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6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6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长起初还不想答应,但当他看到一万大洋的时候,不到一个小时县公所就贴出了告示:“兹有清河村山脉悍匪为祸乡邻,国势危急,唯有村民联防互助,方能保一方太平。经呈报南宁都督府,特此批准清河村善商陈绍组建清河村保安团,特任命陈绍为保安团长,授予陈绍少校军衔!一干军费自筹,希图早日荡平清河悍匪……”

而所谓的半夜枪声的制造者,这时候正在军营里和新来的700新兵一起挨训。

七百人的保安团却拥有20挺轻重机枪,人人一套军装,军靴,军帽,陈绍这个保安团长也算是有了军队的气派。

在军营里吃完午饭,陈绍命令所有人在操场集合。

身为这支七百人小军队的团长,陈绍的头脑非常的清醒,在操场上他的讲话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被保安团的每个人记在心里。

“……我身边放的是军规三十六条,第一条就是服从命令。而这三十六条军规的旁边站着我,你们的团长。从今天起,你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在我的手下当兵,就必须服从我,遵守军规戒条。违反了任何一项,轻则军规处置,永不得再入我陈绍手下任何一间工厂矿,永不得领取我陈绍发放的一分一毫救济,永不享有我陈绍势力范围内任何一项福利与优惠。而重者,枪毙。

另外,从今天起,我宣布,第一个月考核,成绩在后面两百名的直接变成预备队成员,待遇是保安团的一半,以后凡是每月训练考核最后五名,民团预备队也将是他们的归宿,预备队成绩前5名的可以转成正式保安团成员。”

从那时候,原本只是普通农民的保安团士兵们,个个都拼命地训练,保安团按照民国广西编制,暂编二个营六个连。

陈绍的规定确实很严厉,但执行的情况好的让人难以置信,尤其是所有人都极力的拥戴他,清河村几乎成了他的个人地盘。

原本的羊肠小道被他修出了马路,也很多地段铺上了水泥路,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型马车和汽车来回各个村和县城作为交通工具,这是陈绍旗下的陈氏运输公司。

原本缺衣少穿的村民,个个都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一两件陈氏服装工厂生产的被服,这还不算那些老弱病残领取的免费被服。

原本没学可上,半大小子吃死爹娘的情况,如今变成了几所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坐着清河村及清河村方圆十里外乡的近四百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技术学校,教育系统日趋完备。

原本没吃没钱的农民,只要肯干,每个月进厂矿拿个2块钱很容易,更不用说化肥以及越来越多的肥料开始生产出来后,加上优良的种子,粮食的产量已经高到了让村民难以置信的地步。即便连种田都要那些半大小子的农林技术人员教又怎么样?能吃饱饭,隔三岔五地吃上从不敢想的大米饭是绝对的事实。

……

半年的大发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不只是清河村,甚至连周围的几个乡镇都渐渐受到了辐射影响。

各个村子都开始流传起这样的事:

想读书没钱?清河村的学校是免费的,只需要参加学习组织的勤工俭学,你一个钱不花都能读小学。

家里没钱揭不开锅?走,一起去清河村看看,听说那里的钢铁厂和新建的汽车厂在大量招人,哦,就是那个会跑的铁盒子。

嫂子的针线活做的不错?走,去清河村服装厂碰碰运气,一个月2块多钱的工钱,足够你把几个孩子都养的好好的,而且还能半价买到鸡蛋和猪肉呢。

力气大,但不会做农活?走,去清河村看看,保安团虽然招满了,暂时进保安团团预备队训练也好,只要肯干,工钱一样不少,还有机会进保安团团。

铁匠?还会做鸟枪?去吧,清河村能找到一份合适你的工作,还有机会分配到一套新房子。

赤脚大夫?听说清河村正在组建什么清河村乡医诊所,你去看看能不能打个下手。

什么?昆明回乡的学生?听说清河村正在招老师,你去试试吧,那工资绝对让你难以想象。

一时间,清河村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那些想改变生活,想过上好日子的人不断地吸引过去。

第十章 半年发展

1914年,11月30日(以后日期换成公历)

距离上次在清河村演讲已经过了整整半年,现在的清河村和半年前的完全不一样,一条条笔直的水泥路,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汽车川流不息,村里的马路边上还有一盏盏路灯,路灯后面是一排排整齐的砖瓦房,在原来清河村中间,耸立了这一栋6层的钢筋混泥土大楼。大楼上还有几个大大的红字:龙腾集团办公大楼。

远处群山下,一座座工厂坐落有序的坐落在山下,从山脚下直接延伸到清河村。清河村左右两边还有几个巨大的牲畜养殖场。在山里那个巨大的山谷里,最里面几辆全密封的怪车进进出出,再往外面一点坐落着6间巨大的战车工厂,战车工厂后面一辆辆拉着钢铁的卡车进进出出,因为战车工厂的后面是一个巨大的钢铁厂,原本那里是6间钢铁厂,后来为了方便生产,打通墙壁连在了一起。再出来一点是一间间封闭的长方体屋子,仔细的数一下整整齐齐排列了有30间,无数的电线连在一起,再牵往里面的工厂和山脚下的清河村和周围的工厂,工厂太多了,再加上周围几个村子的电力需求,磁能反应堆是越建越多,到现在山谷里面已经建满了,以后要建只能另寻他处。

