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红色警戒之民国 >

第11章

红色警戒之民国-第11章

小说: 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冲锋枪和迫击炮是最近才开始生产的武器装备,冲锋枪的原型是汤普森M1928型,不过陈绍没有另外去命名,直接叫汤普森冲锋枪。迫击炮陈绍只看重60迫击炮,作为一个近距离火力支援单位,而且个头小,另类的弧形弹轨可以把炮弹打到战壕里。迫击炮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今天整个造船厂完全热闹了起来,1000个未来海军的希望,在海军教官的带领下早早的列队在造船厂的门口,还有一群造船厂的工人科学家,等候陈绍的到来。卡车的轰鸣声由远及近,慢慢的停在了造船厂门口,在几千只眼睛的注目下,陈绍打开车门走了下来。看到陈绍下车,1000个海军学员在教官的手势中行了举枪的军礼,海军学员们用整齐的军礼向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长官陈绍表达自己的敬意。

“同学们,学习幸苦吗?”

“不幸苦。”

“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中华未来海洋骄子,等海军正式成立的时候我会一一为你们带上肩章”看着一个个年轻严肃的面孔,也象征的中华民族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在不远的将来在深蓝中自由的驰骋。

“我等绝对会努力学习。”

陈绍两个初级教官把学员们带回军营,问着旁边的高级海军教官:“他们要训练多久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报告长官,陆地上训练1年的基础知识,而后就要上军舰训练,要形成战斗力估计要35年的时间。”

“不急,我等得起,中国等得起。”

看来海军训练速度要尽快提高速度了,陈绍想到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每个国家都可以凑出几十万的海军,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现在这1000人只不过是中国海军未来的种子而已。

今天陈绍来到造船厂是因为,造船厂准备要开始建造军舰了,各种设备工人已经全部到位,而且一下子开工建造三艘,建造图纸也都准备好了,陈福这阵子都呆在造船厂里面,和一群科学家和技术工努力争执着,因为他想马上就开始建造长门级战列舰,但是其他人怕一下子开建大舰,很难顺利的造出来。后来还是陈绍拍板建造三艘驱逐舰,这才结束争执,不过事后陈绍也答应陈福,会在一年之内再造最少三个造船厂(一个造船厂可以同时建造三艘军舰),并且建造长门级战列舰,想到这里陈绍不得不叫在欧洲的间谍多挖些造船工,同时对江南造船厂的员工拉拢更要加大力度。

开工仪式搞得很简单,只有几百个造船工人和二十个技术工加上陈福为首的军舰专家。开工建造的驱逐舰是一款二战时的美国驱逐舰:艾伦·萨姆纳级驱逐舰,陈绍把这款驱逐舰命名为城市级驱逐舰,首舰厦门号,同级别的另外两艘分别是:重庆号,南宁号。

城市级驱逐舰的数据是:

满载排水量:2800吨;

主尺度:全长114。85米,全宽12。34米,吃水3。81米;航速:34节;

舰员:345人;

主炮:Mk。32双联5寸高平两用炮3座;鱼雷:五联21寸鱼雷发射管2具

防空兵器:四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双联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2座,单管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11座;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刺猬弹发射器46座。

这是一款这个时代很先进的驱逐舰,主要是针对放空反潜,这也是陈绍要建造这个款驱逐舰的原因。

今天来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陈绍打算在这里建造一座空军指挥中心,至于飞机,陈绍已经有了来路,冯如那里传来正式的消息,冯如答应过来帮助他建立中国第一支空军部队,而这个地方位置偏僻,地方平整,以后空军正式成军也可以守护造船厂,这也是陈绍要在这里建立空军基地的原因了,而且还要再建造兵营和空军教官,招收空军学员。

第十八章 空军起步

1914年,12月8日

陈绍在造船厂呆了五天,终于把冯如盼来了,和冯如一起过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学生钱鹏飞,徐靖海。三个人一人开着一辆飞机慢慢的停在刚刚建好的空军指挥中心的机场上。这三架飞机是冯如回中国时带来的,也是他自己造出来的。

原本冯如怀着满腔热血,带着学生带着自己的飞机回国参加革命,可国内的工业水平实在是太差了,连一个螺旋桨都造不出来,更别说发动机了,而且国内军阀混战,也没有人拿钱出来搞飞机工业。他回来这几个月,虽然也有参与军阀战争,但是飞机扔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传单,连续几个月被冷落,冯如已经差不多心灰意冷,就在这时候,一个人找上了他,并且带来一张50W美元的汇票,说是给他组建一个飞机研究所,还有一张张工厂的图片。起初那人说这是国内一个爱国志士建立的,他还半信半疑,不得以叫两个学生和那个人一起到照片的地方进行考察,几天后听到这两个优秀的学生对那个地方赞不绝口,冯如也彻底的答应了下来,并且决定带着自己最好的三架飞机一起投靠过去,不过在广州还是留下了几架飞机,和几个回国后紧急训练的几个飞行员后,带着两个学生按照那个人给的地图,飞到了广西,那人说哪里有机场给他降落,本来他想就算有机场那个只是个小型的直线跑到,没有想到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那两条长长的巨大跑道,排有一排排停机坪,一个高耸的建筑,建筑上还有指示灯一闪一闪。在飞机场旁边还有几个大型的厂房,不过在他看不出来这些是什么厂。不远处的海边,是一座大型的造船厂,和一个正在施工的码头,可以看出来造船厂正在建造船舶,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冯如没有想到在国内还可以看到如此规模的造船厂,恍惚中他还以为自己又回到的了美国。忍不住在上空盘旋了几圈,控制飞机平稳的停靠在机场上。

