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问镜 >

第535章

问镜-第535章

小说: 问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否则像她那样的大能,既能直中取,何必曲中求?

此一情形,已经和余慈设想的最理想的状况相差无几,故而才携上了花娘子,想看一看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可他却忘了一条,修为的高低,未必就是决定xing的力量。

如果纯以修为定胜负的话,他余慈早就化为一抷黄土,哪还有机会和花娘子探讨?

他一时颇有感触,便叹道:“这就是推衍之术的神妙吗?”

余慈以前一直以为,推衍之术大概就像简紫玉所表现出来的太元隐星执天魔无量法那般,专门针对心法的破绽,推衍出种种变化。可目前来看,他的眼光分明是太窄了。

这分明是一种观察、体悟天地万物运转消长的独特方式。

也可以见到,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观天测地、得出结论,绝不比控制形神交界地的念头生灭简单多少。

单只论那强大的计算能力,如果得到这种法门,余慈对“黑森林”体系归纳汇总、推衍出成果的时间,节省的不是几年、几十年,而是几百、几千年!

怪不得花娘子对她提出的条件信心满满,刚刚又是如此完美地演绎,便如商贾亮出的招牌,使得余慈怦然心动。

不过,他不可能轻易地改易决定,只是顺着自己的感慨道:“原来天地万物还可以这么看的……只是这样计算推衍,剥离了一切感官感应,不会错过什么吗?”

“真实的世界本就是无趣,只因世间万物,再怎么多姿多彩,还原为最真实的根本时,就尽是重复、单调、枯燥。最初时还觉得其中的道理也不错,但后来见得越明白,用得越熟练,未知的越稀缺,也就越发地没意思。

“当然,不怕对道友提起,此法唯一不能彻底计算明白的,就是人心之情绪变化,再怎么枯燥、单调的东西,在人心里一过,总能附着上五颜六se的光采,故而,此法虽妙,人心更妙。世间乐趣,都在其中了。”

“……也是。”

虽然有些跑题,但余慈不得不承认,花娘子说得很有道理。但他却是有点儿奇怪了,这样的话,不应该是罗刹鬼王的台词儿吗?

念头再转,余慈发现,他和花娘子的谈话已经跑偏太远了,现在陆素华可还在重重包围之下鸭子是快熟了,却是在别人的锅里面。

余慈直接扳回正题:“魔门之事,你怎么看?”

花娘子倒是不怎么在意的样子:“以如今素华的状态,但凡有强敌摆出堂堂之阵,不受外界影响,磨上个几ri夜,就能得手。可影响不都还在吗?我倒想问一句,道友要拿陆素华,是怎么一个因由?”

感谢凝固眼泪书友超大额捧场的xx分之2……

第七十章何物为稀何者为贵(上)

花娘子提出这个问题,显然是觉得余慈最初懒得答理的态度,已经有所改变,就直接进入了试探性询价阶段。

余慈暗地里冷笑一声,平淡回应:“有怨报怨,有仇报仇,还能如何?”

紧接着他就反问回去:“你那边呢?想来以菩萨的神通广大,收容陆素华为徒,当有深意吧。”

花娘子略微点头,坦然应道:“要说深意,倒是没有的,只是涉及我教根本传承之事——菩萨集一生所学,汇成《过去庄严劫经》、《现在贤劫经》、《未来星宿劫经》之经籍三部,统称为《三际经》,因其法门独特,神通殊胜,常人难以受其全法,故在此界天资纵横辈中,选得陆素华为徒,为的便是传下衣钵,使绝学后继有人。”

好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余慈哦了一声:“这可是大事。”

“不错,按照菩萨的法谕,素华入教,修行有成之后,可为菩萨座下胁侍,待菩萨证道之后,亦将是未来之佛母菩萨。”

“……”

余慈真的给惊了一记,虽然他早知道黑天教欲结好陆素华之事,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那边竟会拿出这样的价码。

未来之佛母菩萨?这地位未免也给得太高!