电厂再出来就是一座中国兵营,这个兵营是专门训练保安团,而清河村旁边的兵营是预备役的训练场地。站在兵营外面还可以听到里面传来保安团训练呼喊的声音,早上的时候还可以听到一阵阵枪声,和一声声大炮的轰鸣声。经过半年的训练保安团的士兵已经全部达到1级列兵的水准,在每天大堆子弹的喂养下,个个枪法进步神速。虽然这半年来保安团的人数没有提高多少,保持在800人左右,但是预备队的人数却有1000人的规模,但是论实际战力绝非一般的部队可以比拟的。现在保安团的和预备役的装备为毛瑟98K步枪,轻机枪是勃朗宁WZ1928,重机枪是M2布朗宁机关枪。

而且保安团的编制为:正式保安团成员暂编成保安团一营,一营中一个班有三个战斗小组,一个小组3人,三个人中有一个是组长,其中一个是轻机枪小组余下的两个全部是步枪小组,一个班有三个组长,一个班长,共10人。三个班为一个排,一个排有一个重机枪火力支援班,配备三个重机枪小组,一个排加上正副排长共42个。三个排为一个连,一个连配备一个通讯组3人,还有一个直属山炮排23人,拥有6门75MM山炮,一个汽车班6量汽车12人,一个连加上正副连长总数167个。三个连为一个营,一个营配备一个通讯班10人,一个直属山炮连71人,拥有18门75MM山炮,加上一个汽车排18辆汽车36人,还有一个炊事班10人,加上直属警卫班10人和重火力支援排32人,一个营的总数为672人。现在一营的任务是训练,没有任何任务,别看才几百人,要是看火力强度,完全可以顶得上国内的一个师,就是和德国的一个团比也不差。而预备役暂编为一个普通的加強营一起训练,为保安团二营,没有山炮,也没有汽车。但是二营承担着整个清河村工业区的保安,配备军犬,昼夜在整个清河工业巡逻,在整个进出清河工业区的路上设立路卡,检查来往行人车辆,和保证道路施工的安全。

还有一支部队在不远处的防城港,虽然这个部队人数很多,但是不算在保安团的编制之内。因为那是一直纯粹为了培养海军而存在的部队。人数在1000左右,由以为海军高级教官和两个初级教官带领训练。这也是幸好周围有海,有不少渔民,都是被清河村高薪吸引过来的,由于现在还没有军舰,一直都在造船厂旁边的兵营里面训练着,不过每个人都配备毛瑟98K步枪,同样也承担造船厂周围的警戒任务。

而在造船厂周围也建起不少的民房,里面居住的都是这半年来从国外招来的造船工人,和陈绍建起的技术学校的第一批船舶工人,由几个高级技术工带领参船舶建造,还有许多在江南造船厂被挖过来的熟练造船工。在船厂不远处也建起了几个矿石精炼厂和一个由6个钢材厂组合起来的大型钢材厂,还有一个木材加工厂,一个油库,几个磁能反应堆提供电力,专门为造船厂提供造船材料。

在造船厂的旁边一个巨大的码头正在动工,那片地区地区比较平坦,面积也很大,不过现在上面都堆满了钢筋和水泥,还有石料,从岸上往海里伸出了4条长长的平面桥型建筑,长度还在不段延伸,按照建筑图纸,等这个地方建成,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巨大的军港和轮船装货码头。

由于时间尚短,路途也有点长,这个造船厂和清河工业区之间有一段只是简易的黄土路,也由于周围没有什么村落,所以这个船厂还鲜为人知。

坐在龙腾集团大楼的办公室里,陈绍点起一根龙腾牌香烟想着这半年来的颠颠滴滴,嘴角慢慢的翘了起来。现在的龙腾集团也不是半年前的龙腾集团,规模扩大了十几倍,员工几千人,整个华石县都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每天运出去的武器一车接一车,国内军阀每天都在争地盘,天天打来打去,虽然陈绍也想马上统一全国,凭借着现在的武器生产速度,几天就可以武装一个师,要是不管士兵死活,还是可以统一中国的。但是没有良好的基础,和稳定的后方,没有无数个以自己为首的政府官员来治理国家,那自己也不过是第二个袁世凯。

而远在美国的詹姆斯这半年也是发展迅猛,一大批牛肉罐头个牛奶猪肉鸡肉罐头,烟酒打火机牙膏牙刷杯子毛巾之类的杂货,还有一些像丝袜之类的女性用品,全部在清河工业区生产完毕,再运往香港然后由香港装船前往美国。

运送的船队是詹姆斯在美国购买的一家快倒闭的远洋运输公司原来的货船,虽然只有几艘排水量在1000吨左右的货轮,但是现在勉强够用。

由于价格相对来说便宜一点,这些商品在美国卖得还不错,口碑也很好。现在在美国的华盛顿也纽约相继出现了几个龙腾超市,专门贩卖龙腾系列产品。而詹姆斯这个名字也渐渐的走进的美国人的眼中。

