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24章

逆流伐清-第124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大多数人从儿时起就一直在听的美好故事,也是每个在底层挣扎的百姓都幻想着的美好时代。这就是朱永兴的理想,也是他精练出来,会得到大多数士兵认同的理想。

而且,朱永兴用实际行动,用宽松的政策,使人们看到了其中成功的端倪。不再把这美好的希望,看成是镜花水月,看成是欺骗之语。

………………。。

水西彝部首府卧这城。

宴会已毕,天色傍黑,众慕魁、穆濯、骂色等水西要员二十余人齐聚水西宣慰使司议事大厅会议。

正壁前供桌上一尺多高的花瓶内插着几枝淡黄色的吐着幽香的腊梅。正壁是一幅巨大的陈年彝画,根据题额可知为《飞龙出水图》。那是一只结构十分奇特的飞龙:蛇身、牛角、象牙、马嘴、长须,龙身上的利爪有六只,分向伸往茫茫大海,抓住了海中的六座山峰。龙的全身用颜色涂抹得五彩斑澜,缭绕的祥云与波翻滚涌的海水在天边依稀交融,弯曲悠长的龙身还有尾部没有出水。

也许是年代久远,图幅上色调已经减退,显得有些朦胧模糊,但看上去依然很有气势。这幅《飞龙出水图》是一千余年前先祖笃慕亲手绘制的。龙的六只利爪抓住海中六座山峰,象征着笃慕的愿望:他的六个儿子将要占据六处天下!由于彝族六祖六兄弟中慕齐齐最小,彝人贵族历来又最钟爱少者,这幅画便传给了慕齐齐。

随着默部的东徙,这幅画最后传到了乌江南岸的卧这城,被视为彝家至宝。平素间珍藏于一个特制的石匣之同,只有在过彝年、火把节以及议决部族中发生的重大事情的时候,才把它张挂出来。在这幅祖传巨画面前,人们自然会想起自己是笃慕的子孙,便感到了肩上应负的责任,面情自然庄重起来。

门帘一挑。苴穆安坤引领着两位客人走了进来,一个是乌撒土司安重圣,一个是朗贷土司陇藩玉,后面还跟着他的老师张默。落座之后,安坤的脸色沉了下去,伸手向张默示意。

张默轻咳一声,拿出一封书信,朗声念了起来。信还没读完,厅中众人已经面有怒色。议论纷纷。

“苴穆,吴三桂强索美姬也就罢了,竟还要我水西输兵两万,认饷三百万,简直是欺人太甚。”

“是啊,吴三桂视我水西四十八目于无物,开口便是两万兵,三百万银子。要我们去哪里弄来?”

“吴三桂以兵威相胁,不知我水西四十八目亦有雄兵十数万吗?真以为水西投效求安是软弱可欺呀!”

几个脾气火爆的慕魁、穆濯按捺不住。开口斥骂。其余各人也是面色不悦,对吴三桂的狮子大开口感到不满。

“诸位——”安坤伸手向下压了压,拉长了声音,等下面安静下来,才开口说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吴贼视我水西于无物。予取予求。还有贵州各大土官,皆受吴贼勒索逼迫。”说着,他向左右示意了一下,继续说道:“勒逼乌撒、朗贷输银百万,贪婪无度。可恨至极。”

乌撒安重圣是安坤的外甥,朗贷陇藩玉是安坤次妻的娘家哥哥,祸福与共。吴三桂的输饷数目又是如此巨大,信中措辞无理而狂妄,两家土司自然也与安坤一样,齐声痛骂,义愤填膺。

“吴贼陷身滇省,连番为大明岷世子所败,贵州空虚,尚敢口出狂言,真是不知死活。”安坤咬牙切齿,索要美姬简直是割他的心头肉,男人不能全妻子,何称大丈夫,在他眼中,数百万白银倒在其次,“我决意起兵,扶明抗清,在吴贼身后狠砍一刀,诸位意下如何?”

