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961章

国策-第961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这种只能容纳一位军人的政治体制,主要就是为了防止军人专权。

可以说,这是民主制度在和平时期的必要防范措施。

正是如此,从袁晨皓的角度出发,在和平时期,他怎么也不可能超越裴承毅。因为裴承毅只比他大10来岁,而对政治家来说,这点年龄差别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袁晨皓要想出人头地,就得充分利用战争带来的机会。

如此一来,在战争问题上,袁晨皓自然要比裴承毅积极得多。

当然,这也是共和国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问题,因为所有有野心的军人要想超越裴承毅,获得足以自我满足的成就,就得在战争问题上做手脚。毫无疑问,共和国军队中绝对不缺乏像袁晨皓这样的军人,实际上,几乎每一个年纪在60岁以下的将军,都具有非常大的野心。正是如此,不管在什么时候,共和国军队都表现得非常具有侵略性,甚至在很多时候会主动制造冲突。比如在2052年的时候,南亚战区在策划一次打击埃塞俄比亚境内极端组织训练营地的时候就故意轰炸了一支由美国援助的国际救援机构的车队,炸死了包括5名美国志愿工作人员在内的30多人,差点在两个超级大国间引发直接冲突。而这其事件的直接负责人就是南亚战区司令官李东石上将(凌云霄在2047年宣布退役,由李东石接替他出任南亚战区司令)。

同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这些都说明,共和国军队不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

当然,在某些时候,这不见得是好事。

比如在这个时候,袁晨皓就认为裴承毅不再是军人,而是个政治家,其所做的一切不是在为战争服务,而是在为3年后的换届选举服务。

袁晨皓到底在想什么,裴承毅并不在乎。

事实上,军人间的对话非常简单,那就是靠实力说话。

作为货真价实的军人,裴承毅知道不需要向袁晨皓解释什么,到时候自然就明白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拿事实说话。”裴承毅故意停顿了一下,等袁晨皓的神态平静下来之后才说道,“不可否认,能够准确预测十天后的天气的计算机也能对未来战争做个大致预测,但是我们必须承认,预测的东西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确。这次的情况非常简单,蔺慕勋要的不是一份杜撰的计划,而是一份货真价实的,而且让他都觉得可行的战争计划。虽然蔺慕勋不是军人,但是我们不能怀疑他的才能,能够管好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全球头号企业,绝对有点能耐。更重要的是,蔺慕勋对军事工业的了解程度绝对不在你我之下,甚至比我们还要清楚得多。如果我们面对的只是一场局部战争,不需要做全面战争动员,问题还不是很大。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必须在战争爆发前进行局部动员,在战争爆发后就做全面动员,也就是说,军事工业将提前动员。如此一来,我们的战争计划在蔺慕勋面前几乎没有秘密可言,到底可行还是不可行,他一眼就看得出来。你也知道,去年申报预算的时候,他就指出了国防预算中的诸多漏洞。虽然这件事情压了下去,没有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但是我们不应该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不应该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犯糊涂,得罪这位连元首都得礼让三份的军事委员会主席。”

绕了很大一个弯,裴承毅才表达出了他的意思,即袁晨皓的目标过于远大了。

袁晨皓是个聪明人,哪能不明白裴承毅的意思,稍微思索了一下,他开口说道:“也就是说,这不是最终的计划。”

“不是最终的计划,但是与最终的计划肯定有关联。”

听裴承毅这么一说,袁晨皓再次皱起了眉头。

“我们首先得承认,再拖上几年,肯定要比现在就开打更加有利。”

袁晨皓点了点头,没有反对,因为这是他给裴承毅的建议。

因为把目标订得太高,在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袁晨皓才发现,最初订下的很多基本条件都达不到要求,必须重新考量,也就得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所以在2054年初,袁晨皓就提出建议,应该尽量想办法再拖上几年。

“既然如此,我们就得拿出诚意来。”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按照我的了解,蔺慕勋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只要我们把情况说清楚,他就会支持我们,毕竟在根本利益上,他与我们高度一致,不然也不会在这两年里处处支持我们。更重要的是,按照元首在烧烤晚宴上表达的意思,今后将邀请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军事决策,至少会邀请像蔺慕勋这样的主要代表。事实上,这也正是第二轮政治改革的目的之一。如果仍然像以往那样,一切都由元首府与国务院拿主意,除非我们具有王老的战略眼光与胆识魄力,不然我们就不可能像王老那样率领共和国战胜所有强敌。事实证明,我们不是王老,也比不上王老,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必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袁晨皓长出了口气,说道:“看样子,我这辈子是别想说过你了。”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知道袁晨皓已经被他说服了。

“我回去好好考虑一下,大概什么时候需要?”

