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8章

明末传奇-第8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富贵其实是最辛苦的,种田的事情他会,是一把好手,很多时候他亲自指导佃户应该如何的种植,他对于郑勋睿做出的每亩田给佃户一石粮食的决定,感觉到不理解,家里投入了这么多的银子,还要给佃户那么多的粮食,会不会是赔本的买卖。

不过这个决定,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佃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折不扣的执行所有的种植技术要求,绝不偷懒。

种子全部播种完毕之后,郑富贵和郑勋睿两人算了一次账。

此次的开销是明确的,购买种子花销二百两银子,沿途生活开销十五两银子,租赁耕地五百两银子,其他开销五十两银子,拿出来的银子达到了八百六十五两,此外还有七百五十两银子,需要在秋收的时候付出去,每亩田给佃户一石粮食,折合算起来是三千两银子。

也就是说所有开销达到了四千六百两银子。

平摊到每亩地上面,接近四两银子了,况且其中还有自家的五百亩耕地。

要知道现如今的耕地,亩产全部算起来,也就是六两到七两银子左右,这是包含所有的收入在内的,也就是说,此次的投入过于的巨大了,若是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收成,那是肯定要亏本的,而且亏的还不少。

算账之后,郑勋睿只是笑笑,根本无所谓。

郑勋睿是不想算账,他怕算出来之后,吓坏了郑富贵,按照最为保守的估计,一千亩耕地的收成,可以达到四千三百石以上,去掉一千石,尚有三千三百石,每石粮食按照三两银子折算,总收入接近万两白银了。

何况这只是开始。

种子全部到耕地之后,郑富贵再也坐不住了,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去转悠,关心地里的情况,直接和佃户交谈,看看是不是会出现什么意外,只要耕地里面出现青草,他是必定要求除掉的,免得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

按照郑勋睿提出来的要求,玉蜀黍和甘薯的生长过程之中,还有一次施肥,那是在三月初,接着就是田间地头的管理,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气力了。

苗子出来之后,郑富贵的心情开始紧张了,这些长出来的苗子,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稀奇古怪的,和小麦水稻以及粟米完全不一样,以至于周遭的农户都笑话了,认为郑家是在瞎胡闹,是不是在种草,田都不会种了。

苗子长出来之后,郑勋睿到地里看过一次,看的非常认真,他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四月底的时候,郑勋睿再次到田里,仔细看了一遍,这个时候,玉蜀黍已经结出了玉木棒子,玉米棒子眼看着长大,郑勋睿告诉郑富贵,最为重要的就是这个棒子,粮食全部都在棒子里面,等到五月份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

从这个时候开始,郑富贵告诉所有佃户,必须要保护好那些棒子,绝不能损坏了,否则要收到严惩的,甚至是扣除粮食。

第十五章新鲜的玉蜀黍

玉蜀黍生长的过程之中,总是有一些棒子掉落,这是很正常的情况,有风吹的影响,也有自身的脱落等等,郑勋睿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所以忘记告诉郑福贵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小疏忽,让郑福贵好长时间没有能够好好睡觉。

佃户是非常淳朴的,掉落的棒子,他们连忙捡起来,小心的收好,送到了郑家。

看到送来的玉木棒子,还有郑福贵愁苦的面容,郑勋睿这才明白了,原来父亲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非常的担心。

送来的玉蜀黍棒子,很快接近一万个左右了,郑勋睿回家之后,立马做出了安排,每个佃户的家里送去五个玉蜀黍的棒子,告诉他们可以将这些玉蜀黍的棒子直接用水煮了吃,或者是用火烤熟了吃。

这些都是新鲜的玉蜀黍,吃起来味道很好的。

郑家很快出现了玉蜀黍特有的香味。

郑锦宏吃到新鲜的玉蜀黍之后,连声说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样好的东西,甜甜的,而且两个吃下去,就感觉到饱了,玉环与荷叶等女孩子,更是感觉到惊奇。

