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95章

逆流伐清-第295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哪个朝代象现在这样关心“国民”疾苦,能够全力以赴地赈济,甚至以皇家名义筹资募款。不惜以亿兆之君屈尊纡贵,只为多集些钱粮,多救活一些曾被视“草芥”的底层百姓。这样坦言朝廷目前的困难。陈述北地同胞的困苦,号召群策群力,请求八方援手,倒比那些形式上的“帝哀痛,减膳停乐”更有作用。

暹罗、占城、安南、琉球、倭国、朝鲜,从这些国家买来或借贷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山东;“少吃一顿饭,救活一个同胞”的口号在大江以南的明统区广为宣传,半升、一斗……涓滴汇成大河,不断流向北地。使嗷嗷待哺的北地饥民得以活命。

国战的胜利已经没有疑问,物资粮草的困难也只是暂时的。举国动员,群策群力,共渡难关。出钱、出物、出力,浪涌潮动,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难困苦。

……………

河间大胜,明军正向京师进发的好消息传来,不仅是百姓们欢欣鼓舞。认为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太平的生活已经来临;朝廷官员亦多喜极涕下。为大明中兴、神州光复而流泪。

朱永兴激动振奋之余,再次提出移驾北上,坐镇京师。但朝堂上却被多数官员反对,他们引经据典、结合实际情况,终于让朱永兴收回了旨意。

移驾北上是表明一种姿态,并且有与将士们同甘共苦。而不是躲在后方享福的意思。朱永兴这样的地位,当然是不会争夺什么功劳的,但群臣们反对的意见也很有道理。

首先是北京还未光复,虽然情况非常乐观,但也不排除有其他的变数。急于移驾有些草率。如果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再半路折回,岂不是留下笑柄?

其次是春闱在即,作为新皇登基后的头等大事,同时,朝廷开科取士也是天下读书人的绝顶大事。既然已经昭告天下将在南京举行,朱永兴移驾北京,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就现在朝廷官员的组成来看,南人占了大多数,他们自然不希望因为移驾而改变地点。

还有一些别的意见,比如北地凋弊,移驾之后人员众多,无疑会增大物资的运输压力;北地尚未安定,皇上的安危自然也不可轻忽等等。

朱永兴暂时不能前往京师,但朝廷必须派出官员到北京打前站,工作很繁杂,比如划分各部的衙门,将皇宫和官员们的宅邸收拾分配好,建起以北京为中心的畅通的驿传系统等等。在明年春闱大比之后,北京便将取代南京成为新的政治中心,配套设施和工作必须在这之前完成。

别的部门和工作,朱永兴可以放手由下面去做,只有兵部,或者说是军事方面,他一直参与其中,牢牢掌握着军队的调动和分派。在新的形势下,一系列的调整和安排便随之而来。

设立北京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魏王马宝,下辖荡朔、征朔、灭朔、破朔四军,还有天津水师,总计十五万人,主管京师、直隶、山西等地,并为东北军区提供战略支援。

设立东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黔阳王皮熊,下辖剿朔、除朔(于七所部的山东兵团)两军,并骑兵师(由庆阳王刘震率领)和东北水师,共十万余人,主管东北地区。

设立济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郑王刘体纯,下辖殄朔、伐朔两军,主管山东、河南地区,为北京军区提供战略掩护,并作为北京军区和西安军区的战略预备队使用。

暂设西安军区,军区总司令晋王李定国,下辖镇朔、讨朔两军,并骑兵师(由昌国公高文贵率领),共十万余人,主管甘、陕等西北地区。

暂设西南军区,军区总司令为赵王白文选,下辖靖朔军及各土司土兵,主管云贵川军事。

从这些调整和布署可以看出,明军的重心还是在北面,主要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西南也有顾及,但却兵力不多。而东南地区则兵力更少,几乎全靠地方警备部队。当然,东南地区是最不可能遭到军事威胁的。

