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朝第一弄臣 >

第198章

明朝第一弄臣-第198章

小说: 明朝第一弄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僵持是谢宏乐于看到的,却违背了外朝的初衷,尤其是对谢迁为首的那一大撮人来说,于是,谢迁不再淡定,马上掀起了言潮,然后很快站到了台面上。

不知道是不是跟谢迁有过一番密谈,总之,在言潮开始的时候,韩文的态度就转变了,由原来的坚定反对,变成了斤斤计较,先是提议打折,又是提议给边关将士发宝钞而不是银子,反正就是不肯痛痛快快的付钱。

他这番行为很是勾起了正德从前的痛苦回忆,当年他手上没钱的时候,韩文可不就是一直这么糊弄他的吗?

于是,底气十足的朱厚照兴致勃勃的跟韩文讲起价来,左右是个消遣么,风水轮流转,如今他心态大是不同,朕已经不是当年的穷皇帝了,这点小钱朕虽然不放在眼里,可偏偏要逗你玩。

不过,有了足够分量的推手,即便是大明朝堂也一样很有效率,虽然具体的价钱一直没谈拢,但是大婚的各项事宜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江南士人都是热情十足,让皇上自己掏腰包哪里比得上直接把钱袋抢过来自己掏?已经入了内库的就算了,给皇上留着零花好了,军器司这个根子才是关键呢断了这条根,一切就将回到正轨,而参与者却是名利双收,天下间还有比这更好的事吗?

到了受册奉迎的这一天,也就是给皇后发证书加上接新娘子过门的这一天,文武百官,勋臣贵戚都是早早就汇集起来,等候在了皇城,一个个都是喜气洋洋的模样。

而紫禁城的各处宫殿也都是装饰得非常喜庆,鞭炮、红色烫金双喜字儿、大蜡烛,连路上都铺了红毡子。

大多数宦官脸上也都带着笑,他们不单是为了皇上大婚高兴,最重要的是,执掌司礼监的王公公和一干大太监们的脸上,都是一扫前些时日的阴霾笑得灿烂无比,大伙儿怎么能不凑个趣呢?

中和韶乐设在太和殿前,迎亲仪仗则是陈设在午门之外,新郎官正德则是在太和殿里等着,因为后面的繁文缛节还多着呢。

本来朝臣们都有些担心,生怕这位爷耐不住性子,又搞出来点幺蛾子出来,虽然弄臣谢宏今天没有出现,可是当今皇上的不着调却不是因人成事的,而是早就有了良好的基础,谢宏不过是加剧了这个过程而已。

可今天,正德难得的让老头子们欣慰了一次,虽然在龙椅上的坐姿不甚庄重,但总算是没从上面跳起来;他的眼神也是游移不定,显得心事重重的模样,但好歹是没起身搞怪,着实让大伙儿松了口气。

等到午门钟鼓鸣响,皇后舆辂到了午门之外,大典正式进入正戏的时候,朝臣们就更是把心放到了肚子里,接下来就要正德亲自参与,有两宫太后派出来的内廷礼仪官在,应该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

而后就是谒庙和合卺了,也就是去太庙祭祀祖先,然后在交泰殿合卺,也就是把一个葫芦劈成两半,用那俩葫芦瓢喝酒,跟后世的交杯酒是一个意思。

再后……就不用说了,去坤宁宫行人伦大礼,第二天,一对新人起床之后,去给公公婆婆奉茶,当然,公公是不在了,不过正德还有奶奶在,也就是拜见两宫太后了。

这些程序都是在后宫进行的,朝臣们既不会参与,也不觉得有必要担心,后宫有两宫太后主持大局,内廷又有王岳做内应,无论如何也没有道理再出差错了,只等时机一到,就是锄奸之时。

那个奸佞虽然颇识风色,跑到了西苑求得皇上庇护,可也不过拖延些时日罢了,今天以及之后,他又能怎样?难道还敢跟着皇上一起进紫禁城么?又或者一起进坤宁宫?那不是天大的笑话么?

