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国策 >

第1019章

国策-第1019章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4个战斗单位(其中两个为主力战斗单位),总兵力接近10万,并且在沈阳、长春与哈尔滨各组建了2个战斗单位,在齐齐哈尔等地囤积了大量作战物资。但是从整个战场局势来看,共和国没有任何理由首先攻打远东地区,更不可能为了勘察加半岛上的几座人口不到10万的小城镇打通地面交通线。

前面已经提到,共和国出兵占领勤察加半岛的主要目的与攻打俄罗斯毫无关联。

毫无疑问,中亚仍然是主要战场。

中亚战场没有引起重视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即在此之前,并未爆发激烈战斗。虽然俄罗斯陆军棋先一招,第101空降旅率先到达阿斯塔纳,但是哈军第1步兵师利用易守难攻的城市地形,迟滞了俄军的进攻速度,加上第九战斗单位快得出奇的进军速度,在2057年12月30日上午,俄军第101空降旅就放弃了攻打阿斯塔纳的作战行动,向西北的科克舍套挺进,希望在此站稳脚跟,挡住第九战斗单位北上与西去的通道。

毋庸置疑,科克舍套是双方的必争之地,因为从阿斯塔纳北上前往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北哈萨克斯坦州首府,与俄罗斯勘察加州首府同名)与西进前往科斯塔奈(科斯塔奈州首府)都得从此经过,而这两处地点又是进军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前进阵地。从第101空降旅的这一行动来看,俄军出兵哈萨克斯坦并非盲目之举,除了争取攻占阿斯塔纳之外,还做好了战略收缩的准备,即通过控制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将战线控制在境外,避免战火过早烧到本土。

问题是,第101空降旅有这个实力吗?

暂且不说第101空降旅与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力,兵力就不成对比,要知道,第九战斗单位只将炮兵旅留在了后面,战斗旅与支援旅均已进入哈萨克斯坦,即便冲在前面的只是战斗旅,兵力也比第101空降旅多得多。更重要的是,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力明显超过了第101空降旅。

2057年的最后一天,第101空降旅在距离科克舍套还有大约100千米的休钦斯克停下了北上的脚步。这一停,意味着该旅再也没有机会到达科克舍套了。与此同时,以低空突击的方式占领了科克舍套的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并未回头收拾第101空降旅,而是以更快的速度北上控制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并且在新年的第一天占领了科斯塔奈,关上了哈萨克斯坦的北大门。因为战斗旅加速突击,所以歼灭第101空降旅的重任交给了紧随其后的支援旅。

不是第九战斗单位的指挥官轻敌,而是第101空降旅的战斗力确实不怎么样。

更重要的是,扫荡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肯定比歼灭1个俄军空降旅更加重要。换个角度看,如果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为了一个空降旅驻足不前,让俄军与哈萨克斯坦的叛军有充足的时间调整部署,恐怕最高兴的就是俄军统帅了。

事实上,第101空降旅也没有坚持多久。因为突围无望、援助又无从谈起,所以俄军最精锐的空降旅在休钦斯克坚持了不到48小时,在2058年1月2日下午,也就是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向阿克托别进军的时候,向城外的共和国军队投降,大约3000名俄军官兵成为了这场战争的第一批俘虏,第101空降旅也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第一支成建制投降的俄军旅级作战部队。

新年的前3天,第九战斗单位突飞猛进,重点扫荡了亲俄势力根深蒂固的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并且在3日下午将战线推进到阿克托别(阿克托别州首府),预计在4日下午到达乌拉尔河东岸,占领阿特劳(阿特劳州首府)与乌拉尔(西哈萨克斯坦州首府)。因为在1月1日夜间,3个俄军师进入乌拉尔河以西的里海北岸地区,在2日又增兵2个师,驻扎在乌拉尔河以西地区的俄军兵力超过10万,加上大约4万哈萨克斯坦叛军、以及临时征召的近5万匪军,河对岸的敌军兵力近20万,所以要在增援部队到达之后,第九战斗单位才会渡过乌拉尔河。

