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将门淑媛 >

第53章

将门淑媛-第53章

小说: 将门淑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三小姐真不愧是将门之后”

“兰三小姐动作好快,我就在她身侧,竟没瞧清楚”

“兰三小姐……”

有人出言夸赞兰芮,前面的老太太听见动静,问明白怎么回事,脸上一沉,走过来朝兰芮使了个眼色,而后招呼出言夸赞的几位夫人小姐前面走,几人客气着,就谁也没有再提刚才的事情。

见众人注意力不再集中在自己身上,兰芮这才松了一口气。

于惠宜走过来,悄声问:“两位妹妹,怎么回事?”

差点当众出丑,兰茉吓的不轻,惨白的脸上这时才有了些许的血色,闻言皱眉道:“我本好好的走路,不知谁踩了下我的裙摆,我一时站立不稳,就向前扑了出去……真是多亏了三妹妹及时出手。”

“有人踩你裙摆?”兰芮凝眉,问身侧的玉桂和白芷几人,“你们可还记得是谁走在二姐姐身后?”

几人略微想了想,只说是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到底是谁,又都没有留意。

于惠宜眉头一挑:“该不是有人故意的吧。”

兰芮也是如此想。她觉的,能陪主子出门的,都是千挑万选的稳妥人,怎会疏忽到去踩旁人的裙角?

兰茉沉默不语,听了于惠宜的话,她立刻就想到了胡春意……

宴毕,宾客移至新搭的戏台前听戏。

林夫人笑看了自己夫家妹妹一眼,借着锣声说道:“我说的没错吧?兰三小姐的品行样貌,无一不是京畿小姐中拔尖的。”

“大嫂自是没错。”于太太略微迟疑了一下,“只是,三小姐这样出众,恐怕我们明哥儿高攀不上。”

林夫人品出其中意味,有些慌,这事兰老夫人托她出面说项,她还信誓旦旦的说一定能成……

“二姑奶奶,咱们姑嫂之间就不说那些场面上的话,我问你,你是不是听了什么闲言碎语,这才觉的兰三小姐不合适?”

于太太轻轻的摇了摇头:“大嫂与我相识十多年,看我可是那等浅薄之人?我真是觉的明哥儿和兰三小姐不合适。其实我一入京城,就听说了兰三小姐的许多事,但并未往心中去……可今日我亲眼见了,兰三小姐轻而易举就将自个儿的姐姐拦腰抱起,这等力气,着实让人吃惊……女强男弱,夫纲难正。我们明哥儿温文尔雅,还是找一个贤淑温柔的女子才合适。”

听于太太说的如此明了,林夫人知她心意已决,无法挽回,就没再多言,只思忖着一会儿如何跟兰老夫人说。

一场戏演完,陆续有人告辞,待宾客走的差不多,林夫人走到老太太身侧,长叹了一声:“老夫人,都是我糊涂,没问明白我们家姑奶奶喜欢什么样的,这才。。。。。。”

话说成这样,老太太自是什么都明白,她也知道,有时故作大方比追问不休好,便抿了一口茶,指着台上的一个旦角说:“身段好,唱腔好,看着倒不错。”

林夫人附和两句,到底还是决定明说:“我们家姑奶奶是被三小姐那一身力气震住了……”

老太太手下一顿。

到底还是被皇上的评判牵累。

秦妈妈匆匆来报:“老太太,英莲小姐奉召回京,这时去了宫中,估计一会儿就会回家。”

“当真?”

“英莲小姐身边的一个侍卫回家报的信,肯定错不了。”秦妈妈笑说。

第103章祸福

威武胡同两旁,各色马车一溜排开,几乎将整条胡同占满。

哒哒哒

十多骑劲马由远及近,从胡同两旁的马车之间飞驰而过,直至兰家东角门前才齐齐勒马。

最前面的马背上跃下一人,对着身后之人说了句:“你们几人先回中军都督府。”然后将手中的缰绳一扔,缰绳不偏不倚,正好搭在了守门的任四两手臂上。任四两这才反应过来,赶紧握住缰绳,一路跟了上去,“英莲小姐,小的这就去跟老太太回禀。”

兰英莲扬手一挥:“不用,你只将马拉到马厩好生喂养就是。”

“是。”任四两能做到门房里的管事,自是能言善道之辈,此时却被一股迫人的气势镇住,一个字都不敢多言。

兰英莲进门后,十多骑劲马调转马头,一路飞奔离去。

这一次威武胡同两旁的车夫才看清,马上端坐的不是平日常见的那些张牙舞爪的青衣仆从,而是身穿鸳鸯战袍,手持长缨枪的军汉。

等军汉过去,坐在车辕上的车夫止不住小声议论。

“进门的那位身量不高,该不会就是兰家大名鼎鼎的女将军吧?”