“当然是越快越好,最迟不过腊月十五。”见到袁晨皓起身,裴承毅也站了起来,“早点给我,让我也有时间好好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们再讨论,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的搞出问题来。”

“那我抓紧时间,搞好了再找你。”

裴承毅没再罗嗦,把袁晨皓送到了门外。

直到这个时候,裴承毅才轻松了下来。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袁晨皓,已经不是2035年时的那个陆军上校了。

    卷十三 道义之争

第82章 新境界

进入2055年,世界局势突然平静了下来。

随着《伦敦条约》全部缔约国在2055年1月31日前正式签署“第三阶段削减方案与监督规划书”,全面销毁核武器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工作正式展开,世界局势得到极大缓解,就连一向鼓吹战争的几家美欧新闻媒体也相继表示,能够顺利实施第三阶段削减工作,将成为人类和平的头等大事。

当然,没人敢忽视和平表象下的暗流。

2055年1月15日,裴承毅就拿到了由袁晨皓提交的战争计划书。

因为离全体代表大会春节休会还有10来天,所以裴承毅没有急着找蔺慕勋,而是在详细阅读了这份不算详尽的战争计划之后,在1月21日找到了颜靖宇,向国家元首汇报了相关工作。5天之后的1月26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九,裴承毅才给蔺慕勋打了电话,邀请军事委员会圭席到副元首官邸商量要事。

从时间安排上就看得出来,裴承毅没有打算给蔺慕勋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对于军事委员会的主席,裴承毅还是得客气一点,所以让东方闻去安排了一顿还算丰盛的便饭。

与颜靖宇不同,裴承毅不喜欢搞花样,这也算得上是避嫌吧。

像往常一样,蔺慕勋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在18点55分,也就是刚好提前5分钟到达副元首官邸。

两人相见,只一个眼神就明白了对方在想什么。

裴承毅的想法自然不用多说,按照约定,他将以介绍战争计划的方式,让蔺慕勋进入共和国的决策圈,从此确定蔺慕勋的政治地位。因为受保密条例限制,加上在元首府的烧烤晚宴上早已商定,所以裴承毅不会提供完善的战争计划,也不会让蔺慕勋带着任何文件离开副元首官邸。

对蔺慕勋来说,一份战争计划显然无法满足他的胃口。

事实上,一个多月前,颜靖宇在烧烤晚宴上提出将战争推迟几年,要求军事委员会给予全面支持的时候,蔺慕勋就对时局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在他看来,真正希望推迟战争的不是颜靖宇,而是裴承毅。原因很简单,作为一个有野心、有抱负的国家领导人,颜靖宇至今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功绩,急需通过一场战争来名留青史。可以说,对颜靖宇这种纯真的政治家来说,因为不存在其他生活问题,比如从来不会缺钱用、走到哪里都有崇高地位、身边总是有一大帮人,所以其最大的野心,实际上就是名留青史,成为万事敬仰的领袖。在这一点上,纪佑国、赵润东与王元庆都做得非常出色,就连顾卫民都留下了惠及千万共和国公民的“青山绿水”,而颜靖宇执政7年,除了炒冷饭之外,没有任何可以让人记住的功绩,不能不说是个大问题。

从这个角度看,颜靖宇肯定希望像当年的王元庆那样,率领共和国取得一次大胜。

问题是,条件与时局都不成熟。

换个角度看,站在裴承毅的立场上,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了。

虽然按照共和国现行政治制度,加上颜靖宇正在大力推行的第二次政治改革,到2057年的时候,裴承毅不一定能够成为国家元首,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两年多之后,只要裴承毅愿意,几乎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很多人看来,裴承毅不缺战功,甚至可以说,除了开国元勋之外,裴承毅是共和国历史上立下战功最多的领导人,辅佐3位国家元首,指挥共和国军队打赢了3场大规模局部战争。问题是,在下一场战争中,共和国需要一位像裴承毅这种富有军事经验的国家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颜靖宇不顾个人得失,在2052年与裴承毅搭档参选的根本原因。

能够成为国家副元首,足以证明裴承毅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领导人。

如此一来,在国家有需要的情况下,他肯定不会避让与推辞,会像在战场上那样,挑起最沉重的负担。

从这个角度出发,裴承毅有足够的理由说服颜靖宇。

当然,蔺慕勋不可能不知道裴承毅推迟战争的原因。

前面已经说过,作为三坚集团前任董事长,也是自蔺彦博之后的第二位董事长,蔺慕勋对共和国军事工业体系的了解程度甚至在裴承毅之上,由此,他对共和国国防力量建设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可以说,让裴承毅决定延迟引发战争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战争准备远未到位。

