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传奇 >

第107章

明末传奇-第107章

小说: 明末传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蛮子的家在镇子的最西面,孤零零的两间土墙屋。

推开门,一股生冷的气息传来。

徐望华还以为家里没有人,这里看上去也不像是有人居住的样子,屋子里黑乎乎的,大白天走进去都感觉到不适应,等到眼睛适应之后,他才看见一个双眼无神、头发花白、脸色惨白的女人睡在炕上,身上盖着的是破烂的棉絮,要不是这个女人的眼睛还能够动弹,没有谁相信这个女人是活的。

中年人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介绍,索性也就没有介绍。

“这个是苏蛮子的娘,身体一直都不好,家里全部都是靠着苏蛮子,您不知道,苏蛮子的娘才三十五岁的年纪。”

徐望华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看见这个女人的时候,以为是花甲之年了。

“以前就是这样的情况吗。”

“不是,也不知道是哪个坑人的出的主意,说是苏蛮子家里是最困难的,要是苏蛮子家里的赋税都上交了,其余的还有什么话说,三天前来征收赋税的时候,他们首先就是到这里来的,家里有用的东西全部搬走了,就连棉絮都折价了,苏蛮子当时就和军士闹起来,结果被关到县衙去了,苏蛮子的娘就变成这幅模样,要不是街坊邻居送一些吃的,早就饿死了。”

徐望华的眼睛有些红,额头上的青筋也隐隐的冒出来了。

曲子镇距离县城是最近的,这里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地方是不用说了,这不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吗,要是任由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恐怕不要一个月的时间,怒火就可能淹没整个的庆阳府。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徐望华对着身边的连个亲兵开口了。

“你们想想办法,帮一下这个苦命的女人,总不能够眼睁睁看着她饿死。”

县衙里面,已经关了好些人,这些都是和征收赋税的衙役或者是军士发生争执的,其实也不算是什么争执,徐望华已经了解过情况,无非是嘴上说了几句话,或者是要求官府留下一些东西,绝大部分被关押的青壮,已经是奄奄一息。

徐望华脑子里迸出了很多的想法,几乎都是愤怒,可是他必须控制自身的情绪,这么多的问题,依靠他一个人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而且他是秘密的下来调查,必须将最为真实的情况,禀报给郑勋睿,可是看着眼前这些情景,徐望华实在难以憋住。

他离开曲子镇的第二天,苏蛮子的娘因为遭受了太多的刺激,加上唯一的儿子被官府抓去了,没有能够挺过来,最终辞世。

听到这个消息,徐望华一拳打翻了客房里面的桌子,他很清楚,遭遇这样的变故,苏蛮子一定会投靠流寇,而且会成为坚定的造反者。

徐望华离开环县的时候,带走了苏蛮子。

当然苏蛮子离开环县之前,回到家里去拜祭了母亲。

感受到了事态的严重,徐望华觉得,有些策略可能要发生变化了,他吩咐身边的亲兵,调查的过程之中,秘密搜集下面的情况。

第一百九十章自掘坟墓

桌上摆着州县衙门的告急文书,陈尧言略微的感觉到紧张,不过他还是无所谓的,只要能够将征收到的赋税上缴朝廷,那他就以胜利者的姿态离开庆阳府,回到京城去了,他到庆阳府来,本就是临时的决定,年内完全可以离开的。

屡次的弹劾郑勋睿,想不到郑勋睿毫发无伤,官倒是越做越大了,陈尧言不服气,他的心态早就变化了,不是从朝廷的大局出发,而是转化成为个人之间的恩怨,他堂堂的户科给事中,就连内阁大人都不能够小瞧的,弹劾一个四品的官员,屡屡碰壁,这对于个人的尊严是极大的伤害,不能够忍受。

来到庆阳府,当然是上面的安排,目的也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弹劾郑勋睿,你郑勋睿是延绥巡抚,不是总说延绥各地困难吗,那我就来征收赋税,将这些赋税上缴朝廷之后,看看你郑勋睿还如何说延绥各地困难,当然后面的事情,与他没有关系了。