很快他又笑起来:“原来如此,还真非同凡响。我明白了,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等末流,自然要抓紧抓好,要一个好价钱!”

花娘子眸光瞥来,若有嗔意,最终还是付之一笑。而接下来,她非但不就此收敛,反而补充道:“素华的价值,也并非只此而已。如今的她,正是奇货可居,而每一方所见,都有差异,便如魔门,他们想的东西,定然与我教不甚相同。”

那是自然,除了你们黑天教,谁还想迎回去一个菩萨供起来?

余慈心思转动间,神意星芒那里,突然有了感应,那个已经他控制而不自知的魔门修士,倒是又传回来一些有效信息,那是黑袍的声音。

“陆素华,穷途末路至此,你犹自不悟么?交出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心法,交出《东华玉书真解》,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大概黑袍是想以以言语搅乱陆素华的心志,寻隙而入,奠定胜局之类。

可惜言语中没有丝毫新意,也没有半分诚意可言,效果更未必佳。

至少此刻,在魔门修士感应不到的区域,陆素华还在保持沉默。

这边,花娘子突然开口:“魔门之所求,我倒有些明白了。”

她突然这么讲,自然不是全无来由,余慈立刻就明白过来,脱口而出:“这你也能听到?”

花娘子笑吟吟地回应:“彼此彼此。”

余慈懒得再理她,花娘子却是很好心地解释:“不发声则已,一旦发声,必有振动,随空气传播。如今我对周边环境认知明白,两相对应,分析起来倒也不难……”

再听下去,这儿又要变成商家的售卖铺子了,余慈面对这样的神奇推衍法门,也只有甘拜下风,只能道:“花娘以为如何?”

“答案就在那人言语之中。”

“……”

余慈无语的当口,花娘子倒是很认真地开口:“我也听素华说起过黄泉秘府之事,道友更是直接当事人,难道至今不知碧落通幽十二重天的妙处吗?”

老子当然知道,还看了心法纲要,参照着练了呢!

余慈感觉颇有些古怪,但他很快发现,他所想的,和花娘子所表述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据素华讲,黄泉秘府历代府主,每一个修炼的法门,都不尽相同,其秘传的碧落通幽十二重天心法,始终在不断改进之中……”

确实是这样没错,余慈还知道,这是无量虚空神主想借此创出一门脱出魔门范畴,用以自立,且为自己收拢信众的特殊法门。但还没有成功,就被陆沉和曲无劫先后重创,还被曲无劫夺了舍。

但这又如何?

“这就证明了一件事:碧落通幽十二重天所涉及的度劫秘法,是非常完整而有效的。”

这是什么回路?

作为世上最了解其中秘密的人之一,余慈愣是没明白,花娘子话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思路。

他还记得陆青当年转述陆沉的评价,说这部法门“前面还算严密,且精进神速,但越到后期,难度越大,多有破绽”,其义不就是说,度劫秘法很成问题?

黄泉秘府府主传承了六七代,几乎每一代都能成就劫法宗师,但却没有一个能再进一步,这不也证明了问题所在?

他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不是说,此部法门尚有瑕疵,无法成就地仙境界吗?”

花娘子微笑看他:“瑕疵?何谓瑕疵?没有瑕疵的法门是什么样的?请道友试言之!”

她连续三个问句,态度颇是咄咄逼人,余慈当然心里有气,但他从来都不是死要面子,不懂装懂的人,便道:

“愿闻其详。”

一语即出,他倏地醒悟:得,又给带沟里去了!

但此时又势必无法再开口阻止,只听得花娘子笑道:“道友觉得,八景宫道典《三洞真经》如何?”

“……玄门根本义。”

“西方佛国,空有庵中摆放的《大藏经》如何?”

“佛国无上法。

“魔门……”

“好吧,魔门的《太元天魔根本经》和论剑轩的《上真九霄飞仙剑经》都是各自领域的最上乘经典!”

