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超级霸主 >

第79章

三国之超级霸主-第79章

小说: 三国之超级霸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酰庑┢矫袼吹母髦旨际醵即锏搅苏飧鍪贝那傲小

无论是耕种、冶炼、加工还是渔牧,凌云想把经济先搞上去。

因为领土过于庞大,各项花费太多,凌云的经济非常拮据,只靠开采铜矿和收敛金钱必然难以为继。

而且凌云不清楚升为九锡将军之后,游戏系统会不会还能使用,如果到时候不行了,那现在不把经济基础打好,肯定又是天下大乱。

民乱则天下乱,民不聊生则民乱,所以民生工作是重点中的重点。

这段时间,凌云又招揽了一些人才,通过考核,全部任用在政务方面。而且凌云制订了严格的监管制度,尽量减少阶级分化带来的不量影响。

在政务管理上,凌云重用管宁等从辽东过来的人,让他们人尽其才。

经过五个多月的治理,后方越来越稳定,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生机。农林牧副渔大幅度发展,市场体系逐渐形成。百姓安居乐业,凌云治下的领地与其他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也有很多正在逐渐完善的地方,但凌云不能等了。

因为冀州形势发生了变化,曹操见凌云久不进攻,遣曹仁、于禁领大军攻打徐州。

先前曹操发文与徐州牧陶谦,令其率兵前来冀州抵御凌云。冀州离徐州较远,暂时波及不到徐州。

陶谦出于多方考虑拒绝了曹操的请求,因此曹操出兵讨伐。

一方面是为了得到一条退路,另一方面想用武力取得徐州之兵,用以抵抗凌云。

凌云知道历史上的曹操曾经占领过徐州,按历史上的时间,曹操也是在这两年进攻徐州,并且屠杀了数十万徐州百姓。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大屠杀。

凌云不确定,现在历史已经改写,大屠杀会不会发生,但他不能去赌,因为那关系到数十万百姓的安危。

因而凌云在安定了后方之后,调兵遣将,并伐魏郡。

凌云共派出二路人马,第一路由赵云率领,领军二十万,其中铁甲军五万。第二路人马由太史慈率领,领军二十万。二人分南北两路同时进攻魏郡。

两路大军如摧枯拉朽一般,迅速开进魏郡,迅速攻取县城。

袁绍在魏郡有兵马十五万,这是袁绍最后的兵马。曹操在魏郡布置了十万大军,以一郡之地养活二十多万大军,魏郡百姓苦不堪言。

凌云大军的到来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十几日间,兵锋所指,攻城掠地,整个魏郡尽落凌云之手。

袁绍根本挡不住太史慈的人马,曹操也挡不住赵云的大军。

面对洪水般的大军,袁绍不得不放弃冀州,随曹操进入兖州地界。

至此,凌云收复冀州全境,再生一级,成为四锡将军。

凌云自领幽、并、冀三州州牧,手下将领均有封赏,一时之间,成为天下最强,领土最多的一大诸侯。

更让凌云兴奋的是,在收复冀州之战中,凌云擒获一人。此人是曹操的谋士满宠。

满宠其人,凌云非常清楚,是曹操帐下不可多得的人才。可能现在的满宠刚刚投靠曹操不久,并未得到重用,因而满宠大志不得施展,所以在凌云一番劝降之后,满宠欣然答应投在凌云帐下。

三国时代的人才,凌云大多心生崇敬之心,无论是在前世,还是现在。能在历史上留下许多传奇的人,就值得敬佩。当然,吕布这样的人除外,他留下的除了传奇之外还有笑柄,这样的人生画卷总是以败笔而告终。