与第九战斗单位同时发起进攻的,还有第90战斗单位。

虽然名义上,第90战斗单位属于预备部队,从番号上也看得出来,主力战斗单位的番号都是中文数字,而预备战斗单位的番号都是阿拉伯数字,但是从战斗力上讲,第90战斗单位并不比第九战斗单位差多少。按照共和国陆军的训练标准,第90战斗单位的日常训练与第九战斗单位完全一样。导致第90战斗单位不如第九战斗单位的原因只有一个,即和平时期不满员。即便如此,对战斗力的影响都微乎其微。原因很简单,半数非常备兵力每年都的进行3个月的集中训练,而在另外9个月中,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周的训练时间,因此全年训练时间在5个月左右,而常备兵力也有探亲假等假期,年度训练时间在9个月左右,并不比非常备兵力多多少。

总再言之,第90战斗单位的战斗力并不差。

当然,在实战应用中,指挥官还是会有轻重之别,一般不会让预备战斗单位担负攻坚任务。

正是如此,第90战斗单位的任务就是扫荡巴尔咯什湖与咸海以南地区。

虽然南哈萨克斯坦地区的面积仅占全国的10%左右,但是得益于萨雷苏河、楚河与锡尔河,以及南面的天山山脉与帕米尔高原,这里是哈萨克斯坦最富庶、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万幸的是,该地区邻近共和国,以及与共和国关系密切的吉尔吉斯斯坦,所以该地区的民众普遍亲华。

受此影响,第呐战斗单位的进军速度非常快,甚至一度超过第丸战斗单位。

在2057年的最后一天,第90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就到达锡尔河河口地区,并且北上控制了交通枢纽阿拉尔斯克镇。如果按照正常情况,第90战斗单位应该沿铁路线北上前往十月城,争取在这里与第九战斗单位会师,然后随同第九战斗单位西进,在占领阿特劳东北面的马卡特交通枢纽之后与第九战斗单位分道扬镳,转向南下,攻打里海东岸曼吉斯套州首府阿克套。

显然,第90战斗单位没有这么做。

占领阿拉尔斯克后,第90战斗单位沿着咸海北岸的公路线,一直推进到的大巴尔苏基沙漠南面的库兰德,然后动用数十架垂直起降运输机,在一夜之间将战斗旅5000多名官兵与全部重装备送到了400多千米外的别伊涅乌,一举占领了阿克套东面的交通枢纽中心,并且为进军阿克套做好了准备。

因为不是主力战斗单位,支援旅只有1个航空营,配备的垂直起降运输机仅为主力战斗单位的三分之一,运送作战部队的问题不大,可是要保障作战部队全力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在后勤保障线超过500千米的情况下,更加难以为继。所以在2058年的前3天,第90战斗单位没有进军阿克套,而是向阿拉尔斯克运送了上百艘高速气垫船与水翼艇,在咸海组建了一支规模不俗的“舰队”。依靠这支“舰队”,通过铁路线运送到阿拉尔斯克的物资可以迅速送到咸海西北岸的库兰德,再由垂直起降运输机送往别伊涅乌,最后由列车运往前线,从而确保了前线进攻部队的后勤保障。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计划,第90战斗单位最迟将在5日天亮前占领阿克套,并且控制这座里海东岸最大的港口城市。如果第九战斗单位能够顺利占领阿特劳,并且打通铁路交通线,共和国陆军就能分两路越过里海,进攻俄罗斯的内高加索地区。

