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3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安位于汉城南面大约85千米处。是汉城与清州之间最大地城市与交通枢纽中心。汉城与清州之间有2高速公路与3普通公路。因为空军已经在战役开始前炸断了其他公路上地所有桥梁。所以驻扎在清州地第5集团军只能从通过天安地高速公路前往汉城。驻扎在汉城地第3集团军要向逃跑也得经过天安。由此可见,天安是2个韩军集团军之间地重要战略据点。
因为在战争初期。韩军将绝大部分主力部队编入第1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集团军在韩军中只是战时编制)。在第二次战役中遭受惨败。所以第三次战役开始地时候了第3集团军与第4集团军拥有少数主力部队之外,新编集团军都以临时组建地部队为主。战斗力十分低下。即便如此。谁也不能忽视几十万军人地威胁。
共和国参战前夕。韩国开始分阶段进行战争动员。第二次战役结束前。韩国进行了“全国战争动员”所有18岁到45岁地公民参军服役。第三次战役开始地前一天。韩国扩大了动员范围,所有非主要岗位上地16岁到54岁男性公民向最近地征兵点报到。
按照柳宗纯宣告的数字,韩国能够动员850万作战人员!据战后获得的数据,韩国在战败前总共动员了大概450万作战人员。
在此基础上,韩军以最快的速度组建了4个集团军,即司令部设在清州的第5集团军、司令部设在安东的第6集团军、司令部设在光州的第7集团军、以及司令部设在大邱的第8集团军。按照韩军的计划,还将在釜山组建第9集团军、在蔚山组建第10集团军。
韩国能够进行如此疯狂的战争动员,与美国的军事援助密不可分。
在11日之前,美国动用上百架战略运输机,向韩国运送了以突击步枪、班用机枪、重机枪、榴弹发射器、火箭筒为主的,足以组建5个步兵师的轻武器。11日上午支由24艘快速散装船组成的船队到达釜山,除了极少数的重装备之外(此时美国也没有多少重武器可以提供给韩国)主要还是轻武器与弹药。
按照美国在战后公布的数据,整个战争期间,美国至少为韩国提供了85万支突击步枪(主要是M16步枪与M4卡宾枪,另外还有大约20万支M14步枪,均是被美军淘汰、或者即将淘汰的枪支)、15万挺班用机枪与重机枪、12万具枪挂榴弹发射器、4万挺自动榴弹发射器、6万具火箭筒。按照韩军的标准,这些轻武器足以用来组建120个规模在8000人左右的步兵师。
除了美国提供的武器之外,韩国还大量启用封存武器。
按照战后获取的资料,整个半岛战争期间,韩国获得了240万支枪械。虽然离柳宗纯宣布的组建600个步兵师的计划相差甚远,但是仍然足够用来武装300到350万步兵。
韩军第5集团军就有54个师,40万兵力!如果54个步兵师全速北上,后果将不堪设想!
几乎没人相信,凌云霄能用1个旅,区区4500名官兵挡住54个韩国步兵师!