“反了。”

“断了吴贼后路,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宁愿站着死,也不怕着活,造反抗清。”

“果瓦不可杀,彝家不可辱。”

一片喊打喊杀之声中,坐在文官首位的安坤的叔父、慕魁安如鼎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别看他貌不惊人,却胸有韬略,素有“水西诸葛”之称。

待声音稍停,安如鼎谨慎地说道:“苴穆,我水西既不出兵,亦不输饷,却也不举旗抗清,吴三桂又能奈我何?等到明军与清军在滇省分出胜负,再作决定亦不迟啊!”

安坤皱了皱眉,把目光转向张默,说道:“先生且分析究竟,是拖延,还是此时起兵为宜。”

张默轻轻点了点头,上前拱了拱手,说道:“我认为此时起兵正当其时。明清两军在滇省对峙,若明胜,则清军必败入贵州,兵力大增,于水西不利;若清胜,则吴贼势大难制,挟胜势回师贵州,则水西为砧上之肉也。只有在此时胜负未分之际,清军无法分兵,岂不正是水西应势而起,举旗倡义之机。贵州土官众多,见水西胜,则会群起响应,何愁大事不成?”

安如鼎想了想,觉得张默分析得也有道理,但还是本着持重心理说道:“招兵容易,良将难求。我水西自先祖安邦彦后,三十余年再未有过战火。各部子弟但知花天酒地,不知习文练武。四十八部即使聚集十数万兵丁,无一将才统兵抗敌,亦无非是乌合之众,岂能抵挡清军善战之师?”

“那依叔父之见,我水西便得忍辱受屈,听任吴贼摆布?”安坤脸露不悦。

“我并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图谋长远,为我水西着想。”安如鼎不急不恼地缓缓说道:“我建议与明朝匡国公皮熊联系,请他出山赞画军务,以助我水西抗清。皮熊乃明将,请他代为联络滇省明军,牵制吴贼,则我水西便不是势单力孤,亦可以此为号,鼓动各家土司共同起事,扶明抗清。”

安坤沉吟半晌,转眼望向张默,问道:“张先生,可否劳动你走一遭,说服令泰山相助于我水西。”

张默心中暗喜,却还装模作样地犹豫了片刻,才拱手道:“苴穆有命,在下敢不遵从。只是不知该如何说服,还请苴穆示下。”

安坤刚要说话,安如鼎已经抢着说道:“张先生且说明我水西扶明抗清之诚意,苴穆愿奉皮国公为军师,共图大计。”

张默自然知道安如鼎的心思,不欲用外人掌兵权罢了,军师,嘿嘿,不过是一个慕僚而已。但水西举义已经差不多确定,目的达到,他也就不愿再起争执,淡然一笑,躬身退到一旁。

“贵州现只有四镇清兵,且分散驻扎,仓促难以聚集。”安如鼎站起身,扫视了一圈,开口说道:“又有乌江天险,东线暂无忧,所虑为西线。我水西虽然人多,平时训练却甚少,若与敌对阵,恐难取胜。当避其锋锐,凭地利以破敌。有三条道路可直通我水西腹地,这三条道路上都各有险要:阿扎屯、公鸡岭、猴儿关。我水西军但守住这三处要地,清军便是插翅也难飞过。待敌久攻不下,师老兵疲之时,再与明军相约,挥兵合击之,清军可破矣。”

一番话,说得水西众人都心悦诚服。安坤大喜,拍着大腿说道:“叔父便是我水西之帅才,我愿委叔父以总统之任,必破来犯之敌。”

张默也不由得对安如鼎刮目相看,这个老家伙原来如此精明,对水西的情况看得通透,既拉明军配合,又号召众土司蜂起,无形之中便减轻了水西的很大压力。

接下来,安如鼎又建议出其不意,袭击水西腹地大方城,以及乌撒卫城的清军,先解决离得最近的敌人,然后再举旗抗清。

安坤及众人都表示赞同,又细细商议一番后,才各自前去安排布置。

…………。。

第八十四章后中先,大海战

自古王业欲兴,必须要深根固本。无论是汉太祖还是汉光武帝,都极为重视根基。汉太祖虽然屡次失败,但靠着关中源源不断提供的兵员、粮草,最终还是击败了项羽;汉光武也是一样,靠着河内的根基,最终剪除了群雄……所以,没有根基就经不起失败。