皇上大婚,整个京城都是一片欢腾,百姓家里也是户户张灯结彩,鞭炮声和喧闹声不绝于耳,在这样的日子里,烟花的禁令这种不合时宜的东西当然是要撤除的。何况当初颁下那个禁令的又是前任徐首辅,如今刘首辅在位,自然是要小小的拨乱反正的。

京城内处处都有欢腾的人群聚集,可若是论参与者身份的尊贵,谢府才是首屈一指的京城中心。这间大宅院一反前段时间的死寂,人头涌涌自不待言,来宾也多半都是紫袍玉带,身份不凡之人。

“还是谢阁老的威仪不凡,反掌之间就已经将那个弄臣逼入死角,今日皇上大婚竟是连面都没敢露,眼见已是肝胆俱裂、彷徨无措了,哈哈哈……”

兵部尚书刘大夏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宏亮,连谢府的门房都可以听得到他有些忘形的笑声。对刘尚书有了解的人都是会心而笑,知道刘大人是高兴得狠了,否则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谢迁大加赞扬,要知道,原本两人的关系是颇有些不和谐的。

不过这也可以理解,那个弄臣阴险狡诈,手段毒辣,大伙儿多多少少都吃过他的亏,而刘大人可是一直奋战在除奸佞、保社稷的第一线的,受的挫折和屈辱自然可想而知,眼见心愿得偿,他能不高兴么?

“当不起,当不起,”谢迁也是满面红光,从心底往外的透着喜气,他连连谦逊道:“若非希贤兄引领大局,又有刘部堂首倡,再得朝中同道襄助,单凭老夫却怎能担得起如此大事?老夫不过是赶得巧罢了,怎敢窃居首功?”

话里意思倒是谦虚,可任谁听了这段话也不会当真。在没有江南士人作为中坚之前,刘、李二位阁老的主张本是缓图的,若是按之前的决议,至少也要等到正德二年去,眼见那个弄臣花样百出,谁等得起啊

而谢阁老一出手就逆转乾坤,彻底奠定了胜局,就算他口中谦虚,可谁又能抹杀他的功劳?没见到李阁老今天都没出现么?

要知道,谢阁老仕途上的主要对手不是刘首辅,而是李阁老,他今天既然没出现,显然是失望到了极点,连风度都顾不上了,与认输也没什么两样了。

这也是应有之义,毕竟之前谁也没料到,谢阁老能突然整合起江南士人这么大的力量,若是单论声势功绩,谢阁老已经在刘首辅之上了,这可是扶保社稷的擎天之功

“子乔莫要谦虚,若非有你的积极奔走,老夫也做不了这个决断,首功你当之无愧。”先是赞了谢迁一声,刘健又是面露沉痛之色,“众位同僚有所不知,当此奸佞当道,幼主无依之时,老夫身为首辅实是如履薄冰,涉及到江山社稷更是不得不慎呐”

“刘阁老说的是,朝局风雨飘摇,我等俱是感同身受;而拨乱反正就在眼前,我等也俱是欣喜若狂,全仗有两位阁老擎天保驾,才得今日,二位都不必过谦了。”

礼部尚书张升当然是个知礼的,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他都是了然于胸,一番颂词说得四平八稳,附和者也是极多,说话的对象更是欣然颔首。

“都是朝中众人之力,老夫实不敢居功,来,众位同僚,我等共饮此一杯,为匡扶天下正义贺为江山社稷贺为大明列祖列宗贺”谢迁举杯环顾,大有捭阖天下之势。

“为……同贺”在场众人无不欣然从命,一时间,宴会的气氛达到了最高潮。

“刘部堂,各处布置是否已经完备?”一片热烈的气氛中,刘健却有些格格不入,他只是将手中的酒杯微微一举示意罢了,并没有加入众人的行列,而是转头找上了刘大夏,轻声问了一句。

刘大夏面色狰狞,语气森然,用力将手向下一挥,断然道:“刘阁老只管放心,各处都已经布置妥当,只待四天后,皇上接受朝贺之时发动,万无一失。”

