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汉末的幸福生活 >

第26章

汉末的幸福生活-第26章

小说: 汉末的幸福生活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想想来之前恩师那意味深长的目光,胡远山忽然之间明悟了。

王石把这些在这时代能被称之为神物的东西毫不保留的说出来,第一是相信李老。李老是不会害王家村,不会害王石的。所以就排除了李老会派遣一个居心叵测的人来王家村的可能xìng。

第二,就是自信。王石才不怕胡远山有啥歪心思呢。一来他艺高人胆大,而且jīng神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应到人是否有恶意,而在胡远山身上,王石没有这种感觉。二来嘛,村子就这么大,他不相信有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做小动作。

第三,在王石看来,只要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被绑上了王家村这辆战车,自发的就会维护王家村的利益,稍微有些眼光的,就根本不会出卖王家村。而胡远山应该就是这种有些眼光的人,至少他读过书。

看到胡远山脸上竭力表现出的平静,王石对他的评价又高了一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他不会被外力所撼动。

“大致就是这样。”王石笑道:“现在村子里第一要做的事儿,就是采盐。其中许多细节上的东西,我和村正老叔并不在行,所以就要麻烦胡大哥你了。”

既然以后就是自己人了,王石对于胡远山的称呼也就客气了许多。

胡远山点点头:“明天我就拿个章程出来,给你。。。”

“慢来慢来,”王石连忙打住胡远山的话,道:“跟老叔商量就成,我嘛,呵呵,另有要事。”

“懒货!”老村正骂道:“就知道你小子会推脱!”

言罢,不再理会王石,老村正拉着胡远山就出门去了。

看样子是去安排胡远山带来的那几百人。毕竟人数太多,超过了整个王家村的人口,住宿还是个大问题。

不过有胡远山和老村正cāo心,王石偷偷懒也没什么。

嘿嘿一笑,王石拿起工具,开始制作麻将。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窝在家里,制做麻将、制做扑克、制做长牌,甚至还做了足球篮球。麻将扑克和长牌都是木质的,麻将还好做一些,小方块嘛。但扑克和长牌就不成,必须做的很薄,达不到要求就重做,连续好几遍才算满意。至于足球和篮球,根本就是歪货,除了能看一下,缅怀缅怀几千年后的时光,根本不能用来踢打,材料不行,技术也不过关啊。

说起来,这时代已经有了中国式足球,也就是蹴鞠。

在太史公的史记里面就有记载。

不过王石没见过那种球,也不知道玩法,更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只能表示遗憾了。

东西做好了,自然要与人分享成就感和快乐。

当王石走出自家院门的时候,突然发现,村子竟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擦了擦眼睛,王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原本凹入不平的路被铲的平平整整的;路边阻塞的壕沟也都一一疏通,并崁上了石板;原先随处可见的牛马牲畜粪便不翼而飞,地上的干干净净;原先杂乱无章的破牛棚子破马厩,也消失了。

整个村子,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有些本事!”

王石对胡远山的作为很满意。

其实王石一早就想这样做了,可是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要么就是一时间忘记了,直到现在,才算见到了心目中的王家村。

一路穿过村子,王石发现村子里安安静静的,居然没看见几个人,不由心中疑惑。虽说盐矿那里特别需要人手,但也用不着全村人都出马吧?

带着疑惑,王石来到了老村正家。

家里只有老婶儿一个人在,老村正和儿子媳妇都没在家。

王石一问,才知道,原来的确是去了盐矿,而且全村人都去了盐矿。不但是人,连带着十九头恐龙,也都被拉了壮丁。

老婶儿只知道个大概,说不清楚,王石就把手中的成果放在老村正家,转身出门,沿着河,朝盐矿而去。

以王石的脚程,在他加快速度的情况下,半个时辰不到,就近了盐矿。

老远望去,整个盐矿下那一段河岸上,可谓人声鼎沸。

数百人聚集在这里,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

吆喝声,马嘶声,恐龙的昂昂声,连带着工具敲打石头的声音,乱七八糟的,热闹万分。

老村正等一干老人和胡远山等几个读书人就站在一旁,一边指挥,一边聊天。

见王石走过来,老村正就笑道:“小子,大家闺秀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面对老村正的调笑,王石只能翻白眼。

“各位叔伯,都在呢。”王石打着招呼,转脸对胡远山道:“胡大哥打算怎么做?怎么把全村人都拉来了?我刚才出门,见村子静悄悄的,还吓了一大跳呢。”

胡远山微微一笑,道:“我前天到这里来看了看,觉得应该在河岸上修一段河堤。”胡远山指着大河,接着道:“这条河不小,若是发大水,河岸边又没什么遮掩,盐矿就会被淹了。”

王石闻言恍然。

“还是胡大哥考虑的周全。”

接下来,胡远山将他的计划大致说了一遍。

在他看来,要把这个盐矿的价值发挥出来,首先就是交通和安保问题。

交通嘛,第一选择就是船。反正盐矿就挨着大河,用船运最方便。当然,他准备双管齐下,把沿岸的路也修一下,加宽加厚加高,方便陆路运输。

至于安保,也是个大问题。

盐矿在这深山之中,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山中的猛兽。不过这不是需要担心,小虎母子俩这不正趴在盐矿的崖上么。有山大王在,其他的野物一般都不敢来犯。

