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205章

明末传奇-第205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我八旗子弟损失一万八千人。七哥被擒,那一次的战斗。你们都应该记得,朕当时也没有特别在意,认为阿巴泰是疏忽大意,招致了十万以上明军的进攻,看来七哥说的是真的,郑家军的强悍。丝毫不亚于八旗子弟。”

“永宁一战,镶白旗损失七千军士,郑家军拿下旅顺、金州、复州和永宁等地,驻扎此地的镶红旗军士有三千人,杳无音信。看来也是被郑家军斩杀了。”

“算起来我八旗子弟被郑家军斩杀的人数,接近两万人了,这里面的含义,你们应该清楚,朕绝不能够小视。”

“郑家军占领了复州和永宁,可以直接威胁和攻打盖州,若是让郑家军拿下了盖州,那么辽阳就危险了,朕率领的十二万大军,也被堵截住了,短时间之内难以回到沈阳。”

“永宁之战正月初九就结束了,算算时间,已经过去六天了,想必那个崇祯皇帝,胆子很小,暂时不敢在辽东发动进攻,可若是郑家军的这个统帅郑勋睿怂恿,说不定崇祯皇帝会采取行动,命令明军从辽东发起进攻,郑家军从盖州方向发动进攻,事情真的朝着那个方向发展,那就危险了。”

“朕可以断定,郑勋睿一定是亲自指挥作战,朕刚才想了很久,郑家军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进攻的,为什么旅顺、金州和复州等地失守了,朕竟然没有得到一丝的消息,可见这个郑勋睿,是异常刁钻的,抓住了朕的弱点,朕率领大军来到朝鲜作战,后防必定空虚,郑勋睿抓住了这个机会,让朕进退两难啊。”

。。。

皇太极说完之后,代善稍稍犹豫吗,准备开口了。

作为曾经的四大贝勒之一,代善的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要不是及时施展韬光养晦之术,他的结局一定是悲惨的,曾经的四大贝勒,皇太极成为了皇上,阿敏和莽古尔泰,因为骄狂,被皇太极镇压了,代善尽管低调,可还是遭受到皇太极的猜忌,他不得不更加的低调,平日里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什么事情都不过问,牵涉到朝廷里面的事情,退的越远越好。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勉强保住了位置,成为排名第一的亲王。

面对如此重大的事情,代善若是不开口说话,不表达出来意见,肯定是会引发皇太极的猜忌和不满的,这个时候他必须开口。

“皇上,臣有话说。”

“二哥想到了什么,尽管说就是了。”

“臣以为,此番征伐朝鲜,眼看着就要夺取最终的胜利了,此刻撤兵,实在是不甘心,若是能够坚持一到两日,拿下朝鲜,生擒李倧,再行撤兵,应该来得及。”

皇太极仰头叹了一口气。

“二哥说的这些,朕何尝想不到啊,朕也不甘心啊,可刚才朕已经说过了,过去了六日的时间,若是明朝的那个崇祯皇帝,真的决定进攻沈阳了,后果会如何,你们谁敢保证,明军就一定不会发动进攻,朕真的不想因小失大。”

皇太极说出来这些话,所有人都低下头了。

皇太极的眼神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稍稍往前走了一步,弯腰开口说话了。

“奴才以为皇上的考虑是妥当的,事态已经发展到这一步,瞬息万变,若是明军从辽东和盖州两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沈阳就真的危险了,驻扎在沈阳的八旗子弟人数不是很多,辽阳、海州、耀州、鞍山乃至于抚顺等地,都驻扎有汉军,若是汉军得知了这些消息,出现什么异动,那大局就难以稳定,就算是拿下了朝鲜,但最终的损失是巨大的,是得不偿失的,臣以为马上撤兵,回到沈阳是明智之举。。。”

皇太极微微点头,范文程的考虑是全面的,同时也表明了决心,对汉军不信任。

皇太极下定了决心。

“朕决定了,明日全面撤兵,大军分为前军、中军和后军,前军有二哥指挥,沿着凤凰城的方向,朝着海州撤离,朕坐镇中军,十四弟率领后军断后,十日之内,前军、中军和后军,必须撤回沈阳,绝不能够耽误时间了。”

