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问镜 >

第709章

问镜-第709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趣要来观礼……仿佛当年北地第一大宗重现就在眼前。

可实际上呢,碧霄清谈未开,人手已捉襟见肘;未曾直面大宗强人,已在这里栽进了陷马坑里。

他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

一念之差,本在暗处,却翻在了明处,各色人等在旁边起哄叫好,想低调都不可能。从这个角度看,所谓的大势,其实是一直在人手心里翻跟头,只觉得周围传来的都是喝彩声,就愈发地花样翻呈。

看客们能聚起人气,当然也随时能抽身离开。为了留住彩声,他只能是愈发地卖力,很快就是昏天黑地,不分东南西北。

不知不觉间,已成了骑虎难下之局。

正因为如此,余慈不能败,甚至不能胜得艰难,否则就是笑话。别人才不会管你遭遇的是怎么样的幕后黑手,他们只会看到:

哦,渊虚天君不过如此,三两个刺客就能让他灰头土脸,谈何重振上清?

谁让上清宗如今能拿出手的,只他一个?击败了他,就等于是摧折了上清宗的基石。

但就算是胜了又如何?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在后面,等着鼓掌叫好:

好猴,好猴!

那些高入云端的“大人物”们,是否就是如此看待他呢?

第五十七章怒倾海岳百幡如林(上)

世情人心,无边无际。

不知为什么,余慈又想起这个概念,但与之相对应的许多问题,就这样一点点地想明、想透。

他知道,线很长,水。很深,那些高入云端的“大人物”们,轻易是触碰不到的。他们藏身在云海似的重重宗门深处,外围关系繁密如蛛网,触及世情人心的方方面面,即使不如神主布网那般直接,可依旧是阻碍重重,除非是真正的强人大能,才能够无视这一切。

更重要的是,这世情人心的大网有非常好的放大效果,那些“大人物”们便是咳嗽一声,放个响屁,都能震动天下,省力又高效,这是旁人羡慕不来的。

余慈做不到这一点。他没有这个世情人心的网络,或者说,规模远远不及,每一次发声,都是原原本本,少有扩散效果。

早先一段时间,“上清后圣”的名头,就如同上涨的江潮,漫过了许多阻碍,似乎也形成了类似的大网。然而随着“潮水”回落,有些人就忍不住想跳出来,做一些试探,测一测底线。

也许那些人在起意之时,也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正好是击中了余慈的软肋。

世人以为有后圣,难道真有后圣吗?

余慈最是心知肚明,“后圣”之名,正是那些“围观喝彩”之人,层层鼓吹起来的。也许一时半会儿,连他们自己都会被瞒过,可如果长期没有与之相配的“精彩”,人们必然会陆续反应过来。

余慈欠缺的,就是真正的、能够让天下人都看得见、感觉得到,并为之肃然起敬的强大,相应的,也缺乏基于这种“强大”而形成的密实网络。

现阶段,他暂时还没有真正打破局面的实力,其实,任何一个新近崛起的人或势力,都不可能拥有这种实力。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快将“猴子”的生涯结束掉,使得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猛然间警醒:

不得了,这哪是什么猴子,分明是一头吃人的老虎。

到那时,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围观者”的一员,自有人送上座位、点心之类,还会教他“喝彩”的方式和办法。

余慈对此类作派再怎么看不惯,却很明白,现阶段,正是最关键的时期,顺则一路皆顺,逆则千折百回。他缺的就是一声吆喝,一声警告。要让大人物们有一些反应,受一些警醒。

为此,嗓门务必要大,力量务必要足。

可是,他积蓄的力量还不够,形成的瞬间爆发力还不够。

他绝不缺乏境界,就算是和地仙、神主比真实之域上的造诣,三五招之内,也绝不会露出破绽;

他也不缺乏技巧,玄门、魔门、剑修的顶尖秘法,他都可以运使自如;

唯独在“力量”上,他与此界最顶级的强人,还有一段遥远看不清的距离。

说到底,他只是一个长生真人级别的人物,就算从娘胎里开始修行,也不过就是五六十年,和那些动辙五六千年、五六万年、甚至具备更长时间雄浑积累的人物,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便如一只野猫,便是捕猎技巧登峰造极,发出的“咪呜”声,又如何能“振聋发聩”?