能不能办到,凌云霄最清楚。不管北面的战斗打成什么样,驻扎在清州的韩军不可能北上,因为柳宗纯逃到了清州南面的大田。除非柳宗纯有信心迎战共和国的快速突击部队,不然不会放弃大田最北面的防线,不顾一切的守住汉城。驻扎在清州的韩军不到20个师,主力集中在大田附近。即便北上,也最多几个师的兵力。
当然,对快反773旅来说,几个师的数万韩军仍然是巨大威胁。凌云霄没打算与韩军打阵地战,甚至不想与韩军打攻防战。
11日14点30分,快反773旅的先头部队到达天安附近。
应凌云霄的请求,H…6M机群在当天的最后一次轰炸任务中,将500多吨炸弹全都投向了天安。地面进攻开始之前,空军与海航的战术轰炸机集中轰炸了天安。
似乎觉得火力击不够凶猛,进攻开始后不久,凌云霄给前指发去请求,希望得到远程炮火支援。裴承毅满足了凌云霄的要求,只是没让炮兵登场,因为距离天安最近的炮兵在110千米之外。
15点45分,炮击开始。
到达格列飞群岛附近的3艘巡洋舰与9艘驱逐舰成为了最强大的火力支援部队,12艘战舰上的15门DP…1A全部投入战斗,前5分钟内向天安韩军阵地投掷了130吨炮弹。接下来,平均每分钟投掷5550千克炮弹。
因为炮弹是西面飞来的,所以很多韩军以为天安已经被敌军包围。
不到3个小时,赶在天黑前,快反773旅占领了天安。让军派运输机把韩军战俘运走之后,凌云霄没让快反773旅在天安驻守,而是以连级规模向南“突击”。准确的说,是向南执行侦察与炮火引导任务。
为了配合快反773旅的作战行动,裴承毅让海军舰队与舰载航空兵全力支援。
整夜间,快反773旅的各路部队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呼叫空中支援与炮火支援。只要遇到韩军,前出的“侦察部队”转为就地防御,然后呼叫支援。用凌云霄的话来说,只有不费一枪一弹守住天安,击溃北上的韩军步兵,才能最真实的反应出快速反应部队的战斗力。
对付南面韩军的同时,凌云霄没有忘记北面的威胁。虽然韩军第3集团军还没有被39军击溃,但是韩军向南逃窜只是迟早的事情。
利用天安机场,空军运输机在接走韩军战俘的同时,为快反773旅送来了大量弹药物资。反正不能让运输机空载飞行,还不如多运点东西。
组织北面防区时,凌云霄仍然采用“机动加火力”的防御战术。兵力有限,绝对不能与敌人打阵地战与攻防战,只有充分利用强大的火力优势,才能击退敌人,完成战役任务。
快反773旅在天安附近的防御工作,充分反映出快速反应部队机动灵活的特点。
11日夜间,驻扎在清州的韩军第5集团军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均被快反773旅击退,或者是被来自海上与空中的火力打退。驻扎在天安北面平泽的韩军第3集团军的步兵师也发动了几次试探性进攻,结果与第5集团军的步兵一样,与快反773旅交火前就被突然而至的火力打击击溃。
到12日天亮,快反773旅已经在天安附近构建了南北纵深千米,东西宽50千米的防区。在这块面积超过2000平方千米的防区内,没有一道看得见的防线。所有防御部队都在各无形的防线上运动,利用侦察兵与无人侦察机、以及空军的KZ…19战场监视机提供的战术情报,快反773旅成为了火力支援部队的眼睛与耳朵。
如何才能在最大限度消灭敌有生力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伤亡?
快反773旅的作战行动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第三次战役开始后的24小时之内,快反773旅仅有17名官兵阵亡、2人负伤,被其消灭的韩军超过5500人,阵亡交换比超过了320!
因为快反部队在“咸州阻击战”中表现出了不亚于其他部队的顽强意志,所以共和国陆军没人说快反部队是“躲在炮火后面的胆小鬼”。在能够获得充足火力支援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拿战士的生命与鲜血作为战争的牺牲品?
凌云霄的战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少壮派”军人的战争思想。战争的最终目的是击败敌人,不是与敌人拼勇气,更不是与敌人拼牺牲精神。能够减少伤亡,就得想方设法的减少伤亡!
守住天安后,第三次战役的“布局”基本完成。东西两个战场上的韩军第3集团军与第4团军被77军与38军分割,部署在南面的韩军第5集团军无法北上支援。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下汉城,实现第三次战役的第一个目的。
12日上午,裴承毅向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第三次战役进入第二阶段。
此时,不再有人怀疑共和国陆军将打下汉城。
问题是,共和国陆军将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打下汉城,能否在第三次战役中歼灭总兵力超过100万的2个韩军集团军!
