我知道娘这么打算就是有道理的,可我再不知道他竟这样好了?”好的让秋娘见了几次就能认他当女婿。

明月自然是好的,光是性子就挑不出不是来,年纪还轻,又没受过教导,一肚子的心眼也没走上歪路,石桂自认她知道的比秋娘知道的要多,也没认定,想听听秋娘的道理。

秋娘把她搂在怀里:“你打小有主意,娘也不是要作你的主,怕你太犟,要把这么个好的给推远了,往后还能寻着更好的不成?”

石桂搁下布料,若是找不到石头,一家子就得一起过,要是秋娘不明白她的想头,还有的好磨,不如说个明白:“娘,我想去穗州,就是想着自己也能过日子,若是早早打着嫁个人囫囵的过日子,哪里还想什么赎身,早就配了小厮了。”

秋娘不知道她打的竟是这个主意,吃了一惊,瞪了眼儿道:“混说什么,女儿家哪能不成家,难不成要当老姑娘,你这是犯了什么脾气,跟娘好好说说。”

石桂知道秋娘必要惊愕,女人家不嫁人,在兰溪村里那就是头等的大事,比寡妇人家且还不如,叫人背后戳脊梁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

可她相信秋娘能说得通,她不是没经过没见过,自家也不是没吃过亏,石桂拉了秋娘的手:“我要自己作我自己的主,不听别人的,村子里头过的好的舒心的,全是悍妇,可悍妇的日子就不是鸡飞狗跳了?”

秋娘怔怔盯着女儿,嚅嚅说道:“可,可哪个女人不是这样过日子的?你别看着绿萼逃婚,那是那家子人不好,她就是个童养媳妇,你怎么能一样,挑个好人,一样嫁了过好日子。”秋娘这样下明白了,不独是明月,她是谁也不想嫁,心里又心酸,怕是看着俞婆子磨搓自个儿,叫女儿打小看在眼里,害怕了。

秋娘掐她一把:“你怎么能……”怎么能能指名道姓,可心里却知道,若是找着了丈夫,是必然还住在一起的,若不然也不过窝囊过了这许多年。

“我却不愿意,便是往后我真个打算要嫁人了,那人也得敬我爱我,敬我,还得在爱我之前。”石桂脸上半点羞意也无,反把秋娘说的要落泪,心里后悔,若不是女儿眼看着她这样,哪里会起这个心思。

秋娘怔怔呆坐着说不出话来,女儿长了见识,又读了书,哪里还肯听她的话,可秋娘想一想自家,在外头日子过得是苦,可却比在家时俞婆子管头管脚要过得舒服得多,心里还暗暗盼望,能找着石头就好,可找到了石头,他又怎么肯扔下他娘。

心里来来回回反复想着这些,眼看着女儿摸出剪子裁起布来,半晌才问:“要是,要是真个找到她呢?”

石桂把眉头一皱,放下剪子,反身看向秋娘,虽没高声大气,却一个字一个字说得很坚定:“我是绝计不会管她的,连门都不会让她进,就是她乞讨到我门前,我连馊水也不会给她一碗。”

秋娘反倒说不出话来了,她心里一向担心这个,丈夫要是问她该怎么办,真个找回了婆婆又怎么办,心里是恨的,难道还能打杀了她不成,她是来跟女儿谈心事,不成想自己被难住了,呆住了半日,叹一口气出去了。

石桂在舟中无事,也不能时时低头做针线,看得久了还是有些晕,就带着喜子被诗,背些李太白的诗,又跟着叶文心一起写字画画,绿萼上船的时候会背一本三字经,快到穗州地界时,已经学了好几篇幼学琼林。

越是靠近穗州,天气就越是热,她们先还穿着棉衣,越是往南边走,身上就越穿不住厚衣裳了,外面的水手已经换了单衫,她们住在船舱里的,倒还穿着夹衣。

高升家的领命送她们到穗州,差事倒也办的尽心,每到一港口都要来问问叶文心有什么想吃的想玩的,他好吩咐了人去办。

能办到这份上,老太爷便没安排错人,叶文心不欲麻烦他,只让他看看港口可有书肆,买些书来打发闲时。

石桂是头一个换上春衫的,喜子还得更早些,他闲不住,上了船就跟着水手到处跑,看他们行船掌舵拉帆,人倒快活许多,小脸也不再沉着,同吃同睡两三个月了,跟秋娘又亲密起来,从他嘴里也能听见叫娘叫姐姐,一日比一日喊得多。

自打上了船,石桂便让绿萼还作姑娘打扮,秋娘操心婚事,前头可还有个绿萼呢,她换了石桂的衣裙,清清秀秀的小娘子,偶尔进出都有年轻人盯着她看,石桂点点绿萼对秋娘道:“娘要是想作媒,不如替姐姐想一想。”

