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霸主 >

第98章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98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墙垛数量有限,大量的守军根本藏不过来,有的军士蹲在城头,用盾牌护住身体。无奈巨弩和普通的弩不同,射程远,攻击力大,有的箭镞会射裂木制盾牌,对后面的军士造成伤害。

几轮射下来,杨任的军士出现了一些死伤。但铺天盖地的箭镞依然无止无尽射了上来。压得城上的军士根本抬不起头来。

守军被压制住,城下的数万弓箭手进入射程之内,向城上放箭,虽然普通弓箭的气势远没有巨弩那般强大。但箭矢的数量太多,比秋天的蝗虫集体飞过还要密集几乎覆盖了整个城墙上。即便守军躲在墙垛后,依然有大量箭矢凭空吊射,射在了他们身上。

此时的凌云已经将守军死死地压在城墙上,虽然守军也有弓箭手,但他们根本不敢还击。躲在城墙后面还免不了中箭,谁敢把身体暴露出去拉弓射箭?

杨任躲在墙后,透过一道观察空观察城外大军的动静,只要对方不进行攻城,他也就任由手下的军士躲藏着,毕竟出去就是找死。

射了一阵,徐晃将弓箭手和巨弩手撤了下来,方才他完全可以借着弓弩的压制射落吊桥破开城门,可是他没有那样做。

这是凌云的计划。

如果破开城池,凌云若想占领锡县,务必与对方一场肉搏,即便对方不敌,凌云这边势必有所损伤。

凌云不认可付出这个代价,另一方面,凌云想把各方面的援军引出来,花费代价攻破这座城池,恐怕会让援军的到来产生变数。

凌云既要在气势上压住对方,又不影响他的计划实施。

北面射完箭矢之后,徐晃又派人在其他三面城墙一顿乱射,把守军的气焰彻底打了下去。

而后,大军撤退回营。

一连五天,徐晃都率军前来放箭袭扰,军中的箭矢使之不尽,用之不完,根本不用节约。退一万不来说,就算箭矢用完了,只要拿下锡县,杨任那儿都给他们保管着呢。

五天的时间,真正让锡县的守军魂飞迫散,望之丧胆。

杨任根本不知道凌云的想法,他担心凌云会趁机攻城。不敢让军士距离城墙太远,只要在城墙附近,就有被射中的危险。

第二天过后,杨任才想起在城墙附近设置防箭设施,只是四面城墙都搭上木棚,工程量非常大,杨任即便有人力,木材数量却不充足。

五天的袭扰,杨任终于扛了过去,但军中也有数千人死伤。

好在第六天的时候,刘璋的援军到了。

大军由刘璋手下张任率领,共领军十万由益州南部进入汉中,直抵锡县。

至于宛城的张绣和荆州的刘表,此二人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暂时并未出兵。

得知张任率军抵达锡县,凌云于次日上午升帐。

令李典、于禁率军五万进攻上庸县,令文丑、高览率军五万进攻房陵,令徐晃领军五万,在锡县城外严阵以待,相机行事。若城中守军支持另外两县,徐晃则佯攻锡县,将支援的军队调回。

剩余两万人马随凌云驻守大营。

且说李典和于禁率领大军向上庸城驰来,守将杨昂早已得到禀报。他带着人马来到城头观望。

只见李典的大军在城外五里处扎下营寨,似乎并没有急与进攻的打算。

先前锡县的几日袭扰,杨昂也得到消息,对李典的兵马并没怎么在乎。毕竟他有坚城可守,城中尚有兵马三万人。

夜幕渐渐来临,杨昂见李典的兵马兀自搭设营帐,大营前设置了许多障碍,以防敌军冲营。

炊烟也渐渐升上天空,五万大军没有丝毫异常举动。

杨昂派出两拨人,前往房陵和锡县,通报战况。而后他带着亲兵下了城墙,叮嘱守军严密监视李典和于禁大军的动静。

入夜后,杨昂又到城头巡视了一遍,见远处的大营点点灯火,一片静谧的景象。他料定李典和于禁一路行军,大军颇为劳累,肯定不能趁夜攻城。便留下了足够的守卫兵马,他则回到驻地休息。

半夜时分,杨昂被手下亲兵叫醒。

“杨将军,大事不好,起火了。”

杨昂翻身坐起,匆忙穿着衣服,“哪里起火?”