说到这里,皇太极脸上露出了冷酷的神情。

“朕率领大军进攻朝鲜,一无所获肯定是不行的,汉城和义州等城池内,所能够劫掠的财物,全部带走,所能够劫掠的人口牲畜,一个都不要留下,李倧既然想着效忠大明,那就让他知道厉害,明日大军离开汉城之时,一把大火烧掉这个地方。。。”

正月十六,卯时。

皇太极开始撤离了,一时间,汉城等地成为了人间地狱,凄惨的哭声、惨叫声,弥漫四周,到处都是四散而逃的人,浓烟开始在城内出现。

八旗军士开始在城内进行疯狂的劫掠,既然是皇上下令,他们就不会客气了,抢到的钱财、人口、牲畜和女人等等,自身是能够得到大部分的,这个时候就看谁的能力强,能够抢到更多的财宝和女人了。

住在汉城内的百姓,绝对想不到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变故,他们成为了待宰的羔羊,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唯有等死。

劫掠和屠杀持续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辰时,大军开始撤离汉城,此时的汉城,已经成为了一片火海。

一天之后,躲避在汉南山城的李倧,终于得到了情报,后金鞑子已经全部撤离了,而且撤离的速度很快,不过后金鞑子经过的地方,采取了三光的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所过之处都成为了不毛之地。

惊惧之中的李倧,不敢马上回到汉城去,他得到的消息,汉城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基本被烧的差不多了。

一直到正月十八,李倧才在军士的护卫下,回到汉城。

汉城的凄凉景象,让李倧惊呆了,他不知道后金鞑子为什么会突然撤离,更不知道后金鞑子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如此的残暴,简直就是禽兽不如了。

一直到正月二十,李倧才得到情报,原来明军占领了旅顺和复州等地,打败了驻扎在盖州的后金鞑子,生擒了后金的武英郡王阿济格,直接威胁到了沈阳,如此情况之下,皇太极被迫马上撤离,避免沈阳出现危险。

泪流满面的李倧,朝着大明京城所在的方向行礼拜祭,不管怎么说,皇室保住了,没有臣服后金,尽管说损失巨大。

正月底,李倧毫不犹豫的提拔了亲近大明的大臣,弘文馆校理尹集被提拔为翰林院学士,翰林修撰吴济达被提拔为吏部侍郎,台谏官洪翼汉被提拔为御史。

同时,李倧派遣三人赶赴大明京城,向大明皇帝表示感谢,同时也前去拜谒,这是朝鲜必须要尽到的礼仪。

第三百六十三章两极分化

崇祯十年,正月十五,紫禁城乾清宫。

正月十五本来是休沐的时间,不过内阁大臣可没有这样的待遇,他们一大早就来到了乾清宫,随后来到乾清宫的是新上任不久的兵部尚书杨嗣昌。

这一切都是因为永宁之战。

郑勋睿的两份奏折都送到京城来了,而且郑家军副总兵王允成押解后金武英郡王阿济格、甲喇章京富察坤等一千余后金鞑子的俘虏,以及八千余后金鞑子的人头,已经在京城外面等候,郑家军获得的再一次巨大胜利,让皇上振奋,以至于正月十五将诸多大臣召集到乾清宫议事,专门讨论如何表彰郑家军以及对付后金鞑子的事宜。

皇太极率领大军入侵朝鲜,朝鲜使者前来求援,皇上的态度模棱两可,按说后金鞑子的实力非同一般,朝廷已经没有实力救援朝鲜了,故而一切让郑勋睿自行做出决定,想不到的是,郑勋睿率领郑家军,竟然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皇上出现在乾清宫的时候,脸上带着笑容。

“诸位爱卿,今日是元宵节,朕让你们来议事,想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宜,杨爱卿,你将郑爱卿奏折之中所言之事,详细说一遍。”

