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58章

明末传奇-第58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自身也要到知天命的年岁了,同样想着成为内阁首辅,当然他前面还有不少的困难,若是不能够很好的运作,估计就没有可能成为内阁首辅了。

这一次的殿试,周延儒的某些想法,温体仁很清楚,也很是着急,若是陈于泰真的成为此次殿试状元,那就意味着周延儒在朝廷之中的力量更加的强大,这是温体仁绝不愿意看见的情形,不过他这个内阁辅臣,没有资格提出来反对的意见,也不敢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面,一切都出现了变故。

皇上钦点会试会元郑勋睿赋诗,几乎意味着殿试状元人选的确定。

这肯定是周延儒没有想到的,也是他这个礼部尚书没有想到的,尽管说皇上登基已经有五个年头的时间,但一直都是致力于发现和大胆启用人才阶段的,特别是在当初一举拿下魏忠贤之后,罢黜了大量的内阁大臣,皆因为这些内阁大臣都是魏忠贤的走狗。

此次殿试,皇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说明还是异常重视人才的。

皇上突然出现的这个举措,大乱了周延儒的部署,也算是周延儒面临的一次挫败。

温体仁岂能不高兴,不过他不会表现出来。

至于说其他的内阁大臣,包括内阁次辅徐光启,也是注意到了郑勋睿,想不到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会试会元,面对皇上的直接询问,居然表现的不亢不卑,这份从容的气质实在是难得,从这方面看,也的确是不错的人才了。

郑勋睿哪里会想到这些事情,和数次的考试一样,午时刚过,他已经完成了整篇的文章,当然这个时候,他还是需要克制自身的情绪的,不能够过早的交卷了,特别是前面皇上已经要求他赋诗了,若是过早的交卷了,就显得有些漂浮的意思了,好像自身的文采真的特别突出一样。

写完了文章之后,郑勋睿一直没有放下手中的毛笔,他在仔细的看着刚刚写出来的文章,虽然只有两千多字,不过揣摩其中的意思,感觉到这篇文章还的确是不错的。

用人的办法,历朝历代都是皇上和朝廷特别关注的事情,他提出的用人三法,从本质上面来说,是符合皇上以及朝廷要求的,尽管这些说法,有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其中对人才展现出来的能力方面的总结归纳,以及对人才培训和提拔需要注意方面的建议,还是有着不少新意的,能够得到皇上的注意。

按照历史上的总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典型的悲剧,成就和不足都是特别明显的,就连最终推翻他的大清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等人,对朱由检都是尊重的,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而且朱由检是唯一一个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之下,不愿意有丝毫屈服的皇帝,宁愿在煤山自尽身亡,也不愿意留下丝毫的骂名,放弃对后金的议和,放弃对李自成的屈服,甚至不愿意离开京城到南京去暂时躲避,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面对这样的一个皇帝,穿越的郑勋睿,需要多方位的了解。

第一百零三章传胪大典

殿试结束,三日后发榜,在皇极殿举办传胪大典。

郑勋睿等人离开建极殿,礼部官员就告诉他们,三月十八日卯时赶到大明门,参加传胪大典,绝不能够迟到,因为传胪大典的仪式非常的威严,朝中五品以上的官员都是要参加的,皇上亲自主持,若是因故迟到,等同于欺君之罪。

回到酒楼之后,郑勋睿等人甚至不敢喝酒,三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若是真的喝醉了,伤及了身体,耽误了传胪大典,那就不是开玩笑的事情了。杨廷枢的兴致很好,大概是此次殿试的文章写的很不错,他也恭喜郑勋睿,认为郑勋睿一定就是一甲了,毕竟皇上亲自要求赋诗,这在以往是不曾有过的情况。

郑勋睿表现的很是镇定,能够让他清闲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一旦殿试之后,他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如何体面的离开翰林院,出去开创一番天地,这需要考证他的智慧,前面有不好的例子,崇祯元年的进士刘之纶,敕封翰林庶吉士,崇祯二年就被重用,擢升为兵部右侍郎,当年的十月底,后金鞑子分三路入关,侵袭北直隶诸地,刘之纶主动请战,短时间之内招募万人,分为八营,出蓟州抗击后金鞑子,结果也是在短时间之内惨败,八营军士仅仅剩下一营,刘之纶本人拒绝投降,于崇祯三年正月底在遵化阵亡。

这件事情据说对皇上的打击是颇大的,因为皇上异常信任刘之纶,从翰林院庶吉士的位置上面,直接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可谓是超规格的提拔重用了,可惜皇上最终得到的还是失望,刘之纶虽然死战不降,可一个读书人,对于军队真正了解多少,短短两个月时间,仅仅两次战斗,率领的一万多人就只剩下一千多人,其余全部被后金鞑子斩杀。

刘之纶所造成的后果,就是让皇上觉得,姜还是老的辣。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想要得到离开京城的机会很难,郑勋睿需要耗费一番心思。