出任庆阳府知府,陈尧言是绝不会去拜见郑勋睿的,他甚至想到了,自己离开庆阳府之后,郑勋睿马上就会接受朝廷的惩罚,被投入到大牢之中也不稀奇的。

来到庆阳府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陈尧言没有出过府衙,一切的决定和决策,都是在府衙完成的,下发的文书是明确的,要求是严厉的,下面若是做不到,他是肯定弹劾的,期间他也见了宁州知州和庆城县知县,一番训斥的话语,让两人无言以对。

陈尧言根本就没有将地方官吏看在眼里,他接触的官吏不一样了,要么是南京六部和都察院的官吏,要么就是朝廷的官吏,所以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毫无掩饰的表露出来。

这地方官吏也是怪了,看见这样的情形之后,都是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丝毫的辩解,更不敢有什么解释,尽管说按照府衙的要求征收赋税,下面已经惹出了很多的事情,有些地方开始出现流民了,或者是饿死人的情况了,他们除开写出来告急文书,依旧不敢违背知府大人的要求,不敢停止征收赋税的事宜。

征收赋税的事宜已经进入到尾声,陈尧言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各地送来的报表,上面赋税的数字不断的增加,这是他最愿意看到的东西了,只要将这些赋税押解到京城去,那么他就可以堂堂皇皇的回到京城去,接下来的弹劾,郑勋睿无法承受。

陈尧言做事很绝,算得上是釜底抽薪,府州县府库的存粮,他同样会交易之后,折合成为银子上缴朝廷,也就是说庆阳府什么都不会留下,就算是暂时不能够弹劾到郑勋睿,也留下一个乱摊子,让郑勋睿无法承受。

这样做颇有赌博的意思了,若是不能够短时间离开庆阳府,留下的时间稍微长一些,那他也就麻烦了,毕竟州县的告急文书都在桌上放着,陈尧言明白,自己的做法,会让庆阳府在最短的时间之内,陷入到骚乱之中。

巡抚衙门,厢房。

郑勋睿脸色铁青,看着手里的信函。

徐望华和郑锦宏两人坐在一边。

将手中的信函拍在桌上,郑勋睿开口了。

“不顾百姓的死活,做出这等龌龊的事情,想着安然的离开庆阳,陈尧言,你以为你的算盘打的那么如意吗。”

徐望华跟着开口了。

“大人,庆阳府征收赋税的事宜基本结束了,属下通过半个月的暗查,发现情况异常严重,官府不再救济百姓,百姓家中的存粮悉数被收缴,而且是低价收缴,很多百姓家中断粮,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开始沦落为流民,这种事态一旦发展下去,庆阳府的局面无法收拾。”

徐望华说完之后,郑锦宏跟着开口了。

“徐大人不仅仅是收取赋税,而且还准备将府州县库房的粮食全部都卖掉,他肯定是想着将银两押解到京城去的。”

郑勋睿脸上的神色更加的冷酷。

“为了一己之私,不顾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官员,若是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天理不容,巡抚衙门不能够无动于衷了,徐先生,你马上拟出文书,直接下发到庆阳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告诉他们,府库之中的存粮,一粒都不准卖掉,若是有谁敢于卖掉,以私通流寇处理,这份文书,两日之内送达庆阳府所属的府州县衙门。”

“郑锦宏,得到陈尧言照顾的那些商贾,你想办法将他们全部押解到延绥镇,我要亲自问问他们,他们怎么赚到的百姓的血汗,我要他们加倍的吐出来。”

安排布置完毕之后,郑勋睿的目光转向了徐望华。

“徐先生,陈尧言如此的妄为,你看到了诸多的实际情况,说说该怎么让陈尧言付出代价,此事的根子还是在陈尧言的身上,若是不能够解决陈尧言的问题,日后的局面会更加的糟糕。”

