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422章

国策-第422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镜不再穿透潜艇的耐压壳体,也就不再需要用高强度钢管,完全可以用更加轻便、也更加难以被雷达探测到的复合材料制造。共和国海军已经做了相关测试,使用以往的对海搜索雷达,很难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潜望镜。如此一来,只能改变探测方法,用高精度光电探测设备取代对海搜索雷达。

因为是“试验机型”,所以这2架直升机没有配备作战系统,而是配备了试验阶段必须接受全面测试的探测设备。定型量产后,该型直升机将有“舰载预警型”与“舰载反潜型”两个不习型号,共和国海军主要采购“舰载反潜型”,“舰载预警型”主要提供给那些拥有无法搭载舰载固定翼预警机的小型航母的海外客户。

让2架“试验直升机”参加演习,共和国海军也是用心良苦。

除了解决探测手段的问题之外,恐怕共和国海军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推销新产品。一种新式直升机的开发费用高达上百亿、甚至数百亿元。在海军采购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不能打开海外市场,肯定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利用“联合军演”这个大舞台,展现新式直升机的优秀性能,定能赢得很多海外客户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这是与美军直接对抗的演习。如果共和国的武器装备能够对付美军,肯定能够对付其他敌人!

演习足以证明共和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性。

在直升机发现逼近“商船”的“海盗”之前,华剑锋都没有多少把握,毕竟试验装备就是试验装备,很多技术都不成熟,会不会“怯场”,谁也没有把握。

事实证明,华剑锋的担忧多少有点多余。

在“华夏”号航母东南方向上巡逻的2架直升机几乎同时用光电探测设备发现了250千米外的8艘橡皮艇,随后通过战术数据链将战场信息发给了航母上的指挥中心。

通报“协调组织委员会”之后,华剑锋立即命令舰载战斗机与舰载直升机出动。

8架J…15D呼啸着离开航母的飞行甲板,随后4架反潜直升机紧急起飞。

10分钟后,8架J…15D以超低空超音速通场的方式从8艘橡皮艇头顶上空掠过,用产生的音爆将8艘橡皮艇抛了个底朝天,让40多名“海豹”成了“落汤鸡”。随后搭乘直升机赶来的共和国海军陆战队官兵扮演了一回“义务”搜救队员的角色,将飘在海面上的“海豹”捞了起来。

等美军的战斗机与直升机赶到的时候,“华夏”号的直升机已经载着“战俘”返航了。

演习结果让“协调组织委员会”的10多名将领与几十名评判人员目瞪口呆。

“海盗”连“商船”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突然到来的共和国军队“俘虏”了。那可不是真正的海盗,而是美军的“海豹”,世界上最精锐的特种部队!很多“海豹”被直升机上的营救人员捞起来的时候,都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演习评审阶段,各国将领与高级军官才明白了原委。

当天,泰国、印度尼西亚与新加坡的将军就向共和国军演总指挥索祥隆上将询问了新式直升机的具体性能,索要了新式直升机的介绍资料。共和国海军也早有准备,将印刷精美的推销宣传手册送到了那些有采购意向的海军将领手上。

既是演习,又是演戏。

一开场,美国就吃了个哑巴亏。

    卷九 暗流涌动

第8章 随败犹荣

如果说第一场演习是检验各国海军打击海盗的能力,那么第二场演习就是检验各国海军陆战队处置海上恐怖袭击的能力。毫无疑问,主要“演员”仍然是共和国陆战队与美国陆战队。

输了第一个回合,美军肯定不想输掉第二个回合。

为了获得“天时地利”,由美军控制的“联合军演协调组织委员会”不但把演习地点、由罗塔岛改到关岛的阿普拉港、增加了演习复杂性,还用停靠在阿普拉港的1艘美军快速滚装货轮替换“塞班”号两栖攻击舰、增加演习难度。更重要的是,演习规则做了调整,共和国与美国的陆战队轮番扮演“恐怖份子”。

对此,共和国演习总指挥索祥隆表达了强烈不满。

临时调整演习计划不是问题,毕竟演习必须贴近实战,战场上的情况干变万化,说变就变,临时调整演习计划也是演习的一部分。问题是,“恐怖份子”的安排让共和国陆战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熟悉新环境是小事,参演的共和国陆战队官兵都经历过战火考验,个个都是以一当百的好汉,与演习场相比,战场上的环境更加复杂。关键就是搭配问题,准确说,是在美军扮演“恐怖份子”时的搭配问题,由共和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不过是同时应付几个国家陆战队的挑战,因为其他国家陆战队的实力都不如美军,所以临时搭配起来的“解救部队”的战斗力反而会有所降低。由美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就得由共和国陆战队与其他国家的陆战队配合行动。别说索样隆不满,就连陆战队指挥官刘锐上校都感到非常不满。别的不说,如果哪个国家的陆战队在演习故意拖后腿,共和国陆战队肯定笑不到最后。

不满归不满,演习照样得进行。

经过协调,双方都让了一步,即在美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的时候,由共和国陆战队单独执行解救任务。

虽然情况仍然不是很理想,但是刘锐已经感到非常满足了。只要不被别人拖后腿,刘锐就没有必要担心。半岛战争中,空降兵都打败了美国陆战队,更注重个人战斗力的陆战队会败在美国陆战队手下吗?