“报将军,兵营、粮仓、武库有七八处火起。”

“快快,传我将令,有敌军细作入城,扑灭大火,告诉守城将士严密防范,防止敌军攻城。”杨昂边穿衣服,边快说道。

亲兵连忙答应着,转身跑了出去。

杨昂披挂完毕,出了房门,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七八处大火,火势都很大,几乎把城中照地如同白昼。

别的地方起火还可解释,军营中都驻扎着兵马,那些地方也能起火,真是怪了?

杨昂来不及调查原因,匆忙对身边的几名亲兵迅下令,“赶快,粮仓、武库,这两处大火必须扑灭。快,赶快让军士去救火。”

随着他的喊声,身边的亲兵立刻有四五人飞奔而去。

杨昂带着其余人直奔粮仓,粮仓里放着大量的粮食,要真烧没了,他可吃罪不起。

而武库里存放着大量的军用物资,也不容有失。

匆忙赶到粮仓,杨昂才松了一口气,六七十座粮仓,只有五六座被点燃。粮仓附近有多处水源,看守粮仓的军士正在奋力扑救,顺便把相离较近的粮仓给弄湿了,防止伙食蔓延。

此时,营中军士纷纷赶到,杨昂见伙食太大,一时半会无法救灭。索性让军士进入粮仓,抢救粮食。

现在的粮仓只是外围的草墙点燃,里面并未着火,大量军士涌进去,时间不长,便将里面的粮食全部搬了出来。

而武库那边,火势也得到了控制。

杨昂总算松了口气,幸好没酿成大的损失,否则哭都找不着调了。

正在这时,有军士匆忙跑来禀报,“报杨将军,大事不好,敌军破城了。”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破二城

……

第一百七十七章破二城

“什么?你再说一遍。”杨昂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军士此时已跑到近前,“报杨将军,敌军破城了,数万敌军进城,弟兄们挡不住啊。”

杨昂只感觉脑袋嗡地一声,声嘶力竭地喊道,“快,别救火了,把军士集中起来,把敌军赶出去。”

城中七处大火,八处冒烟,除了杨昂指定的军兵外,凡是靠近起火地点的军士都各自前去救火。城中混乱,军士也混乱,想要短时间内把军士收拢住,抵抗敌军实在不易。

杨昂把军士派出去收拢人马,留下一千多人看守粮仓,而后带着其他人快奔向城北。

城中起火,明显是对方敌军的内应,里面放火,外边攻城。杨昂可不敢不留点兵马看守粮仓,万一敌军的细作趁这个时间再把粮仓点着了,那就彻底完蛋了。

杨昂带的兵马也就三千多人,中途又遇到万余闻讯赶来兵马,几下兵合一处,闹哄哄地赶向北城。

距离北城还有两里多地的时候,只见守城军从北面潮水般溃退下来。

杨昂手持长枪拦住他们的去路,大喝道,“尔等好大的狗胆,竟敢临阵脱逃,难道不怕军法从事?”

队伍总一名将官快步奔出,高声禀报,“杨将军,非是我等临阵脱逃,敌军太多了,根本挡不住了,你看。”说着,他回头一指,“敌军杀过来了。”

杨昂顺着那人指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影影绰绰,无数黑影晃动,人喊马嘶之声不绝于耳。

“如何丢的城池?难道连一时半会儿都支持不住吗?”杨昂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肯定对方是在短时间内破城的,因为他根本没接到敌军攻城的报告,而军士来禀告的第一个消息就是城池被破。

“将军,我等不知道,就知道城门里一阵混战,而后城门被打开了。敌军根本就不是从城墙上爬上来的。大队骑军都是从城门进来的。将军快做定夺,城是守不住了。”那名将官哭也似地说道。

