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257章

明朝第一弄臣-第257章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解决了水手和领航员的问题之后,谢宏就把精力投入到了造船当中。

辽南附近木材并不匮乏,大批量的造船有些困难,可数量少的话应该不要紧,谢宏构思的船并不大,所以倒不用顾及这些。他要做的,就是尽早把图纸画出来,并且完成各种细节的讨论,尽早下水。

在招揽到了陆家兄弟的两天后,谢宏终于带着一叠图纸出关了。

对于谢宏设计的船,王云是期盼已久的了,尽管他也知道没经过实务操作的人,很难设计出来合格的船只,可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是发生在谢宏身上的,总是会有些出人意表之处。

这一次也不例外,王云拿着谢宏的图纸,看得目瞪口呆,好半响才想起来问道:“谢兄弟,这是什么船?”

“嗯,就叫飞轮战舰好了。”谢宏微微一笑,给这艘新船命了名。

“飞轮战舰?以人力蹈之……驱动轮轴……再以轮轴带动桨叶,莫非……”王云一张张的翻看图纸,越看越是疑惑,沉吟半响,突然抬头问道:“谢兄弟,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车船?”

“正是。”听到王云此问,谢宏也有些意外,他意外的不是王云道出了车船的名字,而是对方的渊博。

早在南北朝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车船的记载,明确的记载则是唐人李皋,常运心巧思,为战舰,挟二轮蹈之,翔风鼓浪,疾若挂帆席,所造省易而久固,说的就是车船。

车船可以说是现代轮船的雏形,唐代多以军用,在宋代曾经风行一时,无论军民皆有使用,而以谢宏的了解,到了明朝车船应该也是有的,不过却很少听闻。

想来也是,以明朝士大夫对工匠的压制,和对航海的禁锢,那些也都是仿造前人的鳞爪罢了。何况,前朝的车船也有不少缺点,只适合在大江大湖上应用,如运河那样的地方,是无法通行的。

“谢兄弟果然了得,竟然可以再现这等传说中的船只,只是……”王云先是赞叹不已,随即也是想起了相关记载中的种种缺陷,他又皱起了眉头,连连摇头道:“据愚兄所知,这车船过于笨重,经不得风浪,却是入不得海的……”

说罢,他也是长长叹息了一声,显然很是遗憾。

谢宏笑笑,很不以为意,王云虽然学问不错,也很好学,不过还是受了不少传统的影响,经常把前人记载的东西当做真理。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车船,就是后世轮船的前身,在螺旋桨驱动的轮船发明之前,除了驱动方式,明轮汽船跟中国古代的车船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能回避掉相应的缺陷,在海里航行也一样没问题。

“王兄,车船不能入海,主要是由于船身笨重,而且船体上层建筑太多,导致重心过高,因而易于翻侧。既然知道了问题所在,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了,你来看……”谢宏抽出一张图纸,指点道:

“我这船的上层建筑很少,装置大多在水线以下,经过我计算,重心应该足够低……此外,驱动桨叶的轮轴也不一样,我采用了螺杆和齿轮结合的方式,不但省力,也节约空间和设备,船体远不如记载中的车船那般笨重。”

大航海时代的帆船很多,适合远航的战船和商船都不在少数,可谢宏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当然不会记得详细的参数,所以,他才选择了车船。

当然,这车船和古代的车船肯定不一样,外观和原理虽然差不多,驱动船只的也同样是人力,可实际上,谢宏的飞轮战舰却更类似于后世的轮船。

王云虽然有些不良习惯,但却很虚心,在书院听过几个月课,他也能听得懂谢宏说的那些原理,仔细推敲一番之后,他也点点头,认可了谢宏说的道理。

“从理论上来说,谢兄弟你说的应该不差,只是,最终如何还得做出来再说,旁的倒也罢了……”虽然认可了理论,可王云的眉头依然没有打开,“船内部的轮轴愚兄可没有办法,这要如何解决?”

