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48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48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板,这个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前些时候周家已经派人来和我们洽谈购买纱机的事宜,因为周家希望先付一部分机款剩余部分暂时赊欠,当时我并没有答应下来,现在如果老板愿意……”

方理说这话时底气都有些不足,要知道这可是几十万的生意,虽说周家的信用搁在那,这么大一笔单子,就是再借给方理几个胆子他也不敢私自答应赊欠。

“他们定的单子有多少?。”

在司马看来自己造这些机器,除了自身谋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促进国内民族企业利用一战这个宝贵时机加快发展。

如果说因为这些企业家一时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这些机器,而导致他们推迟办厂时间,关并因此错过了一次世界大战这个宝贵的发展时机的话。那样做的话就有违自己的初衷了,这并不是司马乐意见到的。

“老板,周家现在的厂子是15000锭的生产能力,现在准备扩大到六万锭,差不多将几十万的单子,但是周家现在只能拿出一半万,余下的说要到年底新厂投产后才能付清。”

方理一听老板这么问到自己,心下知道没准老板心里想应下来,可是却知道这个单着实太大,一下赊下几十万,恐怕在国内的国商里还没有那个人有魄力做出这么大的手笔。

“也就是他们要赊欠差不多三十多万,拖到年底时间也有点太长了,如果他们愿意分期结款到是可以考虑一下。”

一下拖欠三十多万,拖欠的未免太多了,而且是到年底对能结算,但是如果分期结款到也是不错。

司马算了一下若是把这些赊款分成十二个月,分期付款的话,差不多第二个月以后就是纯利润,那怕公司十个月以后才能得到这些款子,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分期结款?老板,你是不是准备答应周家?”

虽说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方理还是被老板几乎想都没想就应下让周家赊欠下这笔巨款给惊了一下。

“周家的名声,就能值这三十万,更何况只是分期结款,以后只要是国商们购机器,赊欠额不超过40%都可以用分期结款的方式。”

司马之所以这么说,除去想扶持国商发展之外,还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的办厂的国商们,办厂除了谋利之外,也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希望通过发展实业,以达到他们的强国理想。

而且是现在如果公司在他们创业时赊销给他们机器,所换取的除了国商的发展之外,同时也能使得各地国商承下这份情,对以后公司的发展是绝对有利。

更何况司马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相信这些办厂的国商们绝对不可能拖欠机款,这个时代的商人远不是像后世那样,欠债的是大爷,要债的是孙子,更不会出现杨白劳逼疯黄世仁的笑话。

诚信是这个时代的国商们的立业之本,一日毁信,万年难赎。可惜后世国商们的所为却恰恰与其相反。

“这样,你今天去通知一下周家,把我们的意思和他们说一下,如果他们答应的话,就在国货展时签约,顺便问一下是否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去拜会一下国商前辈周先生。”

虽然嘴上这么说,司马也知道有自己备了这么大一份厚礼在前面做着铺垫,恐怕到时周家的大门也就为自己打开了。

第八十章 周家(上)

“……欲挽回此劫,第一步须唤起民众,对外货不买不卖主义,第二步须竭力提倡国货,一方促进社会,革新工业,以齐抵抗外货,一方使人人得认识国货的机会……我们……不救国则已,救国当自提倡国货始……”

这是周学熙担任农商部部长举办国货展时所发出的邀请信中,如是写到,后世之人大用外国品牌时,根本无法想像这个时代国货对国家、民族的意义,更无法想到如果满地皆洋货对国家、民族的影响之恶劣,这一切后世之人大都无视。

居其位、谋其政,周学熙曾身居财政部总长、农商部总长,其发展国货实业也无可厚非,但是待洪宪事起,元世凯要当皇帝,觉查到自己是“错投”,从而,离袁往北海养病去了。

虽说个人已辞去公职,但是周学熙仍然以个人投资、集资的方式发展实业。他以天津为基地,经过苦苦经营、多年努力;周学熙亲手营建了一个资本总额达四千余万元的庞大的周氏企业集团,包括水泥、陶瓷、纺织、煤矿开采、玻璃制造等大型企业。

他拥有自己的银行和货币发行,并统一了全国流通货币,成为北方最大实业家。共和五年,华新纺织有限公司注册后,在天津厂开工的基础上,立即着手建立华新的其他几个纱厂

如果按照历史上的发展,周学熙直到共和七年才筹集足够的资金,用于兴建成华新纺纱厂,而当工厂投产时一战早已结束,虽说工厂仍有利润但是其利润远非战时那般丰厚,同时还要面临日商打压,这次司马送去的这份大礼,至少可以其的工厂在共和五年年中左右投产。

“父亲,今天上午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天津商行的方经理通知我们,他们公司董事长同意我们赊欠机器,余款分一年十二个月偿清。”

周明泰必恭必敬的站在父亲面前说到,虽然本意不喜经商,但是作为周家的长子周明泰却必须要尽起周家子弟的责任,在商海打拼。

“哦!明泰,是不是他们董事长到天津了?如果没到的话,方理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魄力答应赊欠这么大一笔机器款子吧!”