余慈一口气说完,拿眼去看花娘子,却见佳人掩唇而笑:“如今我才真信了,道友修行年岁,真的还没有太久!”

……还好,花娘子是很懂得掌控火候的,在余慈恼羞成怒之前,立刻转入正题:“这些经籍法典的地位,肯定是无疑义的。不过我倒想问一句,除了《上真九霄飞仙剑经》之外,那三部至高经典,可有人入门就修习的?”

为什么要撇去《上真九霄飞仙剑经》?

余慈心中先闪过这个疑问,紧接着便发现,他对这个还真不太了解,不过从他和几大门阀修士交手,特别是魔门那边,还真没有那个魔门修士亮底牌时,拿出《太元天魔根本经》来哧人。

花娘子见他模样,也知他没太弄明白,就换了个例子:“这样吧,道友曾是离尘宗弟子,不知那离尘宗至高经典《天府玄微通真九度经》,可有人修炼吗?”

第七十章何物为稀何者为贵(下)

《天府玄微通真九度经》。

熟悉的名字让余慈有些恍惚,除了故时的感念,清晰如在眼前的记忆也翻腾起来,化成一个面目激动以至于扭曲的胖子,周围的背景倒是模糊了,只有胖子在那儿唇舌翻动,喋喋不休。

其实,余慈与记忆中此人的交情,也不过泛泛,以至于愣了一愣,才想起他的名字:

“黎洪。”

“什么?”

这回轮到花娘子不明白了。

余慈看她一眼,将心中翻起的情绪压下,平淡回应:“九度经上承天地,书以神文,除非地仙人物,莫能解读。只有从中引申出来的《九度真文炼形篇》,才是宗门修士修行的凭依,故曰世间修行法门,最珍贵者莫过于度劫秘法,那是一个宗门能否成就地仙大神通的根本。”

花娘子颔首笑道:“正是如此,道友终于理顺了。”

“拾人牙慧而已。”

对余慈莫名其妙的言语,花娘子已经很适应了,也不费心多想,续道:“关键就在于度劫秘法,便在是大宗门阀里,不管是八景宫的《太上元皇洞神真解》、《无量高虚含元真解》、《元景圆明神光真解》三大秘法真解;还是初有庵号称的“十万八千法门”,又或是魔门各分支的秘传,只有这些度劫秘法,才是真正给人修炼的法门。

“像《三洞真经》、《大藏经》、《太元天魔根本经》等,只是地仙大能用来参详比对之物而已。”

“贵教的《三际经》,其实也是度劫秘法了?”

“正是如此。但本教法门的玄妙也在于此,一分为三,便是度劫秘法,三化为一,则是无上真经,当然,这也是特例。”

余慈点点头,表示理解,忽然又问:“把真经供着,专修度劫秘法,是何故?

余慈问起,并不是脑子糊涂,忘记了前面自己的回答,而是去询问更深层的原因。

花娘子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度劫秘法是专供长生中人修行之用,而修士一入长生,修行就截然不同。道友可知是何道理?”

余慈当然知道,这是因为长生真人与天地法则共生之故。

长生之后,每一次境界的提升,都必须经过天地法则意志的认同,更确切地讲,是要达成妥协,唯有剑修例外。

花娘子继续道:“世人都道度劫秘法高妙,羡慕大宗门阀弟子可免三灾,为之自怨自艾,殊不知,度劫有度劫的好处,避劫有避劫的坏处,只看能否解悟其中奥妙。”

这一条和余慈所知就有些差别了,不过当初东海上与海宏等人探讨,议论到此事时,对方欣羡向往之情,确实是溢于言表。

他就拿出当时学来的知识:“不是道基不完备之故吗?”