“没关系,等林师傅他们来了,把铁匠作坊建起来就好,王兄,你先进行船身的制作吧。”

董平虽然留在了京城,可谢宏也是带了铁匠师傅的,比起后来才设立的航海学院和物理学院,铸造那边董平的学徒不少,谢宏挑了几个其中的佼佼者带来辽东,单靠这些人进一步研发有困难,可单纯复制京城的冶金作坊却是不难。

“也好。”王云也不抬头,反复研究好几遍图纸,觉得没有问题了,这才起身告辞,去召集船匠和木匠,准备开工了。

真是不容易啊,谢宏捏了捏眉心,还是做甩手掌柜轻巧,当初和董大哥配合的时候多爽啊,要什么,只管下个条子过去就好,顶多也就是画画图纸,哪象现在这么辛苦?

人才啊,还是人才最重要。

谢宏走到门口,正要出去吹吹海风提神,刀疤脸却苦着脸走了进来,见谢宏就象见到亲人似的,一下扑了上来,哀嚎道:“谢兄弟,我受不了啦,真是受不了啦,你行行好,放过我吧。”

“哦?”谢宏抬眸一看是他,似笑非笑的反问道:“怎么,江大哥,今天又轮到你了?”

“可不是吗?我说谢兄弟,某可是马上将军,干吗还要坐船啊?就算坐船,也得等大船造出来再坐吧?坐这种小渔船不是要人命吗?不行了,不行了,某实在撑不住了,某要休息几天。”江彬见谢宏不为所动,干脆耍起了无赖。

“江大哥,你跟和尚说的话我可都听见了。”谢宏戏谬的笑道。

陆家兄弟一时还派不上用场,虽然可以让他们探索近海的海图,谢宏却不想让他们继续用小渔船冒险,不过让资源闲置也不是他的作风,于是他干脆把边军们分成了几拨,分别让他们坐船出海,以尽早适应航海。

当然了,对于全部由内地的旱鸭子组成的边军,这种历练实在有些辛苦,除了少数适应得快的,大多数人都和江彬一样,被摇得七晕八素,狂吐不止,因此,刀疤脸才会跑来哭诉。

“听见了又如何?”江彬底气有点不足,可还是梗着脖子硬撑。

谢宏神秘兮兮的说道:“江大哥,我知道你们想的是什么,就是咱们刚到南镇抚司的时候,我跟你们说的那个是吧?可这里面的学问,你们就不知道了,你想不想知道?”

所谓谢宏在南镇抚司的许诺,也就是扫平北镇抚司之前,他为了鼓舞士气,把江彬得的那个朝鲜秀女拿出来说事儿的典故。当时谢宏的许诺是人人有份,不过后来朝鲜一直没来入贡,这事儿也就搁置下了。

边军们在京城都是拿着厚饷,又有去丽春院的优惠,谢宏原本以为他们早就忘了这茬呢。结果在山海关听到和尚与江彬对话,他事后琢磨了一番,又找猴子来问了一回,才搞清楚,原来这些人还惦记着呢。

谢宏是不理解这些家伙口味为啥这么怪,不过正如同他尊重正德独特口味一样,他也不打算挑江彬他们的毛病,也许那两个秀女果然有什么独特处让他们留恋也未可知呢,因势导利才是谢宏最拿手的。

“想”投其所好的招数果然好使,刀疤脸一听之下,连坐小渔船晕船的苦楚都忘记了,一双眼放着光,如同看见了肉的饿狼。

“其实,朝鲜人虽然都在一个岛上,但却是有南北之分的……”谢宏开始忽悠。

“喔”江彬眼睛瞪得溜圆,连连点头。

“据说,南棒的女人更,嗯,有味道,为什么呢,因为南棒的水土比较好,而且她们更靠近倭岛,所以受到了倭岛的熏陶……”谢宏也搞不清楚江彬他们到底看上秀女哪一点了,只好用比较笼统的言辞继续忽悠,而且还把话题引到了倭岛上面。

“谢兄弟你的意思是说,倭岛的女人更有味道?”江彬迅速接受了新名词,而且还应用起来。

“大概是吧。”忽悠成功,谢宏满意的点头。

“那跟某坐船有什么关系?”刀疤脸并不傻,很快把注意力转移了回来。

谢宏撇撇嘴,不屑的说道:“江大哥,你不是喜欢原装的吗?原装的当然得去原产地才有?我画的地图你们都看过了,你想想,去倭岛也好,去南棒那里也好,还不是得坐船最方便?要是你连船都做不了,岂不是只能让人带回来你?那跟你在京城等能有多大区别?转了一手,那就叫二手货,懂了吗?”

