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238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238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牵引下扬着黄色地尘烟飞奔着。

这一幕如果出现在内地以畜力运输为主的部队倒也并不让人觉得奇怪。但是在大都依靠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地西北,这种场面却是异常少见。甚至于会让人惊奇不止。尤其是在一边还能看到数百名西北军地士兵在那里认真的听着穿着平民服装的老师傅的讲解时,更是让人觉得惊奇万分。

“不论是赶这种洋式马车还是咱们地中国人地两轮马车,最重要的是号子……还有转头时往左转就拽左面地缰绳,往右转就拽右面的缰绳……”

从车行里被高薪请到这里当教官地老余头看着眼前这座端坐在那认真听着。同时拿着做着记录的长官们。已经没有了最初地那种胆怯。作为车行中赶洋式马车能手。老余头并不知道这些当兵的学赶马车做啥!即然他们要学,并不担心被他们抢了饭碗地老余头,则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传给了他们。赶马车人人都会。可是要学精,那就得看各人地悟性了,

“报告教官!”

当老余头说完之后坐在那里地一个士兵兴手示意道。在这个穿着和其它民团士兵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地士兵的右臂衣袖肩膀处地圆型臂章内和其它民团士兵地微章完全不同,而是一个马车图型。就像汽车兵臂章中地汽车一样。看着这个臂章很容易让人猜出他们是马车兵?如果西北军有这个兵种地话。

“我们现在的使用地是美国拓荒时代地那些拓荒者最常用地康内斯托加大篷马车是供在崎岖不平地道路上赶车用地。由4匹至6匹马。也可以是牛来牵拉。车轮直径为1.5至1.眯、宽度有二十多厘米。所以马车在行驶时不易陷入泥浆中。马车地铺位有近眯长,铺位底部地两端上翘。这样行车时。铺位内地货物不会移位。不会撞坏,这种大篷马车最大地优点是它地最大载运量可以达到6000千克,相当于三辆两吨半卡车载重吨位,相比于汽车,这种康内斯托加大篷马车更适合未来我军在唐努鸟粱海地行动!至少我们不需要从几千公里之外,对唐努鸟粱海驻军提供汽油补及。而且相比于汽车。这种康内斯托加大篷马车地大多数零件。都可以在唐努鸟粱海就地利用废铁打制。后勤保障会简化至最低。”

指着正在训练场上现场学习的辎重兵以及训练场上地马车,作为西北边防军后勤主管的汪庆辰开口对前来视察的蔡锷说道。现在整个边防军地一切都在向收复唐努鸟粱海倾斜,而训练场上的这支马车部队。就是边防军根据外蒙尤其是唐努鸟粱海地实地情况,而特意新设地一个单位。

“我听说现在马车部队好像碰到了一些问题。是怎么回事?”

看着训练场上的大马车还有那些正在训练中的士兵。蔡锷开口问道身边的汪良辰。作为整个作战计划地制定者,蔡锷自然知道这支马车部队对于整个行动的重要性。在地形条件相对复杂的唐努鸟粱海,汽车并远没有马车灵活方便,所以在一得知马车运输部队碰到了问题,就立即赶了过来。

“总指挥。问题很简单。我们没有合适的马!我们现在使用的蒙古马并不适合牵引这种重型马车。现在马车部队有五百辆马车。按照编制至少需要四千头重挽马,但是目前我们虽然拥有六千多头牵引马。但是实际上却只有一千多头种类繁杂的欧美重挽马,其它地都是本地蒙古马。蒙古马挽力太差。并不适合牵引这种重型马车

听到总指挥的问话后汪良辰直接说道。作为边防军地后勤主管汪良辰知道缺马地并不仅仅是马车部队。就是连忙那些新组建地方守备团的骑兵部队也是普遍缺马。准确地来说是缺好马,本地的土马无论是充做战马或是挽马都不合适,但是相比于那些骑兵部队,现在解决马车部队所需要重挽马才是当物之急。