第八十三章北望

东北有退缩回去的满清,西北和北方有喜好劫掠的蒙古诸部,再往北,还有北极熊在张牙舞爪。

从历史上来看,中华的威胁多来自北方,这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而朱永兴在看到了威胁的同时,也看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另一面。财富,没错!西伯利亚,中亚,地下都埋藏着能惠及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而北极熊,现在还不够强大,也许以后也不会比中国强大,更可能真的“熊”了。

只是北方牵制了太多的军队,使得朱永兴向南拓殖的步伐大大减慢,并影响了他以侵略扩张取得重建中华所需资源的计划。其实不用等到完全消灭满清,不用彻底压制住蒙古诸部,只要能够稳定住战略优势,只要能抽出一个军四万余人,朱永兴便能够打出向南的扩张之拳。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正如同很多名言一样,毛病便出在言简意赅上。而朱永兴向来反对把本来应该很复杂的事情用精炼语言进行阐述,因为在这种精炼简化的过程中,很可能造成不全面的理论,当岁月流逝,这样言简意赅的名言被广泛认同后,就很容易因为它的残缺而造成思想上的错误,进而形成行为上的偏差。

就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话吧,看似很正确,很有道理,但却没有把战争的好处说出来,更没有把“好战”和“善战”进行细致的区分。所谓,好战必亡,善战则兴,这是朱永兴要狗尾续貂的,也更符合丛林法则。

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丛林法是人类社会也要遵守的生存法则。大到国家间、政权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了。

所以说,战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战而必胜。战而必得,这便要归到“善战”的范畴了。对于朱永兴来说,有太多后世的例子可以学习借鉴,他自信可以做得更好。

移驾再次被推迟,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永兴的亲眷了。梦珠、龙儿、琬儿,再加上两个小丫头,都没有经历过北方的寒冬,如果是从春到夏到秋到冬的逐渐过渡,或许会更好一些。同时。朱永兴也觉得挺好,两个肚子正大起来的孕妇,能陪伴在丈夫身边,在心情上也会快乐欢畅的。

“这可能是朕在南方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朱永兴示意大理寺正卿郭之奇坐下,沉吟着说道:“郭卿亦无需着急,过完春节,天稍微暖和了再走不迟。”

潮州七贤之一的郭之奇,如今已经年近六旬。崇祯元年进士。历任福建提学参议,詹事府詹事。永历当政时,更累官至礼、兵二部尚书,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在昭武朝内阁中,他是年纪最大,资历最深的阁臣。且在抗清斗争中矢志不渝。在逆境中或藏匿山谷,或荒山结庐,雨宿风餐,可谓九死一生,更有妻儿五人为此身亡。

所以。郭之奇得到了朱永兴的尊重。即便他思想有些保守陈旧,但他不阿权贵、不肯曲狥的品格,知无不为、为无不力的工作精神,依然足以胜任大理寺正卿一职。

在这次派往京师的朝廷官员中,朱永兴本来是拟议以户部、工部、礼部为主,且多为各部副手,并没把郭之奇排列在内。可郭之奇却要执意前往,朱永兴实在是有些担心北方的气候会使这个老臣的身体受不了。

“万岁关怀,微臣感激涕零。”郭之奇躬身一礼,然后执拗地说道:“京师重地,所派官员竟无一位阁臣,微臣甚觉不妥。微臣虽老迈,然尚堪驱驰。”

“这样啊——”朱永兴想了想,说道:“既是如此,那朕便派礼部尚书或工部尚书前去坐镇主持可好?嗯,移驾京师,重建恢复,这两个部的工作应该是最多的。”

“微臣亦通晓礼部事宜。”郭之奇强辩了一句,沉默半晌才凄然说道:“微臣年齿已老,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祭拜烈皇,还望万岁允准。”