江彬小鸡琢米一般的点着头,连声应道:“懂了,懂了。”

“不过,江大哥既然你不喜欢坐船,那以咱们的交情,做兄弟的也不能为难你,干脆这样吧,你就不要参加训练了,未来要成立的海军陆战队,嗯,就让侯大哥率领好了,你只管在金州或者辽阳等着,大伙儿一定会带着你那一份回来的。”

“不成,猴子算老几,那个什么海军陆战队哪里轮得到他,等某训练好了,肯定比他强。”江彬一听这话,立时便急了。

“那江大哥你这样一直晕船,小弟我看在眼里实在于心不忍啊。”谢宏做悲天悯人状。

“没关系,吐啊吐啊的,某就习惯了,不劳谢兄弟你烦心,好了,这事儿就这么说定了,等去南棒和倭岛的时候,一定得带着我,嗯,那个海军陆战队的队长也得是我”

“好吧,那就辛苦江大哥你了。”

正文第400章约见

第400章约见

暂时解决了船只设计问题,可谢宏依然不得空闲,就在他忽悠江彬的当天,曾铮和林白等工匠也到了金州。

谢宏采用的是化整为零的方式,将人员逐渐集中到金州来,先来的都是骨干人员,除了工匠之外,神机营的优秀炮手,比如那个吴勇健,也是随行而来。

金州这边并不缺乏人手,而且由于辽东镇的特殊性,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才,无论是工匠还是水手,更是有陆家兄弟和老刘头这样的先例在,金州百姓也是报以了极高的热情。

谢宏的出手即便在京城也算是相当大方了,在辽东这样的穷乡僻壤,简直就是善财童子一般的存在,军户也好,罪户之后也好,都是趋之若鹜,蜂拥而来。

这样一来,谢宏以骨干人员为核心,辅以临时工,按照京城军器司的模式开始的建设工作进行的很顺利,各个作坊很快就具备了雏形。

到了腊月末,炼铁的简易高炉都已经架了起来,这也与谢宏准备充分有关,他的车队带的可不光是大炮和人员,很多关键部件都是一起带着的,也是再次体现了他有备无患的行事作风。

看着一片繁忙的景象,谢宏也是长出了一口气,事事都亲身参与,比当甩手掌柜辛苦多了,不过随着各个作坊的逐一落成,这种繁忙也应该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只要等到开春后,就可以开始建设港口和造船了。

“侯爷,京城和辽阳都有信到。”

“哦?同时来的?”谢宏转头一看,见报信的是猴子,随口问道:“有没有给王先生抄送一份过去?”

金州地处偏僻,连邸报都很少送来,王守仁的本职工作无限趋近于零,谢宏多次上门拜访未果之后,琢磨着这么一个大才放在那里闲置实在是太浪费了,即使一时没法笼络,也应该给他找点事做。

于是,每次有京城或是辽阳的信传到时,谢宏就会抄录一份,然后让猴子给王守仁送去。他觉得这两人在路上有并肩作战的经历,王守仁多少会给点面子,事情确实也很顺利,王守仁虽然没让猴子带话回来,却也没有推拒,显然是默认了这件事。

有了当日论兵和议开海禁的前事,谢宏也没有泄密的顾虑,反正最机密的事情早就布置完了,现在的这些情报就算是给对方找点事做。

万一王守仁突然兴致发作,说不定能给自己提供点意见呢,谢宏很是期待,之前的那张地图可以说是价值连城,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今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还没有……”猴子有些迟疑,“侯爷,这次的事情有点不寻常,信上表明的记号是绝密,是不是可以抄送给王先生,还真不好说。”

