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魂 >

第169章

国魂-第169章

小说: 国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功和权力往往伴随着野心的膨胀。历史已将波兰独立之父的桂冠赐予了他,他还进一步地梦想成为波兰复兴的英雄。

在一路高歌猛进之后,终于在年纪小他一半的图哈切夫斯基面前碰得头破血……

而在波兰最危急的时候,一支全部由中国军官组成,由夏侯远山为最高军事顾问的军事代表团及时到达华沙!

夏侯远山对苏俄名将:图哈切夫斯基!

华沙当时面临的战场形势足以令任何一个指挥官绝望:红军前锋已抵华沙和利沃夫,波军几个残破不全的集团军守卫着从华沙到利沃夫长达200英里的战线,华沙周围聚集着波军1、2、5三个集团军,第3、4集团军在登布林附近布防,第6集团军在利沃夫、第7集团军在加利西亚。

4集团军已遭图哈切夫斯基重创,第2集团军刚刚被俄军打得落花流水,第5集团军则是新组建的部队,其他几个集团军或是人数太少,或是装备不足,而且还要防备苏俄新组建的东南方面军,由同样晓勇善战的叶戈罗夫指挥,前锋大将则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布琼尼,对援助华沙鞭长莫及。

军队士气低落、将领垂头丧气。

8月5日到6日,毕苏斯基把自己关在贝尔维德宫里,和夏侯远山进行了长达两天的军事对话,一个全新的作战计划正在这次谈话中形成……

在华沙城里一片恐慌的时候,红军将领们则一派喜气洋洋。在西方面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红军总司令加米涅夫来到明斯克。

在对形势进行研判后,他认为华沙之敌已不具威胁,原定的并力进攻华沙的计划已经不再符合实际,而这个时候的莫斯科同样需要增援,因此决定由图哈切夫斯基单独进攻华沙,东南方面军则改为进攻利沃夫。

他命令图哈切夫斯基不得晚于8月21日占领华沙。

在训令中,对战役目标作了如下解释:

“由于军事政治状况的特殊性,必须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不能违背下达命令的期限,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更大的空间和使敌人遭到更多的失败。”

这样,红军两个方面军将在难以有效地互相支援的情况下,去进攻各自的目标。

图哈切夫斯基在领受任务的时候没有提出异议。

他对即将到来的华沙之战还是很乐观的。按照总司令的命令,他迅速做出了攻占华沙、全歼波兰守军的部署。

但不知为什么,一向习惯靠前指挥的图哈切夫斯基这次选择了在明斯克指挥部队。

在制定了本方面军的作战计划后,考虑到西南方面军任务的改变使其左翼有所暴露,他请求指挥部用12集团军进攻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来保证左翼的安全。

但是红军总指挥部并没有看到12集团军参加华沙战役的必要性,东南方面军更不愿在大战开始之前把主力调走。

在一般情况下,两个方面军之间的空档也许会令人不安,但此时苏军认为,已成惊弓之鸟的波军看不到这一点,即使看到,也是无能为力。

不幸的是,夏侯远山敏锐地发现了红军的这个破绽,并且毫不犹豫地行动了……所有的波兰运动,都在夏侯远山的统一指挥下,开始行动起来……

名将之间的对决,在华沙,正式拉开了让人窒息的大幕!

第339章 名将对决(下)

夏侯远山敏锐的发现了苏俄红军两个方面军之间的破绽,机会来了。

夏侯远山随即当机立断下达命令:

2、5集团军务必坚守华沙三至四天,第3、4集团军撤出登布林,由南进攻苏俄16集团军的侧翼,相应扩大战果。

夏侯远山最大胆之处在于防御已经捉襟见肘的情况下,用有限的兵力来实施进攻。

从技术的角度说,这个计划有太多的冒险性,第3、4集团军能否顺利撤出?撤退时红军是否将随之跟进?兵力薄弱、士气低落的华沙守军能否守住正面防线?就算第3、4集团军成功与红军脱离接触,准备向图哈切夫斯基的侧翼展开进攻,如果被红军发现,是否会被像夹核桃一样夹碎?即使万事具备,第3、4集团军顺利实施进攻,一旦未能得手或战斗胶着怎么办?

除了毕苏斯基和有限的几个波兰将领,夏侯远山没有把他的计划告诉更多的人。他必须考虑波兰军队在大败之余的心理承受能力。

但这个计划仍激起那些知道作战实情者强烈的反对意见。

然而夏侯远山主意已定,他把最能打仗的将领的西科尔斯基将军派上了华沙守备阵地,并在极秘密的状态下开始了紧张的调兵遣将。同时,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协约国的援助物资冲破各国工人的重重阻挠,也运抵了华沙前线。

在这之前,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已经向波军发动了凶猛的进攻。8月3日,第4集团军占领了罗姆日,第15集团军占领了奥斯特罗夫,第3集团军推进到西布格河,第16集团军占领了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到8月8日,红军已逼近华沙外围阵地,前锋距华沙仅有10公里。

