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568章

国策-第568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7军的先头部队在空突162旅的掩护下突入加登里奇时,印军根本没有反应过来。

这也怪不了印军,按照正常战术,77军应该首先攻打加尔各答,至少应该首先占领豪拉,然后再南下攻打加登里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77军的后勤保障线不会受到印军的威胁。问题是,开打这么久,裴承毅什么时候用过正常战术?不说裴承毅,77军参战后,打法就很不正常。

当时,印军的主力全都集中在加尔各答与豪拉,加登里奇的守军并不多。

战前准备的时候,印军动员的“民工”主要修建加尔各答与豪拉的外围阵地,没有在加登里奇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

更重要的是,加登里奇只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地下管网并不发达。

2个小时内,凌云霄把第771装甲突击旅全都派了上去,并且让第772装甲突击旅在战线后方当预备队。担任支援任务的空突162旅也全线出动,为了加强进攻力量,袁晨皓还把空突171旅的低空打击营派了过来,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虽然攻打加登里奇的共和国军队比攻打兰契的印军少得多,而且守卫加登里奇的印军也比空降153旅多得多,但是决定胜败的火力优势完全掌握在进攻的共和国军队手中,防守的印军只能依靠城市的复杂地形。

没有火力优势,没有有效的战术,没有高素质军人,地形优势不见得是优势。

与攻打兰契的印军主力部队相比,攻打加登里奇的77军不但拥有很多专门为城市战准备的先进装备,比如用来搜索躲藏在建筑物里的人员的探测器,还拥有印军所没有的立体进攻力量。

实战证明,最有效的城市攻坚手段就是立体进攻。

首先由空中突击部队占领街道两旁的制高点,控制住周围地区,阻止附近地区的敌人向地面部队推进的街道集中,然后出动地面部队,以步坦协同作战的方式逐屋扫荡,歼灭街道两侧建筑物内的敌人。因为空中突击部队占据了制高点,所以担任支援任务的炮兵能够打击地面进攻部队看不到的敌人,提供更广阔的炮火掩护。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在不出动地面部队的情况下,空中突击部队在炮兵的支援下,攻占市区内的重要目标。

最让凌云霄感到舒服的是,终于可以把那些烦人的记者留在后面了。

因为没有记者跟随部队作战,也就没有记者到前线进行现场报道,所以不但不用安排部队保护记者,还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起进攻,不用过分顾虑炮火打击对平民造成的伤害,甚至完全不用考虑平民问题。

进攻开始前,凌云霄就明确无误的告诉第771装甲突击旅的所有营长,充分利用炮火支援,不要盲目挺进。

即便没有凌云霄的命令,第771装甲突击旅也会这么做。

从12日凌晨参战,到15日夜间,77军已经持续作战四天三夜,官兵的平均休息时间不到每天四小时。如果不是一口气撑着,恐怕很多官兵都累倒了。除了凌云霄之外,77军的将士都想早点撤下去休整。按照前线指挥部的承诺,打下加登里奇之后,77军就地部署防御阵地,不再参与进攻作战行动。

有了这个承诺,77军的官兵不但想早点结束战斗,更不想与敌人拼命。

眼看着就可以休息了,谁还愿意冒生命危险与敌人拼刺刀?

当然,这种想法并没有降低77军官兵的战斗意志,只是辛苦了第775炮兵旅的炮手。

整个晚上,前线进攻部队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呼叫炮火支援,全军最忙碌的就是第775炮兵旅的炮手。

