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斗铠 >

第298章

斗铠-第298章

小说: 斗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功伟口气豪迈,孟聚只当他酒量也同样豪迈呢,没想到苏墨虞这个文人还没倒下呢,李功伟这个皇帝却是第一个支撑不住了,他的人都软倒餐几上,嘴上还在胡乱叫唤着:“中国强盛之时……呃,凡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好在在亭子边上侍候的内侍很多,几个人合力把皇帝架了起来,塞进了轿子里抬下山去了。望着那轿子渐渐远去,苏墨虞打了个酒嗝,他叹口气:“这下麻烦了,陛下又喝得大醉了。孟将军,你我明天等着被御史上折弹劾吧,蛊惑陛下溺于酒sè,这个‘阿谀小人’的名头,你我怕是逃不掉了。”

孟聚打了个酒嗝,他是手握重兵的大军阀,对所谓御史的弹劾,倒也不怎么放心上。他笑道:“苏兄,我看陛下的酒量,好像……也不是很高啊!”

“唉,陛下什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好了。他好酒,但酒量又不行,一喝就醉,一醉就乱说话,结果他自己回宫一躺就没事了,倒是我们这些近臣要挨御史骂死……呃,不行,学生也有点喝高了,孟将军,我们这就下山吧。”

“好!苏兄,我来搀你……苏兄,你莫说陛下了,陛下随口引那汉宣帝定胡碑,倒是博学多识啊。不愧是陛下,文韬武略皆是超人一等啊!”

苏墨虞站定了脚步,他望着孟聚,眼中醉意朦胧:“呃,孟将军,你说什么?什么汉宣帝定胡碑?”

孟聚一愣,也站住了脚步:“苏兄,汉宣帝的定胡碑,莫非你没听过吗?”

苏墨虞侧头想了一下,迷惘地摇头:“汉宣帝,这是刘汉的哪位皇帝啊?学生不敢说遍读天下经书,但刘汉的史书,学生还是遍读能诵的恕学生孤陋寡闻了,怎么不知道刘汉朝还有汉宣这位皇帝?”

望着苏墨虞那张醉意朦胧的脸,孟聚只觉一股寒意陡然贯通全身,他全身颤栗。

斗铠外篇 江都梦(四)上

 仁兴帝许诺要赐给孟聚一座侯爵府邸,但这府邸毕竟还没赐下呢。苏墨虞本来还想请示仁兴帝,该把孟聚这位贵宾安排在哪里,没想到皇帝高兴了就一头喝倒了,丢下两人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两人互相搀扶着一路下山,但还没到山脚下呢,身后传来了叫唤声:“孟将军,苏学士,请留步片刻。”

俩人回身望去,暮sè中,一个长身玉立的青年正从山路上向他们快步走近来,那青年却是见过的,正是今rì与孟聚一同用御宴、伴随在仁兴帝身边那位“老五”,后来仁兴帝称他为博阳侯世子的人物。

虽然喝了酒,苏墨虞还是保持着清醒,他晃着身子行礼道:“徐公子,呃,好久不见了。今天在御前,不便见礼,学生多有失礼了。”

徐世子昂头哈哈一笑,他走过来,拍着苏墨虞的肩头:“苏学士恁客气了,你去北国半年,我还想着,那边的风沙能磨掉你一点酸气,没想到回来一看,呵,苏学士你又白又胖,愣是比出发前的气sè还好,说来还是要感谢孟将军把你招待得好啊!” 。。

没等苏墨虞答话,博阳侯世子已对孟聚说话:“孟将军,久仰大名了。说来不怕您笑话,我自小喜欢cāo刀舞戈,喜欢行伍兵事,可惜却没有投军的机会。咱最佩服的就是象孟将军您这样驰骋沙场的名将了,听了将军打金城的战绩,我就一直在琢磨着啊,这位能以一当千的猛人呐,那该是怎样的好汉?没想到今rì见了真人,却真把我惊呆了,孟将军。你比咱翰林院的书生还清秀啊!

