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在这个时候,双拍空军基地的试飞部队接到了作战命令。
贾宝国没有耽搁一点时间,立即命令早已做好战斗准备的12架轰炸机起飞。
5分钟之内,12架轰炸机全部升入夜空。
看着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机群,贾宝国似乎松了口气。
下午接到作战令令之后,贾宝国就让部队进入了战斗状态。虽然只是试飞部队,但是所有飞行员都来自作战部队,参加过日本战争,平均飞行时间在5000小时以上,是空军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这其中包括第一个向日本投掷特种燃烧弹的周霜枫上校。
整个下午,周霜枫都呆在轰炸机的驾驶舱内。
与战斗机相比,轰炸机的生命保障系统更加完善。虽然H…11不是高超音速轰炸机,飞行员没有必要配备抗荷服,但是为了让飞行员在长达数小时、甚至10多个小时的飞行周期内保持旺盛的精力,空军专门研制了一套“生命维持系统”。实际上,就是一种集中了多种功能的飞行服。与一般的飞行服相比,新式飞行服不但具有废物回收系统(不需要在轰炸机上设置厕所),食物供应系统(类似于第一代宇航员使用的流体高能食物,口感并不好)、生命保障系统(主要就是供氧),还参照战斗机的标准,具备抗荷能力与弹射救生能力。简单的说,飞行员穿上新式飞行服之后,吃喝拉撒都不用挪屁股,进行高空高速飞行时的舒适性远超过一般飞行服,如果遇到危险,还能直接跳伞逃生,不用像以往那样需要将速度与高度降低到弹射范围之内才能逃生。
将这套新式飞行服首先用在试飞部队,不是不应该首先装备战略航空兵,因为战术航空兵,特别是执行制空任务的战斗和飞行员更需要这样的装备。主要是试飞部队本身就肩负着试验性质,所以利用H…11试飞的机会对新式飞行服的性能进行测试,能够省下很大一笔试验经费。
在密闭的环境中坐上几个小时,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周霜枫没有抱怨什么,本来试乏部队的津贴就非常高,而且能够驾驶最新式的轰炸机上战场,也是所有试飞员的梦想。
耐心等待,最终等到了结果。
起飞之后,周霜枫一直跟在领队长机后面,虽然在作战部队,他是名副其实的“王牌飞行员”,但是在高手云集的试飞部队,像他这样的尖子飞行员比比皆是,能够成为大队里的“二把手”,周霜枫已经非常满足了。他也知道,比起“一把手”邹宇杰上校,他的能力与资历都差了一点。
早在半岛战争期间,邹宇杰就是共和国最优秀的轰炸机飞行员之一,整个战争中,他执行了388次作战任务、投弹5400余吨、摧毁各类目标8000余个,各项战绩高居战略航空兵榜首。日本战争期间,邹宇杰执行作战任务273次、投弹4700余吨、摧毁各类目标4000余个,仍然是所有轰炸机飞行员中的状元。更重要的是,在这么多次任务中,邹宇杰从来没有被击落过,也从来没有被击伤过。虽然这个纪录并不稀奇,周霜枫也有相同的纪录,但是比起邹宇杰高达92%的轰炸成功率,周霜枫就只能自叹不如了。组建H…11试飞部队时,空军首先抽调的就是邹宇杰,甚至可以说,邹宇杰在试飞部队的资历比贾宝国还要长。如果不是一直在前线作战部队与试飞部队服役,邹宇杰早就成为空军将领了。
周霜枫不想跟邹宇杰攀比,在试飞部队里面,也没人能够跟邹宇杰攀比。
能够跟随邹宇杰这样的领队机长作战,轰炸机飞行员都心甘情愿,因为在执行轰炸任务的时候,领队机长的能力决定了机群的作战能力,也决定了机割的返航率。轰炸机飞行员不是战斗机飞行员,没有任何一名轰炸机飞行员希望在战斗中遭遇意外,所有轰炸机飞行员都想活着回到基地。
战争就是这样,不同岗位上的军人有不同的追求目标。
机群在云贵高原上空飞行了数百千米,即将进入缅甸领空时将飞行高度降到了150米(与地面的相对高度,而不是海拔高度)。
邹宇杰没有启动主动电磁干扰系统,其他轰炸机也就没有启动干扰系统。
H…11有非常出色的隐身能力,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使用主动电磁干扰系统。
飞行过程很漫长,也很单调。
周霜枫与副驾驶轮流检查4台水平显示器上的飞行数据,只要没有异常情况,飞行员就不用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干预,轰炸机将按照飞行员设定的航线飞行,只有在发起攻击之前,才需要飞行员接管控制系统。
再次检杳了屏幕上的数据,周霜枫把工作交给了副驾驶。
与H…9B型轰炸机相比,H…11“安静”得多,即便在超音速飞行状态下,H…11驾驶舱内的噪音也不到80分贝。一方面是H…11有更好的隔音系统,另外一方面就是H…11采用了新式推进系统。与传统涡轮发动机相比,“电磁推进系统”的噪音水平降低了20分贝。按照空军的测试标准,其正面与侧面噪音仅为90分贝与92分贝,比汽车的喇叭声还要低。也正是如此,投资开发“电磁推进系统”的中重集团看到了广阔的商用前景。只要能够将价格降下来,进一步降低噪音,不但能够用在通用航空器(客机、货机、商务飞机)上,还能用在民用汽车上。也就是说,如果汽车全部装上“电磁推进系统”,就不再是汽车,而是可以在空中飞行的“飞车”。