杨嗣昌拿出了郑勋睿的奏折,开始通报奏折上面所说的事情了。

正月初一,郑家军从蓬莱城出发,两天之后抵达双岛,采取了突袭的战术,迅速展开厮杀,到正月初五,占领了双岛、旅顺口、金州、新会、复州、永宁和旋城等地,共剿灭后金鞑子三千人、汉兵三千人。正月初九,驻扎盖州的后金豫亲王多铎、武英郡王阿济格率领八千后金鞑子前来进攻,妄图收复复州等地,郑家军与后金鞑子在永宁激战,此役剿灭后金鞑子七千余人,生擒武英郡王阿济格。

郑勋睿决定在旅顺至复州等地驻扎郑家军将士一万人。同时在蓬莱城驻扎郑家军将士五千人,此外郑勋睿恳请争控蓬莱城以及蓬莱水师。

郑勋睿建议,驻守辽东的朝廷大军,可朝着大凌河方向进攻,威胁广宁、西平堡等地,剑指沈阳。

郑勋睿提出如此建议的原因,是皇太极率领十二万大军进攻朝鲜,沈阳驻扎的后金鞑子人数不多,辽东朝廷大军发动进攻。驻守复州等地的郑家军配合,可以让皇太极首位难以兼顾,如此皇太极必定要撤离朝鲜,回防沈阳。

杨嗣昌说的很是详细,足足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尽管诸位内阁大臣早就知道这里面的事宜,但还是听的很仔细。

杨嗣昌说完之后,内阁首辅温体仁首先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郑大人之建议可行。后金鞑子号称二十万大军,皇太极率领十二万大军前往朝鲜。多铎率领一万人驻守盖州,加上分布在其他地方驻守的至少五万人,也就是说驻守在沈阳的后金鞑子也就是两万人左右,郑大人率领郑家军,收复了双岛、旅顺、金州、新会、复州、永宁和旋城等地,这就是控制了辽东沿海。朝廷可以两面进攻后金鞑子,让其难以首位兼顾,如此皇太极肯定要从朝鲜撤兵。”

温体仁如此快的表态,这是很少见的情况,作为内阁首辅。一般都是在最后表态的。

温体仁表态之后,张凤翼跟着开口了。

“臣赞同杨大人之建议,可令驻守山海关等地的祖大寿、吴三桂等人,发动进攻,同时令郑家军进攻盖州,如此造成的态势,会令皇太极无所适从。”

钱士升和侯恂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开口说话,他们内心的感慨肯定是很多的,郑家军突袭旅顺,几天时间占领了旅顺到复州的大片地域,而且打败了反扑的后金鞑子,获得巨大的胜利,怎么看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偏偏郑勋睿完成了。

到了这个时候,钱士升和侯恂无话可说了,他们就是想着从中找到毛病,也基本做不到。

温体仁和张凤翼说完之后,皇上的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

“温爱卿和张爱卿说的很好,朕看可行,不过朕的想法,既然从辽东和复州发起进攻,那就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战绩,可命令郑家军一举拿下盖州,山海关的祖大寿和吴三桂收复大凌河城。。。”

皇上还在说的时候,乾清宫里面沉默下来。

皇上说完,钱士升迅速开口说话了。

“臣以为皇上之筹划完全可行,郑大人趁机占领盖州,伺机收复耀州、海州等地,辽东方面,祖大寿和吴三桂收复大凌河城,直接威胁广宁,此役可由蓟辽总督洪承畴大人全面指挥,若是做到这一步,臣以为五年时间之内,可彻底剿灭后金鞑子,平复北方的忧患,我大明北方从此安稳下来。”

钱士升开口说话之后,张凤翼的脸色变了,杨嗣昌的脸色也变了。

两人的心思不一样。

张凤翼从钱士升的话语之中,嗅到了不一般的意思,一方面钱士升提议蓟辽总督洪承畴指挥进攻后金鞑子的总体战役,这等于是直接剥夺了郑勋睿的指挥权,郑勋睿想着在复州方向展开任何的进攻,都要禀报洪承畴,另外一个方面,要求郑家军进攻并且拿下盖州,这等于是控制了辽河的入海口,直接威胁到了辽阳和沈阳等地,皇太极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拼尽全力夺回盖州,如此情况之下,郑家军将要遭遇到巨大的威胁。