孟将军。我仰慕阁下已久。今儿终于得见真人了,啥也别说了,二位哪都别去了,倘不嫌弃。就到寒舍喝上两杯吧。”

碰上这么一位自来熟,孟聚微微惊讶。苏墨虞客气地说:“徐公子盛情好意,孟将军和学生都甚是感激。只是孟将军刚到江都,连落脚地都没着落呢。实在不得空闲。来rì方长,不急一时,我们改rì再到府上拜访……”

没等苏墨虞把推辞的话说完,博阳侯世子已经笑道:“苏学士还是忒把细了。莫担心,孟将军暂居寒舍,这也是陛下的意思今天宴后,陛下已经跟我吩咐了这事,说孟将军初到江都,赐府一时没下来,可以暂居寒舍一些时rì。也好避开那些俗人的叨扰。”

孟聚和苏墨虞都恍然今天宴后,仁兴帝召这位博阳侯世子近前嘀嘀咕咕说了几句。没想到是这件事。既然是仁兴帝的安排,那就不便推辞了,孟聚拱手行礼道:“如此,孟某就要多多叨扰世子了。”

“哎,孟将军不必客气。你能来,那是我的荣幸才是!寒舍能得将军名将入住苏学士,那句话该是怎么说的哦,蓬荜生辉!”

既然仁兴帝已安排了新的接待人,苏墨虞终于得以从这个任务里得到解脱。离家半年,他亦是归心似箭,和孟聚道别之后,他就兴冲冲地上了自家的马车回城了。而孟聚则上了那位博阳侯世子的马车,由他陪着一同回府。

博阳侯世子是个很健谈的人,上了马车,他就自己打开了话匣子,自我介绍说姓徐,叫徐彦,在族中排行老五,平时喜欢的就是舞刀动枪的,最爱的是运筹帷幄的兵事,最佩服的是那些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武将,唯一可惜的是家中老爷子不同意,不然他早就投军了。

这位博阳侯世子对孟聚的沙场经历感兴趣,问了孟聚很多很多军事问题,譬如步军兵马一天能走多少里地、安营歇寨的注意事项、斗铠与步兵的搭配组合战术等问题。

博阳侯世子尤其对孟聚经历那场金城战役感兴趣,还从马车里的柜子里找出了一份白纸,请求孟聚给他画出金城战役中双方兵马的运动示意图。他很崇敬地请问孟聚,这一仗,战前孟聚是如何筹划准备的?

结果弄得孟聚奇窘无比那一夜,先是金吾卫被偷袭,接着是自家的兵马又偷袭了边军的伏兵,接着就是双方乱战一场,打得昏天地暗,最后自己的兵马追击边军残部糊里糊涂地追到了金城边上,最后偷城得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这只能说孟聚的运气好到爆棚,跟运筹帷幄半点关系没有。

好在眼前这位半调子军迷明显不是行家,所以孟聚倒也不怕露馅,他鼓起腮帮子狂吹一通,说自己是如何料敌机先,与统军将领轩文科、监军内侍马贵等一众愚蠢的同僚斗争,力排众议定下了全盘的周密战略,为最终的大胜奠定了基础。当然,不相信自己英明决策的轩文科等愚蠢同僚们,最终只能落得个损兵折将的惨败下场这番说法破绽百出,但拿来糊弄少经军旅的毛头小子却已是足够了,只见徐彦听得如痴如醉,望孟聚的眼神那简直是五体投地。

随着孟聚一路胡吹,车声辘辘,马车已进了江都城门。从窗户里望出去,暮sè深沉,城市和建筑都陷入了深沉的夜sè中,远处高楼錾檐的宫阙轮廓在深红sè的霞光中隐现。孟聚注意到,江都的佛庙很多,远远近近,到处都可见佛寺的飞檐和钟楼。

天sè入黑,但街道并不漆黑,街道两边的店铺、酒楼纷纷挂出了灯笼和彩灯招牌,那五花八门的彩灯一盏接着一盏,一直延伸到长街的尽头。长街上人流稠密,人声喧嚣,马车不时被行人和货郎阻碍,不得不缓缓前进。

看着孟聚留意窗外的街景,博阳侯世子徐彦笑说:“孟将军初至江都,道上风尘仆仆,今晚我们暂就不安排宴席。待将军安顿下来了,在下倒愿做个向导,带将军见识一番咳咳,江都的风土人情才好!”