杨昂怎么敢轻易放弃城池,对手下军士大声命令,“随本将军杀退来敌。”

众军无奈,谁都不敢抗拒军令,只得随着杨昂杀了回去。只有一些躲在暗处的军士,借着房屋的掩护,向更黑的地方跑去,脱掉军服,混进了民宅中。

杨昂匆忙会聚起的兵马丝毫没有斗志,好在又有两股赶来的军士加入其中,人马显得多了一些。

杨昂见兵马增多,胆气一壮,率军对面的敌军迎去。

只是双方尚未进入混战状态,杨昂的兵马又呈败退之势向后溃败下来。杨昂几次呼喝都没能阻止兵败之势。因为李典的军士太猛了,一路在奔骑一路飞射,弓弩齐。

一面是势在必得,一面是仓促迎战,战斗力又不平衡,杨昂的人马怎么能挡住李典和于禁的攻势呢?

杨昂见实在回天无力,只得带领残兵败将向城西撤退,好在西门并未丢失。军士打开城门,杨昂带着残存的人出了西门直奔锡县方向逃去。

李典带着兵马进城,迅把军士分成几股,控制住城中各处重要地点,清理城内残余守军。

于禁带两万骑军,出西城向杨昂的残部追击。

与此同时,房陵城中也是相同的景象。

文丑和高览趁着大火杀进城中,守将张卫已率军逃出城去,同样逃往锡县。

两城的大火因何而起,这全都是凌云的算计。

早在凌云攻打豫州的时候,他便派出去许多军士,潜入其他各州,留做后手。汉中一带安排了人手。

这些人全都是凌云从兵营中购买的军士,一是能及时与凌云取得联系,再者可以顺利搭建兵营。

凌云通过前几次搭建兵营总结出来了经验,虽然兵营只能存有一座,多了的话都不能使用。但凌云想到了一个便捷的方法,虽然各地不能存在多个完整的兵营,但却可以存在多个残缺的兵营。在房陵和上庸城中,他派去的人早都搭建好了绝大部分兵营,只需再加上一块木板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兵营。

这样兵营的搭建就变得简单多了,一块木板而已,顺手就能钉上去。

凌云先是在上庸城完成了兵营的最后建造购买了上千名军士,这些军士混进杨昂的大营,神不知鬼不觉地清理了一些营帐。将守军的军服换到身上,这些人马分做几路,在夜深人静的上庸城中到处放火。

即便在大街上碰到敌军,因为穿着对方的军服,一时之间对方也绝对不能分辨出来。

这些人放完火后,赶奔北城门,守军根本不防,谁能想到上千人都是敌军的细作。以有意算无意,这些人迅拿下北门,打开城门,李典和于禁的大军蜂拥而入。

这些军士按照凌云的吩咐,在城门打开之际把头巾全部扔掉,李典和于禁的兵马见到没头巾的军士自然知道是自己人,因而两下兵合一处,共同掩杀杨昂的兵马。

汉中一代多山,不太适宜骑军做战,因而张鲁的骑军较少。

从上庸城中逃走的兵马也只有骑军,于禁追了一阵,见杨昂已经跑远了,便押着俘虏返回上庸城。

这一路追杀,有数千名汉中军士被俘,跑掉的只有不足万人。

房陵城的攻击是在上庸城之后,上庸城买完军士,兵营立刻被摘掉一块木板。而房陵城的兵营再钉上最后一块木版之后也投入了使用。

如此奇谋,守军根本无从防备。主要是游戏模式可以出兵,这个功能太变态了。

别说杨昂和张卫想不到,就是李典、于禁、文丑、高览也不知道究竟是何原理。

在接受凌云军令之时,他们心中还暗自嘀咕,听起来一切都象神话。按凌云那么说,似乎房陵和上庸就是他们自己的城池似的。

他们只须在约定的时间到城外,城门自动打开,他们进城,而后里边就有人接应。他们心里不是不相信,但是却非常难以理解。但他们知道凌云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开玩笑的。而凌云用兵,向来算无遗策,根本没打过败仗。

终于他们亲身经历此战,再一次认识到主公凌云的恐怖之处。就这样的打法,谁能打得过?

