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510章

国策-第510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藏南冲突中,空降152旅大展神威,其低空突击能力得到了证实,存在的问题与欠缺也暴露了出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担任支援任务的作战力量由陆航司令部管理,没有隶属于空降15军的低空打击力量。虽然空降15军可以根据作战情况,申请获得陆航的支持,但是中间多出一道指挥环节,对作战行动造成了严重影响。

受“陆空之争”,从2034年开始,陆军将陆航的攻击机群分别配属给各作战部队,空降15军首先得到加强,成立了2支航空旅,既配备DW…26B的低空打击旅与配备DZ…25C的低空运输旅。虽然空降15军希望为每个地面战斗旅配备足够的DZ…25C,并且在旅级战斗单位下设置单独的低空打击营,但是在DW…26B与DZ…25C的产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空降15军不得不集中使用低空力量,并且按照作战需求,将2个航空旅配属给任意一支地面战斗旅。

作为空降15军的试验部队,空降152旅成为了进入锡金的第一支作战部队。

准确的说,首先进入锡金的不是空降152旅,而是第154低空打击旅。

配属给3支空降军的低空打击旅没有参加之前的打击任务,它们的任务是在地面战斗开始之前为地面战斗旅提供低空支援。

低打154旅总共只有72架DW…26B型攻击机,分别配属给6个低空打击营,每个营有12架攻击机,相当于陆航的攻击中队。虽然低打154旅的编制规模并不大,但是其进攻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在执行低空支援任务的情况下,DW…26B能够携带4500千克的弹药到400千米外的战场上巡逻至少3个小时。只要弹药没有用光,就能持续不断的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打击敌人的装甲力量与固定堡垒。

因为锡金是名副其实的山地国家,所以部署在锡金的印军没有多少装甲力量。

DW…26B主要对付的就是印军设置的固定堡垒。

只是,低空打击部队的行动仍然不够迅速,不管DW…26B的飞行速度有多快,肯定比不上电磁炮的炮弹。

9点25分,部署在山南地区的空降15军第156远程炮兵旅率先对锡金境内的印度军队发起攻击。

为空降军配备独立炮兵旅,也是陆军的一项重要改革。

虽然轨道电磁炮的系统总质量超过了传统火炮,但是在持续作战中,轨道电磁炮对后勤保障的需求比传统火炮低得多,别的不说,仅火炮发射药一项,1个炮兵营在通常作战的情况下,每天消耗的物资就能减少大约10吨。更重要的是,陆军的轨道电磁炮严格按照空运标准设计,从一开始就要求能够用Y…15B这样的大型运输机进行运输。虽然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为空降兵配备独立炮兵旅,因为空降兵在战斗中往往与敌人短兵相接,不但没有必要配备远程炮兵,炮兵的生存问题也非常突出。但是在以往的所有战争中,空降兵缺乏独立炮火力量的问题非常突出,为空降兵配备独立炮兵旅的需求非常迫切,从某种程度上讲,因为空降兵往往在没有后方支援的情况下作战,所以为空降兵配备独立炮兵旅所产生的作用比其他部队更加突出。与传统火炮相比,轨道电磁炮的最大优势不是后勤保障,而是超乎寻常的射程。如此一来,将炮兵配制在战线后方,不但解决了炮兵生存问题,也使空降兵有没有必要配备远程火炮的问题变得没有意义。正是如此,陆军才让空降军组建了独立炮兵旅,将炮兵旅单独配制。

第156炮兵旅的编制规模非常庞大,甚至超过了部分装甲军与所有快反军。该旅总共有12个炮兵营,每个营配备1套轨道电磁炮系统。而快反军与部分装甲军的独立炮兵旅只有9个炮兵营,部分轻型装甲军(装突军)的独立炮兵旅甚至只有6个炮兵营。