凌云现在时常想着一个人,那就是诸葛亮,但凌云知道诸葛亮此时只有十四岁,换句话说还没成人,总不能把人家小诸葛也拉过来吧。

至于风雏庞统,凌云也非常渴望。

即使大业已定,凌云也同样需要卧龙、凤雏这样的人才。创业难,守业更难,人才永远都是最珍贵的。

可能一个人才都能决定一个时代的兴衰,都能决定一个朝代的兴亡。

凌云知道这个道理,而且知道的很深,所以他非常渴望人才。

对赵云如此,对太史慈如此,对徐晃如此,对张辽、高顺亦如此。

如果吕布能真心归顺,凌云当然也愿意重用吕布,但狼子野心,凌云信不着他。

甚至关于、张飞这样的英雄,凌云只能望其兴叹。

正是因为这样的英雄太过忠义,所以凌云才无法收取他们。因为他们太忠于刘备了,以至于他们眼中只有刘备,而连袁绍都没有。

经过冀州之战,凌云再次见识到了刘备敏锐的判断力和趋吉避凶的能力。

在冀州将要丢掉之前,刘备向袁绍请令,出去筹措粮草。袁绍不疑有他,令其速去速回。

不料刘备带着两位兄弟,借此机会,带领本部五千人马,逃向荆州,投奔刘表去了。

刘备的这五千人马,一直没有参与到与凌云的正面战争之中,每当袁绍调遣刘备的时候,留备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凌云听到了这一消息,略一沉吟,历史又被提前了,只是不知刘备在荆州会得到怎样的待遇,会不会提前请出了诸葛亮。

第一百四十七章荀彧献计

第一百四十七章荀彧献计

兖州,陈留郡。

一处大堂之上,上首位置端坐一人。

此人目视两侧文武,若有所思。眼眸之中尽显忧色。

片刻之后,他开口说道,“诸位,方才你等也听到探马禀报,凌云发大军五十万兵临兖州,你等可有何退敌良策?”

一干文武互相看了看,皆现沉思之色,却无一人答言。

上坐之人正是兖州之主曹操,听闻凌云平定冀州之后,召集手下人商议对策。见手下人都未说话,曹操心生不悦,这段时间他被凌云的兵马打得落花流水,

本来心里就不舒服。

派出大量人手查探凌云的底细,却一无所获,仿佛凌云凭空冒出来似的。没有任何痕迹可查。

开玩笑,凌云就是横空出世,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任曹操怎么查能查到呢?

曹操等了片刻,见依然无人答言,他把脸转向一人,问道,“文若,可有良策。”

这人名为荀彧字文若,是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先前出兵之时,曹操将其留在青州协助管理州务,并未带在身边。

屡次大败之后,曹操不得已将他召来。

见曹操询问,荀彧从对列中缓步出来,对曹操施礼道,“主公,决胜之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凌云连番获胜,是这三样都占据了。论天时,冬春以来,雨水稀少,凌云的弓弩手不手掣肘,自然所向披靡。论地利,凌云步步为营,以东向西推进。凡征天下者,若非从北自南,便是从东向西。如不以如此顺序,必难成事。”

曹操双目盯着荀彧问道,“文若,此是为何?”

“主公,天下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以高取低,势如破竹。若以低取高,则步步为艰,终不能成事。”荀彧缓缓说道。

曹操仔细想了想刚才听到的那一番话,突然目露精光,对荀彧道,“文若先生真乃神人也,请继续说。”

荀彧微微一笑,“主公谬赞了,在下方才所说是为地利也。还有人和,凌云资源丰厚,施惠于民,得百姓拥护,后方安定,前方将士安心,所以能一而再地获胜。”

“这么说,很难打败凌云了?”曹操皱眉道。

荀彧摆了摆手,“主公,非也。在下方才所说是凌云。而主公也占天时、地利、人和。”

曹操面色了好了一些,“请先生细说”

“天时之所以为天时,是为时也,天时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经常变化,雨季将来,雨雪冰霜看似平常,却是兵之胜败的因素。若利用好了,可做奇兵。若论地利,凌云在东方,而主公在北方,算是各有其利。至于人和,主公平定黄巾之乱,安抚百姓,深得民心。在这上面也不逊色。”

“按先生所说,我等应该与凌云平分秋色,不相上下,为何我军却连连败退?”

