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406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406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铜钟钟身之上,最引人瞩目的还是那无敌的皇者,让诸天万物不由自主,发自内心崇敬。

同天地不老,似日月辉映。

尔后上面金光消散,铜钟消解,成无数白色光点,如烟如雾,朦朦胧胧,飘飘渺渺。

最后这些光点结合,虚空中凭空生出一个人影,仿佛老年,仿佛中年,又仿佛少年。

如此变化,演绎人生老病死一生,如此从小到大,到老,再变小,过了足足九次变化,最后才生出一个羽衣星冠的少年道者。

面容柔嫩,仿若透明水晶,一双眼睛黑白分明,幽远深邃,如若蕴含宇宙星辉,让人见之失神。

身形立在殿内,却飘渺虚无,与道合真。

观其神貌与李志常有三分神似,却决然不同。

那少年头顶生出一道白气,璇然落地,化出一个道者,这才是李志常。

两人对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少年道者亦是李志常,乃李志常以神秘铜铃道化之身也。

用仙家说法。便是第二元神,身外之身,玄妙无穷。

因神秘铜铃之不灭真灵。慨然接受李志常以《三垣星宿黑天劫》迸发的巨大能量,弥补自身,又寄托了李志常的精神道火,两者水乳~交融,不分彼此,休戚与共。

若是李志常将来证得元始,神秘铜铃亦鸡犬升天。

只是神秘铜铃遭受了重创。记忆缺失,李志常纵然知晓了不少奥秘,还有许多不知。

它的来历确实惊天动地。乃是天界之门,又称混沌钟,可以来往诸天万界,过去未来。行走自如。

李志常能够在弱小时穿越时空幻界。皆是它先天能力。

即使如今天界之门,已被南天门取代,但南天门的作用,又比混沌钟小了不知多少。

它是昔年天帝用来镇守天界之物,开天辟地之前便已存在,是太古上古威力最强的神器。

即使李志常不足以催动其全部威能,有它相护,只要不逢‘元始’。大部分劫难都难以奈何。

这时一枚符篆飘来,静静浮在李志常面前。

那符篆不由分说。化出一道清气,将李志常裹挟。

以李志常如今道心大进,神通大涨的能耐,居然丝毫反抗不得,混沌钟所化少年道者,双目生出两道白光,追了上去,却扑了空。

他神色震惊道:“元始符诏。”

他和李志常本就一体同人,不分彼此,即使李志常在其他世界,也照样感应,可是如今他半分都感受不到李志常的气息。

他纵然实力再强,也得以李志常为本,李志常气息与他隔绝,心灵不在交流,羽衣开始消散,身体几经变换,又成了一口铜钟,呜呜作响,响彻诸天万界。

青叶抱着北落师门恍然而入,只见到铜钟作响,再无李志常。

此钟一响,诸天震动。

黄泉河水轻舟之上,紫微帝君微笑不语,碧霞元君凤目一寒。

五庄观中,镇元子愕然,猴身道者一怔。

西天有梵音佛唱,共计四十八道白虹,从大雷音寺中飞出,掠过长天。

阴山十八重地狱,地藏王神色恍然。

九幽深处,一个神秘道人,冷冷一笑,足下生出一朵血色莲花,左右肩头各自露出个剑柄,霎时间就飘渺无踪。

且不说此钟一响,诸天震动。

李志常被清气裹挟而去,眨眼间就到了一处清净之所。

此刻他身处云雾之中,前方便是一处道场。

他落下云头,周围皆是气息飘渺的仙家人物,数之不尽,有几道气息,深沉难测,分明是金仙以上的境界,如渊若虚。

他一落入道场,便有一个蒲团,悄然生出,李志常顺势盘坐。

李志常到了这里之后,只觉得心灵无限放松,颇有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意趣,原本无时无刻存在的命运,也消失得无影无终,清净自在,无忧无虑。

