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377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377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人都更富有**以及爱国之心,他们连做梦都想着祖国的强大,也愿意为祖国付出一切努力,这一切的动力是发自以内心的对祖国的热爱,以这片土地的热爱。

“为祖国奋斗五十年!”

站在人群之中的胡适并没有听清站在看台上的司马在说些什么,只是看到他不断的挥动着手臂,面色或**扬溢或时而轻笑,在国内胡适没见过比他更善于演讲的政客了。这时听着周围的学生们发出的呼喊声,看着这些学生们或激动或兴奋的表情,胡适明白这或许是他们的发出的誓言。

“再见!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了祖国共同努力吧!”

结束了演讲之后,司马便笑着从看台上走了下来,和这些充满热情的学生们告着别。现在西北大学的八千名学生和三千多名旁听生,是未来西北建筑的希望之一,就像那些现在正在德国各个大学之中学习的留学生一样,现在中国的就像海绵一样,迫切需要汲取各种各样的人材,为这个国家的建设服务。

西北从未来停止过自己对于人材的渴求,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除了在国内高薪聘请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熟练技工之外,为得到发展工业科技所需要的人材,西北还面向全世界招聘任何所需要的技术人员,从科学家到技术工人,招聘的范围之广几乎可以用疯狂的来形容,被排斥的美国德裔移民、迫于国内乱局被迫流亡海外的俄罗斯技术人员,甚至于不惜从德国、奥匈帝国等交战国聘请必要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但是引入外国专家以及技术人员这些永远都不是长久之计,长久之计就是自我培训。外国人永远是外国人,即便是他加入了中国国籍宣誓效忠中国政府,但是从长远来说,只有培训自己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所以建立大学和技术专科学校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不过在此之前西北只能依靠大量的外国技术人员和专家,这或许就是后进农业国的无奈!也是后进农业国发展工业的必由之路!

第103章 技研

事物总是创造于天才的头脑,而非自然。即天才总是在事物真实存在之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清晰图象。这或许会被人视谬论,但是历史上却总有一些天才,他们坚信这一点,以至于一些被视为天才的科学家,甚至于用奉上帝之名发明创造的怪论。

在西北各个研究所中有不少都是以人名命名,但是都是某一名技术专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之后,作为一种对他本身的奖励,而用他人名字命名研究所。一直以来拥有一个以自己的姓名命令的研究所,从来都是在西北工作的技术专家的梦想。便是在去年一个从美国来的物理学家,一来到这里就得到了一座以他的名字命令的试验室,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

“妈的!”

因过敏而使得身体上产生的骚痒让特斯拉愤怒的大声的在试验室内吼叫着。经常发作的过敏症让特斯拉有种想拿刀把过敏处刮下去的的冲动,可是周身上下的痒到骨子里的骚痒显然不是能拿刀割除的,如果可以的话恐怕特斯拉早都做了。

“咣铛!”

身体上的骚痒上特斯拉试验室的台上一些工具推倒在地上。特斯拉的表现没有引起试验室内其它的技术人员和学生们的惊奇,在这几个月来,在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内工作的上百名技术人员和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他的种种怪僻,甚至于一些学生还非常欣赏他的这些种种怪僻。

独自生活在距离西北大约六十多公里外的偏远山区地一坐别墅内,非常病态地害怕各种病菌,因为各种类型的恐惧症陷入瘫痪。像现在这样经常发作的过敏症几乎要把他逼疯,或者说他已经疯了。夏天时一只在隔壁房间嗡嗡叫的苍蝇在他听来就像整个中队的飞机,走在桥底下他会觉得桥在压迫他脑袋,好像要把它压碎。

总之一句话,这个怪僻的老头有可能是真地疯了。要不然他的那个疯狂的大脑之中,怎么会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的东西。尽管那些德裔的技术人员并不一定能够接受他的种种怪僻,但是却不得不为他那个疯狂的脑袋所有的奇思妙想而叹服。

自从在尼古拉…特斯拉物理试验室建立以来,这座物理试验室或许是西北出成果最多地试验室,不过其中有不少成果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完善。不过作为主持者的尼古拉…特斯拉,从来都是将自己地发明开个头而已,而末将其化为完整的商业产品。在历史上这种失败象征着贯穿他一生的主轴——全然的理想主义,只有偶尔触及现实。特斯拉在他的事业里,致力于追寻完美的原理,以建构革命性的发明。

每当找到一个重要的观念后,他便会去申请专利并且公开展示,但是他总是因为时间和金钱的关系,而把实际动手以及制造成营利产品地工作留给其他人做。在美国许或许并没有太多人帮助特斯拉完善他的发明。但是在西北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在他的试验室里的技术人员,则可以帮助他完成一些产品的商业化。