商业应用如何,周霜枫并不关心,他只知道,驾驶H…11是件很无趣的工作。
技术越先进,科技越发达,留给人的可操纵空间就越小。
也难怪空军最初希望把H…11发展成一种无人驾驶的轰炸机,只是在考虑到战略轰炸机需要执行战略警戒任务,没有任何人愿意把核弹头交给计算机控制,空军才改变初衷,增添了2名飞行员。
显然,飞行员在H…11上扮演的主要角色不是操控者,而是监视者。
更让周霜枫等飞行员感到郁闷的是,即便是“监视者”,也只能面对仪表盘。为了尽量提高隐身能力,H…11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座舱”,飞行员就像坐在牢笼里一样,只能通过安装在机身四周的传感器了解外界的情况。即便在起飞与降落的时候,也只能通过前面那扇面积不到半平方米的小窗户看到外面的跑道。飞行期间,飞行员看到的不是外面的天空,而是屏幕上的各种飞行数据。
越是无聊,时间过得越慢。
当表示在5分钟后到达攻击点的红色灯光亮起的时候,周霜枫觉得过了好几天。
实际上,机群才飞行不到1个小时!
北京时间,7月31日0点15分,12架H…11到达莫塔马湾(位于安达曼海北部,伊洛瓦底江口与德林达依海岸之间)上空。
随着邹宇杰上校驾驶的长机投下携带的弹药,另外11架H…11在2分钟内投下弹药。
轰炸行动有条不紊的开始,有惊无险的结束。
除了投弹时轰炸机明显向上蹿了几下之外,周霜枫根本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12架轰炸机上的24名飞行员来说,他们已经完成了任务,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乘坐”H…11返回双拍空军基地。
当然,邹宇杰与周霜枫并不知道,他们打响了印度战争的第一枪。
轰炸机转向返航的时候,144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正在向数百千米外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飞去。
因为攻击目标分散在南北长达数百千米的多个岛屿上,所以144枚导弹的飞行线路并不完全一致。攻击近处目标的导弹下降到100米高度时沿着S型航线前进,以便在飞行途中消耗更多的时间。攻击远处目标的导弹则上升到5500米高度,沿着笔直的航线南下,以便缩短飞行时间。
按照要求,144枚导弹必须在同一时间(误差不超过10秒)击中所有目标。
看上去很麻烦,实际上没有任何难度。
导弹需要的火控数据由轰炸机上的计算机输入,飞行员只需要提供目标情况、击中目标的时间等几项关键数据,计算机就能得出最理想的飞行弹道。也就是说,飞行员连最基本的工作都省去了。
虽然144枚导弹并不多,但是对于首轮轰炸来说,足够了。
也就在H…11机群返航的时候,第二支轰炸机群沿着同样的航线到达莫塔马湾上空。
这是一支由24架H…9B组成的机群,它们的任务是在H…11发射的巡航导弹摧毁了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的防空阵地、通信指挥设施之后,对岛上的空军基地,海军基地等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为了达到最大打击效果,H…9B没有携带空射巡航导弹,而是带了更多的滑翔炸弹。
因为没有为H…9B机群安排护航战斗机,所以轰炸行动必须在第一枚导弹落下后5分钟之内开始。只有这样,才能赶在印度的战斗机起飞之前完成轰炸,至少得赶在印度的防空战斗机赶来之前转向返航。
难度不小,步调必须高度一致。
为了支援H…9B机群,一架从泰国甲米机场起飞的预警机正在普吉岛西面大约150千米处巡逻,用其探测距离高达650千米的雷达监视着正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上空巡逻的那几架印度战斗机。
北京时间0点35分,第一枚空射巡航导弹进入印度领海上空。
虽然导弹具有不错的隐身效果,但是其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巨大热量仍然暴露了行踪。
5分钟后,预警机发现了正在紧急起飞的印度战斗机。
0点42分,H…9B机群开始在距离北安达曼岛大约150千米处投弹。
仅仅用了3分钟,24架轰炸机就投下了携带的数百枚超远程滑翔炸弹,随即转向往北返航。
此时,印度部署在北安达晏岛上的防空警戒雷达已经被巡航导弹摧毁。
0点45分,这一刻被写入历史。
印度战争爆发了!
