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813章

国策-第813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要用更加文明的办法来对付美国佬。”

“这就对了,看来你也可以加入我们这个项目小组。”

杜俊勇翻了下白眼,决定找机会带劳誉德去看看心理医生。

“万分可惜的是,白教授在见到最后成果前就去世了。听说,他是在科研所工作的时间久,长期接触高能量微波辐射,得了癌症,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期了。”劳誉德叹了口气,说道,“不怕你笑话,我们不是怕事,只是怕在取得成果前完蛋。不瞒你说,我到科研所工作了六年,送走了八个同事,除了一个刚来没多久的年轻人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因为开快车自己把自己撞死了之外,其他七个都是癌症晚期,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老劳,你不会……”

“别乱说,我刚做了全身体检,除了肚子里有块息肉之外,没有什么问题。”劳誉德瞪了杜俊勇一眼,说道,“反正就这样,白教授走后,我当了组长,接下了每天在高辐射坏境下工作十二个小时的重任,并且替我老妈买了一份高额保险。”

“你还有心思买保险?”

“为什么不能买?我是独子,又没有老婆儿女,我老爸早就去世了,如果我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我老妈怎么活?”

“得了,说正经的。”

劳誉德又叹了口气,说道:“具体技术上的东西,说了你也不懂,而且这么聊,也聊不出个所以然来。你真要有兴趣,有空的时候,可以让你看看详细的技术资料。反正我当上项目组长的时候,这个项目已经取得了突破,大部分功劳是白教授的。问题是,我们只搞了一套试验设备,而且只针对我国的军事卫星做了定点干扰试验,还没有针对整个星座进行区域干扰试验。”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这是第一次正规试验,而且是实战试验。”

杜俊勇立即瞪大了眼睛。

“没办法,这是上面下的命令,而且听说就是给你香烟的那个司令官下的命令。”

“裴承毅,裴将军下的命令?”

劳誉德点了点头,说道:“用军情局那个不肯告诉我名字的家伙的话来说,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到了目的地之后,我们才会收到具体的作战命令。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在指定的时间内启动这套设备,让我们头顶上的几十颗侦察卫星全部失灵,为发起战争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你的任务就是向我下达作战命令。”

杜俊勇这才反应了过来,他的任务确实是下达作战命令。

按照裴承毅的交代,他将跟随这支秘密部队前往目的地,到时候,自然会有人跟他联系,并且给他一套保密通信设备。战争开始的时候,联合司令部将通过一条保密通信线路下达作战命令,而他的任务就是以口头的方式,准确无误的把作战命令传达给执行特别任务的指挥官,也就是劳誉德上校。

当时杜俊勇没有当回事,现在看来,这绝对是战争的第一枪,而且是最神秘的第一枪。

想到这,杜俊勇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跟在后面的卡车车队。

装在那几辆卡车里面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秘密武器?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68章 量才为用

送走杜俊勇之后,裴承毅亲自给战区航空兵司令梅乐驰少将打了电话。

作为共和国两大境外战区之一,南亚战区不但肩负着镇守南亚地区的重任,还面向整个环印度洋地区,在编制上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因为需要面向境外作战,部队在编制上以海军为主,加上新任总参谋长为前海军司令,所以南亚战区率先采用新的编制体系,将包括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海军的岸基航空兵与陆军的支援航空兵集中在一起,由战区航空兵司令部统一指挥。

按照外界猜测,林啸雷在南亚战区搞“试点”,是想借机对付袁晨皓。

首先在航空兵的编制上做文章,除了航空兵本身就非常复杂之外,还与空军迅速没落有关。林啸雷的初衷肯定想把某位海航将领,比如粱国翔、或者朱荣辉、或者其他某个人安排到战区航空兵司令的位置上去。非常可惜的是,梁国翔晋升为海军中将、朱荣辉在林啸雷当上总参谋长之后不久就因为健康不佳退役了、杨晋杰去了海航舰载航空兵司令部、秋泊清以粱国翔副手的身份留在了海航。总而言之,在林啸雷需要派个人去南亚战区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人选。

因为战区航空兵司令的位置不可能一直空着,所以袁晨皓趁此机会推举空军少将梅乐驰。

对于这个提议,林啸雷没有理由反对。

虽然梅乐驰的资历比不上梁国翔、朱荣辉等人,但是作为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东海战争、中南战争、半岛战争、日本战争、藏南冲突与印度战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仍然是共和国空军头号双料王牌的优秀将领,梅乐驰少将早已名声在外。因为贾宝国将军的年纪偏大,所以有人认为他才是雷靖鸣将军重点培养的接班人。最让林啸雷难以拒绝的是,梅乐驰最初是海航飞行员,是在没有得到海航重用的情况下才去了空军,并且在空军表现出了不亚于任何一名海航飞行员的才华。