说到“风土人情”几个字时候,博阳侯世子加重了读音,脸上带着暧昧的笑意,那表情,分明在说“你懂的”果然不管古今中外,男人之间说起风月韵事,那是拉近彼此关系的不二窍门了。

孟决头一笑:“久闻江南秦淮风月久矣,吾心亦是久仰。只是初至江南,不得门槛而入。若能得世子引路,固所愿也,不敢请矣。”对于青楼风月之类,孟聚在北国也见识过一些,他对此并不抗拒,但也不沉迷。但到了江南,孟聚明白,自己必须要沉迷了自己不是读书人士大夫出身,不用讲究清规戒律和名声。如果一个军汉出身的武将严谨自律,对酒sè钱财一丝不沾的话,这只会让南朝君臣把自己当成异类,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心怀异志,所图甚大”,那时自己就会很不妙了。

见孟聚并不假道学,直截就点明“风月”,博阳侯世子十分高兴,他兴致勃勃地向孟聚介绍起江都各家酒楼jì院,各家当红的艺jì和红牌。他拍着胸膛向孟聚保证,江都的各家青楼和酒台,没有哪家是他不熟悉。无论孟聚要点哪位当红的艺jì,自己都能帮他遂了心愿。

孟聚笑着道谢,心中却是生出了寂寥:难道,自己的后半生就要在这样的风花酒月中度过了吗?

马车在江都城里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转过了四五条街道,终于在一条深深的巷子里停下来。当马车停下时,一群佣仆已涌了上来,迎接归来的车子。

孟聚下了车,四处打量,博阳侯府的建筑颇见气派,整条巷子里只有他家一个门口,高耸的檐壁,朱红sè的大门,四盏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门口壁立着两排迎接的家丁和护院,家丁们一个个队列整齐,站得笔直,器宇轩昂。

看到他的目光,徐彦得意地说:“孟将军,我以军法治家,平时都是以军中纪律来cāo练家中佣仆的。将军看着,这规矩可还过得去吧?”

碰上这个中二期的青年,孟聚真是没力气说话了弄几个健壮家丁在门口站岗就敢说自己是以军法治家了?你不妨先看过叶家再说吧。

孟聚笑着点头:“很好,府上诸位都很jīng神,看这jīng神和气势,比我东平军中的jīng锐铠斗士还强上两分对了,不知令尊博阳侯和令堂可在府中?初次登门,我该拜访老人家的。”

“呵呵,我父出征淮北,现在不在家中。我母亦是回了外家省亲,现在,家中就是由我自个做主了,所以将军在家中尽可自便的。”

“啊,侯爷出征在外了?敢问侯爷在军中担任何职?”

“劳动将军垂询,家父徐讳本昌在江都禁军任职,任统军左都督。此番出征淮北,家父担任北伐淮北行营殿军检校兼徐淮路统军都督,专司徐、淮路经略。”

“原来是将门虎子,难怪世子气势如此了得。”

斗铠外篇 江都梦(四)下

两人闲聊着,徐彦领着孟聚从正门里进去,过了正堂和二门、回廊、花苑等一系列建筑,将他领进了花苑中旁的一座院子里。

“将军,这是家中的客院,专为尊贵客人过来时启用的,条件虽然简陋,但房间倒还干净。将军看看,若还缺些什么,只管跟管事的说就是。”

孟聚环顾了下自己的临时住处,只见庭院整洁,阁楼崭新,佣仆和丫鬟们都在院门前恭候。他点头赞道:“这院落甚好,有劳世子费心了。只是还有两件事,在下还想麻烦世子的。”

“将军但说无妨?”

“在下从北方过来,身边还带了一些用惯的佣仆和物品。他们都还在船上,等在下消息。想请世子派人过去通知他们一声,领他们过这边与我会合。”

徐彦并不以为异。在他想来,孟聚这样的重臣高官,身边带着大批佣仆是很正常的,他一口便答应了下来:“这容易,我派马车过去接他们过来便是,还有什么事呢?”。 。

“还有一事,在下虽然是武人,但闲暇时候也喜欢读点书。不知世子能否把府中的藏书借在下阅览一下呢?”

徐彦一愣,他脸露愧sè:“这个……说起来会让将军笑话了,因为在下志不在此,家中书库不丰,典籍类的经书很少不知将军想要看什么书呢?”

