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小市民的奋斗 >

第155章

小市民的奋斗-第155章

小说: 小市民的奋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中国几十个督军若是论裹胁民意最拿手地。恐怕就是西北了,现在虽说各地报纸对他派人暗杀田中玉有所不满,但是他地那句以牙还牙就堵住了别人的嘴,现在这些记者大都只看到了他如何善后,却忘记了那张家口可是他打烂的。现在全国都记得睡在雪地里的西北军,有几个记得他的炮兵!现在到好,前些日子还是一片指责、喊打之声,现在到是一片叫好之声。这西北公司的算盘打的可够精的,请那些记者去监督善后,结果现在赢得一片叫好之声,好手段!好手段啊!”

看到报纸上的西北军官兵睡在风雪里地图片,还有一旁配发的睡在棉帐篷里的图片,徐树铮尽管嘴上有些不快,但是在心里却不得不承认,若是论裹胁民意,利用舆论上,西北几乎是轻车路熟,至少在徐树铮看来西北这次利用张家口炮击善后处理上,利用了那些被他们请去的记者们。

正是这些由西北支付路费、食宿费用,美其名曰请各地记者监管整个张家口善后处理,并全程公开张家口善后事宜,并且还承诺,如有不公、不到之处,察哈尔愿受世人责骂,如此阳光的公开,可是共和历史上第一回,一时之间各地记者纷纷搭乘火车到张家口,以进行实地报道。

原本全国各地地看客还准备看这次西北怎么出这个丑,可是结果却是跌破大多数人地眼镜,通过那些记者的实地采访报道,人们看到一支完全超出他们想像地部队。

一支从军官到士兵都睡在滴水成冰的冰天雪地之中,从长官到士兵啃着肥皂大小的饼干,喝着热水,而那些原本人们以为会冻死、饿死的数万张家口老百姓,却是在睡在由军队让出的棉帐篷里,吃着热饭、喝着热汤。

当看到那些背着步枪的西北军在白天时,从军官到士兵都拼命的干着活,帮助张家口人重建家园,却只能吃着饼干、喝白开水的部队,而晚上还要睡在冰天雪地之中西北军的时候,那些记者们完全没有指责他们的勇气,尤其是几个记者尝试着在室外睡上两个钟头,再吃着那种和肥皂一般难吃的干粮后,那些记者们就开始不惜用最华丽的词语,去称赞这支部队。就像这个《京报》派去梁士林,在去张家口之前,谁都没有他骂的凶,可是现在到好,在京报上用整整一版为西北吹嘘鸣冤起来了!

任谁看着一边睡在有取暖灯地棉帐篷里张家口百姓,而帐篷的外面的冰天雪地之中却是睡在露天之中的军队时。绝大多数人看到更多的是感动,甚至于一些人用岳家军来形容这支宁可自己冻死,也不会痛死一个老百姓的部队。

就是原本很多对西北军持有敌意地张家口老百姓。在看到西北军是这样的军队后,也改变了自己的态度,看着报纸上那些给西北军送茶、送饭地健忘的老百姓,徐树铮都有些怀疑,这一切是不是西北作的假,以便起到宣传的做用。

如果司马知道徐树铮这么想的话,一定会大叫着知已!实际上整个张家口善后就是为了演一场秀给那些记者。好转移那些记者的注意力。

冬用棉帐篷。在西北的仓库中还有数万顶,但是司马并没有动用,而是让第一旅把所有地帐篷全部让给老百姓,然后官兵就直接在露天地里地睡袋中过夜,那种充填着羽绒的极地睡袋,原本就是可以满足在低温环境中露天睡觉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发生士兵冻伤的事情,所以完全可以放心的演这场戏。

至于那些难吃的饼干,实际上是公司的第一代高热量的压缩干粮。是标准的野战配及,官兵们早都习惯了这种干粮,之所以这般,就是为了让人们相信西北军绝对是一支仁义之师。

而上万名西北军人露宿街头,百姓睡在军队让出地帐篷之中。那些当兵的吃着干粮喝着雪水。而百姓却吃着热汤、热面。那些记者们在人生中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军队,给他们带来的感觉上的刺激绝对超出很多人地想象。利用军队演戏感动人们,以转移视线。