虽说去职后的周学熙每日焚香顶礼,斋戒沐浴,检阅《藏经》,俨然像个居士一样每日与佛经、佛学为伴,但是办理实业和集团事物却仍然是其重心,时下一听到明泰说到他们答应下自己的要赊机器的时候,心下就有九成把握他们公司的董事长到了天津。

其它人也许不知道,但是从事实业几十年的,最近又新近涉足纱纺业的周学熙可是知道,那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制造的纱机,可是比英国爱色利斯纱机和美国的怀丁纱机,要先进很多。

自从在技术人员那得知这种纱机的性能远非时下欧美最先进纱机可比后,周学熙就一直希望见一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董事长司马。甚至于为此向天津商会打了招呼,让其指名邀请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司马前来参加华北国货展。

现在他们即然答应了自己赊欠机器款的要求,如果没猜错的话的看来那个名不见经传的董事长已经到了天津了。

“是的,父亲,方经理托明泰传个信,他们董事长希望能在父亲方便的时候,前来拜见一下父亲,说后辈拜见国商前辈实属应尽之礼。”

虽说周明泰本身并不喜经商,但是当看到别人如此尊敬父亲,周明泰本身也觉得非常自豪。

“哦,明泰,你今天亲自上门,把我的名贴给他们董事长送去。”

虽然心下很想见一见这个西北通用机器公司的司马,但是身为北地商界泰斗的周学熙,显然不太适合在眼下国货展即将开展时,去饭店见一个素昧平生年青后辈,否则只怕改日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报社会登出什么国货展名次内定的之类。

在天津孟庄有一组极体现房主人风格的中西合璧建筑。紧靠墙子河岸边,约十亩余。宅地建筑因既有三座楼的住宅,又有出租房屋七所,已形成里巷,故命名“三多里”。这便是周府。

“这么多年了,还没见过像你这么年青有为的年青人,如此年青所为已超过老朽甚多,明泰,你应该多向司马学学,在口外那地方创下那么一片基业着实不易。以后司马贤侄还要替老夫敲打敲打一下明泰。”

在周家大堂里,周学熙看着眼前的司马,之前在司马来时就已经对其抱有好感,时下谈了一会显然好感更堪,单称司马为贤侄就以足见其对司马的好感。

“伯父谬赞了,小侄实是一时运气,实在是运气作怪人,才得已在口外办些厂子,和伯父闻名中外的实业集团相比,小侄真是有些惶恐了。”

打蛇顺棍上的道理司马还是懂得的,见这个北地商界泰斗称自己为贤侄,司马连站起来谦称起来,口称着眼前这个北地商界泰斗为伯父。

“贤侄,老朽说你如此年青已超过老朽甚多,原因无他,只因你看的比一般人远上甚多,多括我本人在内。没想到我周辑之,实业救国走了十多年,最后尽然还是走了弯路。”

周学熙叹了口气说到,一时间显然老了许多。

“不知道伯父为何如此做叹,伯父能取得如此骄绩,已令人侧目了。”

看着眼前这个有些清瘦的老人在那里叹气,司马连忙问到,眼前的这个老人可是被写进历史书的北方实业之父,走了弯路?可能吗?

“贤侄,老夫十多年打拼积攒下的周氏集团现在的千万资产,也许是起了兴国、富国之用,但是要提到实业救国,老夫却是走了十多年弯路,水泥、陶瓷、纱纺能救国强国吗?要说救国强国还是贤侄那样,生产各式机器才是救国强国,生产机器刺激钢铁产量,钢铁产量又是国家实力,相比之下老夫见识不及贤侄,让贤侄见笑了。”

相较之下,自己虽说闯荡商海数十年,可是相形之下,眼光竟还不如年青人。

“哎!真的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

想到自己看到棉纱、棉布、面粉热销时,竟然也跟风投资纱厂、纺织厂。虽然棉纱、棉布利润较大,但是所需机器却全需进口,相形之下制造棉纱、棉布虽可富国,有违自己所希望的“实业救国”之本意,必竟强国仍然是要靠机器制造,而非纺纱织布。

“将来的中国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青人,我们这代必竟已经老了。”

看着眼前这个年青人,周学熙意识到自己这些竟然一直舍本求末,自己所创办的企业大都是谋利甚丰,但却舍强国而去,一时不知做何感想。

实业救国是这个时代大多数商人的梦想,但是在达成实业救国的这个梦想的同时,投资实业可以取得丰厚的利润也是其投资实业的原动力。

轻工业所需的技术含量底、投资少、回报快,是这些商人投资轻工业的原因,但是很少有人会觉得他们所为实际上所达到的最多只是富路,强国只靠轻工业显然不行。

“伯父实在是高抬司马了,司马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些运气,身边有几个技术人员罢了,如果不是国商们投资纺厂、纱厂,司马怕就是造出纱机也要担心卖不掉,最终也是殊途同归。”

司马谦虚的说到,实业救国,即然是救国、强国,那么就需要投资重工业,而投资重工业所需要的技术,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国商们所能掌握到,而且其耗费资金甚巨,如果没有政府支持仅凭个人,显然有些力不足心