刘锐忽略了一个问题,他要面对的不是美国陆战队,而是“海豹突击队”。

两轮演习由抽签决定,结果刘锐抽到了下签,首先由共和国陆战队扮演“恐怖份子”。

按照“协调组织委员会”制订的规则,此轮演习重点考察参演部队“秘密渗透”与“快速处置”能力。演习过程中,“解救部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潜入被劫持的船只,降伏船上的“恐怖份子”、排除“恐怖份子”安放的炸弹、疏散船上的“被劫持人员”,如果“解救行动”花费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或者“恐怖份子”引爆了炸弹、或者“被劫持人员”出现20%以上的伤亡,“解救行动”就算彻底失败。为了更加贴近实战,“解救部队”只能在“恐怖份子”登上船只,并且布设好炸弹之后才能出动。

非常苛刻,也非常有难度。

换上专门为“恐怖份子”准备的“制服”后,刘锐率领20名陆战队官兵登船一从此开始,刘锐就无法获得外界信息,至少无法获得与“解救行动”有关的任何信息,必须随时准备应付突然到来的“解救部队”。

美军只出动了一个“海豹”小队。仅仅一个小队的11名突击队员。

不是“海豹”轻敌,而是“海豹”有足够的信心与实力。

作为美军最富盛名的特私部队,“海豹”不同于“三角洲”、“绿色贝雷帽”与“特别空勤旅”,是一支格外重视单兵能力与军人素质,不太倚重先进装备的特种部队。很明显,“海豹”与共和国总参特种部队非常相似,均把军人的能力放在首位,再先进的武器装备也是辅助力量。

正是如此,数十年来,“海豹”的规模都非常有限,最多时不会超过200人,最少时不会低于120人,一般情况下维持在150人左右。不是“海豹”不想扩充兵力,而是“海豹”的征募要求过于严格,淘汰率太大,找不到足够的优秀军人。

刘锐这样的陆战队员不知道“海豹”的厉害,总参特种部队司令卢诚闻就不一样了。

早在10多年前,卢诚闻就率领共和国的特种部队在阿富汗与“海豹”数次交手,战斗各有胜负,实力在伯仲之间。卢诚闻的能力没人怀疑,这位项铤辉亲手带出来的超级特种兵不但亲自参与了共和国现代特种部队的全部建设过程,还参加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从未在战斗中负伤,也从未遭受惨败。虽然卢诚闻从不认为“海豹”比共和国的特种部队强,但是在他一生之中,真正佩服的、也真正重视的对手就只有“海豹”。

“解救行动”属于“封闭演习”,外界很难知情。

规定的8个小时过去后,登船的11名“海豹”按时下船,20名“恐怖份子”无一例外的成了战俘。

刘锐率领的共和国陆战队员输得很惨,也很彻底。

演习结束后,在刘锐提交给陆战队司令部的演习报告中明确提到,“海豹”的单兵战斗力远在共和国陆战队之上,双方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

事实也确实如此,“海豹”是精锐特种部队,陆战队则是普通作战部队。

换句话说,让刘锐的陆战队员去对付卢诚闻的特种兵,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接下来,双方交换角色,由共和国陆战队扮演“解救部队”。

演习结果仍然没有改变,在刘锐找到最后1名“恐怖份子”之前,“海豹”成功“引爆”了炸弹,导致“解救”行动彻底失败。

共和国陆战队败得很惨,但是并不耻辱。

虽然以CNN为首的西方新闻媒体对此大加报道,仿佛这不是演习,而是货真价实的战争,之前一败涂地的美军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一样,但是以半岛电视台为首的大部分新闻媒体对此轮演习做了非常客观的评估,认为交手双方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作战力量,共和国陆战队输得并不冤。如果看演习细节,还能发现共和国陆战队的战斗力远超过美国陆战队,原因很简单,“海豹”用了足足8个小时才制服共和国陆战队,而共和国陆战队在同样的时间内,只差一点就能制服“海豹”。如果由共和国的特种部队与美国陆战队进行对抗,美国陆战队肯定会败的更加难看。

虽然半岛电视台一向倾向共和国,但是其评论可圈可点。

两年后,卢诚闻中将亲自率领共和国总参直属特种部队参加“2033环太平洋国际安全多国联合军事演习”,不但在演习中轻而易举的击败了美国陆战队,还在模拟对抗演习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海豹”,夺回了“最强特种部队”的头衔。

随着中美军事交往愈发深入,各类演习与军事竞赛成为两国军人的大舞台。

连续败给共和国总参直属特种部队数次之后,“海豹”不但提高了训练强度,还组建了一支针对联合军事演习与国际军事竞赛的部队,专门对付共和国的特种部队。

与之相比,共和国总参直属特种部队不但没有刻意提高训练强度(因为随时都有战斗任务),更没有组建专门参加联合军事演习与国际军事竞赛的部队,每次都是从轮换休整、或者没有作战任务的部队中抽调官兵。

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当然,共和国陆战队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两年后的演习中,共和国陆战队以绝对优势战胜了美国陆战队,一雪前耻。

这场演习带给共和国与美国军队的最大启发就是,特种部队不是万能的!

