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535章

国策-第535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

裴承毅点了点头,只是没有急着开口,似乎想听听袁晨皓的想法。

看了裴承毅一眼,袁晨皓说道:“我队为,能够采取的办法只有两个。”

裴承毅笑了笑,示意袁晨皓说下去。

“一是绑住66军的手脚,同时向克什米尔地区派遣某支空降部队,不一定要是整支空降军,只要让印度相信,我们已经把重点转向了西线战场,就能让印军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仍然按照原先计划打后面的战斗。当然,这么做的演戏成分很大,在有能力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情况下,我们却不加以歼灭,过于做作。同时调动空降部队对东线作战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很容易被识破。好处是,我们能够按照预期行动,不用对作战计划做出大范围调整,同时能够让巴军吃到苦头,避免巴军过早攻入新德里,把印度逼入绝境。这么做可能出现的最好结果是,我们完全按照预先安排完成作战行动,然后转移重点;可能出现的最坏结果是,印军没有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我们的所有安排全部落空,不得不在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向西线调动主力作战部队。当然,如果巴军能够抓住机会,并且集中手里的兵力,很有可能抢在我们的前面进入新德里。”

裴承毅灭点烟头,顺手占上了第二根香烟。

“第二个办法就是假戏真做,放弃东线战场,提前转移重点,将三个空降军全部投入西线战场,对印度东部地区的守军围而不打。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大大加快战争进程,提前攻占新德里;坏处是,必须全面调整作战计划,对后勤保障造成更大的压力,各作战部队将要面临全新的考验,伤亡数宇很有可能超过战前预期。能够出现的最好结果是,印军迅速崩溃,我军兵不刃血的占领新德里,从而提前结束大规模地面作战行动。能够出现的最坏结果是,我军受后勤保障能力的限制,无法顺利完成作战任务,不得不在西线战场上与印军打一场消耗战,最终导致我军的作战计划完全落空。”

说完,袁晨皓端起了茶杯,等裴承毅开口。

“你分析得很全面,也很有道理。”裴承毅长出口气,说道,“实际上,不管是哪种选择,我们需要面对的最大考验就是后勤保障能力。我们把重点放在东线战场上,也是为了解决后勤保障问题,为后面攻占印度北部地区奠定基础。如果选择后者,还需要考虑一个比后勤保障能力更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我们有没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数个军的作战部队转移到西线战场上去。如果没有,那么后者就不成立。”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意识到自己忽咯了最关键的问题。

不管是什么时代的战争,决定部队作战能力的基础都是兵力投送。可以说,战争的进步,实质上就是兵力投送能力的进步。骑兵能在冷兵器时代称霸天下,因为骑兵的兵力投送能力远超过步兵;装甲兵能在机械化时代称雄,也与其强大的投送能力有关;进入航空时代之后,各国纷纷加强军队的空中化建设,也是因为空中化是提高兵力投送能力的关键。能否在战争中迅速、快捷、准确、有效的转移作战力量,不但对提高军队的战斗效率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也对提高军队的打击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作为指挥官,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兵力投送能力。

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共和国没有趁机发动地面战争,收复藏南地区,就是无法有效的把部队投入战场。藏南冲突中,共和国能够一举收复失地,与大幅度增强的兵力投送能力有密切关系。再看远一点,日本战争期间,共和国没有打算出兵日本本土,而是以战咯打击的方式打垮日本,也与兵力投送有很大关系。为了准备印度战争,共和国空军与陆军全面加强空运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提高部队的投送能力。

沉思了一阵,袁晨皓朝裴承毅看了过去,说道:“这么说来,我们只能照原来的路子走下去了。”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先解决东线战场上的印军。”

“可是……”

“确定了目标,才能决定应该采取的手段。”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首先得让印军相信我们转移了重点,也就得向克什米尔地区部署空降部队,而且规模不能太小,必须引起印军的注意。”

“空降153旅,名气够大,战斗力够强。”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说道:“派一个旅过去,是不是太少了?”

“少是少了点,可是不会有大问题。”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我在巴基斯坦生活了两年,就我的了解,空降153旅在巴基斯坦的名声很响亮,几乎是我军空降兵的代名词,如果我没猜错,印军也很清楚空降153旅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克什米尔地区没有合适进行战略空运甚至没有多少合适的空降场地,如果我们动用空降部队,肯定要出动最强大的部队,而不是光看数量,是不是?”