如果以此来说这个时代的这些国商们走了弯路,所谓实业救国,只为图财,也有点儿强人所难了,必竟时代让他们只能选择走轻工富已富国的路子。

“贤侄,现在察哈尔的都统田中玉和我也算有些交情,虽说现在已辞去了公职,回头老朽开口的话,想来他还会给老朽几分薄面,如果以后有什么需要老夫帮忙的只管说一声。”

深知现在国内鄙端的周学熙当然知道,放着这么一只肥羊在自己地盘里的,那些个督军、都统们肯定会上门勒索财物,过去和田中玉打过多次交道,两人也算是有些交情,若是需要的话,周学熙很乐意和其打个招呼,照顾一下后生晚辈。

“如此一来,司马在这里先谢过伯父了。话就来司马还真有一事恐怕需要伯父的帮忙。”

司马站起身来谢过后,犹豫了数秒还是决定趁着现在,看看把事情说出来,至少先探探这位北地商界泰斗的底。

“哦!贤侄但说无防,如果需要老朽帮忙尽管开口。如果老朽能帮忙的话,一定尽力而为。”

当司马说到需要帮忙时,周学熙显然一愣神,根本没有想到司马会在自己话音一落就接了过来。

“不知道伯父对现在徐绪直等人上书农商部,要求开发龙烟铁矿,开办钢铁厂的事情怎么看。”

司马开口问到。

“哦!开发铁矿,开办钢铁厂。是富国强国的好事,只是现在政府财政紧张,单靠那徐绪直等人筹的百万银元,恐怕只够开矿之用,办钢铁厂只怕不足,难道说贤侄准备自建钢厂?”

周学熙听司马这么问,开始只是说着自己的看法,但是心里细下一想,如果司马不想办钢铁厂怎么会想起问自己这事。

“伯父所料不错,小侄正是准备在口外建个可比汉阳铁厂的钢铁企业。”

第八十一章 周家(下)

“伯父所料不错,小侄正是准备在口外建个可比汉阳铁厂的钢铁企业。”

司马坐在椅子上用自己并不大的声音说到。

“可比汉阳铁厂?贤侄可知道当年为了办汉阳铁厂张文襄公花费多少银子,时下办钢铁厂虽获利甚丰,但总要一步步来,那么大的厂子,单靠个人肯定办不起来的。”

办汉阳铁厂那般规模的铁厂需要耗费多少银子,周学熙是再了解不过,至少需要数百万银元投资的钢铁厂,显然不是个人能办的,出于好意周学熙才会如此说。

“办钢铁厂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点小侄当然明白,但是也不是没办法克服,小侄这次来天津,其中就是为了筹款建厂。小侄已经和一家美国洋行达成了协议,已经就购买冶铁设备的事达成了初步的协议。”

办钢铁厂所耗费资金巨大,司马当然知道,历史上开发1918年后龙烟铁矿在宣化建立炼铁厂时,光是从美国购买炼铁设备的购价加上运费就花掉了300万元,不过那只是历史上罢了。

在这个时代200立方的炼铁高炉是属于非常先进的炼铁高炉,是很多大型炼铁厂的当家设备。而在后世300立方以下的炼铁高炉,却被称这“小高炉”属于国家强制爆破拆除的炼铁设备。

“这些炼铁厂的设备虽然说是从美国走私来的已用旧设备,但是其仍甚使用,但是那怕如此,购买这些设备也会耗尽公司的大部分流动资金,所以司马这次来天津,就是想来为公司的钢铁厂筹款,在华北商界以股筹银。”

而司马所指的炼铁高炉设备,就是从后世通过时空异常点底价购来,若算其价格甚至于还没有在这个时代投资办几个面粉厂大。

“看来贤侄是已经做好打算了,不知道贤侄在什么地方需要老朽的帮助,只要力所能及之内一定倾力相助。”

对眼前的这个后生晚辈,周学熙本人从始至终都持有好感,虽说他的心比一般商人大些,但是如果心思不看远些,比常人大一些,怎么可能能做大事业。

“伯父,现在欧战正酣,铁价高涨,如果此时办铁厂获利绝非一般企业所比,这正是发展我国钢铁业的最佳时机。但这办铁厂所需资金甚巨,非一人所能担负,只能大家筹股集款,以司马的资历,在天津商界筹股,只怕会落个无人响应,所以司马冒昧希望伯父能帮司马牵个头。”

司马恭敬的说着,来天津筹股,司马的目的是吸引北方政府要员的投资、参股,如果只是吸收商股的话,司马完全可以自己办这个钢铁厂。

“贤侄,这事兹关重大,恐怕老朽一时之间无法应下来,但你放心,此等利国利民的好事,老夫绝对会支持你。”

听到希望让自己牵头引线,周学熙一时之间陷入了犹豫之中,这种为他人筹款之事牵涉面甚广,一时难以应承到也属常见。

“不过若是贤侄愿意的话,老夫可以代贤侄呈文要求政府批准商办钢铁厂及商办龙烟铁矿。”

周学熙稍加考虑之后,轻声说到。

“啊……司马在这谢过伯父,如此……”

一听到周学熙愿意为自己呈文政府,请求商办铁矿、铁厂,司马一下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