12个炮兵营的打击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按照陆军的作战标准,1个炮兵营的持续打击能力相当于1个配备24架J…17A的战术航空兵大队的打击能力。如果部署在固定阵地上,不考虑战术机动,其密集打击能力几乎相当于2个战术航空兵大队。12个炮兵营瞬间提供的火力,足足相当于500多架战斗机,持续打击力量也相当于近300架战斗机。

如此猛烈的打击,必须得到有效的引导。

为了提高炮兵的打击效率,第156炮兵旅有单独的侦察营。与地面作战部队的侦察营不同的是,炮兵旅的侦察营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兵,其主要侦察手段是12套炮兵无人侦察机系统(每套有3架无人侦察机,以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战区)。

除了自身的侦察力量,炮兵旅还可以依靠前线作战部队提供的数据进行炮击。

当然,在作战部队到达战场之前,炮兵旅只能依靠自身的侦察力量,或者其他军兵种提供的引导数据。

炮击持续了15分钟,猛烈的炮火轻而易举的撕碎了印度军人的抵抗意志。

在针对甘托克北面的印度军营的炮击中,3个炮兵营的72门轨道电磁炮在15分钟之内投射了上万枚质量为180千克的重型炮弹(该炮弹最初由海军研发,为了削减研制经费与统一后勤保障,陆军也批量采购),对面积仅5万多平方米的印度军营重复覆盖3次以上,弹着点的平均距离不到20米,而155毫米重型炮弹针对暴露人员的杀伤半径超过150米,针对半装甲目标的杀伤半径超过50米。仅此一轮炮击,军营内的近5000名印军官兵就死亡过半,剩余的2000多名官兵也完全精神崩溃。

第一轮炮击针对的都是印军的主要目标,特别是军营与严密设防的阵地。

9点40分,第一批3个营的36架DW…26B进入锡金领空。

按照陆军的作战守则,炮击进行的时候,航空力量绝对不能进入炮击范围,原因很简单,炮弹没有长眼睛,而且电磁炮炮弹的飞行弹道非常高,击中目标前几乎垂直下落,谁也无法保证不会砸中出现在炮击区域内的作战飞机。

随着低空打击力量到达,炮兵开始对分散的印军据点进行“点名”。

经过猛烈炮击,留下的目标也不是很多了。

DW…26B机群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扫荡地面上的残余敌人,为即将到达的地面作战部队扫清障碍。

也就在这个时候,印军开始投降了。

到达甘托克北面印度军营上空的DW…26B只有4架,主要是前面的炮击过于猛烈,已经彻底摧毁了印军的防空力量,没有必要派遣更多的低空攻击机。面对只有科幻电影中才有的DW…26B,从炮击中逃生的印军官兵不但没有抵抗,还集体走出地下掩体,将步枪高高举过头顶,向在头顶上空盘旋的DW…26B缴械投降。

同样的场景在其他地方也在上演。

在之前的打击中,印度防空兵的官兵不可能目睹外形怪异的DW…26B,即便看到了,也不会考虑太多。只有那些印度步兵才真正体会到了军事实力上的差距,虽然印军也从美国采购了倾斜旋转翼飞机,但是与DW…26B相比,美军的飞机至少还有飞机的样子,而共和国的低空攻击机没有一点飞机的样子。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印军官兵都是文盲,无知带来的不是无畏,而是对神秘事物的极端恐惧。当恐惧战胜了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之后,印度官兵能做的就是缴械投降。

遇到这样的情况,或多或少让空降15军的官兵有点震惊。

9点55分,运载空降152旅的DZ…25C机群到达锡金。

与DW…26B一样,DZ…25C的外形也非常奇特,因为陆军要求必须具备搭载空降战车的能力,所以DZ…25C的机身非常粗壮。为了降低总宽度,以适应陆军航空兵的基础设施,所以DZ…25C的机翼比DW…26B更加粗短。