他戏曲一切繁杂的念头,连同之前见过天帝的震撼,也一同平复。

一切神通,有为法,皆在一坐之下,抛在脑后。

此时那道场正宗,高台之上,有白鹤驾云而来,上面坐着位中年道者,随侍着白发长须的老者。

李志常心中突然响起一个声音——‘玉清紫虚高上元皇太上大道君’,不住回荡,仿佛道音,玄之又玄。

等他回过神来,中年道者已然坐在一朵莲花上,莲花七彩,放大光明,难以形容其具体面目,森罗万象,天地万物,一切初始,皆不足以概括。

李志常哪里还不知道这位便是元始天尊。

‘元始’高于众生之上,哪里会在乎李志常的心思,道音吐出,若春雷绽放,涤荡心神。

天尊不拘于俗,不拘于物,不拘于礼,众仙默坐,只听大道真言。

元始开讲,自是混元道果,道之终极。

李志常起初还听得懂几句,到后面发现前面所听,与后面所听,却又自相矛盾,条理不清。

若是前面对,那后面自然是错,若是后面对,那么前面也是错。

元始绝不会错,那么便是他没有懂。

大道真音,哪里会为李志常停留半点,那微言大义,如清溪流泉,有始无终。

李志常所修行的太乙真诀在这种矛盾中,自发运转,他此刻似乎已经完全踏入金仙之境界,感应到无数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我’,如恒河沙数,难以穷尽,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

每一个‘我’的念头纷至杳来,一时间庄生晓梦。

第三十章风波恶

以李志常的修为自不会被迷惑,可是每一段人生,都如此真实,有些在过去,有些在未来,有些在诸天万界,正在发生。

我即众生,众生非我。

红尘皆苦,唯有断去烦恼,方可得清净、自在。

欲修其行,先修其心,元始之所以为‘元始’,只因其心无外物,却衍生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容。

大道道音如若水流,尔后一声钟响,震荡神魂。

元始讲道不立文字,大道真音,亦非任何语言,只是一颗种子,落在李志常灵台中,至于有何造化,那便是李志常的事情了,与元始无干,与大道有干。

大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既然存在皆在大道之内。

那九幽之下,混沌钟声响,直达九天之上,足足有三十三声,每一声钟响,李志常便清明一分,于无数之‘我’,得见本来。

不知何时九幽黄泉,被血色染红,那混沌钟下,尽是滔天血海,血海滔滔,奔腾不息,正如人世苦海,挣扎其中,不得超度。

紫微帝君和碧霞元君那一叶轻舟,在其中飘飘荡荡,青光湛然,碧霞元君淡淡道:“这下子,事情已然不可收拾了。”

紫微帝君突然笑了起来,道:“我也没想到他道心如此坚定,死中求活,亦没有想得到混沌钟居然甘心认他为主,要知道从某种意义而言,混沌钟可杀过他。”