崇祯朝的进士,朱永兴想起来了,不禁在心中暗自叹了口气。崇祯死社稷,因此而得到了赞颂和崇拜,他如果移驾京师,那也是要到坟前表示表示的。只是这郭之奇未免太心急了。

当然,郭之奇说出这个理由,朱永兴便不好拒绝了。这是一个人臣的本分,起码在当时来说,是无可厚非,不可驳斥的。

“好吧,朕答应了。”朱永兴有些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便由郭卿代朕祭告烈皇陵寝,呈祭告梓宫文。另外——”停顿了一下,朱永兴轻轻摇了摇头,说道:“嗯,朕还是询问下前线诸将之后再作定夺吧,也不知道我军适不适应冬季寒冷环境下的作战。”

郭之奇想了想,也有些不太确定,尽管他也希望能够趁胜追击,犁穴扫穴无遗类,但北方战事到底要如何发展,在情况不明之时,他也不敢妄言。

又慰勉嘱咐了几句,朱永兴才送走了郭之奇,重新审视起北方战局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能够在关内消灭多少敌人,在搞清楚退到辽东的清军有多少兵力,军心士气如何,明军在寒冷环境下的战力如何等等情况后,朱永兴和总参谋部才能制定更进一步的作战计划。或是继续进攻,将满清逼向更北的地区;或是暂时稳定战线,等明年春天后再展开战略进攻。

而朱永兴比较担心的是明军对寒冷气候的适应情况,如果强行进攻的话,是不是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失败,从而丧失目前在辽东取得的战果。越是接近最终的胜利,越是会让人有急切心理,希望毕全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所以,朱永兴和总参谋部重新划分战区,依旧是采取的稳妥的取胜方式。

第八十四章抢滩登陆

感谢我要远飞2010,无名无天,心漂浮,楚桑,jforce,沉默de夏花,剑侠dodo,色剑,虾海,王雨桐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祝朋友们幸福快乐。

********************************************************************

朱永兴和总参谋部身处后方,制定战略是根据自身的综合实力,采取的是最稳妥的军事计划。但在前线,战略是被贯彻执行了,但战果的大小却要取决于前线将领的能力和魄力。

十一月二十九,距离明军突破河间防线已过了九天,在东起洋河口、西至戴河口的海面上出现了如云的帆樯。在清军目瞪口呆的注视下,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清晨的静寂。明军水师分出两支小型战斗舰队,猛烈轰击洋河口、戴河口的炮台,并试图溯河而上。

南海营海口清军守备赶忙指挥炮台与明军舰队对射轰击,并布置兵力于河岸,防备明军驶入内河并登陆。

炮战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后,清军炮台损毁严重,明军水师的长炮和加农炮几乎摧毁了炮台上的所有火炮。随后,水师开始强行溯河而上,炸断了拦江铁索,并猛烈轰击河岸上防守的清军。

一艘,两艘,三艘……就在清军忙于调动兵力,堵截两个河口的时候,停泊于海上的明军水师放下了小船,百余艘十人装登陆船劈波斩浪,划桨如飞,向着海岸冲去。

“快。快呀!”总旗官杨金鑫拼命催促着桨手。

他是夔州施南府出身,原是大顺军余部,在大顺军余部向夔东转进的时候,他因伤留在了广西。明军再入广西时,他又参军入伍,算是洗白了自己的历史。并一路转战,由小兵积功至总旗官。战争到了现在,杨金鑫也明白快到了卸甲归田的时候,但他还有一个目标,便是能升到营指挥。因为朝廷有规定,营指挥一级的,退役后为武七品,可安置在地方为官。

也就是说,杨金鑫并不满足于退役后的躬耕。他还想吃皇粮,而且还是当官儿。

明军选择登陆的区域在后世便是北戴河的海滨旅游区,这里海滩沙质比较好,坡度也比较平缓,更重要的,这里是清军防御的薄弱区域,只有几个墩台,总数不过三百的清兵。

墎台上升起了狼烟。杨金鑫嘿然冷笑,海滩已经近在眼前。清军就算集结来攻,怕也是来不及了。

船只一顿,已经搁浅,杨金鑫呼喝一声,率先跳下齐腰深的海水中,高举着手中的火枪和子弹囊。在刺骨寒冷中向岸上冲去。

“冲啊,杀啊!”