“何谓道基?世人都道成道之基,但我想,余道友或有些不同的见地。”

我哪有什么见地……一念至此,余慈却是若有所悟:也对,其实他真有些感想的。

从天地法则体系可知,修行其实就是一个整合相关衍生法则,寻觅最根本法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只能境界提升,法则的困缚就越来越少,距离根本法则越来越近。

修士总是在一套最适合其目前境界的天地法则包裹下,和老天爷角力、妥协,谋求一个更合适的章程,一点点获得“ziyou”。

若由此来看,所谓道基,就应该就是与根本法则紧密相关的某种组合吧,可以作为“道标”和“地图”,帮助修士梳理脉络。只是最终显化成各种不同的形态而已,如玄门金丹、释教舍利之类。

拥有一个好的“道基”,才能与根本法则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少走弯路。

便以余慈本人为例子,现在来看,他的道基应该是以生死符为基础,衍生完整的天垣本命金符,直指生死存灭的法则真谛,而心内虚空则为其阐发,至于剑意、魔功等,都在外围,只不过是以生死真意贯之,不曾离弃冲突罢了。

但真到真身轰破劫关,成就长生之后,如何处理,也是个需要仔细研究的问题。

想到这里,他隐隐约约就知道,自己将来的修行的要点了。

虽然余慈没有说话,花娘子却是当他已经明白——一位明辨天地法则体系,抓取生死法则为己用的人物,若说连这个都不明白,简直就是笑话。

她径直说了下去:“长生之修行,为生灵与天地之共生也。既然不是一方独为之事,修行之中,又岂能不照顾天地之法度?只是,天道常变易,运数杳难寻……”

她往鬼厌处瞥了一下,做了个隐隐的恭维,因为这正是鬼厌成就六yu天魔时,高歌而去的唱词。

“当知天地常有而法不常有,极端而言,唯道恒存,天地亦有其所限、所毁、所亡之时。道友可曾前往域外,遥观星空深处,某处与我等真界一般的大世界毁灭、化生之景么?”

余慈一时心驰神往,却只能道:“不曾见。”

“那定要去见一见,方不负此生。”

“像真界一般的大世界,几无边际,在时光浸染之下,都可能毁灭掉,而真界之中,看似ri升月落,天然之法理,其实在数劫以来,也有变化。如今ri月更替的长度,较三劫之前,已经长了七瞬,虽是微小,但不可不知,不可不察。ri月更替已生变化,相应的天地之法度,难道就没有变化了吗?”

“……”

余慈忍不住抬头去看天空,只是劫云封闭天穹,难见星月,便是见了,他又怎么和三劫之前比对?

不过他相信,花娘子不会拿此事欺他。

“道者,恒也;天地者,长也;法者,时也。天长地久而难恒存,一时之法,岂可常哉?天地之法变易,修行之法又如何?”

余慈深吸口气:“自然是要变的。”

“不错,正是此理!”

花娘子笑容不改,言语更是轻描淡写,可所言之事,却是愈地惊心动魄:“由此可知,道友《天府玄微通真九度经》‘书以神文’,是没错的;但若说是‘上承天地’却是大错特错,除非将那‘天地’理解为‘大道’之义,方才说得过去。

“那各门阀大宗的经籍法典,其实都是转呈‘大道’之妙,非寻常文字所能描绘,故以神文载之。至于度劫秘法,就是在这神文篇章的基础上,据天地之法度,阐释而成。

“每过一次天地大劫,天地的运行法度,都要有所变化,各类度劫秘法,也都要修改增益,有时甚至要全盘推翻,一步一证,不使之与新法脱节,才是正道。

“四大门阀,算不算此界最顶尖?可除了论剑轩情况特殊,自有其独有的感应、证验法门外,魔门有太元隐星执天魔无量法;玄门有紫微、六壬、太乙、天演等术;佛门亦有大智慧法门。数劫以来,其各部体系修改至少在五次以上,纵然每次都是微调,积累起来,也相当可观。

“但世间一些宗门,奉其千百世之秘法如圭臬,敬若神明,固步不前,殊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