因为实在是提不出更加理想的人选,所以林啸雷只能同意这项人事任命。

对梅乐驰来说,到南亚战区担任航空兵司令绝对不是坏事。

第三次军事改革中,空军受到的影响最大,说得不客气一点,几乎沦落为了“二流军种”。在雷靖鸣做出“全面收缩“、“巩固基础”、“重点发展”的发展决策时,梅乐驰等很大一批年轻气盛的空军将领均提出了反对意见。实际上,梅乐驰也不年轻了,只是比起雷靖鸣要嫩得多。

按照梅乐驰的想法,空军的出路不是缩小地盘,而是“合纵连横”。

用梅乐驰在2037年年底那次决定空军发展方向的高级将领大会上的话来说:空军不同于其他军兵种,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技术依赖度”的军事力量;第三次军事改革的本质不是缩减军队规模,而是通过整合军事力量来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大的发展方向就是整合性质相似的作战力量,最终消除军兵种的界线,按照实际作战需求分配作战力量;因为改革目的过于长远,所以第三次军事改革必然分成几个阶段,甚至会通过第四次军事改革、乃至第五次军事改革来实现最终目的;空军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应该抓住当前的机遇,主动进行力量整合,打破军种界线,与其他军种的职能型兵种进行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

梅乐驰的观点没有错,提的却不是时候。

虽然雷靖鸣没有采纳梅乐驰的意见,在此之后的好几年都没批准他的晋升令,甚至在2038年的时候把梅乐驰放到了战术航空兵司令部下的后勤装备处,但是谁都知道,雷靖鸣不但没有贬低梅乐驰,反而给了他一个前程更加光明的安排。作为空军司令,雷靖鸣不可能不清楚空军的出路,肯定知道梅乐驰提出的才是空军的发展方向。问题是,在林啸雷刚刚出任总参谋长的情况下,空军搞“合纵连横”,无疑是自讨没趣、甚至是自寻死路。就算林啸雷开明大义,也会趁此机会扩大海军航空兵的影响力、甚至为陆军航空兵做嫁衣裳,也不会容忍空军坐大。空军今后肯定要“合纵连横”,在编制改革上闯出一番新天地,但是绝对不是现在。雷靖鸣没有急着提拔梅乐驰,还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教训,绝对不是在打压这个得意手下,而是在保护他,免得他过于张扬。

从雷靖鸣后来的安排就看得出来,他绝对没有打击梅乐驰的意思。

按照空军中的传言,梅乐驰能在2038年调任南亚战区航空兵司令,除了袁晨皓的积极争取之外,雷靖鸣的行动至关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因为梅乐驰的到来,或多或少损害了海军的利益,壮大了袁晨皓的队伍,肯定不是林啸雷愿意见到的,所以仅凭袁晨皓的那点影响力,林啸雷肯定不会让步。

如果加上个空军司令,就算林啸雷再不情愿,也得给雷靖鸣这个面子。

雷靖鸣这么做,对梅乐驰来说,等于是“龙入大海”、“鸟上青天”。

更加不容忽视的是,南亚战区可以说是“一方乐土”,袁晨皓是裴承毅的人,而裴承毅是整个共和国军队中唯一有能力抗衡林啸雷的将领。让梅乐驰去南亚战区,等于得到了裴承毅的庇护。换句话说,不管梅乐驰在南亚战区搞出什么名堂,只要没有犯原则性错误,林啸雷就拿他没办法。

从长远来看,因为裴承毅比林啸雷年轻得多,所以迟早会超越林啸雷。

仅此一点,雷靖鸣就有理由把梅乐驰派往南亚战区。

经历了这番斗争,梅乐驰也成熟了许多。

来到南亚战区后,梅乐驰没有急着推行他的“大整合”方案,而是脚踏实地的干了几年,摸清了战区的具体情况。直到2040年初,第三次军事改革第二阶段正式开始前,袁晨皓成功申请到在南亚战区进行试点之后,梅乐驰才提出了“整合航空兵”的改革方案,并且在申报国防部之后得到了高层的大力支持。

按照梅乐驰的规划,首先花1年的时间完成编制调整。

正是在这1年中,南亚战区内的常驻航空力量全部整合到了航空兵司令部旗下。

事实上,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基础上,隶属于各战区的常驻航空兵的规模并不大,南亚战区内,常驻航空兵仅包括部署在特里凡得琅的1个战术航空兵联队(1个大队的24架J…16重型制空战斗机与1个大队的24架J…17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部署在科钦的1个支援航空兵大队(1个中队的4架大型预警机、1个中队的8架加油机、1个中队的12架战略运输机)、部署在斯里兰卡加勒的1个海航巡逻机联队(2个大队的24架远程反潜巡逻机与1个大队的8架战略侦察机)、部署在吉吉的1个海航战术战斗机联队(1个大队的24架J…16重型制空战斗机与1个大队的24架J…17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部署在拉合尔的1个陆航支援联队(1个大队的24架DZ…25E垂直起降战术运输机与1个大队的24架DW…26D低空攻击机)。