这一切在司马看来,再熟练不过,在后世有太多地很简单的办法可供司马有样学样地搬过来。这一切都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最终的效果让司马非常满意,成功的转移了那数百名被自己请到西北的记者的注意力。

没有多少人再关注张家口的炮击,更多的的时候那些记者把视线对准了这些西北军的官兵们,而这就是司马想要达到的目的。提到东交民巷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里是各国的公使馆区,这一使馆区的建立,实际上英法两用枪炮掠得。第二次鸦片结束以后,清政府和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中的一些条款涉及到外国人迁入江米巷。

1861年3月英国公使正式入住东江米巷的淳亲王府;法国公使正式入住安郡王府;美国公使进驻美国公民Dr。S。Swilliam位于东江米巷的私宅;俄国公使入住清初在这里修建的东正教教堂俄罗斯馆。

“两位公使阁下对西北的帮助,西北定会铭记在心,请两位相信,在必要的时候,西北定会给予两位回报,康德公使,请您放心,鄙人已经得到公司的通知,就在一个小时前,第一辆装载着一千吨硝酸以及其它物资的火车已经从孔家庄向天津驶来,相信到明天这批物资便可以在天津装船。”

在过的淳亲王府现在的英国公使馆的宴会厅内,谷文举着酒杯对朱尔典公使和康德公使说到,穿着一身西北出品的洋服戴着金丝眼镜个头并算高的谷文是西北公司驻京城办事处的主任。

这次来英国公使馆是受朱尔典的邀请而来,这些天一直保持着底调的谷文知道看来是英法两国和北方政府交涉成功了,此前谷文就已经得到公使馆的通知,英法两国将会联合行动,以帮助西北摆脱目标面临的战争局面。

而在来之前谷文接到公司的通知,已经有一列装有一千吨硝酸的火车驶离了孔家庄。两者相互联系,谷文就知道此行恐怕是要去向两位公使道谢。

“谷先生,相信不久之后,在中国的口外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省份,那就是你们的省份,作为西北伙伴,我国政府已经决定准备在张家口或西北,也就是未来西北的行政中心开设领事馆,不知道谷先生是否可以向贵公司,不察哈尔临时管理委员会传达法兰西政府对西北的善意。”

面带职业笑容的康德在谷文说完话之后,开口对谷文说到,在张家口或西北设立领事馆,以便能够直接与西北高层进行勾通,这是国内战时内阁给康德的指示,所以康德不失时机在这个时候提了出来。

“这只老狐狸!竟然让他们抢了先机!”

听到康德的话,满面笑容的朱尔典面色不禁一呆,看着眼前的康德,根本没想到这次法国人的行动会这么快,做为一个中国通熟知中国国内局势的朱尔典,自然知道现在西北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西北工业区对联军的帮助。

拥有庞大的工业实力和巨额财富的西北,现在刚刚进行武装就表现出惊人的实力,如果给予其时间,西北无疑会成为下一个入主北方政府的地方实力派系,与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英国在华利益,必竟现在的北方政府是亲日政府。

而在西北入主北方政府之前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的第一步,正是在其控制区内建立领事馆,以便直接与其高层勾通,因为还末曾得到国内的指示,虽然朱尔典有意在张家口或西北建立领馆,但是却不能自做主张,没想到现在竟然被法国人抢了先机。

“我们西北欢迎每一个友邦在张家口建立领事馆,一直以来法国都是西北最重的贸易伙伴之一,西北当然欢迎贵国在张家口建立领事馆!”

