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枭风 >

第358章

枭风-第358章

小说: 枭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不帮赵匡义得了开封府,难道你是倾向了陆天风?”卫国公夫人问道。

“之前我是观望,所以躲着不出,现在不得不倾向了陆天风,陆天风既然自燕国带回了二十万军力,那就能够与太原关陇形成了呼应,而且威望也会暴涨。”石守信说道。

“你前些日子说过,陛下是有心将大周江山给了陆天风,如今看来,不给也是不成了。”卫国公夫人感慨道。

“早就不成了,陛下的两个成年儿子过于无能,换成是我抉择,是要权位还是要儿子,陛下是不想绝后。”石守信说道。

卫国公夫人点头,道:“永德郡王的事情,以后你能够帮助脱危吗?”

“我现在能够顾了自己就很吃力,咱女婿是长公主的儿子,我可以说话保住女婿的性命,永德郡王是福是祸,我只能旁观,他却是昏了头,既然听令阻击了赵匡义,那又何必再抽身。”石守信说道。

“你不是说过,是因为陆天风夺了傅潜的军力吗?”卫国公夫人道。

石守信摇头,道:“所以说他昏了头,军力既然被陆天风夺走了,那根本就夺不回,却是天真的想去抢回来,如今他只有三十万军力,落在关内和别处的亲近军力也弄不回来,他是进退两难了。”

石守信说完就匆匆离开了府宅,赶去了皇宫凑热闹,如今去见皇帝是一种态度,他估计很多摇摆的大臣勋贵都会去了皇宫。

果然,等石守信到时,来皇宫的人数已达二百多,一见石守信来了,很多大臣勋贵或多或少的神情异样,因为石守信自从赵氏兄弟被宣告为叛逆,就托病在府不出,如今竟然为了北方大捷出府,那就有了风向标的意味。

周皇帝本来在后宫养身,被韩通急吼吼的求见给请到了前殿,听了韩通的禀报,周皇帝的眼睛为之有神,王继恩过去接过军使奉上之物,打开仔细检查后,才捧送给了周皇帝。

周皇帝直接捧看了打开的降书,看了后,点头道:“天风有心了。”

韩通一怔,一时没有理解皇帝的言辞,见周皇帝又看了一封书信,观看中轻轻点头,那是陆七书写的信函,告诉了周皇帝为什么能够覆灭了燕国,因为他利用江阴军的战船,载‘苏州军’去奇袭了幽州,等等具体战况。

看完了,周皇帝轻语道:“朕与燕国征战多年,却是想不到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北方十数州域归入大周版图。”

“陛下,此次陆天风,哦,虞王殿下建功非小。”韩通说道。

周皇帝一笑,道:“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了,建功也是无赏。”

韩通听了不敢再言,自从陆天风被封为虞王之后,开封府就有了一个传言,说皇帝陛下在河西之时,已然认了陆天风为义子,而陆天风也曾经说过一种大逆之言,就是女婿当得半个儿子,他能够娶了两位公主殿下,与皇帝陛下更加的亲近了,而事实上,皇帝真的是允婚了两位公主殿下给陆天风。

由于请见的大臣勋贵太多,皇帝举行了朝会,驾临紫宸殿接受众臣朝拜,宣告陆天风的北方大捷,王继恩将燕国皇帝的降书拿去给众臣传看,最后众臣道贺北方十余州域归为大周版图。

次日,周皇帝又举行了祭天大典,继而八百里加急传告天下。

随着陆天风北方大捷的军报之后,开封府的气氛悄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城中将士都有了尽心的表现,城中的人心也由动荡不安趋向了稳定。

北方大捷的信息,在军使抵达开封府的当日,就被人飞骑送去了洛阳,曹彬接报后大吃一惊,却是盘问了送信之人数遍,打发了之后在书房良久,最后取出秘藏的赵匡义和张永德的来信全部焚毁,之后让送信息之人飞骑去告潘美。

潘美还在襄州驻扎,正在准备西征关内,原来张永德退军让路后,赵匡义大军一到开封府,就使人给曹彬和潘美送了策反之信,一是向两位郡王做了承诺,二是抨击皇帝竟然要将大周江山给了陆天风。