虽然兵力总量并不少,但是相对于其他战区,特别是西太平洋战区,南亚战区的航空兵规模非常有限。

因为兵力有限,所以整合作战力量更显关键。

按照梅乐驰的安排,新的编制下,不再区分空军、海航与陆航,而是按照部队的作战能力进行划分,并且在战区内灵活部署。

为了提高部队的适应能力,确保战斗力同步到位,在2040年到2041年间,南亚战区内的航空兵进行了近30次演习与跨基地演练,所有作战单位都在战区内转了一圈,在每处基地至少部署15天,并且与2支以上的兄弟部队联合部署与联合训练。

搞这些事情的时候,梅乐驰还给共和国惹了不少麻烦。

比如在2040年7月,由战区航空兵司令部策划的一次“拉练”中,部署在加勒的远程反潜巡逻机与战略侦察机在部署在科钦的加油机的支持下,飞越了大半个印度洋,到澳大利亚西部海域转了一圈,搞得澳大利亚总理在4个小时之内3次联系共和国元首,要求共和国立即停止这种挑衅行动。

梅乐驰如此积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想找回浪费的时间。

用他在回忆录中的话来说,如果在2038年开始整合战区航空兵,到2040年底就完成了基本工作。

由此可见,梅乐驰是歪打正着。

到2041年初,南亚战区航空兵已经统一在了一个司令部之下,而且具有相对完备的联合作战能力。

更重要的是,新的指挥体系也随着新的编制诞生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挥体系的确立,才是新编制的根本。

作为空军将领,梅乐驰不可能不知道指挥体系的重要性。要想把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出来,靠的就是指挥,不管编制多么完备到位,如果没有良好的指挥,别说打胜仗,能够算得上军事力量就不错了。

正是如此,进行编制调整的时候,梅乐驰就把重点放在了指挥体系的建设上。

因为他是雷靖鸣派来的,而且是战区司令与空军司令沟通的中间人物,所以梅乐驰的改革行动得到了袁晨皓的大力支持。用梅乐驰的话来说,知果没有袁晨皓的支持,他不可能在南亚战区取得任何成功。

当然,支持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

除了让梅乐驰放手去干之外,袁晨皓还为这位空军少将提供了物质基础。

不得不承认,雷靖鸣的选择没有错。

虽然南亚战区在共和国的几大战区中最偏远,也最不受重视,甚至一直受到了总参谋部的歧视,但是得益于这种偏远的地理位置,南亚战区总能“因地制宜”的搞些副业。俗话说得好,天高皇帝远,袁晨皓要怎么干,连林啸雷都没有多少插嘴的机会。几年下来,南亚战区最出名的就是“搞副业”。在印度洋上对付海盗、派特种部队去索马里解救人质、打击也门的极端组织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如何为战区建设添砖加瓦。可以说,袁晨皓做得最出色的事情就是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完成了大量基础建设。比如利用伊朗利益集团提供的资金修建了设施完善的战区司令部。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什么样的司令,就有什么样的兵。

袁晨皓都在“搞副业”,梅乐驰自然不甘人后。为了购买更加先进的指挥系统,梅乐驰想了个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开办培训班。

按照梅乐驰的回忆,在2038年到2040年的2年中,南亚战区航空兵司令部总共开办了4个为期半年的高级培训班,培训了大约1600名高级军官,其中只有不到400人是共和国的军官,其余1200名军官来自伊朗、伊拉克与叙利亚。特别是叙利亚,因为这不是共和国当局的行为,所以这些外国军人都是以到巴基斯坦考察旅游为名,到南亚战区参加特别培训,接受共和国军队的先进军事思想。当然,培训班的学费非常高,用梅乐驰的话来说,这些钱刚好够买一套指挥系统。当时一套先进战术指挥系统的价格在20亿元左右,即便内部采购也要10多亿。也就是说,每培训1名他国军人就能赚到100万左右。要知道,当时共和国公开替中东国家培训军事人员,收费也在50万以内。

对于梅乐驰做的事情,袁晨皓不但没有制止,还大力支持。

因为没有公开,所以共和国当局对此事也是睁一眼闭一眼。不管怎么说,军费开支不足已经让各级部队的日子很难过了,只要不违背原则,部队想办法搞点副业也是正常的。再说了,替友好国家培养军事人员,也能增进国家间的交流与感情,对共和国来说不见得是什么坏事。

总而言之,梅乐驰在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情况下,完成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到2041年初,南亚战区航空兵已经是共和国最厉害的航空兵。更重要的是,南亚战区航空战区司令部的指挥系统给裴承毅带来了某种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他可以绕过联合司令部,通过战区航空兵司令部来指挥航空兵作战。也就是说,可以在不与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将领商议的情况下进行作战部署,避免了很多麻烦。

当然,裴承毅必须重用梅乐驰。

因为在裴承毅指挥的半岛战争与印度战争期间,梅乐驰的身份都是飞行员,最多是一线战斗部队的指挥官,没有参与具体的指挥工作,所以裴承毅对这位空军少将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

为此,他还专门跟袁晨皓通了电话,并且征询了粱国翔的意见。

万幸的是,袁晨皓非常信任梅乐驰,而梁国翔也很器重这个敢向他挑战的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