听到康德的话后,谷文笑着开口说到,对于建于领事馆以便直接交涉,西北都是持欢迎态度,这一点是西北的既定政策之一,必竟现在西北的最大的贸易伙伴是欧美,建立领事馆早已是必要之举

第一百九十二章 刑讯

“终日无事只烧烟,坐也安然,睡也安然。日高三丈我犹眠,不是神仙,谁是神仙。”这是人们作词用来形容瘾君子的生活和心态,这些烟民只能抓紧时光大抽烟膏,大吸鸦片,抓紧时光享乐。这是染有烟瘾的烟民的共同心态。

1911年10月武昌新军起义,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政治上全国处于大动荡时期,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重新加以确定,各种政治集团的利害关系需要重新调节。

此伏彼起的政治事件和热潮吸引了人们的全部注意力,前清尚未解决的鸦片问题一度被淡化,不仅是清政府的禁烟令暂时无法推行,而且由于鸦片价格奇贵,每箱涨至1300——1900两,为获取暴利,一些人乘社会秩序大乱,开始重新种植罂粟。

虽然无论南京临时政府还是后来的北方政府都多次发布了禁烟令,可是在面对着鸦片带来的暴利的时候,法令往往成为了摆设。尤其是随着北方政府控制能力日弱,各省督军为已谋取暴利、或为筹集军饷,都公开准许治下民众种烟,以从中谋取暴利。

尚未禁绝种植的省区的罂粟面积迅速恢复和扩大,云南、贵州、浙江、江苏的烟苗又连阡累陌。江西、广西、湖南和河南等省放松了对罂粟的查拔。山西、四川、直隶、山东和东三省这些已禁绝的省区的毒卉又重新孽生。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鸦片烟馆犹如雨后的毒菌一样,一齐冒出地面,一度收敛地鸦片势力在中国重新开始活动,并且波及更广。

张家口城城破后,因为知道西北坚决禁烟的态度。所以张家口城内外数十家烟馆、烟档便关了门,东家、掌柜、伙计在西北军入城之前都跑到了乡下,结果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西北军进城之后都过了十余日,从察哈尔各地传来的消息。西北军根本没有在各地像在西北那样执行严厉的禁烟令。

昨天在一小胡同里地小烟馆悄悄的重新开业了,那些苦熬了十多天都快急死的张家口的烟客们,几乎要把那家烟馆地墙挤倒。

那些张家口各个烟馆的东家们,待看到这家探风的烟馆西北军根本没碰他。怎么可能还坐视着别人挣钱,于是纷纷重新开业,一时之间原本在张家口禁绝的烟馆又重新兴盛了起来。

作为张家口知名烟馆的齐乐楼,当然是不甘人后,重新收拾了一番,把存在乡下的烟膏运回城后,放着鞭炮开业了。原本的那些齐乐楼地老客们得知齐乐楼重新开张后。就纷纷赶来接着在齐乐楼里挥霍着自己地生命和银子。

“程爷!您老来了,您楼上请!”

齐乐楼伙计一看到来的是楼里的老客程海勋,于是连忙面带着讨好的笑容作着鞠开口说到,然后热情邀其上楼享受。

这程海勋可是齐乐楼的常客,十多年来如一日每日小半功夫都泡于烟馆之中,和其它的烟客一样,程海勋肩削骨立,手无缚鸡之力,几成废人。也早就看透了此生休矣。便无所顾忌地吸食。

甚至于还曾在齐乐楼的楼上写了一首打油诗:“齐乐楼,齐乐楼,同乐楼上会烟友,喷云吐雾真“隐士”,不是隐士也风流;广成发。广成发。抽上几口瘾就成,怀抱烟枪入迷阵。人生如梦一场空。”

因为程家祖上旅蒙百年,积下了不菲的家业,他父亲死了,母亲年纪大了,兄弟分家,一人得了一份很大的家业。程海勋有地是钱抽大烟,也没有严父的管束,为所欲为。他受过教育,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好吃、好穿、好用,死了才值得。人寿几何!”

“程大爷!你老可来了,照老规矩来一袋美女计衣。”

一见到程老爷来了,打烟的妓女便面带着巴结的笑容,底头哈腰地说着,然后双手把烟枪奉了上去!