“这血海之中。向来流淌的是别人的血,这一次血河道人怕不是要流自己的血了。”碧霞元君突然叹了一口气。

紫微帝君闭目不答,头上生出一朵庆云。

天一生水。道法自然,紫薇为北极之枢,群星之主,主宰生灭,诞生虚空几近永恒。

随即有群星灿然,星罗棋布,三垣帝星。冉冉生辉,星空浩瀚,岂非言语可以穷尽。

那滔滔血海之中。不知何时生出一朵莲花,血色的莲花,上面盘坐一个孤高倨傲的道人,面容模糊。目光所及。便是混沌钟所在。

那血色海水不断攀升,好似一只巨大的手,向悠扬的钟声源头——混沌钟抓去。

只是那混沌钟周围时光荡漾,慢的惊人,到了高空,那卷起的血浪,越来越慢。尔后星辉垂落,将那血水消融。

九幽无日月。故而一直昏沉,纵此时有紫薇清辉。亦不绝幽暗。

血海之中,道人目光凌厉,破开幽暗,背后却生出虚空万象,十万魔兵,魔气滔天,冲霄震斗。

震碎了时光,震散了星斗。

碧霞元君呵呵冷笑,解下腰间丝带,抛向空中,登时一道碧霞,径自往那朵血色莲花撞去。

这碧霞乃是碧霞元君神力汇聚,乃众生愿力炼化,没有任何神通和法力,却参杂众生心念,纷杂无比,即使金仙大罗,只要被沾到,也得乱了止水道心。

两道剑气自血河道人处生出,一灰一红,相互交融。将碧霞围住,不过片刻便将那道碧霞,碾压干净,不剩半分。

这两道剑气,一为阿鼻,一为元屠,随血河道人而生。阿鼻杀戮,元屠凶历,自来不曾轻出,自开天辟地以来,血河道人也只动过寥寥几次。

若非紫微帝君和混沌钟施加给血河道人压力太大,碧霞元君还不至于让他动用两剑。

那碧霞消散,忽而又生。

于灭出一生,两道剑气毫不犹疑继续发威,将其磨灭于生出。

碧霞于生出灭,于灭出生,周而往复,一灰一红两道剑气亦不知疲倦,将碧霞见一次灭一次。

此际诸天万界,无量众生,有信仰碧霞元君者,皆心中生出碧霞元君的神像,心中感动,默念神名,众生愿力滚滚而来,无休无止。

这道碧霞有众生愿力支撑,自是灭之不绝。

可那阿鼻元屠更是不知有什么神异,剑气不增不减,亦无变化,仿佛违背了世间增长消减的法则。

又过了数个呼吸,星空之下,血海之上,生出一尊巨大佛陀,左右随侍两位尊者,一是阿难,一是迦叶。

佛陀不言,周身大放光明,将这九幽之地,照的如若琉璃遍地,点尘不染。

伟岸、超然、不滞于物的力量油然而生,似有许许多多的‘卍’字符号透出,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

佛陀神通法力,皆到了不可思议之境地,轻轻探出手掌,向那混沌钟抓去,任那时光如水、血海翻腾、星光如斗,皆不可抵挡佛陀威能。

迦叶微笑,阿难凝重,佛陀庄严肃穆,却又面含慈悲,众生皆苦,众生沉沦,佛陀有大~法、大愿、大神通、大智慧,解脱众生,使其享受安乐。

在这纷乱情景之中,一片青叶,上面载着一只黑猫,于血海中安然无恙。

一把漆黑无比的长剑,静静伫立在酆都帝宫某处,淡然无声。

李志常只闻得钟声,不知九幽情景,亦忘却了元始。

那无数之‘我’,在钟声下渐渐消失,直到三十三声之后,李志常眼中情景变化。

仿佛他又回到了那混沌当中,天地未开,俱是混蒙一片,忽然有一日混沌破开,生出无量星辰,三千神魔应运而生。星辰孕育,日月周天,随后逐渐有万物生灵。

其中一个神魔与他长得无比相似,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这尊神魔自在逍遥,浪荡洪荒之中,练气成道,有大神通、大~法力,着实走过不少地方。

观一花,看一景,过一峰,虽然赏玩不尽,却不留恋。

某日到了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见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其终年寒冷,常年飘雪,少有植被,山峰尽头,亦不知在何处,纵然那是这神魔修行有成,天眼之下,也看不清其尽处。

他生性好奇,沿山而上,到了后来,身周尽是岩石、寒冰、积雪,寒风刺骨,冻绝神魂,不见其他生灵。

在他快没有耐性时,终于见到一丝绿意,却见前方峭壁之下,赫然有一条青藤,不沾风雪,生机盎然,浑不似此间产物。

那青藤之下,结着一个葫芦,神魔通透天机,知是异宝,却需等三千年葫芦才会成熟。

第三十一章五行大道

如此神魔便在崖壁之下打坐练气,静待三千年时光,他这等神灵,与天地同生,无量寿数,更无天劫。

三千年时光,于他而言,实是算不上多长,那日月往复,不知多少次后,神魔中睁开了双眼,原本嫩绿的葫芦,已然十分青紫,周围更有些许混沌渺然的金色玄气缠绕,如龙似凤,端的是件异宝。