所以,他还在思考,还在寻找。他需要“情绪”,各种各样的情绪。

对余慈来说,他没有“燃血咒”那般,刺激潜力,短时间拔高修为的手段,但既然精擅情绪神通,心念的流动,情绪的蕴积,也都会形成极为可观的力量。

如今占据最核心位置的,当然是愤怒。

很多人在释放愤怒的时候,其实会更无力。因为愤怒并不纯粹里面往往掺着恐惧、嫉妒、悲哀等各式各样的东西,混杂在一起,就是毒素。

余慈的愤怒也不纯粹——世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情绪是纯粹的,可他能够将那些“杂质”层层提炼、精粹,急躁也好、憋闷也罢,就是尴尬、悔恨也可以,固然情绪由来不同,却都统摄在愤怒的“火焰”之下,成为燃料。

每一份情绪,就是一份力量,再具备了驾驭的能力,就是神通。

类似的手段,其实是大梵妖王最为擅长,其所对应的八帝大魔王中的“无明魔主”,其本职便是将一切激烈、冲动的负面情绪,都化为毁灭之炎,焚灭一切。

余慈曾在东海之底,亲眼目睹了九宫魔域中,“无明魔主”法相如化何演化神通,自有依据。故而他毫不避忌,借着如今全面陷入被动之机,身心躁动之机,控制心念,用冷静至乎冷酷的态度,一层层深挖下去,寻找弱点,挖开伤口,直指最为阴私之处。

一个伤口就是一个火眼,喷射出躁动的火焰。

自然而然地,痛苦伴之而生,尤其是平日里只做为“影子”存在的负面情绪,堂而皇之地翻上来,简直就是对整个人的“逆反”和“否定”,相应的对人心的冲击和异化,也是事后要解决的麻烦。

可这种时候,谁来顾忌这个?

此时此刻,他所有的愤怒、烦躁、耻辱等等的负面情绪,正一层接一层地堆叠起来,化为火焰在脑宫心窍中燃烧,却不会有半点儿暴露在外。一层层的情绪堆叠,最后统归于“愤怒”之下,就像是积蓄力量的火山深处,那涌动的岩浆,只等着一个爆发。

内外交煎之下,他比之前还要难受十倍。对于形神的控制,未必如之前那样严密,脸上也不知道是否还能维持平静。

至少他是能感觉到华夫人视线投射,大约是有些好奇或惊讶。

其实余慈也很想知道,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像这类人一般,玩弄人心于呼吸之间,洞明世事如掌上观纹?轻松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直至达成目标?

但很快,这份臆想便给彻底粉碎,他明白,也许自己永远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那终究不是他的道路,如果他想用“心计智慧”去解决眼前的问题,可以保证,会死得惨不堪言。

他应该用自己的方式,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这样,所积蓄的情绪的力量,才会形成自然的洪流,以高就下,沛然难御。



第五十七章怒倾海岳百幡如林(中)

凡事知其所向,十有**可成。

但这就足够了吗?余慈不认为是这样。

他纵然心生“无明之火”,情绪爆燃,可终究能够控制,如此心志便清明不失,思维甚至比之前还要清晰几分。

他心神内敛,先看心内虚空的变化。灭杀了那个“渣滓”以后,心内虚空摆脱了“三元秘阵”的束缚,与形神浑然如一,但映射出的状况,殊不寻常。

神魂所遭遇的咒杀之术,在虚空中形成阴云毒雾,腐气血雨,演化出种种妖魔鬼怪,它们不去平等天,不去星辰天,也不去人间界、万魔池,就是围绕在承启天周边,发力攻打。

余慈很佩服。通过赤霄咒杀印,血府老祖是真的抓住了自己的根本。

他的根基,正是这一处方圆不过百亩的“小天地”。

庞杂的负面力量从四面八方渗透进来,吸引它们的,就是赤霄咒杀印,那玩意儿仿佛是一个活物,大口鲸吞,荤素不忌。再运化出来,就形成了惊人的咒力,演化为重重污秽,腐蚀一切。

