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帝御山河 >

第40章

帝御山河-第40章

小说: 帝御山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名文官也叹息着附和:

“虽然可以体谅他们年轻,一场童生试也不能要求太高,但是这毕竟不是比的抄书。如此文章又怎么能够脱颖而出。史师那里恐怕要失望了。”

“是啊,是啊!”

“我也有这种感觉!”

……

一群文吏纷纷附和。批改试卷本来就是一份苦差使,朝廷的文试关系重大,即便是再差,再潦草的文章,只要他答完了,所有的文官、文吏都必须认真审阅,以免出现任何的差池和遗漏。

而且这次的事情涉及到“史师”,关系到整个平川县文道的面子,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就更加用心了。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平心而论,这次的考生水平不见得差,甚至比往届还要高些。只是无形之中大家的期望高了,所以不知不觉对这些考生的要求也高了许多。

“其实,我这里倒是有个卷子,感觉还不错。文字工整,卷面整洁,字里行间也颇有些灵气。”

就在众人叹气的时候,一名文吏犹豫了一下,突然开口道。

这一开口就像一道电光掠过大殿,立即在众人心中点燃了一团希望的火焰。

“哦?拿来我这里看看!”

一名文官道,立即大步走了过去。其他几名文吏也跟着聚了过去。

每一届的“文科考”其实并没有要求多严格,其目的仅仅是从成千上万的“学子”中选出最优秀的那三个而已。

从这点来说,能不能选出符合的“文童生”从来都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众人真正关心的,是这次选出来的“文童生”能不能能不能让史师满意,能不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史师”出身平川县,到老了告老还乡想在自己出身的地方找一个衣钵传人。但佑大的平川县却找不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人,这传出去将是个多么大的笑话。

这不止是文道的损失,而且整个平川县也会颜面扫地。

对于众人来说,这成千上万的文章里面,只要有一个能让“史师”满意,大家都会如释重负,压力少上很多。

“温桐,我好像有些印象……”

“这不是那个七岁做诗的小神童吗?”

“这字写得很隽秀啊,卷面也很整洁。”

“‘自助者天助之……’,立意虽然并不见独出心裁,但是文章确实写得很秀气。”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暗暗点头。和其他的文章相比,这个叫“温桐”的文章明显要高出一截。别的不说,至少以“童生试”的标准,这是完全具备竞争最后那三个名额的资格。

“童生试毕竟是最低级的考试,这些孩子又是初次朝廷的科举,能有这种水平已经不错了。”

这次文考的主考官之一拿着手中的卷子,微微颔首。十多天的时间,休息的时候,他偶尔也会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因为史师的关系,对这些孩子要求太高了。

“史师”在皇朝帝都做了几十年“文师”,接触的都是一些皇家子弟,周围的文士水平也极高。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免不了眼界极高,一般人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想要平川县这种边陲小地找到一个能够符合大汉皇朝皇室“文师”眼光水平的人,谈何容易?!

“把这个温桐的试卷放到优生里面。其他人大家就不要多管了,时间紧迫,大家加油,抓紧时间,尽管把这次文考的最后三个名额确定下来。至于史师那里……,我们到时把文章送过去,就知道能不能过关了。”

孟珣道。在平川城做了十几年的文官,他早已颇具威望,这一开口,众人立即纷纷应是。

不管怎么样,这个叫“温桐”的考生确实给了大家不少底气。很快,众人静下心来,投入了批卷之中。

这次文试淘汰的卷子越来越多,到了后来,有了“温桐”这个“榜样”,后面发掘的优良的卷子越来越多,其中还不少高水平之作,就算“孟珣”也不禁暗暗赞赏。

同时,为了避免个人偏好的过失,后面的卷子开始越来越多的交叉审阅,只有同时获得多名主考官颔首的卷子,才能顺利过关。

不知不觉,几天过去,剩下的还没批改的卷子只不过六七百份而已。而前面遴选出来的优秀试卷也达到了二三十份之多。

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多,但是考虑到都是经过几个主考官交叉审阅,点头同意的,这个数量已经相当不错了。

毕竟,最后的“文童生”只取三名而已。

除了三名主考官,其他文吏已经完全轻松下来。照这样的进展,再过几天,这次的审阅就要基本上结束了。

砰!