胜利已经在望。

但胜利背后是巨大的损失。连续的奔袭作战使红军减员严重,西方面军总兵力已不足4·5万人,最后的预备队已经用上,一些团的人数仅相当于连。官兵极度疲劳、粮弹日渐僵乏,而运送后勤补给的运输则还远在400公里之外。

而进攻当面的波军往往一触即溃,有生力量得以保存下来。在不少作战地段,战斗已呈胶着状态。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西方面军进展顺利,其侧翼暴露的问题更加突出。8月5日,图哈切夫斯基再次向总指挥部提出两个方面军协同作战的想法,但仍未引起足够重视。

总指挥部的意见非常简单:“敌人正在准备对莫斯科进行大举进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再继续调拨援军……”

图哈切夫斯基希望东起码两个集团军以上支援华沙作战的设想再度落空。

援军无法指望,图哈切夫斯基只能用现有兵力来进攻华沙。

8月10日,图哈切夫斯基下达了作战命令。为最大限度地打击波军有生力量,他下令第4集团军在骑兵第3军协同下从北迂回华沙,然后向南直插普洛次克,切断波军退路;第3、巧集团军在华沙东北强渡维斯拉河,攻击波军左翼;第16集团军及第3集团军部分兵力在华沙桥头堡正面实施牵制突击。

8月9日,红军第12集团军截获了敌人的命令,从中得知波军正在集中主力部队,准备进攻西方面军的左翼。

加米涅夫收到这个重要情报后仍然举棋不定。8月11日,他向东南方面军发出命令,要求第12集团军和第1骑兵集团军归属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又说明这个命令不要求绝对服从,东南方面军可自行判断是否执行。结果不言而喻,叶戈罗夫表示,现在改变任务和部署为时已晚,拒绝执行。

8月13日,加米涅夫终于下达严令,要求第12集团军和第1集团军必须归图哈切夫斯基指挥。

然而,这太晚了。

8月15日,正在向华沙进攻的红军第4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之间,忽然楔入了波兰骑兵师,后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断了两个集团军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向华沙进攻的第3、第15集团军遭到以波军第5集团军为主守军的顽强抵抗,进展甚微。

8月16日,波军全线反击。以骑兵为主力的波军第3、第4集团军在强行突破60—80公里之后,突然出现在红军第16集团军后方。正在进攻中的第16集团军完全摔不及防、迅速溃退,第3、15集团军的侧后随之暴露。与此同时,防守华沙的第1、2、5集团军也全力出击。

夏侯远山的奇兵终于收到了超乎预想的效果,波军坚决迅猛的进攻很快造成雪崩效应,苏俄红军的左翼、中路、右翼依次遭到席卷,第16、3、15、4集团军先后遭到严重打击。

由于通信不畅,直至18日,图哈切夫斯基才收到16集团军遭到进攻的报告,并且这份报告居然还称情况并不十分严重。

没有一分钟的犹豫,图哈切夫斯基立即下达了全线撤退命令。他命令第4集团军向切哈诺夫地区集结,并从后方打击进攻第3、15集团军的敌人;第3、15集团军应尽量顶住波军的进攻,保证第4集团军安全撤退;第16集团军向利沃兹河退却。他还给第12集团军下令,命令其配合西方面军的撤退。

然而,上述命令已经不可能得到完全执行了。

落后的通讯条件、战场指挥官的判断错误和反应迟钝使红军失去了宝贵的时间,波军对红军各部队的分割包围已经形成。第16集团军最先丧失战斗力,第3、15集团军在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战斗后被迫撤退,难以完成对第4集团军的掩护任务。

第4集团军起初没有认识到战局的严重性,还在按预定计划向敌军进攻。接到撤退命令后,在波军重兵围困之下进行了顽强的突围作战。

红军战士们砸碎电台、烧毁文件、向敌人射出最后一颗子弹后,高擎马刀,在《国际歌》歌声中冲向敌阵……

经过苦战,第4集团军终于未能突破重围,大部伤亡。

余部和第15集团军的部分兵力被迫退入东普鲁士境内,在那里被解除武装。

8月25日,毕苏斯基下令停止追击。苏俄红军损失惨重,据战后波兰官方公布,苏军共计损失15万人,有6·6万人被俘,3万多人在普鲁士境内被解除武装,波军缴获大约230门大炮,1000余挺机枪和大量弹药。

9月12日,趁俄军立足未稳,波军恢复了攻势。

到9月28日,波兰军队已经攻占了平斯克以南到捷尔诺波尔一线的地区。

华沙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整个欧洲的政府官僚和上流社会都在弹冠相庆,魏刚将军兴高采烈地把华沙之战称为“维斯瓦河的奇迹”。

而创造这一奇迹的人,他的名字叫夏侯远山!

欧洲人太有理由庆幸了。

随着苏维革命的爆发,以及莫斯科号召的全俄罗斯人抵抗到底,坚决保卫莫斯科的命令下达之后,整个欧洲就像铺满了干柴:

德国的工人已经组织起来,准备像俄国工人一样发动起义;英国工党宣布英国工人决不参加以波兰为同盟国的战争;法国民众抗议本国政府支持波兰的作战;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国的运输工人们拒绝运送前往波兰的军火……

一旦波军失利,整个欧洲立刻就会熊熊燃烧。正如丘吉尔所说:

“在后退的波兰战线后面,每个城镇的共产主义的生殖细胞和组织都从隐蔽处出现,准备欢迎新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然而,这一切都随着红军的最终失利,各国工人运动明显受到了沉重打击!