“主公,在下方才所说的是运,兵运,行军打仗不只靠兵力,还要靠兵运。但兵运是以兵力为前提的,这有如皮毛,皮之不存,毛又怎能依附呢?主公与凌云同占天时、地利、人和,而凌云兵力充足。主公虽有大军,却多为新收之黄巾军,军力不足,兵器逊色,是以失败的原因。”

“如此说来,先生可知,本公也派人复制了连弩和巨弩,虽然比凌云少一些,却也不算逊色太多。”

荀彧微笑道,“那凌云还有五万铁甲,主公可曾有应对之法。”

曹操道,“若我等只守城,铁甲有何用处。”

“主公,此言差矣。若只防守,铁甲大军自然不能发挥其恐怖的战力,但如此一来,我军只能守而不能战,就失了先机。在行动上多受掣肘,首先就立于不胜之地,最好的成绩便是不败,又如何能胜。”

曹操闻言,如梦方醒,立刻起身施礼道,“文若一言,令操茅塞顿开,实在是受教了。”

荀彧急忙还礼道,“主公,折杀在下了。”

曹操哈哈大笑,“要得,得先生,如我之子房也,先生继续说。”

荀彧依言道,“主公,若想扳回先机,则要破敌之长,补己之短。只是在下虽然有个想法,但未经过深思熟虑,不知道该说还是不该说。”

说着话,荀彧看了看旁边的谋士和武将,欲言又止。

曹操立即明白了荀彧的意思,对众谋士武将说道,“今日暂且退帐,待本公与文若商讨之后再做定夺。”

众人依言退去,曹操把侍卫也摒出大堂。

“文若,此时但讲无妨。”

“主公,并非在下故弄玄虚,实在此计不宜外露。”

曹操微微一笑,“文若多虑了,你是本公左膀右臂,若能挽回大局,你就是绝对的功臣。”

荀彧不再客套,想了想说道,“主公,凌云虽占天时,我们可以让其失去天时。如今李傕、郭汜控制当今天子,左右朝政,主公可上一道表,于当今天子。让其遣李傕、郭汜出兵征讨凌云。李傕、郭汜本为反贼之名,若天子下诏,则李傕、郭汜反贼之名尽去。李郭二人为澄清令名,必会遵照天子诏书而出兵。主公可在表中请求天子令下诏书,着天下群雄共同征讨。天子被困长安,早想有人兴兵救驾,如果各路诸侯兵合一处,则会有机会联合共反李傕、郭汜,这是天子的唯一机会,天子必然不会放过。即便李郭二人不出兵,主公亦可联络群雄发兵长安。各诸侯早有心铲除李郭之乱,奈何没有借口。如今二人不遵圣诏,正好给了出兵的理由。如此一来,无论李郭二人出兵与否,天子都不会受到连累。而各路诸侯只要兵马一动,李郭必然惊恐,肯定会改变主意,带兵兴讨凌云。到那时,主公的兵马就会大增,又了众诸侯之力,再对抗凌云亦会轻松许多。而且天子下诏征讨凌云,凌云则会真正冠上反贼之名,可谓名不正,言不顺,丧失天时也。天时一失,民心浮动,凌云治下百姓知道天子下诏讨伐凌云,必以凌云为反贼,则凌云民心尽失,怎有不败之理?”

听荀彧说完,曹操哈哈大笑,“文若,果然是妙计,如此无忧矣。”

“主公,此为向天子求兵,向诸侯求兵。至于对付凌云,在下还有几条计策,可双管齐下,同时进行。”

曹操眼睛又是一亮,“文若请讲。”

“主公,凌云势大,但整个军中只凌云一人具有震慑力,主公可派人行刺凌云,如凌云一死,其手下必然分崩离析,各自为政,主公可乘势大加招揽其手下。”

曹操沉思片刻道,“凌云既然如此势大,其身边守卫必定良多,要想刺杀成功,谈何容易。”

荀彧微笑道,“若真刀真枪,肯定难以成功,主公请看下毒如何?”