最高兴的还是郑福贵,他是非常仔细的,每个玉蜀黍的棒子,煮熟之后,他都称过,接着将外面包裹的叶子和里面的芯再次称一边,计算每个玉蜀黍的产量是多少,这样计算下来的结果让他异常的吃惊,他时常到田间地头,很清楚每亩地里有多少根玉蜀黍,这样算下来,每亩玉蜀黍的产量至少在四石以上,这个收成震惊了郑福贵。

从这个时候开始,郑福贵对儿子郑勋睿是真的另眼相看了。

佃户也试着煮了玉蜀黍吃,玉蜀黍的味道令他们回味,带着甜味,而且能够吃饱,这样的好东西还真的是没有见过,有些佃户舍不得全部都吃掉了,准备留着,却得到了东家的通知,必须要在短时间之内全部都吃掉,时间太长就浪费了。

最为吃惊的还是周遭的农户,他们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玉蜀黍棒子,应该说玉蜀黍刚开始生长的时候,他们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的,可是玉蜀黍棒子出来之后,他们隐隐感觉到,这恐怕不是笑话了。

新鲜的玉蜀黍棒子,一些农户也品尝到了,如此好的味道,令他们开始羡慕郑家了。

一些士绅富户开始到郑家串门,想着讨要一些新鲜的玉蜀黍。

来的最多的自然是郑福贵的几个哥哥,其实郑勋睿早就想到他们了,每家都送去了一百个新鲜的玉蜀黍,只是讨要的人太多了,几个人厚着脸皮,来到了弟弟家里,他们不仅仅是想着讨要新鲜的玉蜀黍,更想着今后能种植这种好东西。

一时间,谷里镇很多人都知道了玉蜀黍,都知道了这个是好东西,很好吃,而且能够吃饱肚子,众人就是不知道产量是多少,是不是适合自家种植。

郑勋睿已经开始安排府里的下人运作了,他拿出了不少新鲜的玉蜀黍,在县城里面热闹的地方煮熟,或者是烤熟,一个一个卖出去,价钱不高,一个铜板可以买一个玉蜀黍,这东西很快引发了众人的注意,玉蜀黍的味道的确是不错的,吃在嘴里很是甜软,而且还能够吃饱肚子,一时间,玉蜀黍的销售很是火爆。

销售几天之后,郑勋睿以没有了新鲜的玉蜀黍为由,撤掉了临时摆出去的摊位。

这一卖一收之间,玉蜀黍的名气飞快的出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郑勋睿早就想到真正的安排了,他要开始经营玉蜀黍和甘薯的种子,种田是难以真正发财的,可是经营种子就不一样了,何况这是自家独立的技术,任何人都不可能争夺的,至少在五年时间之内,可以做到独家经营。

种子的利润太大了,比起贩卖粮食,可以说高出了上百倍,当然,郑勋睿会想方设法的制造出来一些神话,让众人相信,只有从郑家买了种子,才能够保证丰收,否则就是亏本。

五月,收获的季节到了。

四面八方很多的农户都来了,看着郑家和佃户收获玉蜀黍,他们的眼睛里面,露出来的是羡慕的神情,大部分人都在想了,来年一定要钟玉蜀黍。

郑福贵亲自监督,看着一个个成熟的玉蜀黍被收获。

家里早就准备好了仓库,大量的玉蜀黍棒子,收获之后,就要被放进仓库去。

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就是算出来每亩玉蜀黍产量的时候。

收割从早上就开始了,一直等到午后,郑勋睿从县学回来之后,郑福贵才开始测算产量。

东西都是现成的,郑福贵亲自操作,选定了一处长势最好的田地。

半个时辰之后,测算的结果出来了,玉蜀黍的亩产达到了四石五斛。

四周瞬间变得异常的安静,远远围着的农户,生怕听错了,或者是看错了,要说一个种田的好手,种下水稻,风调雨顺的情况之下,能够收获两石五斛稻米,就是非常不错的,北方还只能够收获一石二斛。

可是玉蜀黍的产量达到了四石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啊,也就是说,一亩玉蜀黍,相当于两亩的水稻,这样的产量是惊人的,在这个缺乏粮食的时代,粮食的产量就是农户的命根子,也是很多士绅富户的命根子。