“现在缺马地不只是你这里,炮兵那里也需要重挽马。新组建的两个旅地炮兵那里也需要重挽马拉炮、拉炮弹。现在是那里都缺马,一个旅光挽马就需要一千多头!主任地那个马厂里虽然出马了。可是那些小马,根本就不堪使用。看来只能向国外买马了。”

听到汪良辰地提到的问题后蔡锷开口说道,缺马对于现在的西北军而言非常普遍。准确地来说是对于新建地两个准备用于唐努鸟粱海作战地旅和新建地方守备部队而言。这养马不比造汽车,说造就造出来了,想要解决眼产的当务之急。除了向国外大量买马之外,蔡锷也没有任何办法。

“总指挥,现在问题是咱们买不到合适地马!咱们现在的用地重挽马。都是从国内各地买来地。从外国买马根本就没有什么可能,俄国人现在自己都缺马。连种地的马都拉到前线去了。英国人、法国人都在打仗,都是连自己都不够用,那里会有闲马卖给我们,日本人地重挽马都是军队培育地。他们绝对不会卖给我们,买马,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希望。”

听到总指挥地说要买马汪庆辰便开始倒了几句苦水。买马的念头汪庆辰不是没动过,也曾让人打听过,可是根本没有什么希望。现在地全世界都在打仗。他们自己用马尚且不足,怎么可能卖给中国人。

“买马的事你不用着急。先把这马车部队训练好就行,咱们不是还有西北公司吗?他们地在国外地门道广。相信买这几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件难事。你就放心的好好的把这个马车部队训练好就行了!部队一但开到唐努鸟粱海,可就全指着这些大马车保障补给了!”

除了宽言相慰之外至少暂时蔡锷也没有任何办法。西北可以一天制造出几十车汽车。但是却不可能一天养出几十头可以役用地重挽马,这个现实不是蔡锷所能解决的。唯一地希望只能寄于西北公司在海外的那些门道了。也许他们全给自己一个惊喜吧!除此之外。蔡锷也没有任何办法!

第二百五十九章 在海上与野战重榴

当祖国号在南海平静的海面上航行的时候,邮船上的学生们则来到甲板上观看日落。这些从未出过海的年青人的眼前,依旧是碧空迢迢,沧海茫茫,广阔无涯。西部天际,镶嵌着一轮猩红色的太阳,正在沉向大海,海面也被染红了。

这种景色,颇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十分赏心悦目。这些来自各省的学生们尽情地领略这大海落日的豪情,呼吸着带着咸腥味的新鲜空气。就在这时,突然从巨轮的右面船舷上有人惊叫:“看呀,好圆的月亮升起一来了!”

听到惊叫声音的学生们转过身朝天空望去,果然看到在东方的海空,刚刚浴出——轮圆月,它羞涩地探视着大海,散发出淡淡的光亮,这种奇异的景色,是这些未曾出海的年青人从未见到的过的。

“啊!太绝妙了,月亮和夕阳遥相辉映,真是海上一大奇观!快!燕鸿,快出去看看,真的是太惊人了!”

看着眼前有如奇观的景色沈良旭急忙跑回自己的舱房,看到陈燕鸿仍然在那看看着上船后发的德语学习材料,于是便连忙呼喊道同时一把拉着他朝外面冲去。

“等一下!看你急的!”

被生拉硬扯到到甲板上的陈燕鸿一跟在沈良旭的身后一边跑一边说到,不一会来上了甲板之后,陈燕鸿也被这少见的妙景给惊呆了。而一此学生们甚至于惊奇地叫着、跳着。这种难得一见对于刚刚出海踏上未知的旅途的年青学生们,无疑是这相对枯燥的航程中一个最好的调济品。

这时,火红地晚霞和皎洁的月华同时披在船甲板上的学生们地身上。陈燕鸿不禁地想到“日月经天”“日月同辉”这些美好的词语。上天好像是在以这种奇妙的美景对这些远离故土地学子们给予美好未来的祝福。数分钟之后当太阳已经坠入大海,观看“日月同辉”的学生们便纷纷回到舱内。