袁晨皓点了点头,说道:“光出动空降部队肯定不够。”

“出动了空降部队,空运部队自然无法像现在这样为66军提供作战物资,66军的进攻行动自然就会慢下来。”

“也就是说,印军A集团军还有突围的希望。”

“甚至有反攻斯利那加的希望。当然,前提条件是,蹇柄彪必须尽全力守住伯尼哈尔山口。如果蹇柄彪办不到,就让空降153旅去守卫伯尼哈尔山口,摆出与66军联手歼灭印军A集团军的架势。”

“这样一来,印军肯定队为我军会竭尽全力打开通在新德里的大门。”

裴承毅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只要我军摆出攻打新德里的架势,印军就会队为我军将分阶段投入主力作战部队,特别是空降部队,不会在战役开始的时候用上全部力量,毕竟在南下攻打新德里的时候,需要攻占很多军事要点,在地面部队无法全速突击的情况下,空降部队是主要进攻力量。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投入一个空降旅,就能让印军下定决心在东线战场上发起进攻。”

袁晨皓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没有明白过来。

“换个角度看,如果我们是印军指挥官,会怎么想?”裴承毅点上了第三根香烟,说道,“印军竭尽全力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国内的战争动员争取到足够的时间。眼看着我军就要打向新德里了,而正面对抗又无法牵制我军的进攻速度,印军还有什么办法?很显然,印军唯一能够找到的办法就是让我军疲于奔命,在两条战线上不断的调整兵力部署,让原本应该成为尖刀的空降兵不得不充当消防队。要达到这个目的,印军必须在东线战场上发起大规模进攻,首先围攻吉申根杰,拖住我军的地面装甲部队,然后惜道孟加拉国,合围仍然盘踞在西里古里的地面部队。只要达到这个目的,除非我们打算丢掉藏南地区,或者让孟加拉国变成废墟,不然就得把重点转向东线战场。”

袁晨皓长出口气,说道:“关键还是巴军。”

“走到这一步,我认为巴军反而不需要我们担心。”

“你是说……”

“如果巴军打得过猛,我们就放慢进攻速度,毕竟后勤保障问题摆在那里,除非巴军愿意担负起克什米尔的主要进攻任务,不然我们很难加快突击速度。如果巴军进攻乏力,我们就加快进攻速度,甚至不用占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

袁晨皓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最好还是与巴军商量好,免得出昏招。”

“出昏招的也是巴军,不是我们。直到现在,巴军仍然不肯在联合指挥部的问题上做出让步,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巴军更不可能做出让步。不让巴军在战场上多吃点苦头,这件事情根本解决不了。”裴承毅冷冷一笑,说道,“战争刚刚打响,联合指挥问题就给我们造成了这么多的麻烦,今后我们还要进入印度境内,占领印度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联合指挥机制,随着周边其他国家派兵参战,问题将更加突出。可以说,巴基斯坦的态度就是周边其他国家的态度,如果我们连巴基斯坦都驯服不了,怎么让其他国家心甘情愿的听从我们的指挥呢?”

“裴将军,这可是应该由元首考虑的问题。”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是不是队为,军人不应该考虑政治问题?”

袁晨皓没有多说什么,因为裴承毅提出的不是问题。

“大方面,军人确实不应该考虑问题,因为军人不能干政。可是作为优秀军人,必须在指挥作战的时候考虑政治因素,不管怎么说,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延续,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如果忽咯了政治问题,仗打得再好,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不管怎么说,最好还是跟总参谋部通下气,免得惹上麻烦。”

“放心吧,谁都能瞒,就是不能瞒总参谋长。”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谁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总参谋长。你想想,如果连总参谋长都看我们不顺眼了,我们还有资格坐在这里指挥战争吗?”

袁晨皓也笑了起来,裴承毅这句话多半是在开玩笑。

“联系总参谋部的事情让我去操心,你负责调整作战计划,尽快让空降153旅完成集结行动,争取在今天晚上到达伯尼哈尔山口。记得联系蹇柄彪,让他别只顾埋头猛冲,进攻的时候多考虑一下总体战局。”

“直接说?”

裴承毅愣了一下,笑着说道:“直接说,我相信他不会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总指挥都这么说了,袁晨皓也不好多说什么。

事实确实如此,作为高级指挥官,作战时肯定不能两眼一瞪,只顾着向前进攻,而不管周围的情况。

    卷十 龙腾九天

第83章 战争动员

二场大规模会战同时打响,鲁拉贾帕尼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

向中国与巴基斯坦宣战之后,鲁拉贾帕尼给国防部长阿亚梅尔与内卫安全部长加马尔安排了一项特别的任务:估计完成第一阶段战争动员所需时间。

战争动员是国家动员的最高级别,不可能一蹴而就。

参照可以借鉴的经验,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在遭到德国闪电进攻之后进行的战争动员,印度的战争动员将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人员动员与工业搬迁,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扩充军事力量、将关系到国家战争潜力的工业基础设施向后方转移。第二阶段为经济动员,重点调整国家经济运作体制,以政府计划调控取代市场运作,全面动员国家的战争力量。第三阶段为全面战争动员,派遣新组建的军团参战,国家经济完全为战争服务,实行全面配给制,尽一切可能打赢战争。