虽然从战术上讲,越过里海的代价并不小,比如共和国陆军就得动用战略空运力量向阿克套与阿特劳运送上百艘登陆艇、或者动用至少1个旅的陆战队、或者集结规模相当的低空突击部队。更重要的是,即便能够在里海西岸登陆,并且成功建立登陆场,如果不能在里海北岸取得突破,打通前往内高加索地区的铁路线,地面进攻仍然会因为物资保障难以为继而变得困难重重。但是从战略上讲,只要共和国军队能够避开乌拉尔河西岸的俄军,准确的说,是绕到俄军乌拉尔方面军的后方,俄军统帅就得有所顾虑,甚至会主动从乌拉尔河西岸撤退,从而降低乌拉尔河方向上的作战难度。更重要的是,如果共和国军队能够占领内高加索地区,不但会使高加索地区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还会对外高加索地区的几个国家产生影响,让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有所动摇。事实上,只要阿塞拜疆倒向共和国,向共和国军队提供进军通道,共和国陆军就能从里海南岸绕过来,在外高加索方向上开辟第三条战线,使俄军在高加索地区的防线腹背受敌。甚至可以说,到时候,共和国不需要动用一兵一卒,完全可以让对高加索地区、以及里海资源非常感兴趣的伊朗出兵,迫使俄军调整高加索地区的防御部署,从而牵制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俄军。

由此可见,只动用了2个战斗单位,共和国陆军就在中亚战场上取胜。

用袁晨皓的话来说,控制了哈萨克斯坦之后,之前亲俄的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肯定会回心转意,至少会宣布中立,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好下一场战斗。当然,这句话有点笼统,袁晨皓的意思是,不要把目光局限在哈萨克斯坦,在大好开局的情况下,应该把有利态势转化为胜利果实。说得再直接一点,就是趁俄军积极加强乌拉尔河西岸、以及内高加索地区防御的有利机会,从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北上,攻占西伯利亚地区,将右翼进攻锋线完全展开,用右钩拳打垮俄军的战略防线,对乌拉尔以东地区形成侧翼包抄的战略态势,最终迫使俄军全面退缩。

毋庸置疑,集晨皓很有野心。

事实上,这也是代价最小的进攻方式。

作为共和国在21世纪最杰出的军事统帅,裴承毅不可能不清楚袁晨皓这一建议的重大价值。可以说,如果这计右钩拳打好了,既顺利占领乌拉尔山以东地区的库尔干、秋明、车里雅宾斯克与叶卡捷琳娜堡,俄军将别无选择,只能全面退缩,在依托乌拉尔山的同时死守以奥伦堡为中心的乌拉尔河防线。如果能够左右出击,即在同一时间发起另外一场进攻,设法渡过乌拉尔河,对奥伦堡构成威胁,就能使俄军的“乌拉尔防线”形同虚设。按照裴承毅的粗略估计,一切顺利的话,只需要2个月就能将战线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最多4个月就能打到莫斯科城下,大陆战争也就持续半年。

虽然这是理想情况,而大部分时候,理想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但是就算把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也最多只需要1年就能占领莫斯科,使大陆战争变得毫无悬念。这其中,关键中的关键就是能否以最快的速度、即在俄罗斯完成战争动员之前越过“乌拉尔防线”。要知道,在乌拉尔山与乌拉尔河以西,出了被称为俄罗斯的母亲河的伏尔加河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天险能够挡住共和国军队的前进步伐了。更加重要的是,“乌拉尔防线”是俄罗斯精心构筑的战略防线,也是俄军重点守卫的防线,在此以西的地区,俄军的兵力密度低得可怜。

总而言之,只要能够迅速冲垮“乌拉尔防线”其他一切都好说。

问题也在这里,以共和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战争初期还没有完成动员的情况下,有多大把握打过“乌拉尔防线”?

这也是裴承毅亲自前往总参谋部,找袁晨皓商讨军事行动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大陆战争是一场闪电般的速决战,还是一场备受煎熬的持久战,就得看共和国陆军能不能赶在俄军完成动员之前翻过乌拉尔山了!