三月十八日,寅时。

郑勋睿和杨廷枢准备从酒楼出发,一切依旧是酒楼掌柜做好的安排。

来到大明门的时候,礼部官员已经提前在这里等候,看见稍微来得迟一些的郑勋睿和杨廷枢,礼部官员竟然没有说话,只是要求所有人都做好准备。

众人开始换衣服,也就是穿上进士的朝服。

依旧是老线路,不过这一次所不同的是,诸多身着进士朝服的贡士来到了承天门的时候,等候了足足一刻钟的时间,这也不奇怪,因为这个时间段,朝中的文武大臣正在进入紫禁城。

终于再次见到了皇极殿。

此时的皇极殿,显得特别的巍峨,皇极殿前方的御台上面,已经摆设好了黄案,黄案的上面,摆放的就是皇榜。

御台下方,诸多的文武大臣站在御道两边的丹墀内等候。

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引领者郑勋睿等人,来到了御道两边,在距离文武官员十来米的地方等候。

卯时,皇上来到了皇极殿。

皇上进入大殿之中,能够跟随进入大殿之中的,就是内阁大臣,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人,其余官员依旧是在大殿外面等候。

传胪大典正式开始。

首先就是三跪九叩的大礼,不管是文武官员,还是所有的贡士,统统都要跪下。

一边跪下行礼,郑勋睿内心一边在咒骂,你说这磕头一次就可以了,还要磕头九次,而且还要分三次跪下,岂不是找事情做,老子给祖宗叩首行礼也没有这么复杂,再说你皇上在大殿之内,老子跪没跪,你又看不见。

行礼结束,鸿胪寺卿开始宣《制》:

“崇祯四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鸿胪寺卿宣读完毕,身着朝服的内阁首辅周延儒面容严肃的从大殿之内走出来了,慢慢朝着御台的方向走去,御台的黄案上面,摆着皇榜,周延儒就是要去宣布的。

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周延儒的身上。

这是传胪大典最为庄严的时刻。

第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人,唱名都是三次,至于说第二甲和第三甲的进士,全部都只是唱一次名字。

此外还有一点不同之处,那就是第一甲的三人由鸿胪寺官员引领出列,在御道的左右分别跪下,第二甲和第三甲的进士不出列,依旧在原地等候。

周延儒慢慢打开皇榜。

“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贡士郑勋睿,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周延儒的声音很是洪亮,尾声甚至在大殿四周回荡。

“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贡士郑勋睿,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南直隶应天府江宁县贡士郑勋睿,钦点第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

周延儒唱名三次,鸿胪寺的官员已经来到郑勋睿的身边,用眼神提示郑勋睿,跟着他到前方的御道左边跪下。

低着头的郑勋睿,谁也没有看,跟着鸿胪寺的官员,他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殿试状元,这岂不是六元及第了,熟读历史的他,知道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考试,三元及第的仅仅有十五人,大明只有商辂和黄观两人,至于说两人是不是**和小三元同时包揽,还不得而知,历史也没有这么详细的统计,不过此时此刻,他这个**和小三元都包揽的状元,终于是出现了。

历史总是要出现一些改变的,否则穿越是为了什么呢。

跪在御道上面,左右两边都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感受着众人的目光,郑勋睿内心是不爽的,凭什么状元就要出列跪下,二甲和三甲的进士,悉数都不需要跪下,这真的有些不公平。

“南直隶苏州府宜兴县贡士陈于泰,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

“南直隶苏州府宜兴县贡士陈于泰,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

“南直隶苏州府宜兴县贡士陈于泰,钦点第一甲第二名,赐进士及第。”

鸿胪寺官员引领陈于泰,在郑勋睿右边稍后的位置跪下。

郑勋睿看向陈于泰,发现陈于泰的身体微微颤抖,显然是非常的激动。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贡士杨廷枢,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贡士杨廷枢,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南直隶苏州府吴县贡士杨廷枢,钦点第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

这一下,郑勋睿的身体微微有些颤抖了,他根本就没有想到,杨廷枢居然成为了探花,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担忧。

杨廷枢跪在他的身后,厚重的呼吸声都能够听见。

一甲三人的名单唱完之后,鸿胪寺官员带着三人回到了贡士队伍的最前面。

唱榜持续的时间有些长,毕竟是四百人的名单,要一一宣读,不过周延儒后面的速度就快了很多了,再说二甲和三甲的进士,不需要出列跪拜。

唱名结束之后,《庆平之章》的乐曲开始响起,这个时候,鸿胪寺的官员再次带领所有的进士,开始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郑勋睿磕头磕的都有些麻木了,算起来从辰时到巳时,一个时辰的时间,他都磕了十九个头了,这样高的频率,也是第一次出现。