战争动员三个阶段的工作不可调整,必须依次进行。

对印度来说,首先要做好的就是第一阶段的战争动员。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中国插手南亚事务,与巴基斯坦结成实质性的军事政治同盟,与印度周边国家签署同盟与准同盟条约,印度国民议会通过了最新的战争动员法,印度政府也在此期间多此修订战争动员计划。

按照最新的战争动员计划,印度完成第一阶段战争动员至少需要1个月。

在此期间,印度将以强制征召的方式,首先招募适宜再服役的退役军人,将军队规模扩充到500万以上,其中陆军占绝对多数。完成人员动员后,印度陆军的作战部队数量将由104个师扩充到330个师,其中110个主力师,220个预备役师。如果动员退役军人无法满足国家防御需要,印度政府将根据《战争动员法》授予的权力,以义务征召的方式,招募社会人员。

实际情况是,仅仅征召退役军人完全满足不了战争需要。

根据印度国防部得出的统计数据,因为印度在2017年之后,也就是鲁拉贾帕尼上台后开始推进军队职业化,所以战争爆发时适合再服役的退役军人数量在650万左右,其中部分在社会重要岗位上工作,能够动员再服役的退役军人不会超过500万,能够在1个月之内动员的退役军人大概只有270万,远远无法满足战争需求。

在一份更加详细的统计报告中,调查人员明确提出,因为职业化进程产生的影响,印度退役军人的结构比例严重失衡,在270万可以立即动员的退役军人中,仅有10万退役军官,其中中级军官不到1万人。正常情况下,军官与士兵的比例应该在1比10左右,其中中级军官占军官总数20%到30%。由此可见,印度退役军人中,军官比例严重偏低,中级军官奇货可居。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军官,特别是具有前线指挥能力的中级军官,就无法组建作战部队。

鲁拉贾帕尼要的不是问题,而是结果。

按照阿亚梅尔提交的报告,首先动员270万退役军人,通过提拔、调配等方式,加强军官队伍,争取在1个月之内组建180个陆军师(其中装甲师仅有12个),分别加强东西两线的防御力量,为扩大动员规模做准备。

实际上,连阿亚梅尔都把希望寄托在了“扩大动员”上。

如果一切顺利,印度将在9月份完成对另外230万退役军人的动员工作,通过紧急培训的方式,提拔20万名低级军官与5万名中级军官,在此基础上组建150个陆军师,为今后的全面战略防御与战略反击做好准备。

仅仅动员退役军人,肯定无法满足战争需求。

印度必须扩大动员范围,征召社会人员。

按照阿亚梅尔提交的报告,针对社会人员的动员行动将在8月底之前展开。因为各地方政府的准备工作没有到位,战争动员行动无法及时展开,各种与动员行动有关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等,所以无法立即动员社会人员,即便通过强制征召的方式下达动员令,也无法使征召的社会人员成为有效战斗力。

印度在这个时候遇到的问题,任何国家都避免不了。

国家进入战争状态,需要为战争动员做很多准备,针对社会人员的动员行动一般分为两种,一是由政府按照相关法令进行的强制征召,二是非强制性的志愿招募。前者对社会的影响很大,而后者的招募效率低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足够的军事人员,并且保证军事人员的素质,政府一般会采取双管齐下的政策,即在志愿招募无法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实施强制征召。政府会在招募开始前,估计能够招募到的兵员数量,然后再根据差额决定强制征召的范围。进行强制征召前,政府必须掌握国家的人口基本状况,根据相关法律,将强制征召令下达到被征召的人员手中。仅此一项工作,就需要耗费大量的行政资源,需要充足的时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

作为一个拥有17亿人口的国家,印度政府不缺兵员,缺的是有效的征召手段。

按照国防部的计划,在8月底之前,至少需要强制征召250万人兵员,仅印刷200万份强制征召令就是件麻烦事。因为无法杜绝逃避兵役的情况发生,所以政府往往会在制订征召计划的时候,留出余量,并且采取强制手段,使被征召人员参军服役。

能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些工作,足以证明印度政府的效率。

问题是,连阿亚梅尔都没有多少把握能在1个月内征召250万兵员。

更重要的是,社会人员不是退役军人,征召之后,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与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军人。

因为空军与海军对枝术要求太高,所以强制征召一般只针对陆军。

按照最低标准,一名没有任何军事经验,或者仅有少许军事经验的社会人员,要想达到军人的最低标准,也就是成为最基本的步兵,掌握最基本的步兵战术与枝术,培训周期不得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