这就是直接打击郑勋睿和郑家军的举措。

杨嗣昌是兵部尚书,他很清楚,目前的情况之下,期盼着短时间之内打败后金鞑子,这是不成立的,若是贸然进攻,恐怕目前拥有的大好局面,一夜之间可能全部丧失,朝廷与后金鞑子作战多年,几乎没有取得什么主动性的胜利,此次郑家军收复了旅顺到复州等地,可谓是第一次主动进攻取得的胜利。

这种大好的局面丧失,兵部首当其冲,要承担一切的责任。

钱士升说完之后,张凤翼再次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打击后金鞑子的战役如何进行,还是需要召见蓟辽总督洪承畴大人,以及漕运总督郑勋睿大人,由他们亲自禀报皇上,提出建议。”

张凤翼说的很是委婉,没有直接反驳钱士升,不过谁都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

张凤翼说完,杨一鹏也跟着开口了。

“臣以为张大人说的是,郑家军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朝廷应该予以嘉奖,召郑勋睿大人入京,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皇上微微点头。

“朕以为可行,传旨,召蓟辽总督洪承畴、漕运总督郑勋睿进京,商议讨伐后金鞑子的事宜,张爱卿、杨爱卿,你们代表朕,前去安抚郑家军副总兵王允成等人,令其在京城等候,待到洪爱卿和郑爱卿来到京城之后,一并前来觐见。”

接下来就是如何处置武英郡王阿济格的事宜了。

去年擒获的阿巴泰,以及三千后金鞑子,让皇太极耗费千万两白银赎回,此次擒获的阿济格,身份和地位都高于阿巴泰,阿巴泰是后金的贝勒,可阿济格是郡王。

钱士升和侯恂建议,应该斩杀阿济格,激励大明将士的士气,他们的意见很明确,因为朝廷马上要和后金鞑子展开全面的厮杀,没有必要为了钱财而对后金鞑子示弱。

张凤翼不同意斩杀阿济格,认为还是应该交换,同时张凤翼认为,如何处置阿济格,应该是听一听郑勋睿的意见。

皇上最终还是采纳了张凤翼的建议,毕竟阿济格是郑家军生擒的,前方战斗的情况,也就是郑勋睿等人清楚,该如何处置阿济格,还是应该听从郑勋睿的建议。

商议政事的时间不长,皇上的兴致是很好的,毕竟讨论的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皇上当即决定,戌时和内阁大臣一同到庙会赏月,与万民同乐。

张凤翼离开乾清宫的时候,脸色不是很好,尽管说郑家军在旅顺和复州等地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斩杀和生擒后金鞑子万余人,此次的胜利比较去年的胜利,还要辉煌,可惜内阁商议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到目前的实际情况,严格说起来,朝廷的军队战斗力是比不上后金鞑子的,可惜皇上的信心爆棚,因为一次两次的胜利,就想着彻底打败后金鞑子了,这是不现实的。

皇上有了这等的心思,钱士升和侯恂等人予以支持,会让皇上的决心更加的坚定。

郑勋睿已经写给信函,在信函里面表述了明确的意思,目前之情况下,朝廷更应该稳妥,维持现状,不要对后金鞑子展开全面的进攻,而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内部,一方面彻底剿灭流寇,一方面想方设法改变府库缺乏银子的问题。

张凤翼是赞同郑勋睿的意见的。

皇上的心思和局势的变化,让张凤翼担心,到时候郑勋睿来到京城,恐怕会与皇上之间发生争议,目前情况之下,皇上是不想稳定的,想着乘胜前进。

张凤翼回到府邸之后,几乎没有过多考虑,提笔给郑勋睿写信了,他要提醒郑勋睿,必须做好一切的准备。

第三百六十四章必须稳定

郑勋睿大胆预测,皇太极从朝鲜撤兵之后,绝不会进攻复州等地,其最担心的还是沈阳和辽东等地,故而他准备离开复州和旅顺等地,回到淮安去。

郑勋睿还想着能够回到淮南去过正月十五,元宵节能够陪着家人,也是一种安慰。

可惜郑勋睿的计划,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