在这片污秽之外,火焰化形,从万魔池烧起,一路贯入诸天,却未成燎原之势,反而集束内敛,映现在承启天中。

这便是“无明火”,当然无法和无明魔主的相提并论,但在余慈这个层次,又以情绪神通引燃,其威力依然非同小可。

承启天本就是心内虚空“诸天”中,最为“小巧”的一个,占地不过百亩,此时遭“无明火”钻入,当下火光冲天,几乎给烧了个通透。

但见承启天里,一溜火光刷过中央法坛,法坛法即发出咯吱杂音,仿佛濒临破碎,转眼间,就整个缩小一圈儿。

法坛之上,本属于步罡七星坛的几件法器,除七星剑已经在当年横贯北地时遗失之外,道经师宝印、太阴幡,又有香炉、玉圭等,封于三方元气之内,常年灰黯无光,好不容易得见天日,这回火焰扫过,竟是直接粉碎,只留在久矗虚空的“残影”,类于真意,汇集元气,勉强保留下来。

火光又刷过天龙真形之气,只听得闷爆之音连连,鱼龙皮开肉绽,鳞片纷飞,其身上由捆仙索化成的龙爪,都有开裂,然而其金黄双眸更加明亮,隐透血光。

火光还刷过支撑承启天的云楼树,万千枝桠树叶纷纷开裂,有些甚至直接燃烧起来,小半都落了地,一时落英缤纷,火雨连连。

无明火,未伤人,先伤己。

遭遇这种情况,余慈倒是笑起来。

随着笑容绽开,他也睁开眼睛,仰首看天,唇齿微张,其实此时,并没有任何声音从他喉咙里发出来,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冲击,代替了音波,倏然扩散,转眼十里、百里!

那便是余慈汇集一应负面情绪,彻底催燃的无明火,也可以说是他强绝的意志,由无形而至有形,震动大气,周边温度刹那间提升了数十倍,空气扭曲,如坠火炉之中。

这“无声之吼”,大约相当于神意力量的变种,自然也受到三元秘阵的限制,最多远去百里,就要终结。

然而百里之内可有人乎?

只要有人,受情绪神通的作用,莫不受制于此。

离得稍近的修士实在是倒了大霉,被这一波冲击扫过,就像是被凶横暴戾的大妖魔头在耳畔吼了一声,只觉心胆摇落,两股战战,有修为稍低、胆子稍逊的,直接就是白眼一翻,昏厥过去。

施之以威,生之以惧。

但凡是受到这番冲击的修士,情绪难免动荡不休,涨落之间,便生潮水,再经情绪神通带起,前后相继,一呼万应。无意间就成为了中继环节,将余慈“无声之吼”的冲击,一层层地接续下去。

洗玉湖的人口密度相当之大,冲击带起层层情绪浪潮,瞬间几成决堤之势,百里范围,几乎就是一掠而过,再一个恍神的功夫,就是千里也有了。

当然,在更外围,实质的冲击经过几次转接,已经有些衰减,可那撼魂慑魄的冲击,已经与天地法则相激,真的化为了龙吟虎啸之声,倾压湖上湖下,连生波纹,也不知带起了多少混乱。

如此冲击,洗玉盟方面肯定是想阻止的。

荀愿就一边叫着“天君息怒”,一边想通过三元秘阵,加以限制。

可是有形的音波能控制住,神意的扩散能限制住,这份百里方圆内的万千生灵“对冲”后,形成的情绪层面的冲击又该怎么处理?