曹彬和潘美与陆七都有过嫌隙,而且身为大周赫赫战功的老臣,内心自然抵触大周江山落入陆天风之手,所以潘美和曹彬都口头做了回应,答应开封府落入赵匡义之手,他们就进攻关内,因为曹彬和潘美的家眷都在开封府。

第204章‘大宋’

潘美一接了信息,也是大吃一惊,而且让他无奈的是,曹彬明确中止了进攻联盟,也就是赵匡义攻陷了开封府,曹彬也不会再进军关内。

曹彬的毁约,让潘美也只能陷入观望,陆天风能够覆灭了燕国,对人心的冲击太大,领军者不由自主的心生畏怯,事实胜过雄辩,陆天风的诡诈善战,以及拥有的疆域军力,已然让曹彬和潘美的心头有了很深惮忌,两人心里的天平又倾向了做忠臣。

开封府城南面驻扎的赵氏大军,赵匡义和很多将帅也很快得报了北方大捷,听了陆天风覆灭燕国的信息,赵匡义有如身落冰窟,神情诧愕,继而脸色转白。

呆坐了良久,赵匡义才反过神来,立刻与幕僚商议对策,幕僚有的主张立刻进攻开封府,有的主张赶紧使人去联合张永德,程德玄却是主张,让赵匡胤赶快过来主持大局,最好称帝,称帝才能稳住了人心。

赵匡义采纳了三大建议,一是使人联合张永德,二是请兄长过来称帝主持大局,三是兵围开封府开始进攻,于是在周皇帝祭天的次日,赵匡义大军兵围了开封府,开始了攻城。

却不想攻城遭到了顽强守御,开封府里的内应没有发动了造反,更让赵匡义惊心的是,在大军攻城之时,竟然有五万多的外围军力跑了,军力的大规模跑路,吓的赵匡义息兵不敢了继续攻城,令大军又回到了原地驻扎。

这一下,赵匡义完全意识到了不妙,军心离散是最恐怖的危机,军心若是弃他,那他必然是走向灭亡,他惶恐之下只能使出亲信军力监视其他军力,此时他才自知,自己对军心的驾驭很是肤浅,也就是军心对他缺乏崇敬。

一晃半月过去了,陆七大军驻扎德州不动,张永德占据大名府也不动,曹彬和潘美也镇守洛阳没有动,但曹彬却是上书请求勤王,周皇帝的回应是继续守好洛阳,没有允许曹彬发兵开封府。

不过关内的十五万大军却是抵达了太原驻扎,雁门关外,定国公杨业刚接管了十万军力,就与压境的辽军在云州干了一场,拥有府州,代州和部分胜州草原的折氏,及时出兵与杨业一起与辽军对抗。

而负责幽州一带防御的杨延昭,在宋老青的支持下也灵活的支援云州战事,周皇帝已然赐封杨延昭为镇北侯,左屯卫大将军,幽州副留守。

不过北方发生的战事信息,还没有传到陆七手中,陆七也交待过防御军事不必向他请示,一切由杨业,杨延昭和宋老青自主,只是高级将帅的任免权力没有给予,给养和犒赏由宋老青负责,各军之中有宋老青使出的录事参军和刑官,专门负责军纪,记功和给养,杨业和杨延昭父子只有指挥权。

半月的时日,赵匡胤匆匆自江宁渡江赶到了宋州,江北的局势出乎他的意料,尤其陆天风覆灭燕国的消息让他吃惊,他谨慎思索后,决策了放弃润州,将军力和粮食运去江淮,集结军力发动大规模战事。

所以赵匡胤抵达宋州时,润州已然陷入了一片哀鸿遍野,原本秋毫不犯的赵匡胤军露出了獠牙,象狼群一般大肆劫掠润州的粮食,财物,壮丁,有姿色的女人。

润州的异动很快让晋军知晓,王文和立刻下令进攻润州,润州外的各路晋军大规模出战,但赵匡胤军却是做好了应对,竟然在大江上用船搭成了浮桥,一通劫掠之后。及时的让大军退去了江北,等晋军战船攻到时,却是只劫下了大批的女人和壮丁,那是赵匡胤军实在无法运过大江,不得不有所放弃。