虽然现在发展势头很良好,但是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开始5个月,现在不管是同盟国,还是协约国的战争潜力还在,而且每个国家也都认为战争很快便会结束,所以还不会对外面的产品形成依赖。不过要是明年的话那就说不准了。所以陈绍决定从明年开始囤积货物准备销往欧洲,第一对象是同盟国,因为协约国有美国这个工业大国在一边帮衬着,虽然想卖也很难从美国嘴里夺食。

现在已经在慢慢囤积着德国一战时的武器像步枪类:毛瑟经典,MP44,MG42,G43,还有一些德国的军装军靴军帽,水壶之类的单兵物品,虽然每天产量不多,但是等可以真正卖往欧洲的时候,估计到时候数量就差不多了。协约国的东西等到时侯真的有销路了,再生产也不迟。

前两天生化培养巢,培养出了一个科学家,竟然是生物医药专业的,陈绍立马把自己以前记好的青霉素培育方法拿给他看,那家伙如获珍宝,一头扎进作战实验室,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过。要是能量产青霉素的话,想想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伤亡3000W的军队,那要用掉多少青霉素,自己单单卖青霉素就能养起好几个清河村基地了,液体黄金不是白叫的。

其实现在陈绍就缺少,坦克,飞机之类的科学家,虽然半年来前前后后出了一百个生化人,其中也有一二十个科学家,但是就是没有一个坦克和飞机相关的,这点着实让陈绍郁闷了一段时间。而这半年来已经有三十几个间谍撒往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虽然也招到了不少的熟练工人,但是真正的科学家一个都没有,特别是在柏林和巴黎的几个高级间谍,连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都还没有找到,就连在美国的詹姆斯,竟然也没有找到特斯拉。

而十几个在国内的间谍到是找到了中国的航空之父冯如,不过由于陈绍名不见经传,在间谍的再三要求下,才勉强答应前来看看,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到达清河村。

1903年,当得知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后,冯如决心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制造飞机。他得到当地华侨的赞助,于1907年在旧金山以东的奥克兰设立飞机制造厂,1909年正式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任总工程师。公司于当年便投入制造飞机。1909年9月21日,冯如在美国设计制造出了中国人的第一架飞机,并亲自驾驶它飞上了蓝天,实现了中国人的首次载人动力飞行,飞机性能基本达到了当时其它国家的飞机制造水平。1912年,他为报效祖国,带着自造的飞机回国,投身革命,领导了中国第一支革命飞机队。(历史的结局是冯如在1912年驾驶飞机实验的时候坠毁身亡,但是我在这里稍稍做下修改,就改在他驾驶飞机坠毁之前,大家也别在意)

第十一章 青霉素

1914年,11月30日

GZ市,一处私家小院,凉风悠悠的小院里,几个人正坐在一棵树冠发达,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说事情。

“刘先生,我想你应该非常清楚。这次医疗事故,已经让你难以继续待在广州医院,甚至是整个广东的任何一所医院,虽然事故的原因不在你。”

坐在小竹椅上,间三捏着手中的小茶壶,美美地喝了一口。对面的刘树生刚从医院回来,身着领带西服,颓丧着脸,连衣服都还没换,就遇到了这位登门客。

院子里摆放着几样行礼,一个很年轻颇有学识的女人,穿着一身小旗袍站在他旁边,看起来是等着刘树生回来就要搬家。

没有这个不速之客,也许他们已经叫来黄包车,准备出门了!

刘树生是广州小有名气的广州医院的内科医生。而十分钟以前,他刚从医院拿回了一封早就预料到的辞退信。

刘树生低着头,叹息一声,眼前这位自称是清河村工业区清河村保安团的人,居然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来邀请自己前去主持建立什么龙腾医院,年轻人,似乎还不知道创办西医体系医院的艰难,何况清河村在什么地方?还有那个所谓的工业区,什么时候广西已经建立起工业区,为什么自己一无所知。

“间先生,我们家树生并没有错,也不是医术不精,那位患者原本就是死马当做活马医。树生他毕业于……”

“够了!”刘树生抬手止住自己妻子替自己解释,他也不需要解释,那位出身名门的患者死了是最大的事实,即便是中国人开的医院,自己能以被辞退作为处罚,已经是院长努力之后的最好结果了。

“出生于中医世家,求学于上海医学院,隔年因为极高的医学天赋,被推荐留学于英国牛津医学院,专业为细胞与生物学系,兼修临床医学。1914年初,学成归国,就职于广州医院。”

间三似笑非笑地说出了这一串信息,但语气中却带着几分尊敬,是啊,这个时候,能考上牛津医学院,还是学的细胞与生物学专业,这样的人才居然会回国,冲这一点,刘树生就值得敬佩。

“间先生,你的消息很准确。”刘树生苦笑了一下,似乎有些意外,“学艺不精,回到国内,本来想给父老乡亲们用西医看看病,没想到却出了这么大的漏子。怎么,你还是坚持雇佣我,去主持修建一所西医医院。你要知道,那将是一笔很巨大的投入。”

听着他坦率无比的话,间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