正文第309章四面楚歌起,谁人可安坐

第309章四面楚歌起,谁人可安坐

“大人,找到神机营和三千营的人马了神机营潜伏在前军都督府三千营一部潜在右军都督府,其余各部则和团营精锐一起散布在周围的坊市之间,如今军器司已经被团团包围了”

“知道了,再探”

“大人,前军都督府中的神机营装备齐整,甚至还带了两门将军炮”

“嗯,再探”

“大人,西安门左近潜伏的人马已经探明身份,是缇骑有数千之众,他们没有打旗号出来,详细数目无法统计清楚。”

“嗯,知道了,再探”

“大人,紫禁城如今四门紧闭,多有御马监精锐在宫门上驻守,尤以西华门和玄武门为最此外,标下还看到了有御史在其间……”

“宫内情形如何?”

“由于防卫过于森严,标下不敢过于靠近,以免惊动敌人打草惊蛇,因此,详细情况不得而知,据闻,圣驾并銮驾已入了交泰殿,按宫内规矩应该很快就要前往坤宁宫了。”

“好,知道了,各位兄弟都再辛苦些,切莫放松,把这几处都盯紧了。”

“遵命”

谢宏虽然没有参加正德的婚礼,不过他也没闲着,豹房内也聚了一群人,多数都是长的雄壮,脸上却都还带着稚气,一直不断的进进出出的那些倒是老面孔,只不过带来的消息却不像从前的那样乐观,一个比一个糟糕。

形势严峻呐谢宏在心里无声的叹息了一声,说这场战争是四千对十万可能略有些夸张,京营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人,就算有,也不是每一个都能当精锐用,更不可能在京城里把所有部队都展开了,毕竟是数万人的大军。

不过,若说军器司和他是满城皆敌,却是半点都不假。士大夫的影响力很大,这事儿人尽皆知,可不到真正面对这个敌人的时候,谁也想不到这个庞然大物到底有多恐怖。

谢宏也曾经试图拉拢一些同盟军,他的第一个目标是武官,结果对神机营参将的那次试探让他心里直发凉。武将和文官确实有矛盾,他也有可能利用起来,但是京城的武人他绝对是利用不上的。

土木堡对武人的打击是极为致命的,在那之后文臣彻底掌握了京城的武装力量。如今五军都督府连衙门都让了出来,为的就是藏兵在其中,试图打自己一个出其不意,谢宏不傻,对京城的这些武人他没法报有任何期待。

非要说有,也只能指望他们更加堕落一点,战斗力也随之更低一点罢了。

在明朝,勋贵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阶层,不容小觑,谢宏也曾经考虑过拉拢勋贵做联盟,对夏儒一家的善意也缘由于此。

不过在他详细的了解过之后,他才愕然发现,其实这些勋贵和京营是绑在一起的,各家的子弟多在京营中出任将官,当日神机营那些到处报信的,不乏勋贵中人。

其实想想也是,这些家族都是开国的武将之后,家中的子弟多半不能出仕文官,只能走武官路线,而边镇又是苦寒凶险之地,娇生惯养惯了的子弟们也吃不了那个苦,想在那里立功更难。

因此,京营和锦衣卫也就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离家近,不吃苦,还安全,此外,还有很多油水拿,尽管那只是文官们手指缝里漏出来的,不过有的拿就不错了,谁会计较那么多呢?

这个原因其实也是京营和锦衣卫战斗力不高的主因之一,将为兵之胆,军将没有进取之心,指望军士努力直无异于缘木求鱼了。

当然,除了这两个势力之外,大明还有一个庞大的阶层,那就是宗室。可谢宏不用试探也知道,那些人的忠诚度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要是等大局已定,让这些人追随自己搞搞学术研究,谢宏还是放心的,老朱家各种学术人才不少,可在这种一个疏忽就可能万劫不复的要命关口,让他去相信那些人,甚至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人身上,简直无异于自杀。

因此,转了一圈之后,谢宏发现自己依然只能孤军奋战,来面对这场实力差距极为巨大的战争。

京营的战斗力差是个普遍现象,可那主要是指十二团营,在这之外的强军精锐还是不少的。比如神机营就是,这支部队算得上是高科技兵种,它的战斗力并不是太过依靠于人,而是依赖于武器。