“怎么可能,兰家的女将军可是在北疆。”

“那也不一定,要是鞑子投降,女将军自然就回京了。”

……

对于传说中的女将军,每个人都有十分的兴趣。可他们只是车夫,于政事一窍不通,只能在此瞎猜。

兰英莲头戴红盔身着青甲手持金瓜,从东角门到二门,一路引来无数人侧目。

才进内院,一个身材矮胖的妇人快步迎上来,见她这身妆扮,微微一怔,迅即福身行礼:“奴婢见过英莲小姐。”

兰英莲淡淡的点点头,隐约听见一阵铿锵声,便问:“老太太那里还有客人?”

“是。都是来祝福二小姐和三小姐及笄的,老太太此时正陪着宾客看戏。老太太说,让奴婢服侍英莲小姐梳洗,她待宾客散了,立刻就过来看英莲小姐。”秦妈妈笑说。

兰英莲又点点头。

秦妈妈试探着问:“英莲小姐回来的急,老太太还没来得及替英莲小姐收拾屋舍,英莲小姐是住在老太太的院中,还是去二小姐或三小姐的院子暂住?二小姐眼下跟着老太太住在劲松居,她从前住的水澜馆空着,要不,英莲小姐就去水澜馆?”

水澜馆和清风馆都在观荷院,住水澜馆是老太太的意思,但话到嘴边,秦妈妈还是没明说。

“从前那间佛堂不错。”一句话之后,兰英莲又是没有下文。

秦妈妈很意外,兰英莲再次上阵杀敌,数年清修已破……

“这……”

兰英莲寻着记忆中的方向,转身就走,秦妈妈只得小跑着跟了上去。

到佛堂,兰英莲道:“今日家中宴客,想必妈妈有许多事忙,就不用在这里耽搁,只让人送一套衣裳和两桶热水过来就是。”

秦妈妈应下。眼前之人的性子,她一清二楚。

兰英莲闭上门,轻轻的坐在观音像前的蒲团上,这感觉很熟悉,她不由想,上一次这样在蒲团上打坐是什么时候?

好像不久,再想起来,却又像是恍如隔世般。

有人叩门,她打开,是秦妈妈和送热水的婆子。

秦妈妈送来的是一件天青色的刻丝妆花褙子和一条滚着同色宽边的月白襦裙,这样华丽的衣裳,她已经记不清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没有穿过了。

她想了想,让秦妈妈留下。

兰英莲如此张扬的进门,不多时,兰家上下都传遍了,不仅家中主子下人知晓,就是阳明湖边上听戏的客人也已听说,戏没唱完就纷纷起身告辞。

兰芮一路送于惠宜出去。于惠宜看了看林夫人,见林夫人与武定伯夫人辞别,拉着兰芮往梅树后面一隐,悄声说:“三妹妹,我二姑姑为人刻板,行事从来都是一板一眼的……有什么事,你别往心里去。”

听了胡春意的那番话,于惠宜寻着机会问过林夫人,那时林夫人已经知道这事不成,就呵斥了她几句,待知道兰芮也已经听说,当下将原因提了提,好让她跟兰芮解释,免得因这事坏了两人的情分。

只是,相看一事到了胡春意口中已经说得如此不堪,再让她知道实情,那更是……

兰芮脚下顿了顿。

这样说来,于太太是没有看上她?