“燕鸿你看他们!我听人说他们是西北官派到德国的留学生!听说这些人大都是西北中学的学生。”

正在回船舱的时候沈良旭指着之前在观看“日月同辉”的奇景时,那些身着统一的黑色的学生制服的同龄人却没有表现出什么惊奇,好像纪律严明非常严明地样子。夕阳落下的瞬间。给这艘世界第一大船镀上了一层暗金色,甚至于连这些穿着黑色制服的学生的肩头都在阳光地照射下映出了些许金黄。

“团结铸就力量,纪律保证胜利!良旭。你忘记报纸上报道的关于西北的介绍吗?”

看着那些西北的学生们依次有序地进入船舱陈燕鸿开口回答道,同时以一种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这支明显不同于其他各省像自己一样通过考试选派的学生,看着他们陈燕鸿能够感觉到他们身上的那种已经完全自然的纪律性。

也许是因为自从上船以来一直都是风平浪静的原因。并没有人们所说的晕船之类地感觉,再加上傍晚地时候又看到难得一见的“日月同辉”地奇观以至于沈良旭的心绪非常好,当在餐厅里享受完在“祖国号”上的第三顿晚餐之后,沈良旭几乎是哼着小曲来到轮船的售货部。沈良旭随便的买了一些零食,再加上一些糖果、饮料,快步走进了他和陈燕鸿等四人休息的船舱房间,刚一进船舱他大声招呼着陈燕鸿和另个两个在福建登船的新室友一起享受着零食

这天夜里,无论翻来覆去陈燕鸿依然是难以入睡,已经是深夜了还是在床铺上不停的翻身。这时,突然海浪大作。船体急剧地摇摆,还听到一种惊人的轰鸣。本就没有什么睡意的陈燕鸿急忙披衣而起,走向舱外。

刚一出舱口只见许多船员和水手,都已跑到船舷和甲板上。面部表情很紧张。陈燕鸿便向大海望去,海面上不时射出道道闪电般的光亮,气势宛若长虹。于是便结结巴巴的德语问道站在不远处的一个德国水手。

“发生……了什么……事?”

“是海底发生了地震,但是震级不算高。这种轻微的海底地震,在大海上航行这种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请不必害怕,您可以放心睡觉去。”

看到这这个披着衣服出来的年青人脸色中带着些许紧张的神情,“祖国号”上的德国水手神情很镇定的回答着这个年青的中国人的问题,同时耸耸肩膀好言宽慰道。

“原来海底也会发生地震啊!”

因为刚学德语前后相加不过十来天的原因,陈燕鸿并没有听明白这个德国水手的话,但是还是大至明白了这个德国水手的话里的意思。于是便略带着好奇的笑容开口回应道。

大海上的深夜是寂静的。无边无际的的海面和黑色的布满星辰的天空连成一体,布满星辰的夜空和在月光、星光的映照下泛着闪光的海面让人分不清那里是海那里是天。在这样寂静的海面上只能看到“祖国号”划开海面高速前进的影子。

“真漂亮!呼……”

本就没有什么睡意的陈燕鸿穿好衣服走到船头处,感觉受着因“祖国号”的高速航行而带动的海风强劲冷冽;咸涩略带着海腥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禁不止作了一个深呼吸,吸了一口带着清新的海腥味的空气,此时的原本拥在甲板上的人们早已经散去了。

“此去德国万里之遥,诸君切莫忘记身上担负的重任,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祝你们一路顺风!”

站在船舷边看着黑暗中的天际的刘桂阳脑中回想起在从西北出发时,在西北饭店地宴会厅里主任亲自举杯相祝时的话语,还有其目光中带着的期许地眼神,刘桂阳知道自己这一行八百人所担负的不仅仅只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同样担负着主任地期望。

尽管刘桂阳是贵州人去年通过考试进入西北中学的高中部,但是在西北中学学习的时候刘桂阳早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西北人,甚至于也像自己的同学一样崇拜起创造了西北这个奇迹之地主任。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在送行宴会上见到主任激动退却之后,刘桂阳感受更多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论你们的将来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只要你们尽力而为!我都会以你们为傲,西北会以你们为傲,国家会以为你们为傲。”

“哎!”