就在大殿中所有人埋头批阅的时候,突然之间,砰的一响,大门洞开,一道皂吏出现在门口。紧接着,便是一阵烈烈的狂风跟着席卷而入。

“呼!~”

狂风呼号,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到满殿的试卷哗啦啦的作响。堆放在大殿石柱下积压起来的试卷被狂风一吹,飞得满殿都是。

许多文官、文吏正在批阅卷子,反应不及,手上的许多卷子立即被大风吹走,瞬间就卷入其他的试卷海中了。

原本井井有条的大殿,瞬间一片混乱。十几天的辛苦,眼看就要打做水漂,又得重新审阅。

满殿的文官、文吏都呆住了,被这突然的意外打了个措手不及。

“你在干什么?难得不知道没有我们的命令,不能随便进来吗!——”

一名文试主考官气得怒发冲冠,砰的一卷狠狠的砸在桌上,整个人都要疯了。朝廷有朝廷的章程、形制,特别是这种文武科考,更是严格规定了批阅的时间,只能提前,不能延后!

十几天的辛苦不但打了水漂,而且还要延误文科考中榜童生的发布时间,这可是大罪!

“!!!”

门口的皂吏早就吓得呆了,满脸惊恐的表情,连道歉的话都说不出来。他只想着辛苦了这么久,所有的文官文吏应该都饿了,所以准时的带了人,带上了食盒推门进来,哪里想得到,惹下这样的涛天大祸!

按道理六月天气,正是夏季,应该是天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哪怕是夏季也不可能天天晴空万里。

这段时间天气渐渐转冷,昨天更是下了一场大雨。他们几人只是按照平常一样,准时给所有文官文吏送饭送菜,半个多月都没出过差错,哪里想得到就碰到了这一场大风!

一行跟在后面挎着食盒的皂吏看到这一幕,早就吓傻了,一个个呆若木鸡。这种责任他们可负不起责任。

终于,几名反应快的皂吏,快步上前,连忙伸手拉门,想要把大殿门重新关上。

“等一等!”

一声如雷厉喝,震得大殿隆隆作响。那几个皂吏手掌刚刚碰到大门铁环,立即如遭电殛,连忙把手伸了回来,吃惊的看向殿内。

只见一名青袍的文官站在殿内,仿佛木雕泥塑一样,目光看着一个方向,一动不动。若不是亲眼见到,很难想像一个文官能发出这么洪亮的声音。

一边是厉骂,一边是住手,几名皂吏进维退谷。

不过殿内的文官文吏却无瑕顾及他们,殿内的试卷被吹得哗哗作响,随着“孟珣”的这一声厉喝,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他的异样。

“孟珣”是这场文科举的主考官之一,资历极深,年龄也极大。他这一开口,其他人立即也停止了说话,纷纷顺着他的目光看了过去。

哗啦啦!

大殿中狂风呼啸,无数的试卷被纷纷卷起,向后飞去。然而就在这漫天飘飞的试卷中,却有十几处桌案上的试卷犹如“中流砥流”一般,抵住了狂风的吹袭,显得极为醒目。

这些试卷尽管边角被吹得哗哗作响,但并没有像其他试卷一样被立即吹走,就好像有一个个无形的重物,压在上面一样。

而在所有这些试卷没有被吹走的桌案中,有一处最为醒目。那是几张看起来很普通的试卷,四平八稳,就像一块磐石定格在桌上,纹丝不动。

在大殿中所有的试卷或者被狂风吹起,或者边角翻起,哗啦哗啦响动的时候,只有这几张卷子一动不动。不止如此,就像被它压在底下的试卷也纹丝不动,似乎完全不受大风的影响。

“这!——”

看到这奇异的一幕,大殿内的文官、文吏们早就呆住了,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虽然主持过很多次的文科举,但却也没有见过这种奇异的现像!