她没想过自己会人见人爱,但别人看不上她,总还是有一种挫败感。

于惠宜见她不说话,不由着急:“三妹妹,他们都是有眼不识金镶玉,你千万别往心里去,气坏了身子,倒是不划算。”

兰芮笑了起来:“我没放在心上,倒是惠宜姐姐看着比我还着急。瞧,额上的汗都下来了。”

“三妹妹……”于惠宜不住的说着劝慰的话。

遇上这样的事情,谁又真的丝毫不会介意?所以看见兰芮神色坦然,她更觉着急。

兰芮也察觉自己镇定的过了头,就道:“林夫人已经走远了,咱们再不走,只怕跟不上了。”

转身时,她看见不远处站着一个人,怔了怔,她听力极佳,按说有人走近不可能一点都没察觉,除非这人一直就悄无声息的站在那里。

她上前几步,蹲身行礼:“见过姑姑。”

目光触及华丽的衣饰,她很惊讶,她的印象中,只有“姑姑”身着缁衣的样子。

还让她惊讶的,是印象中姑姑那种超凡脱俗的平和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让人不敢直视的威严,这种威严,浑然天成,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兰英莲笑了笑:“起来吧,那边还有客人,别慢待了人家。”

于惠宜被兰芮异常的举动吓了一跳,待听见兰芮出声,才知这里还有人,她凭兰芮口中的“姑姑”猜出兰英莲的身份,听两人提及她,赶紧上前与兰英莲行礼。

兰芮在旁介绍:“这是惠宜姐姐。”

兰英莲点点头,“你们去吧。”

两人辞别,从梅树后出来,于惠宜拍拍胸长吁一口气,口中全是欣喜:“没想到今日竟然能见到御封的招讨大将军。”

兰芮笑笑,回头去看,梅树枝桠的缝隙中,天青色的影子隐约可见。

似乎,正在看她。

女儿近在眼前不能相认,心中是什么滋味……

兰芮想起了那串狼牙项链,伸手在颈间摸了一下,隔着厚重的衣裳,仍能感觉狼牙被身体的温度捂热了。

送罢于惠宜,兰芮回了清风馆,却没想到秦妈妈会在清风馆等她。看见她,秦妈妈就道:“英莲小姐回来了,老太太让三小姐换件衣裳就过去。”

兰芮没说已见过姑姑的事情,应下,心里却纳闷,平常这样的事情都是锦橙或者劲松居其他二三等的丫环来,怎么今日是秦妈妈亲自来?

秦妈妈没有走的意思,吩咐霜降:“愣着做什么,赶紧将三小姐的衣裳首饰找出来。”

兰芮更奇怪了,吩咐双燕给秦妈妈上茶。

霜降拿了平常兰芮爱穿的藕荷色杭稠褙子,秦妈妈站在箱子边上,探头往衣箱看了看,顺手拿出一件簇新的深粉刻丝褙子,“奴婢瞧着这件不错,料子精细,颜色鲜艳,很衬三小姐肤色。”

秦妈妈说话行事看似随意,兰芮却知道秦妈妈今日一定要让她穿上这件衣裳。

自从她得了老太太喜欢,已经很久没人插手她的穿衣打扮了。

今日秦妈妈突然过问,为什么?

她想起一会儿要见的人,便有几分明白。

是想让“姑姑”看见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吧。

秦妈妈挑的这件衣裳,华丽富贵。

她依言穿上了,在秦妈**建议下,又插上一支衔珠金凤。

劲松居上房内,老太太与兰英莲隔着海棠高几并身而坐。

兰英莲徐徐的给老太太讲述北疆的情形,“鞑子粮草断了,战力不及从前,皇上认为,以大哥一人之力足已御敌……母亲也知道,这几月鞑子犯境,西南的蛮夷部落以为有机可趁,一齐联手叛乱,烧杀抢掠无数,以至西南民不聊生。半月前平乱主将窦云战死,皇上急诏我入京,是想我两日后开拔到西南平乱。”

“才回来,又要去西南平乱?”老太太凝眉。

兰英莲点点头:“这次主将是吴王殿下,我只是从旁协助。听皇上的意思,是看重我从前在西南平过一次乱,熟悉地形,这才点了我去。”

老太太吃了一惊:“吴王殿下前往西南平乱?”

“听说是吴王主动请缨的。”

老太太心思翻腾。

吴王请缨平乱,实则是趁机插手军中事务,皇上同意了,这里面含义深远。

兰英莲想起在梅树旁听来的只言片语,便问:“老太太正在替芮儿议亲?”