赵匡胤抵达宋州之后,与属下商议后,在宋州黄袍加身称帝,因为赵匡胤是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国号称大宋,将宋州更名为应天府。

赵匡胤称帝后,并没有立刻进攻开封府,而是实施了大规模整军和建制朝廷体制,五日后,张永德接受了赵匡胤的赐封,成为大宋齐王,而陆七和周皇帝却是一直没有主动进军平叛,任由赵匡胤称帝和张永德联合。

陆七不动,自然也是在理顺自家的军力和疆域,朱武和王平的北去并非顺利,与营州的燕国边军发生了十几次的战事,刚平定了营州,十多万辽军又进袭营州,而与辽军交锋中,又发生了一次数万燕国降卒叛乱,所以朱武和王平完全被牵制在了营州。

而幽州和云州与辽军的战事,开始是吃了亏,但后续的战事却是连连获胜,四十多万辽军对上六十万的‘周军’,被杨业和折氏联军战的节节败退,已然占据了整个的胜州草原。

陆七接到军报后,谨慎思索后,书了一份统帅调整的军令,在营州置立渤海大都督府,令杨延昭为渤海都督府大都督,率领五万骑兵去援营州,命令朱武和王平率领本部晋**力回师,但给杨延昭留下五千神臂弩,弩军空手回来。

军令之外还附有给朱武王平的解释信,内容是夏季快要过去了,一旦进入秋冬季节,来自江南的晋军会无法适应了北方的苦寒,酷寒也会造成犀利的神臂弩失去威力,另外来自南方的将士,很难与北方人建立和睦共处,也就是无法用本兵整军了降卒。

还有陆七需要朱武军力回去高丽,为奇袭江淮或登州做好伏兵,军令发出后,陆七伫立门外望着远空,为了大局,他只能完全的信任了杨延昭,杨延昭此去营州,固然能够比了朱武为强,却也容易坐大,但陆七只能用人不疑的重用利剑,否则就会与辽军陷入战争的泥潭。

杨延昭接令后率军北去,而朱武和王平已然先接到了陆七的军令和信函,两位大帅没有感到不悦,反而都松了口气,北征以来,南方来的将士明显有了疲态,有很多将士水土不服的生病,尤其降卒的不稳,让朱武和王平非常头疼。

两位大帅开始做交接的准备,与一些北地参军将官商量之后,决定了自陆路返回高丽半岛,主要是王平愿意走陆路,朱武也就由他,其实南方来的军力大多数适应乘船,王平是少数的旱鸭子。

杨延昭抵达营州之后,恭敬的拜见了朱武和王平,朱武和王平没有急切的离开,而是召集了所有营将及以上将帅聚会,在聚会上,大家除了把酒言欢,王平还借着喝酒吐露了晋国之秘,亲热的告诉将帅们,晋国的疆域已然是如同了大唐时期,要什么有什么,欢迎将帅们去长安城聚会,去河西北庭喝酒,。。。。。。。。。

杨延昭听的吃惊不已,朱武拉他单独解释了一下,告诉杨延昭,日后晋国会是大虞帝国,因为中原的大周皇帝已然决定禅让陆天风,所以封陆天风为虞王,陆天风不存在篡位,而是会继承了大周皇帝的基业,禅封为大虞皇帝。

杨延昭明白点头,其实他早就有了明白,因为大周皇帝一再赐封陆天风的作为,已然是表明了‘交给之心’,他父亲杨业也是说过的,但杨业不愿在大周皇帝宣告前,就巴结的投附陆天风。

聚会后,朱武留了五日,帮助杨延昭建制渤海大都督府,将五千神臂弩交接给杨延昭的骑军,之后才率领八万本军和七万降卒去往了高丽半岛,给杨延昭留下了二十六万北方军力。

朱武带走七万降卒,一是去加强高丽统治,二是减低营州存在的反叛危机。

第205章徐铉

八月中旬,秋高气爽,太原数州人心欢悦,到处可见忙碌的收获身影,有农民,有士兵,有互通有无的商人,有买粮的官员。

虞王陆天风确实言而有信,太原数州产出的粮食全部归属田主,可以随意买卖,不过只能卖给官府和合法的商人,理由是不能让粮食流向了叛逆。

陆七依旧是在德州坐镇,德州的农事却是欠收的结果,德州以北地域因为燕军的入侵,也是灾荒一片,齐鲁之地也是灾荒,大量的人口向北逃难,因为北边有虞王放赈,能够有粥喝,听说是太原那里获得了丰收,虞王用银子买了粮食救济河北。