万幸的是,通往孟加拉国的铁路线已经打通,第一批物资在15日夜间抵达。

在不需为弹药担忧的情况下,第775炮兵旅的官兵只需要考虑电磁炮的寿命,即不能超过最大射速开火。

打到16日天亮前,第771装甲突击旅已经控制了加登里奇大半个市区。

凌云霄在这个时候让第771装甲突击旅停止前进,把第772装甲突击旅派了上去。既然大家都想休息,总不能让一个旅在前面顶着,别的旅在后面看热闹吧。

    卷十 龙腾九天

第117章 全线吃紧

16日上午,裴承毅来到战术指挥中心时,袁晨皓向他介绍了昨天晚上的战斗情况。

“办法已经想过了,印军的野战防空力量没被全部摧毁,向兰契派遣垂直起降运输机的风险非常大。”袁晨皓点燃香烟,贪婪的抽了两大口,“瓦拉纳西的战斗很激烈,阵军强渡恒河之后,在巴特那西面的阿拉镇、宋河下游处遭到印军顽强阻击。战术航空兵正在全力轰炸阿拉守军,支援阵军渡过宋河。最大的问题是,24军的后勤补给线在巴特那附近被印军切断,虽然空突161旅已经赶了过去,但是运送作战物资的车队现在还停留在穆扎法尔布尔,要等到空突161旅肃清了补给线路两侧的印军后才能出发。为此,我调整了战术空运力量,为24军空投作战物资。”

“也就是说,空降153旅没有得到空投支援?”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我一直在设法联系李东石,但是一直没有联系上。听通信参谋说,空降153旅的定向通信频道一直联系在医疗救助频段上,大概李东石手里的重伤员太多,不得不优先救助伤员。根据昨天傍晚收到的消息,空降153旅最需要医疗救助,李东石多次请求派垂直起降运输机接走伤员,只是至今没有安排过来。”

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设法再送一套定向通信设备过去。”

“正在安排,只是空运力量很紧张,上午的空运工作都安排满了,下午才能派运输机去兰契。”

“加尔各答方向上的战斗进展得怎么样了?”

“比预料的顺利得多,凌云霄已经派出了第二个战斗旅,加登里奇的大规模战斗在上午就能结束,下午扫荡城区内的残余印军,77军在今天晚上就能睡个安稳觉了。”

裴承毅点了点头,说道:“联系空突151旅,77军攻占加登里奇之后,马上出发攻打坎宁港。还有,让空突162旅攻打戴蒙德港,争取与空突151旅同时完成攻占任务。”

袁晨皓抽了两口烟,没有多说什么。这些是早已安排好的作战任务。

“联系两栖突击舰队了吗?”

“已经联系了,正在北上。如果一切顺利,两栖突击舰队将在空突151旅攻占坎宁港之后到达,运送作战物资的船队预计将在十八日夜间到达。”

“按照计划行动吧,让两栖突击舰队尽快参加战斗。”

没有多耽搁时间,裴承毅让袁晨皓离开了战术指挥中心。虽年袁晨皓必须抓住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将来的晋升打下基础,但是几天下来,他每天只休息不到3个小时,担负起了大部分的战术指挥任务,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了。

等袁晨皓离开,裴承毅重新检查了一遍战术部署。

把两栖突击舰队派上去,不是为了打登陆战役,而且两栖突击舰队也没有打登陆战役的资本,因为运来的2个陆战旅已经在吉大港上岸了。裴承毅看重的也不是两栖突击舰队的登陆作战能力,而是其强大的两栖投送能力。所谓的“投送能力”,既可以用来投送陆战队这样的作战部队,也可以用来投送作战物资。

控制坎宁港,将是攻打加尔各答作战行动的关键一步。

为此,裴承毅让77军首先猛攻加登里奇,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即在牵制加尔各答印军主力部队的同时,获得支援36军与37军的地面通道。

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裴承毅还的做两件事,一是占领戴蒙德港,而是把到达坎宁港的物资运往戴蒙德港,再由戴蒙德港运往加登里奇,最后用从加登里奇出发的铁路与公路把物资运往36军与37军。