徐望华稍稍犹豫了一下。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陈大人的做法太过分了,这等的做法与流寇没有任何的区别,属下以为,另辟蹊径,让陈大人没有任何的出路,置其于死地,让他背后的人不敢出手保护,才是最好的办法。”

郑勋睿微微点头,很多的事情,不能够总是从正面的角度出发去解决。

郑勋睿的态度,让徐望华的胆子大起来了。

“那些吸血的商贾,应该是有利用价值的,属下觉得这是最好的机会,通过这些商贾,定陈大人一个贪墨的罪名,是很简单的,无利不起早,这些商贾得到了巨大的好处,自然是要感谢陈大人的,将他们押解到延绥镇之后,让他们全部予以交代,至于说数目就由审讯之人定下来了。”

“其次就是勾结流寇,陈大人因为同情流寇,故而滋生出来勾结流寇的事宜,虽无其心,可实际做法支持了流寇,庆阳府本是很稳定的地方,陈大人不顾百姓死活,大灾之年征收赋税,导致百姓没有了活路,饿死之人不计其数,沦落为流民的数量更是庞大,这些人因为官府的横征暴敛,或者因为家中老人的去世,痛恨官府,决议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庆阳府所辖的一州四县,没有一处地方是稳定的。”

“只要有了这两条罪名,陈大人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郑勋睿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

“徐先生的建议很不错,此事就请徐先生和郑锦宏两人办理,速度越快越好。”

巡抚衙门的文书迅速下发到了庆阳的府州县衙门。

应该说巡抚衙门的告示,是不应该直接下达到州县衙门的,最多到府衙就可以了,但这份文书不一样,州县衙门收到了这样的文书,知州知县自然知道应该如何做,就算是府衙,还有其他的官吏,也不会完全听从知府大人的要求做事情了。

毕竟庆阳府各地开始混乱起来,州县衙门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延安府和榆林边镇都是稳定的,唯独庆阳府出现状况,最终他们是无法逃脱惩戒的。

陈尧言看着巡抚衙门的文书,脸色铁青,他正准备动手将府库的粮食处理掉。

信函已经写出来,送到京城去了,他的任务基本完成,开始做着回到京城去的准备了,这一次立下功劳之后,至少能够被任命为右佥都御史,他很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可能长时间的保密,所以进度是最为重要的,按说征收赋税不过是一个月的时间,远在延绥镇的郑勋睿,不可能关注到庆阳府的情况,可偏偏巡抚衙门的文书出现了。

陈尧言不会在乎巡抚衙门的文书,他是庆阳府知府,庆阳府所辖的州县衙门,就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事情。

知府衙门的文书也跟着出来了,这是与巡抚衙门要求完全相反的文书,要求州县衙门处理府库之中的粮食。

陈尧言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这份文书。

文书下发之后,陈尧言马上感觉到不对,他和巡抚大人对着干,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无法解释的,所以在文书下发的当天,他马上就命令衙役收回来,可惜发往环县的文书失踪了,连同送文书的驿丞一道不见了。

陈尧言收回了大部分的文书,马上给京城写信,要求迅速回到京城去,府库的粮食,看来是无法处理了,他需要尽快的回到京城去,庆阳各地的乱局,他是清清楚楚的,这个时候若是继续留在庆阳府,他的结局会非常的悲惨。

信函寄出去之后,陈尧言恢复了从容,对于州县衙门的告急文书,一概不予理睬,也不做出任何的回复,他本来就没有打算在庆阳府多长时间的。

大凡赌博之人,总是将一切都设计的非常好,总以为自己能够获得胜利,陈尧言也不例外,他根本不知道巡抚衙门发出这份文书的含义,更不知道他已经自掘坟墓,或许是一直在南京和京城,对下面的情况不熟悉,或许是对上面的人过于的信任了。

