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245章

逆流伐清-第245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旁有风声,有树枝摇曳的声音,似乎还有刷刷的脚步声,但却看不见人影。

几个清兵心生寒意,互相看了看,扶着受伤的同伴慢慢向后退去。

“轰”的一声,亮光一闪,一颗铅弹射来,正中一个清兵的小腹,巨大的冲击力立时震坏了他的内脏,吐着血,疼得在地上翻滚嘶叫。

“杀啊!”呐喊声在周围响了起来,草木晃动,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林中奔了过来。

清兵大恐,乱舞兵器,仓惶地向林外逃窜。

前方的乱草丛中突然跳起一人,手中的长枪迅猛无匹,猛地刺入一个清兵的胸口,在清兵惊天动地的惨叫声中,此人嘿地一声,竟是一把将清兵挑飞。然后斜横枪杆,磕开一把砍来的虎牙刀,枪杆猛扫,击打在对手的脖颈处,将对手打了个踉跄。

三个身体无伤的清兵包抄围攻,王战旋身躲到树后,突然又迅疾地从一侧闪出,长枪如毒蛇般直刺入一个清兵的咽喉。抽枪,鲜血飙射而出,那个清兵临死时仍是圆睁双目,似是不敢相信眼前所见。

几支利箭射来,两个清兵又倒下了一个,最后一个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没跑几步,那清兵便惨叫起来,一截枪尖从他后背透胸而出,他呆呆地看着自己胸口,长枪一抽,立刻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几个人影从周围闪出,一顿砍杀,将受伤的清兵结果,然后拖扛着尸首,又返回了树林深处。

“继续前进!”都统鄂申巴图鲁知道不能在此多耽搁,身后的追兵越来越近,林中情况不明,就算是只有几个胆大包天的乱民,现在也不是收拾他们的时候。

清兵忿恨,却有些无可奈何,只好戒备着继续前行,警惕着林中的袭击。

“嗖”,一支利箭划破了空气,划破了林中的阴暗,强劲地射入了一个清兵的咽喉,竟将他带下马来。

该死的!懦弱的南人什么时候有袭击八旗兵的胆量了?鄂申巴图鲁有一种虎落平阳被犬欺的郁闷,林中的袭击者是如此讨厌,象狗皮膏药似的粘住不放。入林吧。要中陷阱,且树林又密又深,搜索不易;不理他吧,偏偏时不时地给队伍的行进制造点麻烦。

类似这样的袭扰已经多次遇见,有时候很简单,一个清兵也没有伤着。但依然耽搁了时间;很多道路也被挖得坑洼不平,使得清军后撤的速度时快时慢。

就是这样的行进速度,鄂申巴图鲁等清军将领还是觉得能够赶在北面明军攻至杭州前到达。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殄朔、荡朔、征朔三军已经分兵加速南下,赶至杭州以南前来堵截。

从贵州打到湖南,再打到湖北,又沿江而下,明军在连番大战后缴获了很多的骡马。开始合围浙江清军时,朱永兴和参谋们便预计到清军会向最后的据点杭州集中。为了分而击之。三军以步兵向杭州压,而利用缴获的骡马驮着数千火枪兵绕过杭州兼程南下,要在清军决定撤军且未至杭州前予以截击。

仗打到现在这个程度,清军军心大乱是肯定的,绿旗兵大量逃散也是可以预见的。也就是说,原来还显得兵力很多的清军一下子便会大大缩水,只有其中数千的满蒙八旗是最为坚定的。

所以,尽管加速南下的火枪兵只有数千。但只要赶在清军进入杭州前在路上预伏堵截,就算不能全歼。重创急于赶路、军心已乱的清军还是很有把握的。而且此时民心大变,清军行走如在敌占区,明军则如在自己的统治区一般。

不说别路的清军,鄂申巴图鲁现在便见识到了民众的力量,那种压抑已久,终于能喷薄而出的强大。

大路上横七竖八摆放着障碍物。三道壕沟横亘,壕沟后明军红衣耀眼,明军后面是挥舞刀枪的精壮民勇,再往后则是挑担提篮的支前百姓。

明军人数不多,只有两千余人。轻装疾行,一路上过州越县,没有遇到什么象样的抵抗,竟还有追在后面请求受降的。来到义乌、浦江地区,明军立刻堵路修筑工事,并派人四方号召百姓。