整个文殿之中,唯一还能保持镇定的,就只有身为主考官之一的“孟珣”了。

“想不到……事隔十八年,居然能再次亲眼见到这一幕!”

孟珣望着大殿中的那一沓试卷,脑海里闪过一道电光。

第六十一章 武科举临近

十八年前的孟珣,还只是一名资质尚浅的文吏秘书,满脸青稚,没有参与文科举批阅的权利。当时因为一名主考官的提拔,在一旁辅佐,做些琐碎的事情。

因为这个,孟珣当年才目睹了那惊人的一幕。时隔多年,孟珣还清楚的记得大殿中的众人无比震惊的神情。

这件事情在当年闹得沸沸扬扬,事后孟珣才知道,这一切都和一个出自晋安城的杨姓考生有关。

时光荏苒,相同的一幕再次重演。

哗啦啦!

大风袭袭,试卷哗哗的作响。十几处桌案上的试卷也渐渐支持不住,一张张的从桌上飘飞起来,被大风卷走。眨眼之间,大殿中就只剩下两三处而已,而且看样子也抵挡不了多久。

唯一纹丝不动的,也就只有那一沓试卷而已!

“好了,把大门关上吧!”

孟珣挥了挥手道。

众皂吏如梦初醒,纷纷回过神来,七手八脚的把大门关上。

“那些卷子都记住了吧?”

孟珣转过身,望着身后的一众文官文吏道。

“记得,记得……”

众人纷纷道。

这大风这么一吹,大殿里的试卷已经完全乱了。不过,那十几处桌案上的试卷太过特殊,太多人盯着,虽然最后还是被人吹走,便飘落的地方众人却记得清清楚楚。只要花点时间,就能很快找出来。

“那就赶快行动吧。”

孟珣衣袖一拂,立即大步走向那一沓醒目的试卷,手掌一抄,拿在手中。

“杨纪!!”

看到卷首的名字,孟珣悚然一惊,目光恍惚了一下。这仅仅只是一个巧合,还是有什么其他自己不知道的隐情?

就在孟珣沉思的时候,一个细细的声音,小心翼翼在耳边响起:

“大,大人……,刚刚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大风怎么连一张卷子都吹不起来?”

孟珣摇了摇头,回过神来。一转身,就看到一名年轻的文吏躬着身,站在桌案边,满脸的诚惶诚恐,却又压不住心底的好奇。

“这种事情,你以后就知道了。”

孟珣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多说。

“这样啊……”

年轻的文吏满眼掩饰不住的失望。

孟珣笑而不语,脑海却是思绪翩翩,此起彼伏。

“读书成圣”的文圣时代早已消逝,现在就连读书人自己都差不多淡忘了。传说中的那个时代的读书人“一字千金”!

那些才华横溢、文气浩荡的读书人,不只胸中的文气冲出头顶,形成浩气长河,而且写出来的字“字字珠玑”、“价值连城”。

“一字千金”指的不止是读书的人文章“价值连城”,而且说出来的话份量极重,有“千金”之重,所以又有“惜字如金”的说法,——又何止是大风吹不动而已?

当今的世界尊“武道”抑“文道”,却哪里又知道,文圣们的笔墨水火不侵,刀斧难加,扔到海里,能使海水分开,扔到火里,能使大火熄灭。

那些传说中的圣篇可以与日月同辉,可以与天地不朽,可以退妖魔邪祟,可以稳国运江山!

——又何逊于那些武道强者?

只可惜,这一切都成为了传说,曾经的璀璨的文圣世纪如今也只留下了只鳞半爪,供后人凭吊和追忆!