寒冷地区的一些生存诀窍早已经通告全军,能掌握多少便是个人的能力了。杨金鑫知道此时绝不能停,绝不能缩成一团,要跑。要动,要出汗,才能驱走钻入骨中的寒意。他匆忙聚集了几十个士兵,举着旗帜,向着一群正向这边赶来的清军冲去。

望着本部的旗帜,陆续登上海滩的明军士兵追随着跟上队伍,向着敌人冲去,与敌人展开激战。

“射击!”一声暴喝过后,震耳欲聋的一次齐射,三十多枝火枪喷出火焰和白烟,在对面清军的身上爆开血花。惨叫声响了起来,但剩下的清军依然嚎叫着向前冲,并射来一阵箭雨。

十几个明军士兵倒了下去,为了减轻重量,抢滩登陆的士兵只着轻甲和头盔,对弓箭的防护力大大降低。

“前面顶住,后面的装填。”杨金鑫吼叫着,一支箭射在头盔上,并没有给他带来伤害,他知道时间便是胜利,身后正有战友不断赶来,只要顶住短暂的时间便是胜利。

砰砰的撞击声不断,双方猛烈地撞击在一起,刺刀在捅刺,刀剑在空中闪光,顿时便是血肉横飞的惨烈。第一队开始接战后,后面的明军也加快步伐,准备汇入前方交战。

杨金鑫侧身一闪,手中刺刀猛地突刺,刺入了一名清兵的胸口。没等他回力抽拔,一个清兵挥舞大刀砍了过来,他赶忙一转,大刀砍在枪身上,震得他的手都脱开了,那清兵凶性爆发,顺着枪身猛地推刀,杨金鑫回拔不得,身子一仰,在地上一个后滚翻后刚要站起,他耳旁突然连连几声轰鸣,眼前白烟横空,杨金鑫被震得头晕脑胀,对面的清兵捂着冒血的胸口沉重地摔倒在地。

后面一队的明军及时赶到,在中近距离一通乱射,立马将前面几个清兵放倒,双方交战处弥漫着一团白烟,视线顿时模糊起来。

但双方都不能撤退,杨金鑫大张着嘴消除耳鸣,顺手从地上操起一柄大刀,挥舞着乱砍乱剁。他感觉到连连击中了什么东西,也不知是人还是盾牌,只听得对面一声声惨叫和怒喝。

双方在海滩上拼死搏杀,尸体堆满一地,到后来都互相间是踩着尸体在拼杀,后面的明军不停赶来,先是火枪射击,然后是刺刀拼杀,终于那些清兵损失惨重,惊慌的叫喊着往后逃散。明军在外面奔跑追杀,拓展开更大的登陆场。

越来越多的明军士兵登上海滩,三个总旗的兵力,各自聚拢在主官的旗帜下,惨烈厮杀后,将近千人的突击部队只有六七百人还能够站立着。他们迅速结成三个小方阵,向纵深攻击挺进,拓展着登陆场,保障着登陆场的安全。

卸空士兵后,登陆船急速返回,去接下一批士兵。只有不断地投入,才能够稳定住局面,才能够形成兵力优势,才能够水陆协同,夺取港口,以备大队人马和辎重从容上岸。

战线绵长数公里,清军的防御兵力显得捉襟见肘,抢滩登陆的明军越来越多,不仅稳固的登陆场,而且开始结成方阵向河口进攻,配合水师的战斗。

很明显,驻守该地的清军并不熟悉反登陆作战,他们甚至没经过一次类似的战斗,严重缺乏应变的经验。其实,就整个满清来说,对来自海上的威胁都是应对乏术,只能是寄希望于在陆地上消灭敢于来犯的敌人。

这样的防御思想,加上落后于明军的武器装备,是很难抵挡住明军在适宜地区的大规模登陆的。更不用说依据现在的技术水平,靠满清的财力,也绝不可能建成类似于“大西洋壁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