曹操脸上露出微笑,“文若,如能成功,当然甚好。此事由你全权负责。”至此曹操明白了荀彧为何在大堂之上不说出此计。先前所说,是谋也,而这一计是能是术,非常歹毒术,绝不能让外人知晓。

听曹操如此说,荀彧暗自苦笑一下,果然不出所料,这影响声誉之事,曹操必然不会自己亲力亲为,肯定也不会交与其他人去办。既然主意是自己出的,主公肯定是让自己安排,自己当然不能出卖自己,无论事情败露与否,都与曹操无关了。

想到这儿,荀彧镇定了一下心思,继续道,“此乃针对凌云的计策,还有几一计可针对凌云的大军,削减其战斗力。”

“哦”曹操更露出兴奋的表情,“快讲”

“主公,如今瘟疫频繁,在各州之间泛滥。在下听闻幽州一带也有瘟疫,只是凌云都派人给压制了下去。咱们可派人找瘟疫病人,将幽州能治病一事散播出去,如此一来,若天下瘟疫者皆去幽州,那么凌云将会是何表情?如果瘟疫在凌云的大军中传播,则会使其军心不稳。若凌云施以救治,病人数量太多,必会耗费他的财力。使其减少在军力方面的投入,则可削弱其兵马的战斗力。”

曹操点了点头,“这事好办,安排军士扮做从幽州回来的病人即可,想必患病之人必然趋之若骛,幽州就有一出好戏要看了,还可减轻本地的压力。”

荀彧又道,“与此同时,主公可广收铁料,秘密组建铁甲军,一旦时机成熟,即便是凌云的铁甲军也不足为惧了。”

曹操脸上再露笑容,“文若此言甚是,本公早有此意,不知文若还有何良言?”

荀彧接着说道,“近日听闻吕布投在凌云麾下,我观吕布其人,素有野心,必然不会久居于人下,其早晚有反叛之心。一旦实际成熟,必然会离凌云而去,或者取而代之。不若主公给他创造一个机会,若他成功,则主公可多一臂膀,若不成功,也可动摇凌云的军心。成功了咱们有莫大的好处,若不成功,怎么也没任何损失。”

“好好好,若早将文若先生请来,何至有先前大败。”

曹操连说了三个好字,握着荀彧的手连连夸赞,“有文若在,何愁大事不成也。”

接着,二人又在一起密探了许久。

冀州,魏郡,邺县。

凌云正与满宠在一起闲叙。

“伯宁,你我一见如故,相识恨晚啊。”

“主公如此说,令宠汗颜,宠本无名之士,在曹公帐下听候使唤而已,怎敢得主公如此厚待,方一相见就给予从事之职。”满宠施礼道。

凌云微笑道,“伯宁,或许这就是缘分吧,我看你顺眼。当然了,那只是说识人之明,但我有感觉,伯宁定会与本公一起成就一番大业。不信就走着看。”

凌云说这话非常有底气,历史上的满宠文武双全,勇而有谋,算无遗策,属凤毛麟角之类的人才。只是曹操暂时还没发现他的才能。

当然,或许此时的满宠黑没成长到那个地步,眼前,满宠不过与凌云年纪相当,也可谓是年轻气盛。

“主公,承蒙厚爱,宠自当竭尽全力,以报主公知遇之恩。”满宠施礼道,“主公,宠听闻曹操将荀彧调至军中,此人素有大智,目光深远,足智多谋,主公不得不防啊”

凌云点了点头,荀彧其人,他自然知道,在心里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伯宁,你与荀彧可有交情?”

“主公说笑了,宠职位卑微,荀彧却为曹操帐下首席谋士,怎么能有交情?”满宠回道。

“伯宁莫急,本公觉得你也有荀彧之才,如今曹操又荀彧,我有你满宠,看看谁能得胜。”凌云笑道。

“主公”

满宠轻呼一声,心中非常感动,他志向虽然远大,却无地施展,如今得凌云厚待,如何不热血沸腾。

在他心里,虽然职位不如荀彧,但却并不觉得自己不如对方,正如凌云所说,二者在此相遇,正好一比高下。

更重要的是,凌云给了他这个机会。。。

第一百四十八章破局

第一百四十八章破局

在魏郡休整了半月左右,待大军休整完毕,凌云下达军令,令太史慈领精兵二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