“快,赶紧把烟上上来!你们齐乐楼可算重新开业了这几天都快急死我了!一上楼程海勋便朝榻上一躺,对挑烟匠喊到,自从张家口破城那天起,虽说家里存地有烟膏,到不至于像那些穷鬼一样烟瘾上来后熬的哭天喊地地,但是在家里自己抽,程海勋可就是找不到在齐乐楼的那种味道。

过不得瘾不说,连骨头里头都像有蚂蚁在啃着自己的骨头一样的难受。这一听说不齐乐楼一开业,程海勋就不顾一切的跑过来过过烟瘾。

“吧……舒服!”

吸了两口大烟后,程海勋感觉飘飘然然的半闭着眼睛,吐了一口烟开口说到,一旁边一个妓女轻轻的给程海勋砸着背、松着骨,这时程海勋才算是找到了吸烟的感觉。

而另一个打扮得妖冶的妓女,与程海勋挨头躺在烟榻上,一边一递一口地吸烟,一边打情骂俏,调情嬉戏,再下来自然就是效于飞之乐,搞**服务。讲究的是色,也就是程海勋说的那个味。

“老爷,咱们这些个熟客可都回来了!”

头戴着瓜皮帽子的老良子看着外面的不时进来的熟客,便开口对身旁吸着水烟的老爷说到,这十来天在乡下呆的可把老良子给难为死了,没事做,闲的慌神不是。

“良掌柜,你记住了,绝对不能让那些西北军的兵进来吸烟,反正看着那些短头发的就不准他们进来,要好说好讲,知道吗?西北公司为什么禁烟,还不是不想让自己的人吸烟,只要咱们做好这些,才能保得平安。”

放下手中的水烟袋后叶清泉开口说到,作为张家口最好的烟馆和最大的烟行的东家,叶清泉在这个时候不得不小心再小心,齐乐楼一直拖到现在才重新开业。就是叶清泉想看看除了那些个子窠、简陋地棚吸户之外,其它的烟馆开业后,这西北军动不动他们。

直到从统税局里传出风声,西北军派去的人在那盘点了头前几个月的烟税后,叶清泉终于入下了心来。于是大胆的放着鞭炮把齐乐楼地牌子重新挂了起来。

之所以这么放心,是因为叶清泉知道,现在的西北军不会放弃全省的一个月十几万元的烟税,目地很简单。无非是为了养军,现在西北军可是管着整个察哈尔,不可能还像过去那般禁烟,烟税这块的暴利,西北的那些生意人怎么可能放弃。

不过另一方面,叶清泉却知道千万不能触及西北的底线,如果一但把烟卖给西北军的官兵。不用细想。叶清泉都可以想到,到时十有八九会殃及池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昨天晚上张家口几十家烟馆的东家,在一起达成一个协议,就是禁止把烟卖给西北军的兵。“要拍下每一个进出烟馆地人!一个都不要漏下了!”

在齐乐楼地对面一间还没有开门营业的门市里,身上穿着长袍的李子玉对操着相机的队友开口说到,家中曾经深受烟毒之害的李子玉看着那些面黄肌瘦、满面烟的烟客们进出齐乐楼。

看着那些打着哈欠出来的烟客,李子玉感觉也许在他们身后的家庭。就像自己家一样,因为他们在这里吸毒而最后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经历过这些地李子玉就恨不得现在冲上去拿枪把那些害人精给毙了。

但这也只是想想罢了,作为调查部的调查员,李子玉当然知道调查部严明的纪律绝对不准许自己那么做。现在最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任务。拍下进出烟馆地每一个烟客地照片。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部里会下达这个任务,但是李子玉还是尽自己所能。完成部里分配的任务,虽然看着眼前地那些烟客时,总会让李子玉的感觉好像有刀片划过自己的心脏一样痛苦。

“妈,姐!”

闭上眼睛,回想起多年前被父亲逼的吞烟自杀的母亲,还有被卖给人贩子不知道被骂到什么地方的姐姐,李子玉闭上眼睛喃喃说到。过去的被刻意忘记的伤痛此时都纷纷涌进了李子玉的眼前。

老家在浙江省的李子玉,家里原本过得还算不错。父亲是家里的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