第二就是水患。盐矿临河,河还不小,万一发大水,肯定玩完。所以必须要修建一段河提,以保证盐矿的安全。

至于为新来的数百人建造房屋的问题,还要排在后面。要等到盐矿走上了正轨,才能分出一部分人来建造房屋,扩大村子的规模。而现在这数百新人,都还住在简陋的棚子里。

正因为整个工程量太大,即便有十九头巨力恐龙帮忙出力气,但为了保证工程进度,胡远山还是说动老村正,将全村人都拉来了。

王石了解到了情况,也就没什么异议了。

不过心里有点不爽。他千辛万苦做出来的东西,看来还不到面世的时候。没见所有人都一门心思扑在盐矿上嘛,谁还会在意那些小玩意儿?

在盐矿帮忙干了一下午活儿,主要与新来的那些人做了一番交流。看看他们对王家村是什么意见,有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这些人兴高采烈的告诉王石,王家村有超级高手和神奇的动物保护,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又供应吃喝,还答应帮忙建造房子,让他们成为王家村的人,种种福利待遇,比他们想象中的大同盛世都要好。所以他们很满足,甚至表示,来到王家村是他们的幸运,是太一尊神的保佑。

这让王石知道,自己应该是想多了,杞人忧天。

与大家伙吃了一顿数百人级别的大锅饭,王石这才回村。

同时,这一顿饭也让所有新人都知道,这青年,就是传说中单枪匹马闯军阵,杀死韩遂的超级高手。

回到家的时候,王石身后跟了俩跟屁虫。

却原来是许久不见踪影的大黄和二黑。

这俩家伙,在王石走到半路上的时候,不知从哪个旮旯里窜出来的。

王石很不待见这俩只狗。尼玛,多少天没见踪影了?还记得他这个主人吗?

不过看他们皮毛油光水滑的,王石还算欣慰。总算离了他没被饿死。

吃过晚饭,王石早早就睡下了。

他明天还有个任务,去张家村一趟,跟张家村的人商量盐矿的事儿。这可是老村正郑重交给他的,不能马虎。

第四十五章准备

时隔几个月,张家村还是张家村,一点没变。

到了猎头张家里,王石把来意一说,可把猎头张父子俩激动坏了。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没想到居然会落到张家村头上。

激动是激动,猎头张也没忘了正事,立刻就叫了村正和几个颇有威望的老家伙,一起与王石商量。

最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对于这样的好事,自然没哪个傻蛋会拒绝。

所以张家村投全票赞同。

至于盐矿所占的份额,张家村只要一成,同时派出十个人的队伍加入采盐行列。

看起来还算厚道。

不过想想那盐矿的储量,再想想张家村付出的劳动力,就知道,这帮子老家伙jīng明着呢。

不过王石却同意了。

张家村毕竟与王家村临近,两个村子之间以往多少年都有来往,关系很深。再者说了,王石觉得,张家村早晚会融入王家村,这时候不论他们要多少,早晚还会是王家村的——别忘了王家村的高产作物,这些东西,才对平民最具吸引力。

商量妥当之后,张家村一干高层在猎头张家里好生招待了王石一回。各种新鲜的野味,原汁原味的菜肴,反正点好的上,把王石差点都吃撑了。

下午,张家村的村正就让他的儿子,张弋,带着十个人,跟王石去了王家村。

离开之前,王石甚至还想去寒洞看看,但想想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武艺并没有太大的进展,想来还不是那头火蛟的对手,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回到村子里,王石一把将张弋等人甩给了老村正,自己则计划起了另一件事儿。

来到这个时代大半年了,王石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祖厉。而且还是来去匆匆,根本没来得及感受感受这个时代的风土气息。再说了,凉州对于整个大汉朝来讲,也只是偏远地区,还不能代表汉王朝。

静极思动,王石就琢磨着择一个时间,去中原看看。

好好感受感受那影响整个民族,传承数千年的**!

虽然,现在的汉王朝已经rì薄西山。

不过王石并不准备单人独骑去中原,而是有事儿要做,感受风气,只是其中一个目的。

很早以前,王石就想着要组建一个商队,走遍大汉十三州,一边推销王家村的特产,一边游览大汉的风光。不过因为危机笼罩、事物缠身,一直就搁置着,没有付诸实践。

现在好了,北地郡在徒弟的掌握中,王家村没了危险,王石免去了后顾之忧。而大汉朝经过黄巾之乱,这两年还算太平,要是再过几年,天下大乱的时候,还游历个屁呀!

算起来,这不正是离开王家村,游览大汉的最好时机?

不过这事儿还得要准备妥当才行。

商队的组建、保卫力量、交通工具、货物等等等等,都是麻烦事,都要花不少时间。

不过王石心中已经有了腹案。

组建商队嘛,简单。从刚来村子的新人里挑选二三十人,由王石带领就行。

保卫力量也简单,大不了从小熊手中要几十个jīng锐。

交通工具也没问题,就是恐龙。只需要做十几二十辆大车,那种巨型的大车,又能装货物,又能当房屋的大车,古代版房车。用恐龙拉着,天下哪里去不得?