郑福贵自己都被震惊了,以为测算出来的结果是假的,他扭头又开始测算第二块地里的玉蜀黍,这一次他更加的仔细,周遭一些士绅富户,也跟着凑过来看,半个时辰过去,在所有人的监督之下,产量再次出来,还是四石,还多出了一点。

周遭变得死一般的寂静。

半晌,哈哈的狂笑声出现了,这是郑福贵的笑声。

所有的佃户都上阵,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接近一千亩的玉蜀黍,全部都收割完毕了。

接下来,郑勋睿下达了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将所有的秸秆都收集起来,这些秸秆可以用来喂牛,更是可以焚烧之后,作为肥料撒到田间地头的。

老实的佃户,将秸秆挖起来,整理的干干净净,放到一起,郑勋睿看见这一幕,哭笑不得,告诉众人,沿着根部砍下就可以了,秸秆的根自然会烂掉,来年一样可以种田。

如此速度就快了很多。

那些租赁耕地给郑福贵的士绅富户,这个时候全部都上门来了,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亲眼目睹了玉蜀黍的产量,这个时候,他们根本就不担心租赁的费用,不少的士绅富户来的意思很明确,租赁的费用好说,他们来年也想种玉蜀黍,恳求郑福贵一定要帮忙,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都是愿意的。

郑福贵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所有给郑福贵租赁土地的士绅富户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将郑福贵打下的欠条全部还回来,声明他们不要剩余的费用了。

郑福贵之所以答应,是郑勋睿决定的,郑勋睿已经说了,从下半年开始,经营玉蜀黍和甘薯的种子。

尽管不知道应该如何的制种,但是经历了狂喜的郑福贵,完全相信儿子了,不管郑勋睿说什么,他都是完全照办,按照他的算法,这一次种植的接近一千亩的玉蜀黍,产量四千多石,出去给佃户每亩一石玉蜀黍,剩下有三千石,算起来可以买到九千两银子了,自己奔波这么多年,也没有赚到这么多的银子,可郑勋睿却不是这么算的,他说远远不止买这些银子,至于说究竟能够卖多少,郑勋睿没有说出具体的数目。

玉蜀黍形成的影响还在慢慢扩大,郑勋睿想到的是另外的事情了。

六月底就要县试,六月中旬的时候,甘薯也可以收获了,到时候造成的影响恐怕是更大的,不得不说,他的这个举措,恐怕会悄然的改变历史,粮食的产量上去了,农民就能够大幅度的安宁下来,有粮食吃的农民是不会造反的。

当然这是今后的事情了,未雨绸缪有必要。

甘薯的丰收是肯定的,尽管大明多地遭受了灾害,可江宁县还不错,算得上是风调雨顺,这是郑勋睿的运气,也是机会,肯定是要抓住的。

郑福贵还在昼夜的算着收入,包括王氏、孙氏和郑凯华等人,都是喜出望外,望着家里堆积如山的玉蜀黍,他们不可能不高兴,但郑勋睿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里,要求所有人都不要打扰,他要思考其他的大事情了。

郑福贵的名声很快出去,因为玉蜀黍,就连江宁县都知晓了,很多的商贾开始联系郑福贵,要求收购玉蜀黍,给出的价钱是不错的,二两五钱银子一石,在征求了郑勋睿的意见之后,郑福贵陆续的开始出售,但出售之前,将那些最好的玉蜀黍留下来了,按照郑勋睿的吩咐,至少要留下五百石的上好玉蜀黍。

五百石就是十万斤玉蜀黍,和收获的玉蜀黍比较起来,是九牛一毛的,兑现了佃户的每亩一石的玉蜀黍之后,剩下的还有三千多石玉蜀黍,按照郑勋睿的要求留下五百石,其余两千五百多石玉蜀黍全部卖出去,就是六千二百多两银子。