陈绍看着眼前的航空之父,一脸激动的握住他的手说:“冯先生大义,陈绍佩服之至。”

“陈团长,你的所作所为让冯某更为佩服,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两个学生,一个叫钱鹏飞,一个叫徐靖海,都是我的得意弟子,虽然在飞机设计上还属于刚刚入门,但是飞行技术绝对首屈一指的。”冯如此时也很激动。向陈绍介绍他的两个得意门生。

“陈绍欢迎三位的到来,你们是要先休息一下还是直接参观一下。”对于冯如来说,已经迫不及待要到处好好看看。

陈绍带他们参观了防城港周围的所有工厂,冯如一路上不停的向陈绍询问着,知道的越多对眼前这个年轻的团长佩服之心更重了。在这个年代,能够看清世界,不是一味的和国内其他军阀一样争权夺势,而是发展中国未来的工业,并且不惜重金建立重工业,并且达到可以生产汽车,还可以建造军舰,单单这些就要花多少钱啊。如果把这些钱全部哪来武装军队,那在现在的中国政治上也有一言之地。但是这个年轻人没有这么做,而是一步一步慢慢来,这让冯如有些费解,要是先打下一个大大地盘,再来建立工业不是更好吗?

到了午饭时间,在饭桌上冯如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陈团长,冯某有一事不明白,还望解答。”

“冯先生请说,陈绍一定知无不言。”

“我看陈团长家业很大,为什么不起兵直接参与国内政治,最少拥有更多的发言权,这样不是对陈团长的事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基础吗?”

“呵呵,我问一下冯先生,你面对一个腐朽的大厦要怎么办?”

“推倒重建。”

“那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厦第一步要做什么。”

“打好地基”

“那现在中国国内就好比一个腐朽的大厦,里面还有一群人在争来争去,就算我加入进去,得到的也只不过是一个腐朽的大厦,以后要免不了到处缝缝补补。所以我放弃了争夺大厦,而是在大厦旁边自己建立一个全新的大厦,来取代已经腐朽的大厦,而我所建立的工业基础就是新大厦夯实的地基,也是我中华民族未来的希望。”陈绍说的时候一脸自信。

听到陈绍的一番言论,令在座的几个人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等大家都差不多回过神来的时候,陈绍又接着说:“我之所以请冯先生也是为了中国的将来,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空军。现在我的手下,陆军已经颇具成果,海军也已经起步,现在就差一支空军来保卫我中国未来的领空。所以冯先生,我希望你能带领中国未来的空军走向辉煌,而我也会鼎立支持,你要什么我就给什么,你要是说机场不够多,我马上再建,制造厂不够多,我也马上再建。而且几天前我已经在招第一批空军飞行学员,我们以后不但要建立陆军航空兵,更要建立海军航空兵,并且我希望冯先生的两个学生和我们空军教官一起训练新的飞行员。”

“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不会让陈团长失望。”冯如和两个学生想着陈绍为他们画好的大饼,一边异口同声的回答。

第二天,第一批300人的空军飞行员和空军教官准时到达防城港,陈绍为他们在飞机场建了一个新的兵营,开始了理论加实践的训练,理论知识在兵营里面学习,实践是在飞机场,用冯如带来的三架飞机改建成双座的教练机,陈绍把冯如安排在飞机场的空军指挥中心,专门研制新的飞机,旁边的战车工厂也在以那三架飞机为原型紧急生产一批新的教练机。

看着整个防城港有条不紊的发展,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心思这个地方要开始安排防卫力量,虽然位置偏僻,但也不得不防,干脆这次招到的预备团调两个营过来,以海军陆战队的模式开始训练,边想边带着王杰和王小山的回到了清河村。

1914年,12月9日

几则消息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

GX省督军府旗下的18步兵团招收全国爱国人士前来投军,军响……

GX省的龙腾集团在全国各地招收各种熟练工人,工资……

GX省的龙腾集团旗下的船运公司,向全国各地招收,有经验的海员,工资……

GX省的华士镇向全国各地招收一批老师,望各地有识之士前来应聘,为中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这些消息引起了各方的注意,而且适事宜的全国各大城市,架起了许多招工点。每天招工点都人满为患,把一干间谍们忙的快喘不过气来。

上海的一个茶楼内。

“听说了吗,隔壁街有人在那里招工,工资最少一个月两个大洋,我们快去看看吧!”