义乌、浦江一带本就是反清抗暴的一个重点地区,又有情报局的人员在发动指导,闻听明军已至,躲避兵灾的百姓立时欢欣鼓舞,踊跃支持。更有反清的义军前来会合助战,不到两日,便汇聚了两万多人。

天寒地冻之下,三道壕沟竟是一日便成;拒马、鹿砦虽简易,却也是百姓不辞辛苦,奋力劳作的结果。还有胸墙,冻土筑就,再泼水结冰,也甚是坚固。而且,这只是第一道防线,身后的第二道防线正有无数百姓在轮流拼命挖掘构筑,手冻紫了,冻裂了,也没人叫苦、叫累。

热饭、热菜、热汤,即便老百姓不吃或少吃,轻装而来的明军也没有挨饿忍饥,很快便恢复了大半体力。

民心向背,有时候确实有特例,但大多时候却是主导着历史的前进,也会在战争的天平加上重重的筹码。南京光复,明军在江南胜势已定,更加鼓舞起民众积郁的情感。

“民心可用啊!”殄朔军第一师师长,总兵李承爵相当的满意,这工事已成,虽然明军数量少了点,但对于防御,他这个从滇省便与清军作战,熟悉明军作战特点的将领,还是很有信心的。

“大人说得是。人心思明,民心厌清啊!”情报局潜伏人员、鼓动义乌民众起义抗清的马臣良笑着点头,这些也有他的功劳,江南光复,他就不必再隐藏身份,会有大用了。

“对了。”李承爵突然想起一事,问道:“你说过有几位民壮敢于袭击清军,并颇有斩获,叫来让本将看看?”

“大人不说,卑职也要将他们送入军营,端的是好兵啊!”马臣良笑着招呼过一个手下,交代了几句,手下领命而去。

“清军尚有万余——”李承爵望着远方说道:“虽超过我军,但军心已乱,且后有追兵,攻坚不利则必大量逃亡。剩下数千满蒙八旗,纵是骑战厉害,也突然不了我军的阵地。”

“大人可调民壮参战。”马臣良建议道:“别处的卑职不知,那义乌的确有不少精悍敢战之民。”

“义乌,戚少保招兵的地方。”李承爵若有所思地微微颌首。

使用义民百姓助战,李承爵也有这个心思。但却怕适得其反,一旦溃乱便将崩坏大局,连明军都要受到影响。听马臣良说到义乌,他的心不由得一动。

片刻工夫,十几个精壮青年便在马臣良手下的引领下赶了过来,背着抱着不少缴获的盔甲兵器。

李承爵左看右看。确实个个壮实,气势也与普通民勇大不相同,连连点头,赞道:“果然个个都是好汉,义乌出好兵,名不虚传。”

马臣良笑着伸手一指,说道:“大人,他叫王战,是戚家军后人。枪法凌厉,箭法也好。袭击清军,他一人便杀死了四个。”

李承爵注目观瞧,见王战目光有神,腰背挺直,身体壮健,不由得一伸大拇指,“好样儿的。为国杀敌。忠肝义胆。”

稍微退后了一步,李承爵对着众人大声说道:“你们都是好男儿。方能立下如此大功。待战事一了,官府自有赏赐表彰,好让大明军民百姓知道,有功于国者,可光宗耀祖,可名留青史!”

“大人。”王战上前深揖。期盼地说道:“能否让我等入军作战?我等都不怕死,也粗通武艺,愿为我大明再出力尽忠。”

“不怕死是好的,粗通武艺嘛——”李承爵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有此忠心。本将军便派出几名军官,将民壮组织起来,若是需要,便带你们杀贼立功。不过,你们可要谨遵号令,须知军法无情。”最后几句话的口气已经严厉起来,眼神也凌厉地扫视着众人。

“既入军,自当遵令而行,绝无违抗。”王战仗着自己精熟的武艺,打县城,战绿旗,又袭击满兵,已经树立起一定的威望,起码这些跟他一起行动的精壮都服膺他。

“好。”李承爵脸上微露笑意,伸手唤过亲兵,交代了几句,亲兵领着王战等人安排去了。

明军虽然火枪凶猛,提纯过的硝磺,改良过的配方,颗粒化的火药,对上弓箭已经具有优势,但毕竟人还是少了些。如果真的出现防线不稳的情况,这些民壮也可以增援一二,作为反击的力量使用。