秋娘伸手捏捏她的鼻子:“偏你的主意多。”可绿萼确是吃了苦头的,打小被人当童养媳使唤,好容易逃出来了还战战兢兢,话都不敢多说,若是能够,自然得替她寻一门好亲。

过了漳州,便是穗州口岸,船还没驶进去,就先看见前头一排大船,石桂只道她们坐的已经算大,屏了息抬头,瞪大了眼儿,三层楼高的船,一连着十几艘,大大小小的船只罗列在港岸边,还没靠近就能听见人声鼎沸,说的俱是石桂听不懂的话。

石桂跟叶文心两个相互看一看,虽是一句也不懂,却依旧笑出声来。

作者有话要说:  美丽新世界

好吧,新世界是美丽的,但也是艰难的

从来女子做大事,九苦一甜

讲道理,写完这本怀总必须得去写个现言换脑子去

大吉大利求包养

☆、第280章穗州

船只靠岸边又费了许多时候,一艘一艘到港停下,装货的在一边,坐人的又在另一边,高升家的进来回报一声:“姑娘且等等,咱们还得往内港去,外港这是卸货的地方。”

叶文心哪里还能分神搭理她,倒是石桂应得一声,叶文心的眼睛盯着码头,她们到过许多港口,却还没见过这许多的女人。

还有女人家做水上生意的,一船都是女的,揽的也是女客,贩些生丝熟丝,说的话虽没一句听得明白,可也是高声大气的说话,叉了腰绑了腿,手里拿着根竹扁担揽客人挑货用。

叶文心一时看住了,秋娘绿萼两个也啧啧称奇,看着打扮像是挑夫,可哪里有女人当挑夫的,身上一模一样的黑衣衫,扎了一条红腰带,脚上的鞋子也是一样,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有生意来了就一道待客。

光只看见一处口岸,石桂就笑起来,叶文心转头对着她也是一笑,两个想的都是一桩事,女人能干了男人的活,还能在码头上相安无事,这个地方就是个能呆的地方。

船驶进内港里去,箱笼先下船,叶文心急着吩咐一声:“说我这里头细碎东西多,让女人来挑我放心些。”

石桂知道她的意思,这是看着女的到底不如男的力大能赚,按着箱子赚钱,却不是按着人头算,两个男人抬一箱子,四个女人抬一箱,四个人分一分钱,可不就赚得少了。

叶文心既吩咐了,石桂便像模像样的吩咐下去,高升家的看见她还叫一声石桂姑娘,看她就这么出了船舱,倒是一噎,怎么也该带个帏帽才是,才想说这话,又把话咽了,进了漳州戴的人就少了,似她们这样的婆子嬷嬷更没论道了,到进了穗州,连大姑娘也没甚个好遮好掩的,就这么上街。

不独是贫家小户的女儿家这么出门,坐轿的坐车的,里头还有西人,一样没人遮掩,路上也无人引以为怪,入乡随俗,她要是真戴个帽子出来,才是古怪了。

石桂站在甲板上等着箱子下去,这么一会儿功夫,她就见着十来个西人,岸边一半是客商一半就是西人,生得高鼻深目,穿的衣裳也是一半一半,男子进关皆穿长衫,反是女子能撑着大裙撑进来。

离得远了看不分明,却知道有些人头发是红的,有些人头发是黄的,秋娘哪里见过这阵仗,咋了舌头拉着绿萼,西人不许出穗州,只得在穗州当地活动,外头自然没见过。

叶文心也分不出这些人来自何处,却立在窗边看住了,心头起伏,好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气来,听见外头高升家的请:“姑娘,轿子雇好了,姑娘坐罢。”

石桂原来是丫头,如今看在高升家的眼里也依旧是个丫头,丫头不坐轿,倒正合了石桂的心意,前头挑着箱笼,后头跟着轿子,石桂就在跟在轿子边,一路踩着青砖地,只觉得屋舍街道处处不同。

挑夫里头有年轻的姑娘当向导,她们都梳一根长辫子,说起话来轻巧爽快,这个向导说的就是官话,只还带着口音,跟在石桂身边,把她知道的都说了。

既是在城郊,便要走些路途,石桂知道叶文心极想看一看女学在何处,拉了那个向导问道:“听说你们这儿有个女人学堂,在哪儿?”

那向导一听就笑起来:“在女人街,那一条街上开饭铺的抬水的卖绣件的做中人全是女人,所以才叫女人街。”点着手指头数起来,一时还说不完:“除了女人街,还有西人街,那儿都是西人做买卖的地方,也开了学堂,还给人看病。”

叶文心在轿子里头听得真真的,石桂不必她问就先替她说了:“那咱们经不经过女人街?”连她也想去看看,看看一条街上全是女人是个什么模样,可是跟进了女儿国似的。

向导摇一摇头:“可不能往那儿走,女人街不许男人进呢。”领头的向导就是男人,这个小姑娘是向导的女儿,十三四岁大,就跟着她爹出来讨生活,石桂拉了她说了许多话。

她们初来此地,话言都不通,小姑娘官话说的利索,本地口音更不必说,时时处处风俗习惯她都知道,学着她爹还能说出几段掌故来,石桂赞她一声能干,她便飞红了脸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