谢宏虽然对这个时代的火铳不以为然,但那是他根据自己这边的实际情况考虑的。

他是以弱敌强,用这种装填慢、威力不够强的东西当然不行;可要是反过来,这东西就是利器了。何况神机营并不只有火铳,其他诸如连珠铳、将军炮之类的重型武器还是很强力的。

在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之中,神机营就曾经大放异彩,他们在德胜门外设伏,然后以集中射击的战术,彻底打乱了蒙古部队的阵列,然后配合城内的明军大举出击,击败鞑虏,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神机营的事迹。谢宏是听人说的,听完后,他心里也有些疑惑,不知道为什么明英宗去土木堡的时候,没把神机营带上,难不成在那个时候,神机营就已经掌握在文臣手里了?

除了神机营之外,三千营也是一个特例。这支部队始建于成祖朱棣时代,是收编了草原骑兵而来的一支部队,后来和神机营并列成为了京营的选锋之一。

骑兵的技术含量是比较高的,而且还一直保持着比较强的训练,因此,勋贵们对这支部队不怎么敢兴趣,倒让这支部队也保持了比较强悍的战斗力。

此外还有一支更强悍的部队,也是京营中最强悍的一支,那就是御马监的禁军。

护卫皇帝的军队在华夏的历史上有很多称呼,诸如御林军等等,不过用的最多的还是禁卫军这个名头。

在明朝开国的时候,最多的时候,是有三十支卫军和禁军的,不过卫军在土木堡之后就彻底沦落了,只能当做仪仗队用,此外就是侦缉百官的锦衣卫了。

但是作为直接守卫皇帝的禁军,御马监一支保持着很高的战斗力,虽然没经历过什么实战,比不得边军的彪悍,可是足衣足饷,装备精良的御马监禁军,其战力却是冠居京城的。

谢宏知道,文官们也知道。

因此,这几支数得上的部队全都被调动起来了,就连曾经被番子们打得灰头土脸的锦衣卫都凑了个数,比起来普通的京营各部和五城兵马司,锦衣卫的番子们好歹还算是见过血的。

主要目标当然还是军器司,无数探子的前赴后继让文官们得到了确实的情报,边军的主力就在军器司,至于到底有没有人跟着谢宏混进西苑,他们无法探明却可以肯定,就算有,也不会多。

于是,攻击力最强的神机营,和野战能力最强的三千营都被布置在了那里,此外还有十二团营的各部兵马,就算战力差点,可也人多势众,声势浩大了。

至于西苑的三千少年,文臣们也没有轻视,锦衣卫只是为了堵住西安门,务求一网打尽罢了,真正动手的却是御马监的精锐,反正只隔了一个大明湖,也算是就近了。

御马监毕竟是禁军,在皇城动手还好说,让他们出宫围攻军器司就有点惹眼了,而且也没有必要,有神机营在,攻破小小一个军器司还不手到擒来?番子们再勇,三千营可是骑兵,带着马进的城

有这两支中坚力量攻坚,十二团营也未尝不能发挥点作用,好歹这么多人呢,追杀残敌,打扫战场总是没问题的。

随着斥候们的回报,文臣们的计划也是清晰的展现在了谢宏的眼前,除了具体的动手时机之外,一切都很清楚了,对自己,他们只有一个态度:赶尽杀绝。

谢宏虽然不动声色,那些少年心里却都有些打鼓,他们跟江彬那些老兵不一样,没有一个上过战场的,入京至今也不过两个月,突然一下就要面对最强大的禁军,也不由得他们不心慌。

不管实际情况到底如何,可依照戏文或者评书里的说法,禁军都是天下间最强悍的,江彬等人之前纵横京城,终究也是没和禁军打过照面,就凭自己这些人能对付得了?御马监数千人马,自己这边想以多为胜都不行。

少年们倒是不怕死,大家都是边镇好男儿,死在战场是本分,既然下定决心为皇上卖命了,就更加不会退缩了。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