货物嘛,蔬菜什么的就算了,保质期太短,还没出北地郡可能就烂了。所以只能是玉米土豆这些东西,当然,西瓜和西红柿也行,只要保护好,也能保存许久。

想了半天,王石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石先从胡远山手里要了二十个机灵的小伙子。然后又走了一趟富平,找北宫熊要了五十个弓马娴熟的羌人jīng锐。

羌人们得知是要为首领的师父,那个解去湟中羌危机的超级高手服务,都踊跃兴奋,甚至还起了一番争斗,争取名额。

人手找齐了,就轮到做房车了。

王家村原本就只几个铁匠、木匠,新来的数百人中,有五十多个会木工和打铁的活计,但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十九辆像房子一样的大车,人手还是有些拮据。没耐何,王石只得再跑一趟富平,找北宫熊要了一批,还把张家村的几个也拉了过来,这才满意。

王石要做的房车,肯定比现在这时代的车要先进。首先是四轮,用钢铁做轴承和轮子,用山里的百年老木做躯干。车分两层,底层住人,顶层盛放货物。

不过因为王石要求太高,在制作房车的过程中延伸出不少的麻烦。

首先,就要解决钢铁的问题。

这时代也能炼出钢来,但并不叫钢,而是被称之为镔铁。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产量很少,而且技术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中。

为此,王石不得不绞尽脑汁。

要炼钢,首先是高炉。温度越高越好,高炉越密封越好。所以炼钢的高炉,就是大问题。不过王石对此还是有些了解的。两千年后的世界,有一段时间,搞全民土法炼钢,这种方法,王石就记得。

不过因为从来没试过,手生,首先在建造高炉的时候,就遇到了瓶颈。建好一次,觉得不满意,推翻再造,整整花了半个月,其xìng能才达到王石的要求。

高炉就建在河边,用钱大爷的话说,就是便于降温。

顺便说一句,钱大爷就是王石炼钢队伍里技术最好的。钱大爷的祖父和父辈都曾在军中供职,为军队打造兵器。但到了钱大爷这一代,因为一些原因家道中落,就只好落户于一个小城,开了一间铁匠铺。但祖传的打铁手艺并没有落下。

前年黄巾之乱,钱大爷一家在中原混不下去了,辗转就来到了富平,前些天被李老说动,过来帮王石炼钢。

先前王石说用什么高炉炼造钢铁,钱大爷还不信。但等高炉建成之后,以钱大爷的专业眼光,很快就发现了高炉的意义,所以钱大爷对王石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王石就知道个大概,哪里会炼钢啊?所以在高炉建好之后,就把炼钢的事儿,全权交给了钱大爷,开出高工资,让他来负责。钱大爷也不推辞,欣然接受。

又过了半个月,当第一炉钢水从高炉中流出的时候,钱大爷老泪纵横。

尼玛,原先炼钢,都是人工手动。先炼出粗铁,再捶打,一锤又一锤,累死个人,还没啥产量。现在好了,有了这高炉,就能成批成批的炼造钢铁,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极大的增加了产量,这让钱大爷看到了铁匠行业的未来。

不过在炼钢的过程中,有好几次都差点发生危险,有一次高炉都差点爆炸。要不是钱大爷经验丰富,眼光老道,肯定会造chéngrén员伤亡。

而且第一次开炉的时候,炼出来的还不算钢,仍旧只能算是铁水。所以钱大爷就把铁水加料再次回炉,来来回回好几遍,才算炼成真品钢水来。

王石很满意,也很高兴。

要他自己去炼钢,炼制钢铁的配方他根本不知道,又没有一点经验,想要炼钢,基本是做梦。幸亏有钱大爷,否则王石的房车计划第一步就要搁浅。

钢是炼出来了,要把钢材打造成轴承、轮子、各种零件,还得钱大爷出力。

到这时,轮子又成了个问题。

纯粹的钢铁轮子,根本不能跑。稍稍承重一些,就会陷入泥土。没耐何,王石与钱大爷和一些工匠商量之后,只得把轮子打造的宽一些,然后在轮子外边包一层厚厚的木胎,这才达到要求。

然后就是做车身。

车身要坚韧,就必须用上好的木料。

不过王家村背靠贺兰山,山里面百年千年的木材都有不少,所以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不过湿的木材还不能用来打造车身,必须要将其风干。但风干的速度太慢,最后选择用火烤。

十九辆两层的大房车,从五月初,到八月中,整整花了三个月才完全做好。到这时候,村里先前种下的土豆玉米番薯,也都收获了。

虽然因为下种的时间不太对,但仍旧是大丰收。

这几天村里每个人都是红光满面,笑呵呵的合不拢嘴。就这一次,每家每户收获的玉米土豆和番薯,就够一家人吃两年,由不得人不兴奋、不高兴。

村里人高兴了,那一批经过几个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