卷十 龙腾九天
第39章 以小时计算的决战
伊斯兰堡时间21点47分,裴承毅正式下达了作战行动开始的命令。
虽然战争爆发后,印度军队将迅速做出反应,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打垮印度空军,夺取制空权,后面的战斗将变得非常艰难,但是裴承毅没有急于求成,在分配给各作战部队的命令中明确提到,只有在海军击败印度舰队之后,才能发起攻击。
准确的说,这不是裴承毅的意思,是王元庆的意思。
作为军人,裴承毅绝不会给敌人任何机会;可是作为政治家的王元庆,却不得不给共和国留下转圜的余地。
谁都知道,能否夺取印度洋的制海权,关系到对印战争的最终结果。
哪怕项铤辉、林啸雷与裴承毅都坚信海军能够旗开得胜,歼灭印度舰队,成为印度洋的主人,国家元首也不可能听信军人的片面之词。换句话说,如果出现万一,即便只有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海军在战斗中受挫,被印度舰队挡在了印度洋的大门之外,共和国还要把战争进行下去吗?
王元庆不得不考虑这种可能,也就不得不有所保留。
在海军战败的情况下,哪怕陆军与空军有绝对的实力打垮印度,共和国也要为战争付出极为高昂的代价。原因很简单,在印度掌握印度洋制海权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肯定会不遗余力的为印度提供战略支援,美国工厂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美国农场生产出来的粮食,以及所有与战争有关的物资都会源源不断的到达印度的港口,成为印度军队坚持战斗下去的主要动力。
一场高消耗战争只能给共和国带来无尽的损失与伤亡。
王元庆不会打这样的仗,也就不会冒这样的险。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想法很简单,如果海军战败,最多派兵进入锡金,驱逐驻扎在锡金境内的印度军队,帮助锡金建国。如果海军获胜,则乘胜追击,扩大战争规模,彻底打垮印度。
关键就是海军能否杀入印度洋,歼灭印度舰队。
这一要求,让首轮打击行动变得异常麻烦。
按照常理,战争爆发之后,共和国空军将全面出动,陆军也将参加战斗,在第一时间夺取制空权,炸毁印度境内的战略目标,瘫痪印度的军事力量。只是海军不可能在一瞬间击败敌人、夺取制海权,也就得给海军几个小时的行动时间。
作战计划制订得再周密,也得留出这几个小时。
当然,战争爆发后,打击行动不可能长久拖下去。
到底给海军多少时间,成了裴承毅制订战争计划时遇到的第一个麻烦。
最初时,海军要求提供至少24小时,后来降到了12小时。几番讨价还价后,海军把这一要求降低到了8个小时,最后裴承毅只给了海军6个小时。战争在0点45分爆发,也就是说,海军务必在6点45分之前歼灭印度舰队。
考验共和国海军的不是强大的印度舰队,而是过于短促的决战时间。
作为舰队指挥官,华剑锋非常清楚6个小时能做什么。
在攻击半径大约1500千米的情况下,即便提前派出攻击机群,战争爆发后就对印度舰队实施打击,节约半个攻击波次所需的时间、也只能进行两轮攻击。海军有把握在两轮攻击中歼灭印度舰队吗?
直到战争爆发的时候,华剑锋都没有这个把握。
原因很简单,潜艇只发现了到达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的印度西部舰队,暂时没有发现印度东部舰队。虽然侦察卫星在30日下午有所收获,大致断定印度东部舰队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部的孟加拉湾活动,但是时间已经过去10多个小时,印度东部舰队在此期间内足以机动数百千米,根本无法对其发起攻击。
华剑锋不是没有准备,不然不会率先发起攻击。
攻击机群出发之后,东海舰队的3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各派出4架携带大型副油箱与侦察吊舱的J…16B型舰载战斗机。虽然J…16B的主要任务是制空(海军舰载型尤其如此),但是在采用模块化航电设备之后,J…16B能够在2个小时内完成任务转变,执行包括侦察在内的各种战术任务,需要做的,只是为战斗机安装新的雷达控制软件,在弹舱内携带用来执行侦察任务的吊舱(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携带用来自卫的导弹)。如果任务距离较远,可以携带大型外挂副油箱,在最大侦察距离的任务模式下,J…16B的作战半径高达2500千米(前提条件是以亚音速巡航,只有在接近目标时以超音速飞行),算上其配备的火控雷达对海面目标高达450千米的搜索探测距离、以及侦察吊舱内的光电探测设备高达250千米的锁定跟踪距离,J…16B能够发现距离舰队2750千米的目标。
这个距离,足够J…16B飞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以西海域。
12架J…16B分散行动,其火控雷达能够覆盖整个安达曼海与孟加拉湾,即便受到任务与作战半径的限制,12架J…16B仍然有足够大的机会发现距离安达曼…尼科巴群岛500千米范围内有没有海上舰艇。
华剑锋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东部舰队就在这一范围之内。
当然,并不是海军在单独作战。
轰炸行动开始前,就有4架超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沿着缅甸东部国境线,绕道数千千米进入安达曼海上空。这些无人侦察机都配备了专门用来搜索海面目标的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在飞行高度为35000米的情况下,能够发现方圆550千米范围内的海面舰艇。因为配备了复合电源(机翼上表面敷设了太阳能电池板,白天依靠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驱动椎进电动机,并且为复合蓄电池充电,夜间则依靠复合蓄电池驱动推进电动机),所以这些无人侦察机的续航时间都在一周以上(不由推进能源决定,而是由飞机的故障周期决定)。也就是说,能够在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在战区上空徘徊近170小时。当然,实际续航时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