    卷十四 硝烟漫天

第62章 权力归位

会议讨论的话题很快就落到了两个主要问题上,一是兵力部署,二是物资调运。

毋庸置疑,这两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前面提到过,为了麻痹对手,造成共和国把重点放在远东地区的假象,陆军在中亚地区只投入了2个战斗单位,而且只有1个主力战斗单位。虽然战争爆发前,还有几个战斗单位进驻西北地区,就连部署在南亚地区的第一战斗单位与第10战斗单位都已北上,进驻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但是为了使让俄军上当,在此之前,除了第一战斗单位还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之外,其他几个战斗单位都已远离战区,其中第十战斗单位正在开赴东北的途中。也就是说,短期之内,在不动用战略运输力量的前提条件下,只能出动第一战斗单位。更重要的是,从巴基斯坦北上,不但要翻越帕米尔高原与天山山脉,还要得到塔吉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允许,而这两个国家都没有宣布参战(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已经保证在俄军被赶出哈萨克斯坦后向俄罗斯宣战,塔吉克斯坦则要求乌兹别克斯坦与土库曼斯坦宣布中立,不然不会向俄罗斯宣战),第一战斗单位也很难及时赶到战场。如此一来,要想向中亚战区增派作战部队,就得动用战略运输力量。

针对这个问题,总参谋部提出了一个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即人员空运,装备陆运。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计划,在以扫荡托博尔河(鄂毕河的主要支流之一)到乌拉尔山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地区为战役目的的情况下,即便不撤出第九战斗单位与第90战斗单位,前期也得投入4个主力战斗单位与4个战斗单位,即近20万地面部队。如果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部署,则需要征用500架大型民航飞机,并且控制住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4座大型机场或者空军基地,在24小时之内保证1000架次的航班起降量。因为共和国民用航班的保有量超过5000架,其中运载能力超过250人、最大航程超过5000千米的大型客机就有2400多架,加上各大航空公司均与政府签署了紧急征召协议,国家也已经进入战争状态,所以征用500架民航飞机不是什么难事。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哈萨克斯坦北部地区的机场数量有限,而且吞吐能力并不强,不然还可以征用部分货运飞机,向前线运送武器装备。

相对而言,运送兵员的问题还不大。

主要的难题就是如何运送8个战斗单位的武器装备。

之前部署在西北地区的4个战斗单位还好说,拿第十战斗单位来说,因为早就考虑到要前往中亚地区作战,所以在做战略佯动的时候,其主战装备都留在了新疆北部地区的军火库里,带走的只是一些用板材拼凑起来的假装备。如此一来,只需要将到达兰州的2万名官兵,以及在重庆集结的1万名新征官兵送往北疆,第十战斗单位就能形成战斗力,并且自行开赴战场。

关键就在新增部署的4个战斗单位上。

在这个问问题上,裴承毅最初的想法是缩小进攻规模,降低兵力投入,让另外4个战斗单位以增援的方式参战。

讨论下来,裴承毅不得不承认,他把这个问题考虑得太简单了。

按照袁晨皓的分析,即便放弃右翼进攻,地面部队从科斯塔奈出发,越过哈俄边境线之后,沿南乌拉尔山东面北上,直接攻打车里雅宾斯克,并且以攻占叶卡捷琳娜堡为最终目的,放弃东面的库尔干与秋明,仅正面进攻就需要动用4个战斗单位。因为俄军肯定会在乌拉尔河西岸发动进攻,阻止共和国军队北上,所以部署在西哈萨克斯坦州的第九战斗单位与正在为强渡里海做准备的第90战斗单位都无法参加北上进攻行动。更重要的是,直接北上等于将锋线的右翼暴露在了俄军西西伯利亚方面军的面前,而在此之前,俄军一直认为共和国军队将从哈萨克斯坦东北地区北上,首先占领鄂木斯克以东的巴尔瑙尔、新西伯利亚、托木斯克、克麦罗沃与新库兹涅茨克等地,解除本土西北地区受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