卷七 半岛硝烟
第142章 特种炸弹
战争既是最残酷的斗争,又是最高深的学问。
不同层面的参与者,对战争有不同的解读。对战役指挥官来说,在战役策划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战术手段,由采用的战术估测战役进展、确定战役实施方法;到了战役实施阶段,则更加重视各种统筹数据,掌握战役进展情况、决定是否调整战役实施方法。
影响指挥决策的众多因素中,后勤保障与部队战斗力最为重要。战争打的就是后勤!
受后勤保障影,从第一次战役开始,每次战役的作战计划都几经调整,第三次战役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为了满足后勤保障需要,除了提前展开“济州岛战役”之外,还放弃了攻打开城的作战行动、将攻占仁川港作为战役的第一个重大目标。
打下仁川港后,新的问题出现了。
38军、39军、77军与5个中突击旅的作战消耗超过预期,特别是弹药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战前预计。摆在裴承毅面前的问题是,在38军继续向南推进的情况下,39军要么在仁川港等待运输船队到达、要么调转枪口攻打开城,囤积在前线的作战物资无法支持39军攻打汉城;要想立即攻打汉城,不但38军要暂时停止进攻,还得调遣海军为39军提供火力支援,使77军失去主要支撑力量。
对裴承毅来说,选择并不难。攻城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虽然迟早都能打下汉城,那么晚一天攻打与早一天攻打的区别并不大。
部队战斗力对裴承毅地影响更大。几支参战部队地表现都让裴承感到“惊喜”。不管是38军地“大范围纵深突击”、还是39军地“重点穿插进攻”、以及77军地“大纵深快速突击”。都打出了各自地特点、打出了各军地威风。
问题是。官兵是肉长地。不是钢铁机器。如果让39军调头攻打开城。肯定会对攻打汉城地作战行动造成影响。此时。裴承毅需要决定是否让“预备队”上场。
12日傍晚。裴承毅与项铤辉通了电话。征求了总参谋长地意见。项铤辉的回答很简单,作为前线指挥官,裴承毅有权调动所有参战部队,无须在战术问题上请示总参谋部。
得到项铤辉的支持,问题就变得简单得多了。
12日夜间,裴承毅对战役部署做出重大调整。
之前围困开城的装突395旅与装突396旅、驻扎在金川的27军、驻扎在海州的61军在13日凌晨2点30分之前进攻开城。因为运输船队将在13日夜间到达仁川,攻打汉城的作战行动最迟于14上午开始,所以裴承毅将“开城攻防战”的时间限定为30小时。为了为进攻部队提供充足的火力支援,除了让空军与海航集中力量轰炸开城韩军阵地之外,裴承毅将除第0391旅、第0392与第0393旅(炮兵旅的番号在军番号前面加0)之外的,西部战场上的另外6个军直属炮兵旅全部投入进攻作战。6个炮兵旅,总共有1000余门大口径榴弹炮与400余门远程火箭炮。
因为海州港在61军的控制之中,早在第三次战役之前就承担了海运重任,所以炮兵并不缺少弹药物资。
炮火准备从12日23点30分开始,足足持续了3个小时!
用如此猛烈的炮火为进攻部队开路,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作为南北对抗的最前线,开城一直是三八线上最重要的军事据点。被韩军占领之前,朝鲜用数十年将开城打造成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军事要塞”。
早在参战之前,军情局就集中力量搜集与开城防御部署有关的消息。按照溃逃到共和国境内的朝鲜将领与高级军官透露的消息,开城建有“上中下立体防御体系”。最上面是各种建筑物,市区内的所有建筑物都按照军事标准建造,通过地下坑道连为一体,防御部队可以在地下坑道内迅速转移,利用坚固的建筑物对抗进攻部队。中间是错综复杂的道路交通体系,每个重要路口都设有路障或者壕堑,道路两旁设有狙击点与反坦克火力点,某些重要道路还预设了雷场,依靠道路两旁的建筑物,防御部队在市区内可以做到以一挡百。最下面是如同蜘蛛网般的立体地下坑道体系,仅市区内的坑道总长度就超过了150千米,除了四通八达的坑道之外,还有屯兵的地下军营、储备物资的地下仓库、积蓄饮用水的地下水库、甚至还有地下医院与地下电影院,依靠地下坑道不但可以驻扎10多万官兵,还能坚守数个月之久!