“倒不需要很偏的典籍,在下只是想看些有关刘汉前朝的史书就好正史也好,野史也罢,甚至是轶事传闻都好,只要是刘汉朝的史书就行。”

徐彦松了口气:“不是太偏的典籍,那就没问题了。《汉书》、《洛阳记》、《汉皇列帝传》、《刘汉本纪》这些书。家里还是备有的。我这就吩咐下人给将军拿过来。”

看着孟聚路途疲惫。博阳侯世子徐彦闲聊一阵后便告辞而去。客院的管家上前来请示孟聚是否需要进晚餐,孟聚疲惫地说:“晚饭就不用吃了,我先洗个澡吧。”

孟聚沐浴完毕,洗去了一身的灰尘和疲惫。换上了一身干净的衣衫,顿觉浑身轻松。他步入卧室,看到卧室床铺已经布置得整整齐齐,床边的桌上还摆有一叠书册。书桌上留着几盏点燃的油灯。孟聚随手翻了下书,都是方才徐彦所说的关于刘汉朝的典册。

管家恭敬地跟在孟聚身后,他说:“孟将军,这些书都是方才世子遣人拿来的,说是您要的。”

孟聚满意地点头:“很好。管家,我这里不用人侍候,看完书我就歇下了,你也出去安歇了吧。”

管家依言退下了,在外面关上了门。

孟聚在书桌前坐下,就着那昏黄的油灯。他认真地把几本刘汉的史书匆匆翻了一遍。

良久,孟聚叹了口气:“果然……没有。”

他站起身。推开窗户,望着高远而深沉的苍穹和天边的星辰,他吁出口气。

自己那模糊的记忆并没有欺骗自己,终刘汉一朝,历经二十三帝,但其中并没有汉宣帝的存在。虽然刘汉也有汉武帝、汉元帝等人存在,只是帝号虽同,但这些君皇的事迹却与孟聚所知的历史大相径庭。同样的,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也没有班彪、陈汤等人存在的痕迹。

在后世,有人把汉宣帝定胡碑的碑文列为中国史上最豪迈的宣言之一,那份传说中的碑文便是“凡rì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我大汗之臣妾”,字里行间,那种处于巅峰时期的帝国霸气,给孟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此,孟聚还为此特意查了下书,知道汉宣定胡碑至今未找到实体,这碑的存在与否还是存疑的,但《后汉书》上确实有过这样的话:“汉秉威信,总率万国,rì月所照,皆为臣妾”但在这个世界,向汉元帝上这份奏折的班彪,并不存在。

还有,仁兴帝醉酒时候嚷的那句:“凡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同样,刚刚在几本记载刘汉历史的书里,孟聚也找不到记载陈汤的事迹,那句名传千古的豪言壮语同样没留下痕迹。

谈论中,当听到李功伟的豪言壮语时候,孟聚并未在意,但被苏墨虞提醒后,他才意识到这个事实:刘汉的历史里并不存在汉宣帝非但没有汉宣帝的,甚至刘汉历史与自己所知的西汉历史根本就是两回事,李功伟没理由知道这几句在他们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豪言壮语。

眺望着深远的星空,孟聚的眼神渐渐迷离,他在紧张地思索着,有没有可能,这是一次巧合?然后,他摇头:不会是巧合。李功伟巧合一次,孟聚还可以当他是天生异禀,无师自通,但碰到两次重复的话,那就不可能是偶然事件了。

孟聚想到了很多人对仁兴帝的评价,叶剑心也好,文先生也好,慕容毅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南帝行事不拘一格,犹如飞马行空,难以揣摩。”

能在这世界遭遇同样时代的来人,就像在万里他乡遇到老乡一样,本该是件令人高兴的事,但倘若这位老乡不但是自己上司还是一国皇帝的话,此事是福是祸,就委实令人难以判断了。

最是难测帝皇心,伴君如伴虎。

孟聚很明白:比起心思单纯的古人来,自己那时代的人更狡猾、更凶残、更功利、更无耻、更无所顾忌。

就象孟聚的首席幕僚文先生,他的韬谋水准,在这时代已经算是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了,但孟聚觉得,比起自己来,他还是有些差距这并非说文先生的韬略不如自己,而是数千年文明史的沉淀,千锤百炼得出来的斗争经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