周延儒宣读完皇榜之后,内阁辅臣、礼部尚书温体仁走上了御台,用手捧着皇榜,小心的放入到云盘之内。

鸿胪寺官员手持黄伞在前方引导,温体仁跟随在黄伞之后,他的身后就是内阁大臣,接着是文武百官,再接下来就是郑勋睿带领的诸多进士了。

队伍显得浩大。

一行人走出了太和门、午门。

张榜在东长安街门外,按照规矩,皇榜要在这里张挂三天的时间,让诸多的百姓也能够看见。

诸多的进士享受到了一生只有一次的殊荣,那就是从午门的正门出去,正门是皇上才允许走的门。

东长安街门外,已经有很多的百姓,包括读书人在这里围观了,他们也想知道此次的状元是谁。

文武百官和进士的朝服是完全不一样的,老百姓和读书人都知道,走在进士队伍最前面的就是状元,状元的身后是榜样和探花,而且张榜的时候,状元还要带着诸多的进士,从左至右看一遍皇榜。

走在最前面的郑勋睿,迅速感受了关注的目光,隐隐还能够听见惊叹的声音,大概是他这个状元太过于年轻了。

这一刻的殊荣是属于状元的。

郑勋睿带着诸多的进士观榜的时候,态度很是低调,他走的有些快,除开看榜的时间,几乎都是低着头,没有在皇榜前面逗留,后面的人自然也走得快。

一边的周延儒等人,自然是看到了这一幕。

众人的眼神很是复杂,周延儒也曾经是状元,观榜的时候,还时不时的用手指一下自己的名字,可这个郑勋睿很是奇怪,如此年轻却如此低调,还真的是有一些意思了。

第一百零四章其中关节

文震孟府邸。

能够参加传胪大典的,唯有文震孟,文震孟是从五品的左谕德,刚好有资格参加传胪大典,至于说文震亨和姚希孟,都是没有资格的,他们的品阶不够。

文震孟的品阶不高,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郑勋睿。

此时,文震孟、文震亨的脸色都是有些阴沉的,姚希孟的脸上则是露出了沉思的神情。

郑勋睿三元及第,震惊了京城,而且十七岁的年纪,成为大明科举上的第一人,这样的殊荣,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按说郑勋睿是文震孟的孙女婿,众人应该高兴才是,但此时的气氛完全不一样。

一向偏袒姚希孟的文震孟,也有些忍不住了。

“三弟,孟长,清扬和曼珊之间的婚事,且不论前面如何有争议,事情终归是家事,知道此事的人,前后不过五六人,外人是如何知晓的,我已经写信询问文谦康了,想必家中不大可能泄漏出去消息,可偏偏清扬知晓了,难道家中的争议,有人说出去吗。”

阴沉着脸的文震亨马上开口了。

“大哥,此事我不知晓,自从见到清扬之后,我就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清扬是怎么会知晓这等事情的,我可以保证文谦康不会泄漏丝毫的消息,当初遭遇困顿的时候,谦康甚至没有告知大嫂,若不是大嫂逼问,还不知道结局如何,清扬后来到文府去,没有表现出来任何的异常,而是此次到京城之后才知晓,而且是在会试发榜的当天知晓此事的。”

文震亨的指向很是明显,问题可能处在姚希孟的身上,只是他不好明说。

话语里面的意思,文震孟肯定能够明白。

“三弟,你认为清扬知晓此事,会有如何的表现。”

“这我不敢肯定,不过当日和清扬交谈之时,我已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悉数都告诉清扬了,清扬之表现,令我很是欣慰,清扬建议我关心一下这件事情,他的意思,若是文家内部事务,悉数都传扬出去了,将来是很不利的。”

文震孟毕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早就明白这里面的意思了,只是有些话,他也不好说出来,毕竟和姚希孟之间的关系不一般了。

倒是姚希孟主动开口了。

“清扬虽说是三元及第,不过我认为,品行方面还是值得商榷的。。。”

这一次,姚希孟的话尚未说完,文震孟就开口了。

“孟长,清扬品行如何,暂且不论,未真正的接触,谁也说不清楚,今日传胪大典,清扬之表现,比较我当年的表现,还要突出,不亢不卑,绝无骄狂之态,而且我还听说了,殿试当日,皇上曾经亲口询问清扬,要求赋诗,清扬表现很好,得到内阁一致的赞誉,这等的年轻人,贸然说及品行的事宜,有些不妥,今日所说之事,乃是家里商议之事情,如何泄漏出去的,这件事情不是小事。”

姚希孟的老脸微微有些红了,低下头没有说话。

文震孟看了一眼姚希孟,继续开口了。

“清扬高中会试会元,就知道了文家内部的事物,有人故意将消息告诉清扬,如此做的目的无非是两个,其一是激怒清扬,让其在殿试的时候乱了分寸,不能够考好,其二就是让清扬大怒之下退婚,如此一来清扬和文家都要遭受到羞辱,我思索了很久,不会有其他的目的,可惜目的没有达到,清扬能够正确面对此事,就很不简单了,但此事究竟是如何泄漏出去的,必须要弄清楚,否则日后文家遭遇到暗算,尚且蒙在鼓里。”

文震亨点点头,他有些欣慰,大哥总算是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了,他怀疑的人就是姚希孟,从刚才姚希孟的态度来看,依旧对郑勋睿表示怀疑,这等的认识,简直是贻笑大方了,相信郑勋睿的学识和前途,都要远远强于他姚希孟的,该低头的时候不低头,还一味的想着贬低别人,这样的迂腐,古今难找。

文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