号角连声,被堵住去路的清军稍事整顿,休息了下马力和体力,便开始了攻击。

时间紧啊!都统鄂申巴图鲁知道拖延不得,必须尽快冲破前方的阻挡,否则追兵一至,前后夹击,必败无疑。路上已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他不知道破路这损招儿是谁想出来的,太讨厌。不少马匹踩进陷马坑,折了腿脚,火炮也尽数抛弃,就是为了加速,加速。

号角、战鼓催促得紧,黑压压的清兵在各级将官的大声鼓动下,爆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往前方的壕沟矮墙涌去。

第一道壕沟不宽,也不算深,十几架赶制的简陋云梯一搭,清兵便登梯疾走,很快便踏上了平地,再走二十余步,便是每二道壕沟。

尖厉的天鹅音在明军阵地上响起,火铳发出了巨大的齐鸣之声,胸墙之上,浓密的白烟腾起,涌到第二道壕沟前的清兵身上激射出道道血雾,嚎叫着翻滚在地。

胸墙壕沟工事呈弧形,使得工事后能够有更多的士兵,集中更强大的火力,算上两侧的高丘,足足有四百名火枪兵布置在第一线阵地。

借着发射的后座力,吴戈一个转身面向身后的同伴,同伴大力地把火铳直接推到了吴戈怀里,回手拿走了空枪。吴戈迅速将火枪架上胸墙,转动着角度瞄准了敌人……又是一团白雾喷射而出。火铳手是没功夫检查战果的,牢记这一点的吴戈再次转身等待装填。

又装填好了,又拿到手了,又把枪架好了……一个清兵张弓拱箭,在壕沟前要射击,火铳激射出一枚沉重的弹丸,在硝烟的包裹中射中了清兵的胸部,甲胄也无济于事,这个清兵象被重锤猛击,嘴里喷着血沫倒在地上。

第一道壕沟轻松而过,在第二道壕沟前却象大浪碰上了石崖,清兵拥挤在二道壕沟之间的狭长地带,完全施展不开,被凶猛的火枪攒射打得尸横遍地。

距离,这便是其中的关键之处。在第一道壕沟张弓搭箭,对明军几乎没有威胁,拥挤于第二道壕沟前,却正是火枪的射程,弓箭虽有威胁,但碍于人数和地势,又形成不了压制效果。

充当先锋的依然是汉兵,他们的射箭水平又不抵满蒙八旗,在壕沟前几乎便是活靶子一般。

啊,啊,啊!惨叫着,几名登上云梯的清兵相继被火枪击中,跌下壕沟,一些侥幸越过去的,又被第三道壕沟阻挡,此时距离更近,火力更猛,很快便被消灭一空。

胸墙后黑压压的铳口不断冒出火光,一个个清兵被弹丸打翻在地。他们发出各异的嚎叫,或沉重地摔进身前的壕沟内,或是向后摔倒在坚硬的地面上。

一道道白色的烟雾腾,汇成浓密的一片,很快又被寒风吹淡。两道壕沟之间的平地,不计掉落壕沟内死去或是没死的清兵,己经横七竖八躺满了密集的清军尸体,那些死去的人,神情各异,或睁大眼睛,或满脸不甘,或眼中深深的恐惧与不可思议。

第二百七十二章血战

腥红的血触目惊心,滚热的鲜血淙淙流出,温暖了干燥冰冷的大地,或流进壕沟之内,或在地上慢慢结冰,增加了各处的湿滑。诸多没死的清军伤员,厉声嚎叫,到处挣扎爬动着,身受弹丸重伤,又是冷寒天气,更增加了他们的痛苦。

很多清兵一时不死,拼命挣扎,大声痛叫,或有捂着自己伤口,提着兵器,跌跌撞撞继续前冲的。最后他们终于无力,或再滚进前面壕沟内不动,或扑倒尸堆上,偶尔身体抽搐一下。

火枪还在爆豆似的响个不停,为了快速行进,明军都换上了轻甲,只带了五天的干粮,却每人携带了七十发定装子弹,还有随身的一批手榴弹。

清兵还在没有阻碍地越过第一道壕沟,但却发现第二道、第三道壕沟间的空地几乎没有落脚之地。尸体在增多,在叠加,跌跌撞撞、行进困难的他们很快又被子弹击中,成为地上冰冷的尸体。