陆七坐镇德州,德州的东南方毗邻河南道的齐州青州,如今被张永德的势力侵占,陆七却是没有出兵去争,张永德占据了齐州一带之后,只是每州驻扎了两千军力镇守,没有取代原本的治政官员,但却是逼迫各州县交上税赋。

这一日,陆七的军营外,忽然来了一位客人,自称徐铉,陆七听报后亲自迎了出去,一看辕门外立有十数人,最前一人一身普通布袍,年过五旬,须发斑白,面容略显清瘦,但气度却是儒雅若青竹。

“徐大人竟然来了,请入内叙旧。”陆七微笑走前起礼,他在江宁见过徐铉,却是没有说过话。

“徐铉不敢,虞王殿下抬举了。”徐铉恭敬回礼,之后与陆七进了军营,随来之人有门将招呼。

入了帅帐,陆七请徐铉落座,然后微笑道:“徐大人的‘河曲赋’,我是听说了,铭感于心。”

徐铉微怔,道:“能够为殿下尽微薄之力,徐铉幸甚。”

陆七微笑点头,道:“徐大人来见,可有什么事情?”

徐铉点头,道:“徐铉来见殿下,是想请求殿下进取了青州,如今青州农事欠收,而张永德却又兵威盘剥青州,青州万民实是苦不堪言。”

陆七点头,道:“不瞒徐大人,我如今还不能与张永德起战,因为没有准备好。”

“殿下没有准备好,莫非是在燕地的军力被牵制了?”徐铉说道。

陆七点头,道:“燕地基本平定了,如今主要是在与辽军征战,虽然定国公在雁门关外战败了辽军十数次,但与辽军依旧是胶着不休,而营州那里也是与辽军征战,但只能防御不败。”

“营州?殿下的大军竟然伸展到了营州,据吾所知,营州那里在唐朝时期是安东都护府,而营州之北的广大疆域,就是渤海都督府(吉林,黑龙江)。”徐铉讶道。

“徐大人却是见识广博,我如今在营州置立渤海大都督府,让杨延昭任职了大都督,统帅三十万军力与辽军作战。”陆七说道。

徐铉一怔,道:“殿下置立渤海都督府,让杨延昭统帅了三十万军力,杨延昭的父亲定国公,不是在雁门关外与辽军作战吗?”

陆七点头,道:“定国公父子都是善战名将,熟悉北方作战。”

徐铉听了欲言又止,陆七看了一笑,道:“若是不用定国公父子,我未必能够抵御了辽军进夺燕地,所以我愿意用人不疑。”

徐铉明白点头,陆七的意思,就是说值得冒危重用定国公父子,虽然重用定国公父子会有反叛隐患,但相比了辽军进夺的外患,内患为轻,这却是与李国主完全相反的做法。

顿了一下,徐铉又道:“殿下如今据有了关陇,河东河北和燕地,应该只差了逐鹿中原,殿下是要取代了周国吗?”

陆七微摇头,道:“日后不会是我亡周,因为大周皇帝陛下封我为了虞王。”

“殿下的意思是,大周皇帝陛下真的会禅让于殿下?”徐铉说道。

“应该是的,所以皇帝陛下在,我不会取代。”陆七回答。

徐铉点头,道:“如今殿下已然是占据了大势,若是能够获得了大周皇帝的禅让,那是值得去等的,毕竟弑君会有很多不良后果,自古以来,权臣登位都会求得禅让的仪式,那能够使得新旧势力达成了融合。”

陆七微笑点头,道:“赵匡胤已然整军百万,快要与我起战了,徐大人若是还想回了青州,我希望徐大人能够随波逐流。”

徐铉苦笑点头,道:“吾是一介文人,乱世只能是随波求生。”

陆七点头,想了一下,道:“徐大人,我有件事想请你帮助,只是有些不好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