虽然从2049年开始,共和国就加大了国防建设投入,甚至一度将国防建设当成头号大事来做,但是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特别是在法制较为健全的情况下,除非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不然中央政府不可能为所欲为。别看这几年间,国防开支年年攀升,军费在中央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可是真正用来采购武器的并不多,增长最快的是军人福利与基础军事设施建设。换句话说,在共和国的国防开支中,大约50%变着花样回到了社会上,如果算上用于军事科研的费用,那么国防开支中的65%都用在了与军事采购无关的方面,只有大约35%用来采购新式武器装备。当然,这个比例并不低,只是比起美国高达47%的采购费用来说,就算不了什么了。

当然,这种奇怪的军费结构,还的从实体经济说起。

前面已经提到,早在2042年之后,全球经济再次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作为实业家的蔺慕勋,更加清楚经济问题在哪。归根结底,就是以共和国与美国为首的众多国家,参与了太多的地区性战争,非正常开支过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不振。

拿共和国来说,根据共和国当局公布的数据,在2041年的时候,政府收入就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47%,相当于拿走了一半的社会财富。虽然与21世纪初相比(当时共和国的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国民工资性收入仅占30%多),40年代时,共和国已经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政府收入中的大部分都以二次分配的方式,即以公共福利的方式返还给了纳税人,比如在2041年的财政开支中,公共养老、公共医疗、公共教育这“三公”预算就多达50万亿元,约占政府总开支的40%,如果算上用在科研、赈灾等方面的开支,公共支出占了大约55%。但是从经济学上讲,二次分配的意义远没有一次分配明显,必然会对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是一个幅员超过1000万平方千米,人口10亿的超级大国,根本不可能像北欧国家那样,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福利社会。对共和国来说,加强市场体制才是强国的正途,因此政府必须降低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是减轻赋税,让民众能够获得更多的劳动成果,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当经济出问题的时候,就很难通过行政手段解决了。

或者说,行政手段只能延迟经济危机的到来,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与美国于2050年左右纷纷加大军费投入,并且扩大财政赤字的时候,就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两个超级大国是在变着花样推行“凯恩斯主义”,即通过赤字开支促使货币贬值,由货币贬值拉动通货膨胀,再由通货膨胀来推动社会消费。当然,为了使这一系列的政策产生效果,还得通过扩大军火生产、提高军人福利、加强军事科研等方式把钱送入消费市场,让民众有钱可用。到底是提高军人福利、还是扩大军火生产,就得看政府是在为谁服务了。用几家欧洲新闻媒体的话来说,扩大军火生产,实际上是把钱送给了军火利益集团,虽然这能帮助军火产业工人提高收入,但是真正的获益者不是普通大众,而是少数资本家,而且这么走下去,只会使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导致国家最终不得不依靠战争来消耗剩余物资。提高军人福利产生的效果则截然相反,真正的获益者是军人、以及在军人身后的广大普通大众,而且会将政府投入直接转化为消费动力,使社会经济逐渐向好,最终摆脱危机。

因为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采用一种办法,所以只能由倚重来判断政府的政策。

由此可见,共和国当局一直在努力解决经济问题,并且希望由此阻止战争。与共和国当局相比,美国联邦政府似乎更加希望用战争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延迟经济危机,为世界多创造几十年的和平。

当然,从长远上来看,战争不可避免。

如果从长远来看,共和国当局立足于打大仗与狠仗,并不指望在战争初期一举打垮对手,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持久消耗战的心理准备。与共和国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当局的做法只能说明,美国的利益集团对美国的信心不足,希望在战争初期获得绝对优势,一举打垮共和国,迅速取胜。

客观的讲,这也是双方无法回避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位成功的商人,以及曾经管理过拥有几十万员工的全球第一大企业的商界领袖,蔺慕勋不可能不知道,正是共和国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基本政治环境与基本经济情况,让共和国当局没有从一开始就拼尽全力做战争准备,而是为和平留下了最后一丝希望,并且为之做出了努力。

直接结果就是,到2055年初,共和国的战争准备并不充分。

如此一来,在全世界都认为共和国将主动挑起战争的时候,颜靖宇与裴承毅才不得不给全体代表大会的主要代表做思想工作,让这些渴望战争、或者说渴望从战争中获得好处的代表们能够高抬贵手。

同样的原因,蔺慕勋没有站到颜靖宇与裴承毅的对立面上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蔺慕勋要求裴承毅提供战争计划,不是在为难裴承毅,而是在为国家考虑。不管怎么说,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蔺慕勋的首要效忠对象不是住在元首府与副元首官邸的中央政府领导人,而是全体代表大会的所有代表,以及选出这些代表的民众。虽然蔺慕勋相信以裴承毅的才能,以及共和国国防部的能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