从外形上看,DZ…25C更不像飞行器,像是插上了一对短小翅膀的大轿车。

随着DZ…25C在巨大的轰鸣声中降落,配备电磁机关炮的空降战车从机舱内冲出来,印军官兵更不敢在武装到牙齿的空降兵面前做出任何非分举动。

可以说,这场战斗的激烈程度连演习都比不上。

除了几处由山地步兵防御的要塞发生了激烈战斗之外,锡金境内的绝大部分印军都在第一时间内缴械投降。

10点30分,空降作战行动开始收尾。

面对负隅顽抗的印军,空降15军没有半点心慈手软。

对付坚固要塞的最佳武器就是重磅炸弹。10点50分,低打154旅的DW…26B机群开始执行第二轮攻击任务,所有的DW…26B攻击机都携带了4枚1000千克级航空炸弹,专门对付那些炮兵对付不了的印军地下防御工事。

战斗持续到11点20分,印军在锡金境内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据点,即唐古的山地步兵师防御阵地。因为该阵地直接面向共和国,是最有可能遭到攻击的地点,所以阵地设置得非常坚固,不但拥有长达20千米的地下坑道体系,还设置了数十处地下兵站与仓库,能够供一个山地步兵旅坚守数个月之久。驻扎在该阵地上的是印度陆军最精锐的山地步兵师,即第4山地步兵师。该师参加过第四次印巴战争,在克什米尔东部地区与共和国陆军对峙,随后参加过藏南冲突,在达旺地区给共和国空降兵制造了不少麻烦。直到3年前才派往锡金,进驻唐古阵地。3年间,该师在边境地区制造了数十起冲突,并且将之前的防御阵地加固了好几倍。可以说,这是一支战斗意志顽强,非常难以对付的部队。

不是冤家不碰头,得知驻守唐古的是第4山地步兵师,空降15军军长商雪韵少将立即向低打154旅下达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歼第4山地步兵师。要知道13年前,空降15军差点栽在了第4山地步兵师的手上。

接到军长的命令,低打154旅不敢有任何迟疑。

11点45分,72架DW…26B提前完成第二轮轰炸任务,返回位于山南地区的基地。

这次,所有DW…26B都挂上了重达2000千克的ZD…34型航空炸弹。

与其他航空炸弹相比,ZD…34的主要特点不是更重,而是钻地能力更强。简单说,该炸弹就是个对印军的地下防御工事研制的,除了配备能够穿透150米泥土或者80米岩石的3级串联钻地战斗部之外,其主战斗部采用了新型复合炸药,爆炸威力相当于5吨TNT。按照陆航测试得出的结果,1枚ZD…34就能炸毁方圆500米范围内的所有地下设施。准确的说,不是炸毁,而是通过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波直接震毁地下设施。用陆航的话来说,ZD…34的威力堪比小型战术核武器,而且使用不受限制。为了使用ZD…34,陆航甚至将DW…26B的弹舱长度由原先的3。8米延长到了4。2米(ZD…34的长度为4。15米)。

72架DW…26B,总共携带144枚DZ…34。

显然空降15军不想在唐古浪费太多的时间,也不会让空降兵进入地下坑道与印军山地步兵交火。

歼灭敌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彻底摧毁印军的地下防御工事。

12点30分,轰炸开始。

72架DW…26B以2架为一编队,依次在印军阵地上空进行定点轰炸。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ZD…34的威力,并且彻底覆盖印军阵地,轰炸瞄准点的距离设置为700米,即便投弹误差在5米左右,也能确保摧毁轰炸范围内的所有地下设施(定点轰炸的瞄准点距离为弹药毁伤半径的2倍除以2的平方根,ZD…34的毁伤半径为500米,由此可以算出瞄准点的间隔距离应该为714米)。

因为ZD…34的威力太大,所以DW…26B的进入间隔时间必须控制在5分钟以上。

以此计算,轰炸行动最快也只能在3个小时之后,也就是15点30分左右结束。

因为这是锡金境内最后一股还没有投降或者被消灭的印军,所以商雪韵不在乎多花点时间,反正地面战斗部队只需在几千米之外建立防线,不需要投入战斗。提前结束战斗,也只能让官兵回到营地打发时间。

对于躲在地下的第4山地步兵师的官兵来说,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轰炸开始后,印军官兵立即意识到,共和国军队用上了威力罕见的武器。因为ZD…34的爆炸威力太吓人了,所以印军指挥官当即断定,共和国陆军使用了战术核武器。做出判断之后,印军指挥官立即向上级做了汇报。

收到前线发来的消息,印度陆军司令部也吓了一跳。

共和国在战争中使用战术核武器,算什么?