关键就在戴蒙德港,问题也在戴蒙德港。

作为恒河河口历史最悠久的港口之一,现在的戴蒙德港远没有历史上那么辉煌。受地理因素,特别是每年由恒河带来的数十亿吨泥沙的影响,戴蒙德港早已被坎宁港取代,从原先能够接纳万吨级大型船舶的商业港口退化成了只能容纳千吨级远洋渔船的渔港。照此趋势发展下去,要不了二十年,戴蒙德港的航道就将被泥沙堵塞,变成一座死港。因为戴蒙德港的吞吐能力极为有限,所以运载作战物资的远洋船舶无法进入,只能前往坎宁港。运输车队从坎宁港出发,前往加登里奇,必须经过恒河东岸的加尔各答。如此一来,裴承毅要么一口气打下加尔各答,要么另寻出路。前者不太现实,即便拿到超级炸弹,也要好几天才能打下加尔各答,而36军与37军携带的作战物资最多坚持3天。办法不是裴承毅想出来的,而是袁晨皓想出来的。

先让船队进入坎宁港,然后用两栖突击舰队把物资运往戴蒙德港。两栖突击舰队的登陆舰上有载重能力250吨的气垫登陆艇,以及大量运输机,别说把物资运入戴蒙德港,如果有必要,甚至能够用气垫登陆艇与运输机把物资送到36军与37军的手上。考虑到直接支援36军与37军的巨大风险,裴承毅决定多费点心思,至少在摧毁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印军岸防反舰导弹阵地之前,不能让两栖突击舰队冒险。

按照这套思路,两栖突击舰队每天能将大约5000吨物资送往戴蒙德港。

虽然36军与37军的日物资消耗量超过了5000吨,根据沿途印军的抵抗强度,每天大约要消耗8000到12000吨作战物资,但是在每天获得5000吨作战物资的情况下,两个军能够多坚持3天左右。

这3天,对攻打加尔各答,打通铁路运输线至关重要。

当然,裴承毅也不是很担心加尔各答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印军在加登里奇的表现证明了裴承毅的猜测,即留在加尔各答的全是二线部队,动员的作战部队也非常有限。

77军占领加登里奇之后,将与39军对调身份。

到时候,负责攻打加尔各答的将是共和国陆军中战斗力最彪悍的39军。

加尔各答的印军二线部队顶得住39军的进攻吗?

要知道,当年驻守汉城的50万韩军主力部队都败在了39军的手下。

更重要的是,如果战役进展顺利,在39军攻打加尔各答的时候,54军与21军已经完成了恒河西岸地区的扫荡工作。即便54军与21军的主要任务是从萨希下根向西推进,扫荡比哈尔邦南部地区的残余印军,到达勒基瑟赖之后,54军向巴特那推进,21军则南下攻打恰尔肯德邦,攻打波卡罗钢城,增援困守兰契的空降153旅,只要情况有变,裴承毅随时可以让54军或者21军南下参加攻打加尔各答的作战行动,或者打通从勒基瑟赖到克勒格布尔(位于西孟加拉邦西南,距离加尔各答大约120千米,为36军与37军南下的重要后勤补给中心)的铁路线,从而降低加尔各答对整个作战行动的影响。再不济,裴承毅还能让54军与21军一同南下,首先替兰契的空降153旅解围,然后打通从兰契出发,经劳尔克拉(位于奥里萨邦北部的交通枢纽中心),最终到达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铁路线,为36军与37军提供后勤保障。

也就是说,裴承毅为36军与37军南下扫荡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做了三手准备。

只要有一条线路打通,并且保持下来,36军与37军的进攻行动就不会受到影响。

瓦拉纳西方向上的战斗非常值得考虑,得到了裴承毅的高度重视。

裴承毅并不担心空降173旅能不能守住瓦拉纳西,之前的战斗已经表明,空降173旅的实力不在空降153旅之下,依托坚固的防御阵地,能够抵抗数倍的强敌。更重要的是,空降173旅不但得到了空中支援,还得到了远程炮兵支援。只要支援火力不间断,印军不但无法吃掉空降173旅,还将在空降173旅的阵地前付出更大的代价。