“如果没有意外,这次的文试魁首就落在这沓试卷里了。”

孟珣深吸了一口气,回过神来。

他心中了然,就凭刚刚的表现,这个叫杨纪的学子绝对是所有人中灵气最重的。这样程度的文章在“读书成圣”的文圣时代算不得什么,但是在文道没落的现在,却是异常的惊人。所以大家看到风吹不动试卷,才会这么的惊人。

史师要挑选衣钵继承人,恐怕极大的可能,就是落在这个年轻人身上了。如果连他都不能合格的话,恐怕整个平川城都找不出第二个合格的人选了。

“来人,把这里的试卷封装起来。召集所有的主考官、文吏一起审阅!”

孟珣一拍桌案,当机立断道。

朝廷有朝廷的规矩,文试也有文试的形制。虽然孟珣几乎可以肯定,这次的文试魁首大半就落在了这个叫“杨纪”的身上,不过这还需要最终的比较和印证……

……

山中不知日月,杨纪在深潭中修练,每日进境都是一日千里。修为达武道一重的巅峰,已经臻至一个极限,每天修练的效果本来应该极为微弱,但杨纪却借助“瀑布”冲刷,依然稳步的前进着。

轰轰轰!

杨纪在瀑布下修练,全身血光涌动,力量刚猛无比,每一拳打出都气势无俦,威力惊天动地。从高处冲刷而下的瀑布,被杨纪一拳打穿,渗出的拳劲透出一丈多远。

在瀑布下锻炼二十多天,杨纪精神饱满,筋肉扎实,全身的力量就像麻绳一样,拧成一股,而且越拧越紧。和文科举结束时相比,杨纪的力量明显增加不少。

“吼!——”

瀑布下,魔虎的咆哮声层出不穷,这是杨纪的“太合魔虎拳”练到了巅峰的征兆。二十多天的修练,杨纪废寝忘食,对于这门拳法的理解也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杨纪就这样在瀑布下修练,足足三个时辰后,血光耗尽,疲筋力尽,杨纪才爬上了岸边。

“累死了!……”

杨纪翻了个身,躺倒在地上,累得舌头都要伸出来了。武者虽然厉害,但也还没有脱离人的范畴。这么不眠不休的打上三个时辰的拳法,所有的体力都耗光了,杨纪只感觉额头上全是滚荡的汗浆,一层层不停的涌出来。

“力量的增长差不多达到极限,到底还差点什么……”

杨纪盯着湛蓝透明的天空,百无聊赖的想道。

这段时间的修练,杨纪的身体已经锤炼的坚韧无比,虽然力量还没有超出其他一重巅峰的“武者”那么远,但是抗击打能力绝对远远超出的同级高手!

按照原本的估计,杨纪现在的力量应该已经达到了“武道境第二重”,然而力量确实增加了,但杨纪却并没有踏入武道第二重。

“还是缺乏经验啊……”

杨纪蹙着眉,望着天空叹息道。

他虽然自问不乏努力,也不乏天赋,但是对于武道境的了解还是太少太少,还是缺少一个合格的武道引路人。

这种角色,本来应该是每个武者身后的宗族,以及各自的长辈来扮演的。但是杨纪在宗族中的行殊处境,却使得这一块几乎空白。

“瀑布这里的锤炼可以暂时结束了。”

杨纪心中暗自啄磨,眼中闪过一道睿智的光芒:

“或许,我应该先回趟平川城,多观察观察那些武道二重的强者,从他们身上找一找进入武道二重的方法。”

杨纪原本以为,只要力量够了,就会自然而然的进入下一个境界。但是如今看来,武道显然并不只是力量,显然还讲究方法。

这般想着,杨纪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半个时辰后,杨纪恢复体力,砰的一声,一个鲤鱼打挺站了起来。

“可以回去了。”

杨纪脑海中电光一闪,随即心念一动,全身血光涌动,一股庞大的热力散发出来,将身上湿淋淋的衣服瞬间蒸干。

呼!

风声一荡,杨纪犹如脑弦之箭般,迅速离开了水潭边……

……

杨纪回到平川城,街上人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