第十六章疯狂的甘薯

六月中旬,到了甘薯收获的季节了。

只有三十亩的甘薯,没有郑福贵的重视,但是郑勋睿却高度重视,亲自参加了收获。

郑福贵不重视也是有道理的,玉蜀黍已经让他赚取了六千多两银子,对于他这个层次的商贾来说,没有什么生意能够赚到这么多的银子,至于说剩下的三十亩甘薯,就算是没有收获,也无所谓了,其实这个时候,郑福贵是有些后悔的,甘薯的投入大很多,一亩地需要五斛甘薯种子,这相当于北方粮食的亩产一半了,这么大的投入,一般的农户是吃不消的,就算是那些士绅富户,怕也是不会选择的。

郑勋睿的高度重视,让郑福贵感觉到奇怪,县学虽说已经放假,但县试月底就要进行,郑勋睿这个时候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里好好的学习,争取在县试的时候,取得最好的成绩,小儿子郑凯华也到县学去读书了,按照规矩,两年之后也是要参加县试的,要是家里的两个儿子,县试都能够通过,那家族在谷里镇的地位就完全不同了。

一大早,郑勋睿就来到了田头,不仅仅是亲自指挥佃户挖出来甘薯,还亲自做出了示范。

三十亩甘薯不算多,也是集中到一起的,三百余人在田地里收获,每亩田劳作的达到了十人,应该说收获的速度是很快的。

测量亩产的所有工具,都放在田坎边的空地上。

因为玉蜀黍的成功,这次的收割,也引起了绝大部分士绅富户的注意,他们也是一大早就赶过来了,看着收获的情形。

一个时辰过去,郑福贵的眼睛瞪大了,脸色变得苍白。

一亩田的甘薯全部挖出来了,堆成了一座小山。

测量的工作随机展开。

第一亩天的甘薯产量,很快出来,十八石。

郑福贵有些眩晕,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能吃吗,产量为什么这样高。

周遭短暂的安静之下,议论的声音马上出现了。

一个佃户架上大锅,点火烧水,郑勋睿在大火的前面,刨开一个大坑,放进去了一些甘薯。

大锅里面放进去了很多的甘薯,随着火势的旺盛,水很快被烧开。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不一会,浓郁的香味飘出来了,所有人都吸着这股香味,他们从来没有闻到过这样的香味,难道说香味是甘薯发出来的。

一刻钟之后,郑勋睿吩咐佃户,可以灭掉火了。

大锅盖被揭开的时候,更加浓郁的香味传出来了。

郑勋睿从锅里面拿出来一个甘薯,不停的用嘴吹,这个时候的甘薯,是最烫的,必须要注意,否则烫嘴了划不来。

所有人都看着郑勋睿的动作,包括郑福贵,大家都没有说话。

郑勋睿慢悠悠的剥去甘薯外面的皮,小口的吃着甘薯。

周遭瞬间轰动了,这东西吃起来这么简单吗,就是在清水之中煮好,就可以吃了。

郑勋睿示意家人都从锅里拿出甘薯,像自己这样吃。

尖叫声是玉环首先发出来的。

“少爷,这甘薯真好吃啊,好甜啊。。。”

吃的最快的还是郑锦宏,郑凯华也不甘示弱,郑勋睿劝他们不要着急,这东西很容易吃饱,最多四个甘薯,就完全能够吃饱了。

说这话的时候,埋在地里的甘薯也被刨出来,更加浓郁的香味传来了,这一次郑锦宏和郑凯华等人不会客气了,马上去拿了烤熟的甘薯。

郑锦宏剥开第一个烤好的甘薯,赶忙递给了郑勋睿。

郑凯华吃下一口之后,忍不住惊呼了。

“好吃,真的好吃,比煮熟的甘薯更好吃啊。”

郑福贵变得有些机械和眩晕了,十八石的产量,这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尽管说投入的是五斗的种子,可收获的是十八石的甘薯啊,这甘薯的味道,丝毫不亚于玉蜀黍,甚至说比玉蜀黍还要好吃,能够填饱肚子,这不就是粮食吗。

诸多的士绅富户,带着复杂的神情,走上来了,他们经过了郑福贵的邀请之后,从锅里拿出来甘薯品尝,又软又甜的甘薯,很快让他们的脸色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