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盛世慈光重生 >

第308章

盛世慈光重生-第308章

小说: 盛世慈光重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容到楚王府商务区,正式开始办公不提。

只说沐慈到楼下,和一帮子吃货吃露天烧烤,终于吃到辣椒,十分舒心。

这是梅容弄到的。

梅容之前陆陆续续送了沐慈许多“小礼物”,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梅容多年在海外搜集的书籍,稀奇用具和植物。都是沐慈需要的东西。

新奇用具都送去了巨鹿基地;科学杂学相关海外书籍送到明理学院翻译,并供教授参考;从各地搜集的植物送去了万亩田园和王庄栽种。

要沐慈来评价,梅容送他的这些“小礼物”虽看上去不值钱,却是比三百船金银珠宝更有价值。

梅容当真是懂沐慈的。

其中就有一种疑似辣椒的植物,不仅有种子,挂果的成株数量还不少,红辣椒就被秦山摘了晒干,研磨成粉,做成烧烤撒料。

沐慈现在这身体的脾胃没那么强健。他虽口味挑剔爱美食,可一贯很有自控力,只吃了一点,其他的叫一干吃货瓜分了。

牟渔陪着沐慈坐在一旁看大伙儿分食,道:“阿弟,几个最新消息,你应该感兴趣。”

“嗯!”

“我们找到四国称臣纳贡国书一事,四国已经通过不同渠道知道,坐不住了。我们同时放出消息,说朝廷本欲重开边贸,可您却一定要各国缴清十一年岁币才考虑,否则免谈。北戎太后派出最宠爱的幼弟大贺居道带了人过来,名为庆贺我大幸五月初一的国祭日,实则带着大批财物欲打通天京城关节,更暗藏高手欲行不轨。其他三国也差不多是‘软硬兼施’的想法……你一定要小心。”

“嗯,知道了。”沐慈淡淡应一声,并不多在乎的样子。

牟渔又道:“昨夜沐盛玉伤势渐重,尿血如崩,已有太医说要给他准备后事。今早泺淩郡王沐廷介冲上大殿,当着满朝文武状告您为一贱籍,设局约斗,谋杀同宗。有御史弹劾您无视礼教,宠信贱民,当街殴斗,影响极其恶劣。”

“嗯。”沐慈更是意兴阑珊,随意应了声。

乐恕本端了一托盘烤香菇过来,听得这话,目露担忧。其实沐慈这回不容易脱身的,就算沐慈封了卫重沙做王府奉乐,可他还是个在贱籍的戏子——卫氏子永不脱籍的。沐盛玉一个郡王世子,侮辱一个贱籍,沐慈就与之约斗并杀死了他,的确不好……好吧,即使沐盛玉有拿匕首捅过来,可毕竟没捅到不是?

乐恕心里着急,不知道沐慈打算怎样脱身。

沐慈自己却好似一点都不在意,云淡风轻的样子。

牟渔拿了香菇,对沐慈道:“陛下很气愤,直接拍了龙案,大声质问沐盛玉为何在约斗结束之后,背后偷袭?偷袭不成被揍,还有脸来恶人先告状?把泺淩郡王斥了回去。”

闻言,乐恕算松了口气。

沐慈还是气定神闲,叉起一个香菇吃了,点评:“挺鲜的,多烤些来。”

乐恕依言离开了。

牟渔又戏谑对沐慈笑:“陛下发完脾气,退朝后招了王相公入内,你猜猜他们说了什么?”

“嗯?”

牟渔捏捏沐慈的小脸:“劝你大婚!”

沐慈眨眨眼……

牟渔笑着提醒:“你别忘了,王相公和先皇父定下过婚约。”

沐慈这才认真看着牟渔,特认真道:“解除了的!你作证!”

“以我和你现在的关系,我作证没用。陛下也不会听的。”牟渔笑看沐慈的反应。

沐慈却陷入沉思,好半天才再次看向牟渔,然后用十二分郑重的语气道:“这事!千万别告诉我家醋坛子。”

牟渔:“……”他失笑,“合着半天,你就考虑到这个?”