“嗯?”谢宏眉毛一挑,以猴子对王守仁的敬重,还会说出这番话来,看来这信里面的内容还真有点古怪呢,他也不多问,立时便将信抖开,凝神观看。

“吴大哥与辽阳上下的军将相处愉快,不过,辽阳附近的各处矿产多为辽镇军将占据?”辽阳左近的勘探很快就完成了,事情确实有些棘手,不过却算不得多严重,看来还是京城有了新动静。

“难怪呢”京城的来信要详细得多,谢宏一看之下,当即便冷哼出声。

“侯爷……”猴子只是根据信封上绝密的信号做出的判断,具体内容他并不知道,见谢宏脸色突变,甚至露出了杀机,他也是心中一凛。

谢宏冷笑着将信中内容说给猴子听:“总制三镇军务的陕甘总督杨一清上奏,说三边今年屯田效果大好,而天下灾荒频繁,因此奏请朝廷体恤小民疾苦,予以赈济。陕甘三边镇自请减粮减饷,为朝廷节约开支,以尽绵薄之力……嘿嘿,这话说的好漂亮。”

“侯爷,在京城时,似乎陕西报了旱灾上来啊?而且还是大旱,怎么杨总督的屯田就效果大好呢?真是奇怪,而且这种事跟咱们有什么干联,有什么好绝密的?”猴子疑惑不解的问道。

明朝的陕西早就不是秦汉时的关中了,各种灾害都是家常便饭,其中尤以旱灾为甚,旱灾之后伴随着的就是饥荒,猴子虽然没在朝堂上历练过,可这里面的事情还是掰得清楚的。

“好不好,还不是人说出来的?”谢宏嗤笑道:“那杨一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上了奏疏之后,朝野上下一片赞誉,随后马上就有人建议,九边皆应援引此例,纵是无法削减总数,也应减少单次输送量,待到秋收之际,再另行补上,以使朝廷安然渡过今年的难关。”

“侯爷,难道他们的意图是……”

“不是为了咱们又是为了什么?”谢宏指指信笺的最末,冷笑道:“朝廷的决意刚下,京城粮价立时陡涨三成,民间隐隐还有消息流传,说江南倭寇时有进犯,有大危机潜伏,哼哼,一招鲜吃遍天,这些士大夫故技重施,还真是没创意呢。”

“侯爷,那该如何是好?”

谢宏的表现不甚激烈,可猴子却是大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道理他很清楚,辽东本身就乏粮,他们来的时候,辎重之中粮食的比例极小,去了路上的口粮,基本就没什么结余了,要是辽东真的起了粮荒,那事情可就麻烦了。

“同样的招数又岂能一直奏效?不用担心,我自有办法,侯大哥,你把这两封信都给王先生送去吧。”谢宏不急不缓的摆摆手,示意猴子去给王守仁送信。

正是因为士大夫使出了这一招,谢宏才会起了出京的主意,来到辽东,他又岂能没有准备?这种意料之中的事情,谢宏是不在意的,他倒是很关切,王守仁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有些什么反应。

“……喏。”尽管心中还有疑虑,可出于对谢宏的信心,他也提不出来什么质疑,所以,猴子稍一迟疑,便领命去了。

若是一定给自己和王守仁的关系做个定义,那么应该属于善意的中立,按谢宏的揣度,王守仁的政治理念中,应该至少有一部分和自己契合,否则就没法说明他一贯以来的表现。

所以,他也很期待,这次京师来信,能给这种关系带来某种的变化,至少对方应该不会无动于衷才对。

虽然谢宏自己觉得很漫长,可实际上,猴子很快就回来了,而且带来了谢宏期待已久的消息:“侯爷,王先生说,若是您有空,请您过府一叙。”

“好,太好了”谢宏大喜过望,立时起身,正要出门时,却想起了什么,回头问道:“侯大哥,你说我是不是应该换身衣服?”

“呃……”猴子被他问得一愣,过了片刻才迟疑道:“应该不用吧,我去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