因为此时的他们对凌云彻底心服口服,为凌云死心塌地地卖命了。

锡县。

张任率领益州十万大军到来之后,守城主将杨任向他介绍了此时的双方情况。

张任远道而来,也是跋山涉水,军士大多疲劳,虽然听杨任说凌云的兵马已经分出两部分,分别前往上庸和房陵。但他并没有去救援。

至于杨任,他心中清楚,凌云分出去的那两支人马并不太多,只是比那两县的守军在人数上稍微占据优势而已。

所以他也并没有把李典和文丑的那两支人马当回事,他担心这是凌云的调虎离山之计,他这边若出兵救援,恐怕锡县会遭到袭击。

两支人马的主将在不救援一事上达成了一致,但杨任却主张两下兵合一处,半夜偷袭凌云大营。

现在杨任有兵马八万人,张任又带来十万,在人数上已过了凌云的兵马。

杨任把这个想法与张任一说,张任却不同意,因为已经有军士禀报过,徐晃带着兵马在半路埋伏着。他惟恐中了凌云的圈套,所以驳回了杨任的请求。

张任与杨任之间本无隶属关系,张任不同意,杨任也不敢轻易出兵。

到中午的时候,杨昂带着残兵败将抵达锡县城。

杨任一见此景大为震惊,仔细询问之后,他才知道事情始末。

一天之间就丢了上庸城,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为此他打了杨昂二十军棍,以做惩戒。

谁知大棒子刚刚打完,锡县又迎来了张卫的败军。

杨任本来还想派人去通知张卫,心凌云的计策,现在一看人是不用派了。凌云的计策已经用完了,房陵城已经失守。

杨昂丢了上庸城,他可以打二十军棍,但张卫丢了房陵城,他却有些顾忌。因为张卫非是杨昂可比,张卫是汉中太守张鲁的亲弟弟。

为此,杨任有些踌躇,但最终还是下了狠心,将张卫拖了出去,同样打了二十军棍。

如果因为那层关系而治军赏罚不公,他这个主帅也不用当了。

杨昂心中有愧,对那二十军棍也没说什么。见张卫同样被打,他的心里更平衡了。按理说,丢失一城打二十军棍应该算很轻的惩罚。

这也是杨任考虑到大敌当前,才没有下狠手。

但张卫被打,心中却颇不服气,他平日里受张鲁的庇护,还没吃过这样的亏。二十军棍相对来说较轻,但真打下来也得在榻上趴上几天。

躺在榻上养伤的张卫,给张鲁写了一封密信,将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而且他在信中着重指出,杨任明知凌云派出两路大军前去攻打上庸、房陵两县,而他却在锡县城中按兵不动,既不支援,又不进攻凌云。

张卫写的都是事实,但其意非常明显,对杨任产生了怀疑。

守城的兵马都是杨任的亲信,张卫派的人出去刚走不久,杨任便得到了禀报。杨任本是一个聪明人,听说张卫派人出城,心里有了一丝不祥的感觉。

只是现在军务太多,他没有时间多想。

城中上庸、房陵两县的败军需要安置,军心低落需要鼓舞,而且还要心与张任相处。此人自认为是前来救援,是来施恩的,并未把杨任这路兵马放在眼里。而且在吃、住等方面还极其挑剔。

对于夜间轮流执守,进行防御的主张也拒绝了。

而对面凌云的大军虎视眈眈,说不上什么时候就会如洪水般卷来,前几次弓弩手的袭击,他还记忆犹新。

一时之间,杨任感觉到内外交困,兵力虽多,却觉得战事艰难。

他甚至怀疑,自己当初所做的那些推断是否正确,因为现在大战刚刚开始就脱离了他的掌控。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取锡城

……

第一百七十八章取锡城

锡县县城并不太大,容纳十八万兵马显得非常拥挤。

张任的益州军占据了条件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