“真的假的,”

“你没有看到报纸都登着吗,而且我刚刚看到好多人围在那里,里里外外好几层的人,听说人家也不是什么人都要,最好要识字的,要是识字,准能被收取。”

“是啊,我一个邻居,已经被录取了,他原来是在美国洋行里面做事的,听他说只要到GX省那里,开始工作一个月就给他5块大洋,还包出路费,而且听说,人家包了一辆火车,直接到广州,并且下来火车还有卡车接送,我那个邻居已经在准备行李了。”

“有那么好的事,到那里还不是给洋人做事,我在这里还是给洋人做事,没多大区别。”

“不对,我听说不是洋人开的,好像是一个留学生回中国自己办的工厂。”

“中国人开的,如果是中国人开的,那我就去,省得每天受那些鸟气。”

“我们直接去问问,走吧”

说着几个人就出了茶馆,直奔招工点跑去。

这时候全国各大城市都掀起一股找工作的浪潮“什么,你教书先生,快去吧,我听说GX省哪里正在招老师,你去了绝对不会后悔”

“你会电工,我想你去GX省绝对能拿到一个让你满意的工资”

“建筑工人,我听说现在GX省那里正在大建设,你去了肯定不会后悔”

同时各个军阀都收到了一则消息,武器换人,而且只要熟练工人,各种人才都要,一个人换一把三八式步枪和20发子弹,要是能一下子凑满100个人,还多送一把92式重机枪。这对于那些只顾打仗的军阀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不过这个消息也让他们开始知道,原来半年来卖他们武器的便是这个所谓的龙腾公司,顿时让各个军阀眼红不已。不过一个警告让他们不得不让他们平息下来,身在美国詹姆斯向他们发一封电报,对于洋人的插手,他们都不敢妄动。

特别是GX省督军府督军李宗仁,本来还想向陈绍施压,让陈绍就犯,但是詹姆斯依靠美国的身份发给他一份措辞严厉的电报让他投鼠忌器,只能不了了之。

陈绍这次行动总的来说,有利有弊,有利的是,大量的人才涌入清河村,弊处是,他进入了一些有心人的眼中,不过陈绍现在也不怕他们,有詹姆斯在美国提供的保护,最少这几年他不用担心有人明目张胆的来捣乱。不过以后暗地里的动作就必不可免,还好现在间三已经在华石县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间谍机构,黑暗中的较量根本不需要陈绍过多的担心。

第十九章 尾牙

1915年,1月30日

1月30日农历是十二月十六日,再过半个月就是过年了,今天整个清河村彻底热闹起来。

这一个月来的时间对于陈绍来说都是异常忙碌的。除了铁矿和机械厂这些大的项目慢慢扩建外,水泥厂,种子基地,小型化工厂也都慢慢地扩建了起来。幸好这一个多月,从全国各地来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人,还有很多有管理经验的精英,他们很多都是在洋人的工厂里上班的,听到招工消息,跳槽过来,这也缓解了陈绍手下人才紧张才局势。这一个多月陈绍的生化人都是往工程师和技术工倾斜,还好很多民用工厂有了一些专业人才来替代技术工,解放出技术工的同时,更多的技术工投入到了军事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生产中。

实际上,真正影响深远的是陈绍的龙腾集团完成组建和一团和预备团与空海军框架的正式搭建。

如今的清河村,再也不是年初那个破破烂烂的深山老村子了,整个村子只有一部分是曾经的清河村村民的居住房,剩下的一大半都被陈绍的龙腾集团占了。

宽敞的村道,来来往往忙碌无比的拉货卡车和马车,村道上四处吆喝叫卖的商人,这些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为了有序而且有效地管理旗下各家大大小小的工厂,陈绍将各家厂矿整合成了一家公司――清河公司,属于龙腾集团旗下的所有民用企业都包含在里面。

整个龙腾集团都归陈绍一人所有,100%控股。

陈绍没有将手里的一分一毫股份分出去,自己可不是单纯想要建公司赚钱,不论亲疏,都是不容染指陈绍的龙腾集团。而手下的员工只能高薪优待。想孔洪一家子都在陈绍手底下做事,而且孔洪在龙腾集团也算是元老级的人物,但是陈绍也没有把一丝一毫的股份给他,因为他极其清楚,不是自己舍不得,而一旦分出了哪怕万分之一的公司股份,以后这种事情会源源不断地发生,到最后龙腾集团姓什么都说不定。要知道,以后的龙腾集团,可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规模。

自己的东西,还是百分之百握在手里为好,其他人,尽量优待就是了。

为了实现集团统一化和管理集中化,龙腾集团把已经修建好的龙腾大楼当做总部。

龙腾集团总部里面,分别有销售推广部门、行政人事和公关部门,这些部门分布在办公区的二层三层。一层是接待区,四层是间三所在的中商部(中国商业调查部),部长是间三,是人商业情报部门。五层是军事部门的办公地点,六层是陈绍和秘书王杰的办公室!不过陈绍一般都呆在基地里面办公。整个基地里面也被分成两块,一块是部队军情局的办公地点,局长暂定为间四。一个就是陈绍最大的秘密,基地控制台,以及陈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