如果不是受演习规则限制,扮演恐怖份子的共和国陆战队完全可以在“海豹”登船之后引爆炸弹,而不是等上几个小时,让“海豹”获得足够的战斗时间。由此可见,在对付极端努力的时候,特种部队的作战能力仍然有不少缺陷。相反,在正面对抗中,特种部队的优势并不明显。

受此次演习的影响,共和国与美国的特种部队都发生了转变。

两国都认识到,特种部队必须“更强、更快、更精”,不但能够在战争中执行普通作战部队难以完成的任务,还得在不对称对抗中拥有压倒敌人的优势战斗力。只有这样,特种部队才能在特殊战场上捍卫国家利益、保护国家安全。

与特种部队相反,陆战队这样的常规作战力量不再要求特殊作战能力。

常规作战力量的首要任务不是对付海盗、恐怖份子这些极端势力,也没有必要在战场上与敌人的特种部队硬扛。常规作战力量的使命只有一个:在正规战争中执行作战任务,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战力量细分是军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军事艺术的实质就是合理使用各种军事力量,而不是让一种“万能型”军事力量执行所有军事任务。事实上,也从来不存在“万能型”军事力量,特种部队再厉害,也不可能代替常规作战力量,更不可能单独主导战争胜负。

第二轮演习结束,共和国与美国算是回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最终胜负如何,还得看第三轮演习。

    卷九 暗流涌动

第9章 国家的面孔

第三场演习,共和国参演部队遇到的麻烦更大。

输掉第二场演习,多少可以算成“用兵不当”,如果早知道美国会让“海豹”顶替陆战队(实际上“海豹”是美国陆战队的特种部队,属于陆战队编制内的作战部队),项铤辉肯定会让卢诚闻跑一趟。输掉对抗演习是小事,毕竟输掉演习不等于输掉战争,可是丢了国家的面子就是大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共和国军队与美国军队在战场上交手的机会不多,至少摆上台面的正面交战不会出现,要想压角美国,显示共和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之处,就只能在联合军演上做文章。

能否赢得第三场演习的胜利,看的不是单兵作战能力,而是“系统作战能力”。

虽然第三场演习名义上是“自然灾害联合救援行动”,属于军队的“非军事行动”,不需要参演部队直接对抗,但是“非军事行动”也能体现军队的实力,特别是军队的兵力与物资投送能力、大规模行动的组织能力等等。

如果连“非军事行动”都搞不好,还能指望军队有多强的战斗力吗?

别的不说,21世纪初,卡特琳娜飓风袭击新奥尔良之后,美国国内新闻媒体就大肆抨击美军,认为美军在救灾行动中的表现远不如共和国军队,飓风过去后快一周,第一支美军救援部队才进入灾区,而在共和国的南方特大洪水灾害中,事发当天,数十万共和国军人就进入灾区,参与救灾工作!

虽然美国的军事体制与共和国的有所不同,但是军队的基本职责就是捍卫国家利益与保护国家安全,救灾行动也属于军队职责范围内的事。用美国政客的话来说,纳税人每年投入数千亿美元养着的军队,如果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向需要帮助的纳税人伸出援助之手,纳税人有什么理由交纳税款?

落实到现实问题上,共和国参演部队的情况不容乐观。

美军派出了1支航母战斗群与1支两栖远征舰队,共和国则只派出了支航母战斗群。

若按军事职能划分,航母战斗群是海军最强大的海上打击力量,不但能够对付海洋上的敌人,还能对付深入内陆上千千米的敌人,是最令人畏惧的进攻力量。两栖远征舰队名义上是两栖攻击力量,以执行与支援登陆作战为主要使命,实质上则是名副其实的“兵力投送力量”。在投送兵力方面,两栖远征舰队的能力远远超过航母战斗群。

拿“塞班”号与“福特”号相比,一般情况下,“塞班”号的载机量只有“福特”号的一半,可能够用来投送作战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舰载机则是“福特”号的10倍,如果算上配属的两栖登陆艇等水面投送力量,“塞班”号的兵力投送能力更是远超“福特”号。严格的说,在美军的作战编制中,“福特”号不负责兵力投送任务。

与“福特”号相似,共和国海军的“华夏”号航母战斗群也不具备兵力投送能力。

没有兵力投送能力,也就没有救灾能力,自然没有获得演习胜利的能力。

在共和国参演代表团的要求下,第三场演习延迟2日,将“空中物资投送与人员撤离行动”与“海面物资投送与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