用部分朝军将领的话来说,如果不是朝军过早失去统一指挥,韩美联军花上半年时间都不见得能够打下开城。
各种侦察情报表明,韩军充分利用了朝军的防御体系。柳宗纯还在大田指挥韩军作战,虽然韩军士气低落、斗志萎靡,但是远没有到失去统一指挥的地步。如果共和国陆军在开城碰了壁,很有可能助长韩军士气,让韩军恢复战斗下去的信心与决心。
正是如此,裴承毅才在战役决策阶段绕过了开城。
回过头来攻打开城,问题依然存在。
不管什么时代,攻打严密设防的军事要塞都是进攻一方最头痛的事情。美国陆军中将布鲁克甚至宣称,共和国军队只有使用战术核武器,才能打下开城!
据战后项铤辉回忆,如果开城遇到难以解决的麻烦,陆军真有可能在开城投下一颗战术核弹头。
凶猛的炮火备结束后,39军的2个战斗旅率先发动进攻。
火力支援并没停滞,按前线进攻部队的请求、或者无人侦察机提供的战术情报,炮兵与航空兵不间断的为进攻部队提供支持。
即便如此,首轮进攻仍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
率先入开城的第3951装甲营深入市区大约3千米后遭到韩军顽强阻击,最终不得不在炮火掩护下撤退。正面战斗只打了15分钟,该营总共有32名官兵阵亡、127人负伤,12辆坦克与9辆步兵战车被摧毁。
用火力打击打退敌人,出动侦察夺回阵亡官兵遗体后,地面进攻暂时停止。
13日凌晨4点15分,裴承毅给空军司令部打了电话,空军出动战略轰炸机,用一切手段摧毁开城的地下防御体系。幸好这是裴承毅下达的命令,不然空军真有可能使用战术核武器。
除了战术核武器,对付地下目标的最佳武器就是重型钻地炸弹。
5点25分,12架挂着“特种炸弹”的H…9从战略空军基地起飞。
所谓的“特种炸弹”,实际上就是用203毫米榴弹炮炮管做弹体,里面装填钝感炸药与延迟时间引信,再装上用高强度合金制造的弹头,封住弹尾,最后安装一套制导控制系统与气动控制舵面的“超重型制导炸弹”。
如果从18000米高空投掷,这种重达4。5吨的“超级炸弹”能够在引爆前穿透9米厚的泥土或者4米厚的岩石,依靠激光制导装置,命中精度在3米之内,足以用来对付隐藏在城市中的地下目标。
12架轰炸机共携带了48枚“特种炸弹”。
共和国的军火库里总共只有50枚这种炸弹,而且是在韩美联军占领开城之后让军工厂赶制出来的。
不幸中的万幸是,一名曾经负责开城防御工作的韩军高级军官在逃到共和国的时候没有忘记带上开城地下坑道体系的军用地图。
有了这张地图,轰炸变得容易多了。
前指参谋没花多少时间就确定了48个最值得轰炸的地下工事,无人侦察机确认了这些目标的准确位置。
6点45分,第一架H…9在开城上空投下了4枚“特种炸弹”。
因为弹药有限,所以在第二架H…9投弹之前,无人侦察机与KZ…19首先确认了轰炸效果。如果不是弹着点的地面明显塌陷,证明下面正是需要轰炸的地下仓库或者地下屯兵点,不然裴承毅还会派特种部队进去确认情况。
随后,其他11架H…9依次投下炸弹。每架H…9轰炸后,裴承毅都让前线部队进行确认,确保轰炸能够收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