扶着般舷的的刘桂阳看着着远去的海面脑子中浮现起当主任在自己那桌敬酒用一种骄傲和期许地目光看着自己还有自己身边的同学时说的话,尽力而为!刘桂阳知道这是主任怕自己这些人承担不了那份压力而特意宽慰大家的话,但是尽管如此刘桂阳和同学们却不敢轻视自己肩膀上所担负地责任。

“没想到他们也会有一脸愁容的时候。”

在船头的陈燕鸿扭头看到十几米外的船舷边扶着舷边地栏杆弯腰站在那里的同年龄人,陈燕鸿傍晚时曾经在那一堆西北学生中看到过这个人,看着此时他带着中带着的愁容,陈燕鸿不禁有些好奇,毕竟通过这三天接触,陈燕鸿知道这些西北人都是那种永远充满朝气。充满信心的人,在他们的那个团结成一个整体的团体面前,好像没有任何困难一样,可为什么这个时候这个人会做出这样的表情。陈燕鸿不禁好奇起来。

“你好,我叫陈燕鸿,来自上海县。”

当好奇心涌上来之后陈燕鸿便走到这个人地旁边伸出右手开口说道,脸上带着非常诚挚地微笑。对于报纸上、杂志上经常报道的西北陈燕鸿非常好奇。这两天在联谊时那些西北地学生的表现更让陈燕鸿为之一惊,虽然有联谊会上有所接触,但是陈燕鸿还真没在其中交到什么朋友。

“刘桂阳,贵州省贵阳人,来自西北。”看到面前的这个说话带着北方味的名叫陈燕鸿的人伸来的右手以及面上诚挚的笑容,刘桂阳便伸手与其握手微笑着说道。弃地域之见,扬同胞之情。是西北这座充满各地移民的新市城市的信条。一直以在西北从来没有任何人会在意什么乡佬之情。

西北一直以来并不支持甚至会打击各种老乡团体,以防止因为这种老乡情绪造成西北的分裂。但是尽管如此,在西北这个充满各地移民的地方,很多陌生人在介绍彼此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来自何方,必竟乡土情节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重了。

“阿阳,你这次去德国准备学习什么专业?准备去那个学校?”

年青人在一起相处总是很融洽熟悉也很快,只不过半个来钟头的功夫两人便熟悉起来,彼此用小名称呼着,看着眼前的刘桂阳陈燕鸿便开口问道。

从之前报纸的报道中陈燕鸿知道相比于自己这些需要通过考试选择学校的基金会资助的留学生,像刘桂阳这样的西北官派留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学校、专业。正因为如此陈燕鸿才会对刘桂阳选择的学校和专业比较好奇。

“柏林高等技术学校,机械工程。”

听到陈燕鸿的问题后刘桂阳回答道,之所以选择柏林高等技术学校和机械工程,实际上是因为刘桂阳在选择专业时,曾经听到教育官员介绍,中国没有一个自己的火炮专家,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桂阳才会选择与火炮制造相关的柏林高等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德国不少优秀的火炮设计专家都是出自柏林高等技术学校的机械工程专业。

“恐怕你们是全中国第一批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外派留学生了,可以进入世界一流的学校里学习,想来当初为了争取到这样的机会,你们西北想来是没少费心思。”

听到刘桂阳有机会进入世界第一流的工科学校里学习,陈燕鸿用略带着一些羡慕地口气说道,陈燕鸿虽然并不知道西北是怎么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可以想像出为了得到这种的机会。在幕后西北付出多少努力。

“燕鸿,这样地机会固然难得,但是现在我们的当物之急。就是在中德友好学校里先把德语学好,要不然就是将来进了学校、恐怕也听不懂,我们在学校里学的外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