沐慈摇头:“不止啊!我在想……今天的烧烤挺好吃的。”他招来和顺,“送些去宫里给三哥和嫂子。”又叫微生疏,“去王相公府,把王家两个表哥叫来一起尝尝,回头让他们打包带些姨父姨母喜欢的回去。”

被叫到的都领命去了。

沐慈忽然道:“阿兄,你送些去开悟园给姐姐和锁儿尝尝。”

牟渔一般不离沐慈左右,忽然被点名,挑眉看看沐慈。

沐慈道:“阿兄,有喜欢的人就大胆去追求,我还等着喊你一声姐夫的。”

牟渔:“……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居然有喜欢的人了。”

沐慈一脸“别用凡人的智商在我面前抵赖”的表情看着牟渔。

牟渔咳嗽几声,无奈道:“她是平南侯夫人。”

“你的意思,是要我出马劝姐姐和离?”沐慈道。

牟渔扶额:“好吧,我不该幸灾乐祸!我马上去整理消息,帮助你解决大婚的麻烦。”站起来走开……

沐慈语气微凉道:“那不急,先送烧烤去开悟园。”

牟渔:“……”

他算认识到了——得罪谁都不能得罪楚王,果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啊。

能不能以兄弟情谊相要挟……求放过!!

第364章 榜下捉婿

鸿胪寺主管接待“宾署典少数民族及外国朝贡使臣”,鸿胪寺卿恰是宁远国公世子方如远,沐若松母亲方氏的嫡兄,生母是天授帝的亲妹静和大长公主。

公主的驸马不授实职,可公主的儿子没影响。方如远凭自己的本事考科举中了进士,虽不是头三甲,可在权贵圈里也算极其难得的了。

当高蕃派遣来庆贺大幸国祭日的使节团进入天京城时,方如远身份高贵得很,又因嫡亲表弟方如迴在四国纵火欲烧毁国书而死,方如远就更不稀得理会他们,只派了鸿胪寺少卿带一个主簿去接待。

高蕃大使都被怠慢习惯了。

早两年他们根本都不敢进入大幸,也就天授帝年纪渐大,先暴太子监国时比较“忠厚好说话”,高蕃才敢派使节过来,慢慢恢复了一点邦交。

因方如迴的事迹被登入了邸报副刊做了专题报道,为这个第一批请入圣贤殿的最年轻的英灵造势,所以大幸上下现在对四国的感官实在不好。

对,邸报每天出副刊,已成了日常——这是报纸的雏形。

所以,高蕃大使发现这回过来,鸿胪寺少卿的不耐烦根本都不加掩饰,他们入了城更受百姓白眼,还有一群小孩子嘻嘻哈哈跟在后面,对他们投掷石子。

高蕃大使白桑阿奇忍了,对跟在后面的几个年轻人做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老老实实跟着少卿去鸿胪寺下设的接待外宾的厢房住宿。

快走到地头时,却发现前面人潮涌动,一队人马根本挤不动。

少卿解释,原来今日恩科会试开榜,人都蜂拥往贡院大门看皇榜张贴的名字,贡院附近两条街都挤得水泄不通。

恩科与正科不同,是各州府大学推选的举子和国子监、太学推荐的监生,此次共二百七十六人,一般都能中。

但若有特别浑水摸鱼的,会被黜落,同时追究保荐人的责任。所以各地推举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走关系进来的,也必须才学过硬,否则一旦黜落,根本丢不起那个人,举荐不利还会被问责。

不过虽都得中,可高低名次,一甲二甲三甲还是要排的。谁都愿意中头甲前三,不愿落到三甲为同进士。

同进士,如夫人,虽都是进士,却在同榜中相当于小妾的存在。

高蕃大使见两条街满当当挤得都是人,且看上去不像斯文举子,倒个个膀大腰圆,甚至有些手拿麻袋、渔网与麻绳,个个摩拳擦掌,杀气腾腾,看上去极像匪徒。

使节们心里有点突突,这架势不会是有埋伏,要把他们给一锅端了吧?毕竟两国是结了死仇的。

其实,真是高蕃大使多想了。

这是大幸朝,虽然灾难频发,却正值盛世,皇帝英明,吏治清明,百姓生活更富足安乐,有一多半人都读书识字,商业又发达,有钱人多,风气自然也开放地很。

又因这些读书人中进士后,有机会封阁拜相,前途远大,地位尊崇。朝廷不仅尊重官员,给官员们的薪资福利待遇是极好的。特别是楚王得势后,福利更好,有休假有奖金有退休金,还可以得享圣贤殿,扬名千古。