终于,清兵回醒过来,他们不再向前冲,而是惊叫着往回跑。可是前进容易后退难,他们又需爬过壕沟上的梯子才能回去,很多人挤撞着,慌不择路,摔滚进壕沟内半天爬不出来。清兵背后的射击又是一阵,能逃回去的清兵十不存一。

第一次进攻以惨重的伤亡告终,本来是想让汉兵当炮灰,但鄂申巴图鲁失算了。进攻失利不仅是士气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就算再派上精于弓箭的满蒙八旗,地上的尸体和血冰肯定成了一个不小的阻碍,发挥出的威力也将大打折扣。

而且,既然已经决定全力冲破阻击,断没有这么停歇的道理。便是要不顾伤亡,一轮接着一轮的猛攻,哪怕是用尸体填平壕沟也在所不惜,那样才有希望。

对上汉军,明军伤亡甚轻,伤员和阵亡的被抬下去。一批生力军被换了上来,重新以充沛的体力迎接更猛烈的进攻。

站在后面观战的王战等人已经吃惊得说不出话了,什么精熟的武艺,在这密如雨点般的火枪攒射下,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原来还引以自豪的一身本领,在这样的战争模式下——他感到信心大受打击。

“王哥儿,咱们,咱们这两下子——”一个小兄弟讷讷地望向王战。

“别丧气,身上有武艺总是好的。”王战难看地笑了笑。说道:“总有施展的时候,那清兵要冲到眼前,不就是刀枪相见了吗?”

鄂申巴图鲁的脸色铁青,冷冷地看着那些逃回来的清兵,个个惊魂未定,心有余悸的模样。很多清兵全身哆嗦,目光呆滞,或许是恐惧。又或许是激战下体力消耗极大的原因。但鄂申面露不屑和鄙视,心中却是大吃一惊。明军的火铳太厉害了。盾牌、重甲也挡不住,而且这个防御阵式,也实在不种于己方的发挥。

“让八旗勇士们上吧!”副都统布颜图有些无奈又痛惜地说道:“驱赶汉军无济于事,兵力本来就展不开,再等到路都被尸体堆满,走着都费劲。就更不容易突破了。”

鄂申巴图鲁无声地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后悔起初的决定和战术。如果先派出弓箭手,压制住矮墙后的明军,掩护友军架梯冲锋,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先将壕沟填上。不管用什么,哪怕是用尸体。”鄂申收拾起纷乱的心情,咬着牙说道:“靠梯子翻越,无法形成兵力优势,敌人可从容射击。调八旗弓箭手掩护,依旧是汉兵冲锋。传我命令,进攻。直到日落之前,我大军攻势不停。我倒要看看,对面明军可承受我大军雷霆攻势到几何!”

命令分头下达,鼓手敲响了战鼓,号手吹响了号角,清兵陆续结阵,然后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声,狂叫着冲来。

震耳欲聋的火铳声不断,整个明军防御的土墙周边,都被浓密的烟雾所笼罩。寒风吹淡了硝烟,却冲不散那浓浓的血腥味。就在这狭窄的路上,明清两边的战士们,都在舍生忘死地厮杀着。清兵用弓箭,用各种武器,还有自己的血肉之躯,去与土墙后的大明火铳兵抗衡。

土墙后的明军火铳兵,一次次的开铳射击,密密麻麻的清军,几乎不用瞄准,便被一个个打翻在地。八旗弓箭手们,拼命的掩护射击。但地域太狭小了,在第一道壕沟前放箭,不仅威力不大,前面的清兵还遮挡视线。到了第二道、第三道壕沟间,地上横七竖八的尸体和结着血冰的地面又让他们很难集中在一起,且要直面火铳的致命轰击。

明军的伤亡在增加,一个个伤员被替换,而清兵的伤亡更惨重,多数伤员都无人去管,或是躺在地上等死,或是被冲过来的友军踩在脚下,或是被推进壕沟,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