老太太回过神,“你才回来,怎么就听说了这事?”

“无意得知的。”兰英莲淡淡的。

老太太自是不信,却也没追问:“我听说大同知府魏鹏的嫡子样貌才学都不错,就有几分喜欢,谁知才开了头,那边竟……”她想兰英莲既然回京,肯定什么都瞒不住她,就将卫王那些事情说了说,“我原想在京中挑一户人家,谁知一来二去没合适的,现在又被传言所累……”

第104章祸福(二)

“母亲做这般安排,是不是另有打算?”兰英莲一语道破老太太心中所想,须知她身为中军都督府都督,统帅北疆数十个卫所,又岂是只有匹夫之勇的人。见老太太吃惊,她淡淡的解释,“这些事,前后一想就能看出端倪。父亲和大哥一直驻守北疆,母亲自进兰家时起就撑起整个家,识人看物的本事自不是寻常的闺阁妇人所比的,又怎会以为京城的传言到不了大同府?何况,魏知府的夫人还是礼部侍郎于大人的嫡亲妹妹。”

老太太面色微沉,略微迟疑一下,将兰茉与胡延定亲的因果说了一次,又道:“咱们兰家想要在这场争储风波中独善其身,就要时刻保持中立,你大哥在家时,用尽方法不想与几个皇子牵扯上关系,可万万没想到,二丫头会犯下那样大的错,还让刘家捏着把柄……我就想用三丫头四丫头的亲事来平衡一下,好让兰胡两家结亲的事情看起来没那样扎眼。”她又将大同知府魏鹏和大兴贺知县的来历说了说。

牺牲家中的孙女保全家中权势在争储风波中不受牵累,这本无可厚非,但兰英莲听着,喉头却像塞了棉花似的,堵得难受。为了这个家,她又何尝不是被逼着去战场拼杀?

“我一提四丫头,贺知县夫人就应了,只是大同知府夫人那里,似乎还有些犹豫,毕竟三丫头与四丫头不同,她顽劣的名声在外……”老太太也没料到于太太会一口拒绝,这事瞒也瞒不住,她索性说明,“不过你也不用担心,魏家这头不成,总还有张家李家,我必定会给三丫头挑一个合心意的人。”

结果兰英莲在梅树那里已经听说,此时再听,没多大的反应。沉默一时,她道:“京城的规矩于女子来说太过严苛,在这里,芮儿只会受到诸多挑剔,母亲有没有想过让她回忠州?忠州民风开放,她这般行径至少不会让人看作是异数。”

老太太闻言蓦然抬头,难以置信的看着兰英莲:“你想带着她回忠州?你难道忘了自己所说的话?你说过永不与她相认”

相认,如何解释这孩子从何而来?

女将军未婚生子……

这样的传言一出,兰家不被唾沫星子淹没,也会被御史言官的奏折压垮

兰英莲神情淡漠:“母亲放心,我从未打算与她相认。我此去西南平乱,只是路过忠州,不会驻扎太久,要是母亲同意,我让她与我顺道同行。”

老太太这才将心放回腹中,想了想:“不妥咱们阖府留在京城,她一人去忠州,我如何能放心?”

“兰家宗族上百人,全在忠州,大伯一家无后,将她托付与大伯照顾,大伯定会尽心竭力。”

看着兰英莲眼中的坚持,老太太就有些松动,一来她不能驳了兰英莲的面子,二来兰英莲说的也未尝不是一个法子,在忠州住一两年回来,这边的传言也许就慢慢淡了下去。

只是赵王那边须得另想法子才行。

不能嫁孙女,或者还可以娶孙媳。

“容我细想一下。”

门外传来秦妈**声音:“老太太、英莲小姐,三小姐来了。”

兰芮进门,老太太和兰英莲都冲她笑了笑,前者很和蔼,后者嘴角上扬,似乎很开心。

行了礼,老太太让人在身旁摆了张杌子,让兰芮坐下,然后絮絮叨叨的问了许多无关紧要的小事。

兰芮一一作答,她留意到,姑姑听得很认真。

说了一会儿话,老太太让秦妈妈将所有人请到劲松居花厅。

一家人对兰英莲都很热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