名利双收,简直叫人眼红。

于是放榜高中的进士们,就成了丈人们眼中的“华夏好女婿”“超级绩优股”。

“榜下捉婿”活动,自然是发展起来了的。

在贡院会试发榜之日,各地贵族富绅们全家出动,甚至许多外地的也早早赶来京城,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因为僧多肉少,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榜下捉婿”,渐渐有些权贵重臣人家,也参与了这个活动。

没办法,自己不来抢,好苗子都叫别人抢走了。

而恩科的考生,是真金不换的天子门生,最特殊的一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遇。

关键是……正科是全国举子赶考,有许多考白了头的老人还在继续考试。而皇帝恩科二百多名举子,是由各地推荐的才俊,最大年纪不超过三十,最小的才十七岁……实在是太年轻啦!!

所以,家有适婚女儿的人家,都摩拳擦掌准备在今天抓一个中意的。他们也做了情报工作,今天榜上的举子监生,姓名年纪家庭情况与落脚点,他们早就打听清楚了,保证把中意的举子一抓一个准。

“榜下捉婿”风俗,沐慈所在华国的古代也有,却不想大幸也是如此。这么奇葩的古代成婚方式,听起来也热闹。沐慈并非死宅,他对一切有意思的事物都不会放过。所以沐慈的姨家小表哥王之瑞邀请他过来看放榜,顺便围观热闹……他同意了。

沐慈换了身白衣书生的打扮,悄没声息的驾临了贡院对面一家茶肆。这间茶肆是广陵王的产业,知道楚王过来,就将三楼视野最好的包厢给了他,一眼就能看清楚整个“盛况”。

刚好碰到不愿接待高蕃使节,挑了好日子调休躲了出来,溜达过来看热闹的方如远。

方如远被锦衣卫请上三楼时,有些吃惊,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入了楚王眼的,居然有幸被楚王主动邀约。

按道理,楚王应该忙得晕头转向,整顿侍卫六军,主持英烈祠甄选,巨鹿基地,封地发展,建设明理学院……

还有重开边贸,揍了沐盛玉等一大堆麻烦在等着他。

可方如远却发现楚王气定神闲,看上去一点都不忙,居然有闲工夫过来看热闹,显得……游刃有余。

果然,楚王就不是凡人!!

当然,沐慈是个优秀至极的领导者,他只决定战略方向,规划框架,完善制度与监督,其他具体执行都交给下属与相关部门。

只要不犯规,下属犯点执行上的错,沐慈不在意,赏罚分明之余,还充分给人纠错,提高的空间,很利于下属的迅速成长。

若说脑力劳动者统治体力劳动者,那对于沐慈来说,就是脑域进化者统治一群聪明的脑力劳动者,进了统治了世界。

方如远也认识王之瑞——王丞相家的两个公子,是楚王认下的姨家的表哥。说实话天京城没几个不认识的,因为楚王太“独”了,不爱交际,能巴结上的关系太少,所以王之瑞不喜读书无甚才名,年纪小性子又不定,还是成了灼手可热的社交新宠,各种社交活动邀约不断,新朋友结交了不少。

一番介绍,见礼后,大家落座。

方如远发现楚王虽看起来面无表情,悲喜不兴,可却是个豁达平和的人,对王之瑞的态度堪称温柔,居然很耐心倾听王之瑞和他拉家常,虽说得少,却是个极好的倾听者。

聊着聊着,话题自然就拐到了“榜下捉婿”上。

今天就是来看这热闹的么。

论起来,方如远的母亲静和大长公主和天授帝是同母兄妹。他和沐慈正是姑表兄弟,嫡嫡亲的那种,虽因沐慈“勾搭”他外甥沐若松,方如远得知后不舒服过一阵,后来却在清楚“孽缘因果”后,反对沐慈表示钦佩……