从整个会战经过来说,红军的失败确实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毫无疑问,夏侯远山的坚毅、机敏、果断和永不言败的个性对战役的结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准确地窥破了对手布局的破绽,并顶住压力予以重拳出击。

同时波军将领西科尔斯基率军死守华沙,顶住了红军多次凶猛进攻,为反击赢得了时间,也是居功甚伟。

相对于敌人的一击中的,红军从上到下的失误则显得太多。7月战役后,波军遭到重创。红军高级将领对战局的发展开始盲目乐观。加米涅夫为尽快结束对波兰的战争,改变了西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合力进攻华沙的预案转而分头出击。

这种分散使用兵力的方法一向为兵家大忌,加米涅夫并非不知道,只是他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这为整个战役的失败打下了伏笔。可以想见,如果两个方面军协力进攻华沙,夏侯远山就算是有三头六臂也是无能为力的。

东南方面军方面,高级将领们过于关注眼前的局部利益,而把华沙抛到了脑后。

先是对图哈切夫斯基的建议不理不睬,接着又对加米涅夫的命令推三阻四……

但不管怎么说,华沙之战苏俄军队遭到惨败,并且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原本希望靠着击败波兰给予协约国沉重一击的苏维埃政府的梦想再度破灭。

而在解决了波兰问题后,现在可以把目光放心大胆的放到莫斯科了!

第340章 为了和平,前进!

华沙威胁被解除之后,协约国开始把全部力量放到了对莫斯科的进攻之中。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配合,中、俄、美、英、法组成了五国联军,以救国军为主力,总共集结了四十五个师,九十六万军队,一百二十五辆装甲车、坦克,六千多门大炮、迫击炮,八十九架飞机……

大后方、大本营指挥基地设在中国境内。

在做为大后方的中国,还有三十五万新武装起来的救国军,以及中国东北军团八个整编师随时可以投入战场。

在莫斯科方面,苏俄红军集中起全部可以动用的力量,总计六十五个师,一百三十五万军队,十七辆坦克,两千八百门大炮,二十五架飞机,并在莫斯科组建了三十八个工人营、妇女营、两百八十一个巷战小组,并投入几十万人进入到莫斯科参加到建筑防御之中,其中四分之三为妇女。

大战一触即发,而在这个时候,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手段……

中国政府宣布向俄罗斯运送大量粮食,以缓解俄罗斯日趋严重的灾情,这一举动,立刻引来了俄罗斯人和国际社会的一片叫好。

素有“和平总统”之称的萧天的这一举动,完全让人震撼!

俄罗斯人称其为“上帝派来的天使”,国际联盟表彰萧天为“近一百年内,罕见的,在拥有强大力量的同时,仍然有一颗金子般的,为全人类着想的最伟大的总统……”

而这一举动,也让原本就已经对苏维埃政权彻底失望的俄罗斯人,更加坚定的站到了沙皇政府这一边。

“用粮食换人心”,不光是为了尽快的击败苏俄政权,更主要的是为战争结束后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所考虑……

但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在俄罗斯,萧天的受爱戴程度,已经仅仅次于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小父亲”尼古拉二世了……

协约国委任蔡锷为指挥部总司令,蒋百里为总参谋长,张作霖为前敌总指挥,夏侯远山为前敌总参谋长。这也就表明了中国军官从此刻起,全面接手联军指挥重任。

这是一场有趣的战争,俄罗斯军队是主力,但指挥他们作战的却是中国军队。

萧天在给自己爱将的命令中指示的非常简单:

“……战争如果在冬季来临之前无法结束,那么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以待来年春季再战……同时,尽可能多的使用俄罗斯军队与红军作战,同时给予救国军最大程度上的炮火支援……”

9月19日,大战爆发!

张作霖集结起来全部主力,强攻红军中部防线。

在几千火炮的支援下,在飞机频繁的起飞轰炸下,救国军第1、2、6三个军,疯狂的向红军阵地发动了数十次进攻。

20日,中国警卫队装甲部队霹雳师参战。

在杨林的指挥下,装甲师凶猛的协助俄军猛烈突击轰击阵地。

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战斗在下午时分,张作霖再度投入六个师的生力军。

21日,红军中部防线被突破。与此同时,左右两个方向的联军也取得重大进展,将红军围困在数个包围圈中。

22日,大总攻开始!

铺天盖地的炮弹飞向红军阵地,不断响起的爆炸声中,一处又一处的阵地落到了联军手中……

尽管苏俄红军进行了竭力抵抗,但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联军天空和地面的全方位的优势,还是不得不节节败退。

24日,在坚持无望的情况下,苏维埃最高军事委员会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下令在莫日艾斯克方向组建防线,阻止联军继续推进……

此次大战,苏俄红军阵亡、失踪、被俘总计二十八万人,损失了前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