“我将不再为眼前工作。而是为将来。”历史上尼古拉…特斯拉曾经在纽约这样对记者说。“未来将是我地!”——交流电。多相电机。可逆磁场。无线通信。遥控自动学……地发明者。特斯拉是个发明家。他地专利奠定了二十世纪力能学地基础。他独自奋斗数十载研究宇宙形成过程。他还希望就如在他地实际发明中完成对物质和精神地结合那样在理论上完成这一课题。

特斯拉以多才多艺地实践成就。在西北为他人树立了榜样。后世国外直到二十一世纪仍有很多人探索他那些失传了地技艺。特斯拉反对正统理论。他总是以自己设计地巧妙实验来说话。而不是空谈理论。因而。往往他对自己实验结果地解释是错误地。

而事实上。西北目前所需要地正是特斯拉这种实践天才。而不是理论家。在西北地51区内拥有太多地理论。而这些理论却很难化为实际地产品。而特斯拉和他地试验室则可以把这些理论变成营利产品。更重要地是变成西北掌握地技术。

“特斯拉先生。如果你感觉不舒服地话。可以到西北医院去看一下。相信那里地医生会帮助你缓解过敏症时地反应。”

一名研究员在过去收拾被特斯拉推掉在地上地东西时对其提了一个建议。和研究所内地大多数研究员一样。对于眼前地这个自从来到西北以来就将全闻地精力投注到试验之中地行为有些怪僻地老头。充满好感见其受饱受这种过敏症地困扰。

“没用地!等过两天就好了!这是上帝对于天才地惩罚!”

感觉舒服一些特斯拉断然否决那名研究员建议。过敏症是特斯拉自幼的病症,半个世纪以来,对于治愈和缓解他带来痛苦特斯拉早就不抱任何希望。更何况成年之后。特斯拉认为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幼年时特斯拉的家庭不允许他进工艺学校学习。那时的尼古拉深感有一种来自上天的召唤让自己去做一个电气工程师,他对父亲的反对很不安。直到他可能因此快要死时才出现转机。父亲最终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不久特斯拉奇迹般的康复了而且很快沉浸在发明创造的幻想里。

“童年由于出现幻觉我遭受着巨大痛苦,常常伴随着强烈的闪光,里面有真实物体的形象,这些对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别人对我讲一个词的时候,它地形象就会在我的幻影里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就像被设计好的一样。有些时候,我自己也分不清这到底是真实还是幻觉。”特斯拉曾经如此对人们说道。

提到能将自己的发明事先在头脑里完全想好特斯拉很自豪。他甚至不需要实验、模型、图纸。在这种方式下他发展了自己的方法,把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践。特斯拉能敏锐地区分哪些想法以图象的方式进入他的头脑。哪些是经过具体分析后得到的。不过他却将此视为上帝的赐予。

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特斯拉都将自幼伴随自己的过敏症视为上帝对自己的惩罚,在特斯拉看来,上旁对人们是公平的,在给了自己才能的同时,却把这种过敏症带来地致命的痛苦留给了自己。不达在这只是特斯拉的想当然罢了,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沉浸于种种幻想分不清现实地有点疯狂的人。

“特斯拉先生的脑子果然不太正常!”

一个正在测试着新型电动机的助理研究员听到特斯拉的话便轻声嘀咕道。的确尽管特斯拉有着无与伦比的才能。但是将病痛视为的上帝对自己才能的惩罚,显然是有些太过自负和疯狂了。

“这是我地试验室!”

感觉已经舒服些的特斯拉看着眼前忙碌的试验室,原本被痛苦折磨的紧崩着的神经慢慢的松弛起来,每当看到眼前的试验室和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技术人员的时候,特斯拉总会沉浸于一种幸福地臆想之中。

19世纪末,由于科研所面临对象的复杂化,使得研究规模日益庞大,需要的科研设备增多,大规模投资及集体协作成为必要。而特斯拉的科研方式大大落后于时代的要求。他总是单枪匹马。一个人支撑他的科研项目的所有活动:发明、管理、寻求投资者等等。

正是这种落后的科研方式使他常常陷于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直接导致他地许多研究工作或由于缺乏必要地合作者而虎头蛇尾,前功尽弃。或由于缺乏资金而停留于理论探讨阶段,无法付诸实践那个世界广播系统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介入一下,现在每个月特斯拉先生的研究所的耗费的研究经费高达十余万元,尽管取得一些成果,但是像这不务正业是不是……。”

作为西北科技发展署的主管着西北各个研究所的张子丰,在接到上个月的各研究所的财务报表后,发现了特斯拉研究所的经费使用有些不务正业之后。就立即来司马这里汇报。特斯拉这个才到西北几个月就已经因其种种怪僻而名扬西北的“天才”,是主任亲自招选来的现在他浪费宝贵的研究经费显然是需要和主任打听招呼。