沐慈这个人太厉害,性格行事却不要太好,克己守法,至诚至性。但凡和他接触过的,哪怕是敌人,对他无可奈何之余,却不会有太多恶感。

方如远更知道沐慈冷宫皇子出身,虽智计无双,可缺乏太多常识,就给沐慈介绍了“榜下捉婿”的各种黑白历史,口才挺好,十分引人入胜。

沐慈临窗看下面的热闹,很给面子地静静听着,倒是王之瑞一惊一乍,常发出赞叹之声。

其实,因为避嫌,方如远并没有告诉王之瑞,他的父母王丞相与夫人,正是“榜下捉婿”促成美好姻缘的典型代表。

生活远比艺术更富有戏剧性。

关于“榜下捉婿”,因王之瑞邀请,沐慈突发奇想要来看,牟渔已经把相关资料整理过。以沐慈的阅览速度,他已经知道了好些内幕的。

这些内幕,只怕连方如远都是不知道的。

沐慈生母谢期排行第六,她有个同母的姐姐谢望,行五。谢家女孩多,男丁少,当时谢家虽有个女儿在宫里得宠生子,可却是个妾,谢家还算不上什么正经外戚。给女儿找好婆家,高不成低不就,不那么容易。

“榜下捉婿”这种传统优良活动,怎么能少的了谢家身影?王又伦当年,连放榜都没等到,提前就被谢家抓去了。

当时谢父是抓给嫡出三娘的,可惜王又伦虽长得俊秀清逸,但三娘嫌他家穷,只有一个给人浆洗缝补的寡母,田产房屋俱无,一成婚就是史上最干净的裸婚。

三娘看不上,以没放榜,不知名次为由拖延了,然后对谢父表示拒绝。

五娘谢望就看上了王又伦,她和六娘谢期,两姐妹都是庶出,却长得十分漂亮。虽谢家不允女儿做妾,可不介意给高官权贵做继室,当然,送皇宫给天家做妾除外。

五娘谢望当时被一个沐姓郡王看中,要纳她做第三任继室,谢父正在考虑中。

可那郡王名声不好,已经六十多岁,家中小妾侍婢无算,估计前几任夫人都是气死的。

谢五娘哪里肯去?

六娘谢期就说服父亲,与其和名声不好的郡王搭上关系,攀附权贵坏了家中姐妹的名声,不如做长期投资,把五娘嫁给未来的阁老相公——贫寒患难中更见真情,名声多好听。

虽没放榜,可王又伦在乡试会试已经中了两元(都是第一名),年轻,长相又好,文采斐然,如果不出意外,放榜日妥妥是前三甲,最可能得中探花郎。

探花一般都选长得最好看的那个。

所以当时的青阳候谢父是真想叫王又伦做女婿的,而且他在那么多如狼似虎的抢亲队伍中,当机立断提前下手,抢到这么一个凤凰蛋,你以为很容易么?

三娘不要,五娘肯嫁,青阳候也没什么挑剔的。再说六娘谢期的分析也很正确,一个没实权,老迈名声差的郡王继室和一个前程远大的未来尚书相爷的发妻,这个选择题很好做的啊。

王又伦见这么漂亮的姑娘看中自己,立即迷得心头小鹿乱跳,庶出也不挑剔。

人家不挑剔他算好的了。

王家寡母倾尽全力给了聘礼,眼睛都差点因为做针线卖钱而瞎掉,却仍被三娘笑话成破烂儿,幸好自己没嫁。只五娘谢望不改初衷,说哪怕吃糠咽菜也认定了王又伦。

王又伦正因此事,对五娘谢望珍爱敬重了一辈子。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王又伦果然做了丞相,仍然矢志不渝只对韶华已逝的妻子敬重爱惜又温柔体贴,不纳妾蓄婢,专一深情。虽没发财,没给妻子奢华生活,但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儿女争气,是无数女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榜下抓婿正面教材。

也有反面教材,就是永嘉公主了。

永嘉公主虽是先皇二女,但她长姐是杨皇后唯一的女儿,身体一直弱得很,动不动生病,天授帝并不很亲近她。

永嘉又漂亮嘴又甜,十分受宠,就慢慢养成了跋扈的性子,连皇子都随便挠,不说如今的德光帝沐惗当年,基本是她“下饭酒菜”,连暴太子幼时也吃她不少欺负。天京城达官权贵,只要脑子没抽抽,是不敢跟天授帝要这个闺女的。

为防止像前朝一样的外戚专权,大幸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