消息很快就送到了印度总理手上,鲁拉贾帕尼首先否决了由陆军提出的用战术核武器反击提议,因为共和国陆军还没有进入印度本土,即便在锡金战场上使用了战术核武器,也不能因此认为共和国用核武器攻击了印度。

更重要的是,印度还没有拿到共和国使用战术核武器的确凿证据。

如果共和国用的不是战术核武器,印度又以核武器发起反击,等于自寻死路。

紧接着,鲁拉贾帕尼命令正在向锡金开进的印度陆军停止前进。

原因很简单,如果共和国敢于在锡金战场上使用战术核武器,就有足够的利用用同样的手段攻击正在开进的印度军队。面对战术核武器,没有多少三防能力的印军步兵将没有任何生存机会。

只不过,鲁拉贾帕尼的行动速度仍然不够快,而且下达的命令有漏洞。

战争爆发后,印度陆军就按照计划,让驻扎在大吉岭(位于印度东部地区,紧邻锡金)的2个步兵师与1个装甲旅向锡金进发,增援驻扎在锡金境内的印军。

虽然印度陆军的反应速度并不快,3支部队直到11点40分才做好准备,但是大吉岭距离锡金仅有一线之隔,部队出发后,30分钟之内就能越过边境线,进入锡金境内。也就是说,在鲁拉贾帕尼下达停止前进的命令时,印军增援部队已经进入锡金境内,而且即将到达锡金南部的辛塔姆。

鲁拉贾帕尼错就错在不应该让部队停止前进,而应该让部队撤回营地。

2个共兵师与1个装甲旅,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已经从实质上构成了增援行动。

12点45分,也就是鲁拉贾帕尼下达部队停止前进的命令时,裴承毅已经将无人侦察机拍摄下来的照片发给了总参谋部。

此时,项铤辉刚刚回到北京,正在前往元首府的路上。

收到裴承毅发来的消息,项铤辉终于松了口气。

按照王元庆订下的战争计划,只有在印度再次出兵锡金的情况下,共和国陆军才能越过边境线,进入印度境内,占领重要军事目标。

项铤辉没有越俎代庖,而是决定请示了元首之后再联系裴承毅。

毕竟事情已经发生,印度无法抵赖,早打晚打都差不多。战争打到这一步,元首肯定有新的指示,搞清楚元首的意图之后再做出决定,才能避免犯错误。

    卷十 龙腾九天

第57章 关键一步

项铤辉赶到的时候,王元庆正在与顾卫民、颜靖宇等人商讨政府工作。

战争已经爆发,法理方面的问题并不大。为了准备这场战争,早在2033年,王元庆与顾卫民就向全体代表大会提交了《涉外事态安全法》,其中明确规定,为了维护盟国利益与周边局势,政府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军事行动。严格说来,这部法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与缺陷,比如没有明确界定在没有经过全体代表大会批准的情况下,政府可以调动的军队与军事行动的规模。年初时,经王元庆同意,顾卫民向全体代表大会提出了修正案,只是修正案还在讨论之中,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进行投票表决。因为出兵锡金,属于稳定周边局势的军事行动,所以王元庆可以直接调动共和国的军事力量。

战争继续打下去,法理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虽然王元庆可以以维护周边局势为名,出兵印度,甚至打垮印度的军事力量,但是在没有得到全体代表大会授权的情况下,王元庆不能向印度宣战,更不能对印度进行实质性的军事占领。

由王元庆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