真正值得考虑的是要不要让38军参战。

孟加拉国已经同意让39军入印参战,毕竟除了盘踞在阿萨姆邦与梅亚加拉邦等地区的印军对孟加拉国北部地区有一定威胁之外,孟加拉国完全不用考虑本土安全了。因为有27军的存在,北面的印军也很难威胁到孟加拉国。在此情况下,让39军参战,不但能够减少孟加拉国的负担(39军驻孟的物资消耗由孟加拉国承担),还能博得共和国的好感,为孟加拉国控制西孟加拉邦提供帮助。

现在的问题是,尼泊尔会不会同意让38军参战?

裴承毅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尼泊尔不是孟加拉国。

虽然共和国军队已经在东线战场上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胜利,解除了尼泊尔东部地区受到的威胁,但是尼泊尔西部地区仍然不太稳定,如果不是38军的存在,印度很有可能入侵尼泊尔。

如此一来,在本土安全得到决定性的保障之前,尼泊尔不大可能放走38军。

换个角度,裴承毅也不愿意在此时动员最后一个装甲军。

按照裴承毅的战役部署,38军将是战役后期向印度西部地区推进的主力部队,而且将成为西线总决战的绝对主力。让38军过早投入战斗,除了会削弱38军的战斗力之外,还会暴露裴承毅的战役企图。

当然,要不要让38军参战,得由战场局势决定。

24军已经在印度内地突击了1000多千米,虽然其表现一直让人叹为观止,但是作为一支编制规模并不大的战略反应军,24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宋河东岸遭到印军阻击,不得不放慢行军速度,就能证明24军遇到了麻烦。

最大的麻烦,还是官兵的精神状态。

如同77军这样的突击部队,还能在战斗间歇的时候休息几个小时,而24军担任大纵深突击任务,四周都是印军,根本不可能在行军途中得到休息的机会。虽然裴承毅没有亲临前线,但是以他的判断,24军的官兵肯定疲惫不堪。

与24军一样,担任支援任务的空突161旅也到了极限状态。

能够把希望寄托在即将西进的54军身上吗?

即便不考虑让54军在勒基瑟赖转向前往兰契,因为54军也连续打了好几天,所以官兵的状态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就算54军能够一口气打到巴特那,并且打下巴特那,能不能支持24军到达瓦拉纳西都是个问题。

54军指望不上,就只能指望没有参战的预备队了。

空降163旅肯定不行,空降部队不适合配合地面部队进攻。

只有空突152旅,最后一支没有参战的空中突击旅。

问题是,此时派上空突152旅,裴承毅手里就没有可以调动的空中突击部队了。虽然暂时没有必要在其他方向上投入空中突击部队,但是考虑到战役后期的进攻行动,保留一支精力旺盛的空中突击部队肯定有必要,而且非常有必要。

怎么办?

权衡利弊之后,裴承毅在当天上午下达命令,让空突161旅包围巴特那,但是不用攻打巴特那,等到54军到达之后,由54军攻打巴特那。随后,裴承毅给空突152旅下达了作战命令:全速支援24军。

只有这样,才能及时让空突161旅得到休整,在战役后期恢复战斗力。

如果打得好,放在加尔各答方向上的3个空中突击旅也有能在战役后期恢复战斗力。

以空突152旅的突击能力,支援24军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空突152旅有完善的战斗编制,官兵的精神状态也没有问题。

完成这一部等之后,裴承毅才把注意力转向兰契。

空降153旅到底打得怎么样了?

最让裴承毅头痛的就是,无法及时联系上李东石。

虽然裴承毅并没有指责李东石的意思,作为战地指挥官,李东石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在裴承毅看来,作为旅长,李东石不应该经常离开指挥部,跑到前线去指挥战斗。如果需要旅长去指挥战术行动,那么设置营长、连长、排长这些基层军官又有什么意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