“子丰,记不记得我曾经说过,科技发展署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制定西北科技发展大方针之外,唯一的责任就是保证充足的科研经费供给,经费是保证科学发明成功的基本条件。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为科学家们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供足够的科研经费,使其免去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发明中,为社会创造财富。我看过特斯拉关于那个世界广播系统的报告,可能有些空想,但是只要他那没有影响到正常研究,我们不需要过问太多。子丰,你本人也是搞研究的出身,应该明白科技的发展实际上建立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之上,即便是失败了,也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不是吗?咱们的技术底子薄。即便是没取得成果。但是却在从事这一技术研究的过程中让研究所的年青人得到了经验。记得当初建立西北第一家研究所,就是你的化工研究所的时候。那会你还是那里的副所长。我说过如果你们有50%的想法能够达到产品的成熟程度,那就表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冒险程度还不够。我要求的是10%至15%能够达到成熟产品的程度就可以了。钱!在技术研究上西北从不缺!我地科技发展基金会可是有大把的资金等着进行风险投资。”

司马笑着对眼前的张子丰说道。一直以来在科学技术研究的投资上司马从为吝惜资金,尽管西北的研究所有三分之二的研究和精力是用在对科技发展署提供地外国“不成熟的试验技术”进行重复试验,以从中找到实用价值。但是还有三分之一的研究是实际上都是试验性的。在这个框架中,确实有一些“疯狂的试验”,但是,却使得研究所内的技术人员经常得到一些具体的研究结果。因此,司马一直反复强调在试验方面的项目有10%至15%取得成功就已经非常令人满意了。科学试验绝不应该害怕失败。

为了加快从研究向项目开发的过渡,西北地研究体系一直以来还遵循一种名为“寻找目标概念”。这个流程不仅要求研究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把有关文件发送给开发人员,而且还要求研究人员与开发人员在共同寻找目标方面进行合作。开发人员在收到研究人员的文件之后将制定概念并且随后依靠自己开展工作。按照后世地经验,这种合作能够更容易找到最明智的开发方法。

“主任……”

听着主任的话,张子丰才发现自己好像有些过度反应了。在化工所初建时,当时为了纯碱、化学染料、合成氨等种种技术“研究”耗费的巨额资金。尤其是合成氨,当时为了解决种种技术问题耗费的研资金比建立的第一家合成氨工厂的投资还要高出20%多。

当时面对着化工所进行技术研究时庞大的经费支出,连天津久大的范经理都有些退缩了。当时司马则是不断地增加经费,告诉化工所里的每一个人在试验中不要害怕失败,并且鼓励他们进行更有创新的实验和采取错误的方法,正是那无数次的失败奠定化工研究所现在的基础。

“子丰,你上个月的建议西北化工可以考虑向英美转让合成氨技术?”

司马适时的转移了话题,把话题扯到了合成氨的技术转让上,提出转让这一技术地正是眼前的张子丰。

目前工业化生产合成氨技术在全世界只有德国的巴登公司和西北化工掌握。无论是美国或英国的公司生产军工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硝酸都是依靠南美的硝酸盐矿的矿石,用硝石制取硝酸的成本是人工合成氨制取硝酸的五倍以上。

正因如此西北化工从硝酸以及炸药地出口之中获利甚巨,合成氨和与之相关地化肥、火炸药生产。可以说是西北化工的最大地一棵摇钱树。但是如果转让这种技术的话,无疑是把摇钱树交给了其它人。

“主任!实际上早在1906年弗里茨…哈伯研究出试验制取合成氨技术之后,合成氨的试验室合成就不是秘密,秘密是工业化合成,几年来英国、美国的化工公司和化学专家都在拼命在弗里茨…哈伯的基础上研究着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合适的催化剂、原料气氮和氢的提纯以及从未转化完全的气体中分离出氨等这些技术问题。既便是我们不进行技术转让,相信最晚到明年,他们应该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到那进合成氨的工业化生产就不再是什么秘密。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在美、英两国取得进展之前。把一期合成技术转让给他们,然后利用专利权限制他们的商品出口范围,同时像我们转让的其它技术一样,提取产量专利费。在他们掌握这一技术之前,挣取最大的利润!”

张子丰重复了自己对西北化工的经理、主管们的话。科技术发展署除了给予研究所资金和技术上的指导之外,还一直关注着国外的技术发展。因为战争的需求及巨额的利润,英美两国的化学公司在一年多之前,就已经开始从事合成氨的技术以用于生产硝酸,尽管在工业化生产上的进展不大。但是参加过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研究的张子丰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层窗户纸的事情,随时有可能被捅破,于其等对方捅破后面临竞争,不如在其捅破之前转让给他们,以换取足够的利益。

“在其研制成功之前,转让技术!”

听着张子丰的建议司马的脑中浮现了一个后世听说过的关于俄国向中国出口远程轰炸机的笑话来。尽管记忆中这个笑话已经非常模糊,但是关于这个笑话感受更多地却是背后一种无奈的嘲讽。不知道在这个时代。中国向外国转让技术专利。会不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到时或许欧洲人会编一条与之相当的笑话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