第一百九十一章证据链

讲究效率和高速运转是郑家军的传统,更何况是郑锦宏亲自负责做的事情。

七名商贾在接到了巡抚衙门的邀请之后,是非常高兴的,忙不迭的赶赴延绥镇,他们以前就和巡抚衙门做过生意,特别是粮食生意,还是赚到了一些银子,可惜这一次来到延绥镇之后,他们遭遇到的是被关押在大牢。

徐望华亲自审讯这些商贾。

自古民不与官斗,商贾更是明白这些道理,在弄清楚事情的原位之后,这些商贾后悔不迭,完全按照徐望华提出的要求招供了,而且情愿拿出大量的银子,这个时候割肉也无所谓了,只要能够保住性命。

暗访搜集到的情报,徐望华也全部整理出来,根据情报写出来材料,秘密的找到了相关的农户在上面签字画押,其中就包括苏蛮子。

最为关键的是拿到了知府衙门下发的文书,这是和巡抚衙门对着干的文书,自此陈尧言又多出了一个罪名,以下犯上,当然这份文书证明的不仅仅是以下犯上的问题,还有印证贪墨和勾结流寇的作用。

时间紧急,庆阳府各地已经出现了饿殍满地的情形,很多的事情不能够耽误了。

巡抚衙门,厢房。

奏折的草稿已经拟出来了。

经手此事的徐望华,侃侃而谈。

“庆阳府知府陈尧言的第一项罪名贪墨之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七名商贾全部都交代了,他们依靠陈尧言的支持,以低价收购粮食、高价卖出,从中赚取了大量的银子,这些赚取到的银子,三分之一是要在陈尧言离开庆阳府的时候给与的。”

“陈尧言违背巡抚衙门的文书,准备强行卖出府库的所有粮食,也是这些商贾经手,庆阳府府库的存粮一共有三万两千石,陈尧言以每石三两五钱的价格卖出,最终以八两银子的价格卖出,这一笔交易可以赚取十四万四千两白银,陈尧言从中可以获取四万八千两白银。”

“加上征收赋税过程之中,强行低价收购百姓的粮食,陈尧言可以获取六万两左右的白影,陈尧言出任庆阳府知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贪墨银两达到了十万两的数额。”

“一边是陈尧言大肆的贪墨,一边是庆阳府各地百姓流离失所,沦落为流民,饿死人人的情况已经在各地出现,可是对于这些情况,陈尧言不闻不问。”

“第二项罪名勾结流寇,庆阳府所辖的一州四县,本是很平稳的,官府考虑到今年是大灾之年,准备了救济的粮食,而且安抚了涌入庆阳的流民,最大限度的稳定了局面,可陈尧言出任知府,赶走了流民,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大肆的征收赋税,导致原来留在庆阳的绝大部分流民被迫离开,其中一部分已经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

“因为大肆征收赋税,庆阳府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饿死之人早就出现,官府不考虑到救济百姓,反而对这些流民实施驱赶,知府衙门发布的告示之中,严令各地不允许呈报出现流民的事宜,凡出现的流民,都是流寇,此举导致流民走投无路,让流民更加的痛恨官府。”

“这些流民得不到官府的救济,甚至被驱赶和屠杀,要么饿死,要么投奔流寇,知府衙门明知此事会发生,却放任不管,这等同于帮助流寇。”

“朝廷正在山西等地大规模的剿灭流寇,此时庆阳府衙的做法,不仅没有考虑到安抚百姓,反而督促百姓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此举岂不是勾结流寇。”

“第三项罪名是以下犯上,被巡抚衙门发现其龌龊勾当之后,擅自下发文书,要求府州县衙门卖出粮食。”

“陈尧言身为庆阳府知府,乃是接受朝廷的重托,在其龌龊行径被巡抚衙门发现之后,本应该负荆请罪,可其做法完全相反,乃是困兽犹斗。”

“这无疑是罪加一等,须知庆阳府各地出现流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官府采取救济的措施,拿出粮食来,让百姓能够安顿下来,回到家中,可陈尧言为一己之私利,不惜釜底抽薪,变卖官府的所有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