神魔只觉得欣然,三千年等待终于没有白费。

他正欲去摘了葫芦,却听得一声,“道友请留步。”

那时天地开辟离天地已经很久很久了,虽然已经生灵无数,衍生了许多文明,神魔一路观赏风景,也见证了许多生灭。

其中能和他比肩而论的生灵,那是少之又少,令他深感寂寞。

这一声‘道友请留步’,却让神魔有些惊,亦有些喜。

因为对方显然是跟他同层次的人,才能到达这里,到现在才给他发现。

回首过去,对方果然也是先天道体,有手有足,只是不似他这般青丝飞扬,而是满头白发,但又面色红~润,最让神魔动容的便是对方的眼睛,空洞虚无,不沾尘埃,让他想起了他还是一团意识时,那混沌景象。

他心中升起了敬重,以他的天资早知道这是修为深厚的体现,而对方的气息,亦让他很有好感,清淡玄远,高不可测。

“道者何人?”神魔面含微笑。

“贫道昆仑山太清道人,见过道友。”老者音调平和。若清风拂过。

“昆仑山么,我听过,还没去过。那可是在好远的地方了。”神魔有些神往,听说那里有不死药,有起死回生的仙药,还有一条不知通到什么地方的黑水,他打坐练气,耳目未失,据说近来还有个什么天帝从那边出来。要统治天地,叫大家安分守己,各司其职。不然就要受到处罚,只是他这样的人,怎么能忍受别的拘束。

若是那什么天帝要来管他,顶多打一架。不过据说对方很历害。还有很多同样的大能帮手,自己打不过,恐怕还是要逃。

李志常此刻就好似在亲历神魔的一切,所以他能感受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神魔是赤子心性,没有道德是非,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想要做什么,却也不会恣意妄为。李志常很是欣赏他。

不过当他通过神魔的视角,见到太清道人时。仍旧很吃惊,因为对方就是老子,也就是道德天尊。

他之前见老子时,虽然对方是一具化身,但李志常的境界还很低,难以明白道德天尊有多厉害,此刻见到太清道人,依旧很震撼,给他的感觉似乎也就跟当初在混沌钟内见到的天帝残留道影差不多,甚至还逊色一点。

太清道人似乎在看神魔,也似乎在看李志常,他似乎看到了李志常,眉眼间有些许笑意。

或许李志常感觉错了,因为他确信自己只是在经历一段记忆而已。

“呵,以道友的神通,要去昆仑山,也不是难事,若是道友要去昆仑山,我可尽地主之谊,只是现在有一件事需要道友同意。”太清道人说道。

在他说话间,神魔已然向葫芦藤飘然一纵,恍惚间就回到了原地,手里多了一个青紫色的葫芦,葫芦口上有着淡淡的金色符文流动,此乃道韵天成。

“初次见面,也没有准备什么东西,这葫芦本是无主之物,我守了三千年,算是有点缘分,就做主送给道友。”神魔十分真诚的说道。

“额,道友高明,实不相瞒,我为炼一炉丹药,还缺盛放丹药的容器,正是寻它而来,道友早至,本不该夺人所爱,所以贫道准备了点东西,与道友以物易物,却不敢受道友馈赠。”太清道人正色说道。

神魔见他神色,知他实是不愿意占人便宜的,心中愈发欣喜,道:“我本来就是等葫芦成熟,却是为了这过程,得失并不放在心上,道友需要,我送给你,自是没有半分介怀,你就不要推辞了。”

太清道人喟然道:“道友纯厚,贫道便受了你这般好意,有往有来,他日必有偿还。”

说完之后,太清道人生出一指,有清气生出,朝神魔点去,神魔愕然,却无法闪避,李志常却感到一股沛然巨力,将他从神魔身体剥离。

他睁开双眼,只见到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