以余慈为中心,直径达数百上千里的范围内,各色人等,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之前是什么心情,此时此刻,莫名就是不安起来,一个个心神悸动的样子。

修为低的,茫然惶惑,东张西望;

修为高的,反应更大,有的直接就撑了法域、界域,如临大敌。

现在这情况,就好像是一场急剧扩散的骚乱。内层的人们还隐约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可在外围,人们完全就是盲目奔逃,对什么原因、源头何在完全不理,他们接受到的,也只是层生不绝的恐惧而已。

便在荀愿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余慈强绝的意志,已经借着情绪神通发动,与神魂中的咒印再次正面碰撞。

相较于上回,冲击的力量强出何止百倍!

这样的爆发力作用过去,咒力所化的层层血浪,又如莽莽森林,固然是漫空透染,无边无际,却也难以彻底封绝感应,使得余慈在极短的时间,隐约察觉到咒印联系的真实方位。

大约是在西方……

当然,明白了方位,也没有什么用处,毕竟还有距离上的问题。西方可远呢,阴山是西、断界山是西、西天佛国也是西,谁知道血府老祖是在何地?

但从另一个方面讲,余慈又可说是大有所得。

通过这瞬间的冲击,虚空乱流激荡,痕迹犹存,余慈借机留印心头,对这一套围绕着赤霄咒杀印的咒术体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的第一个感想就是:真是个杂货铺子!

第五十七章怒倾海岳百幡如林(下)

咒者,感接天地神明之秘术是也。

相较于内修、剑术、符法等其他的体系,咒术最大的妙处就是在于一个“秘”字,可以做到“不知而知,不明而明,不觉而觉”,换言之,就是完全能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类似于神主赐下信众的法力神通,但来源又要驳杂许多。

在天地法则体系的角度来看,某人有一定的修为,知道相关的咒语、秘术,就可以通过这一介质,触动他所完全不擅长的法则区域和层次,几如天授。

这一点寻常内修之术、符法、剑道等,都万万做不到。

余慈所感应的赤霄咒杀印,就将这种驳杂发挥得淋漓尽致。碰触期间,余慈感应到了虚空神通,感应到了幻术,甚至还有些魔门影子,完全就是个大杂烩,也比较粗浅。

可那边偏就能将这些南辕北辙的东西整合为一个天衣无缝的整体,像余慈这是精通多门的人物见了,也要惊叹于其中的“思路”。

且因其杂乱,反而将承载的天地法则给模糊掉了,就像是神意攻伐中天然就有跳变之能,使人很难拿出有针对性的手段。

最重要的是,真的非常坚韧……

余慈的情绪冲击,有一半都是对着咒印而发,里面有气机冲突,也有情绪的共鸣。对撞冲击之下,力道都是双向的,余慈能够感觉到反震的力量,可对方依旧是成功化解,而且是留有相当的余裕。

就是感应得最为“精细”之时,余慈只是“看”到了无数具长幡,遮天蔽日,恍如血海,倒有些万魔池的模样,至少看上去无边无际。

结合幻荣夫人的介绍,余慈明白,这大概就是“赤狱幡”的防御之效了。传说百具赤狱幡,除了隔绝感应的“血海”,也可以演化无间地狱,使人神魂深陷其间,纵然没有佛门业火之类,但戕害神魂根基的本事,也差不到那里去。

也无怪乎血府老祖能够纵横数劫而不倒,有如此攻防一体之宝护持,本身又在快速移动之中,想要锁定目标,实在困难,只有单方面挨揍的份儿。

余慈这一记“无声之吼”,有得有失,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但他并没有觉得如何。

他又微瞑双目,心神归入心内虚空,看向已经快要给烧穿的承启天。

那里火焰吞没一切,更承受了与赤霄咒杀印的对撞之力,此时看上去更是凄惨,已经缩小了两圈有多,此时占地不过三十亩左右,纵横边界不过四五十丈。

余慈倒是非常满意。

这里固然是一片狼籍,但留存下来的,却等于是经过了一场魔劫,蒸发了毒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