尽管依靠着先知先觉,在滇省掀起了遍地烽烟,并且屡次击败清军,但朱永兴其实一直感觉如履薄冰。每次战前都忍不住想到,若是不幸战败,那就一无所有,几乎再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了。

所以,他反复提醒自己要沉得住气,千万别弄成个胜也忽焉,败则万劫不复的局面。会下围棋的朱永兴,当然知道什么是先中后,什么是后中先。在财力充盈前,收复大片的失地,养活太多的民众,实在是拖垮自己的愚蠢之策。而且自己不想明军成为象清军那样的兽兵,靠劫掠和杀戮维持地方。

“清廷是个纸老虎。”朱永兴一边提醒自己沉住气,一边给自己打气加油。

从历史原来的轨迹看,清廷的财政困难是一直存在的。基本平定了西南后,才腾出手去攻金厦;等郑成功打下台湾,东南形势松缓之后。才能组织三省会剿,消灭夔东十三家。也就是说,钱粮问题不仅困扰着自己,也困扰着清廷,使其很难各地同时用兵,只能是个个击破。

郑成功反攻南京。虽然败了,可也把江南破坏得很严重。江南,财赋之地;西南,瘴疠之乡。两个地方孰轻孰重,清廷自然有权衡考量。所以,才集中力量解决郑成功,先消除其对江南的威胁,自然,投入西南的资源便会大大减少。

雨点淅淅沥沥。响个不停,朱永兴走到窗前,将窗子推开了一点,潮湿的、雨水的独特气味立刻扑面而来,让他觉得精神一振。

如果郑成功南京之役胜了,恐怕此时西南的清军已经奉令撤出,反攻江南了吧?朱永兴苦笑了一下,摇头把这个念头甩开。雨季又来了。钱粮不足的滇省清军已经难以展开大的行动,滇省明军终于可以放松放松。自己的注意力也能够暂时移到别处了。

雨中,一个人打着伞匆匆而来,在门前与亲卫说着话。朱永兴已经认出了来人,提高声音说道:“叶司长,快进来吧!”

叶虎答应一声,推门走了进来。把雨伞放在门边,迈步来到内堂。

“又有什么消息,非得冒着雨赶过来。”朱永兴倒了杯热茶,亲手递了过去。

“谢殿下。”虽然多次得到过这样的待遇,叶虎依旧恭谨。躬身接过热茶,却不急着喝,而是先把两份破译完的情报呈给朱永兴。

朱永兴看完第一份情报,估摸了下时间,轻轻摇了摇头,已经是半个月之前的事情了,现在东南可能已经打起来了。郑成功一定能打胜,再说还有南海舰队的二十艘战船、上千士兵的增援,一点点小漏洞也被朱永兴给弥补上了,对此他还是很有信心的。而且自己这只蝴蝶扇动的翅膀,目前来说对东南局势的影响还是很小的。

看到第二份情报,朱永兴不禁微露笑意。滇西战区终于腾出手来,再次出兵入川,从时间上计算,应该进入凉山了。有彝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士兵充任翻译和向导,又携有金银财物,通过此地并建立通路,应该不是很困难。如果真有不开眼的土司挡路,那便使用武力,借机彻底摧毁该土司的奴隶制度。

软的,硬的,都不怕,反正入川明军做好了两手准备。昌国公高文贵、总兵陈奕耀、陈盛等,可都不是易与之辈。明军又装备有轰天炮、天威炮、手榴弹,可不是那些土蛮可以抗衡的。

“雅州郝承裔已经联络妥当了吧?”朱永兴不放心地又询问了一遍。

“俱已妥当,一过凉山,我军便可向北直攻,郝承裔适时于雅州举义,互相呼应,若顺利合兵,可直取成都。”叶虎赶紧放下茶杯,拱手答道。

朱永兴点了点头,思索了一下,说道:“第一季粮食已陆续收获,我会给滇西战区下令,再调三千军队入川,缺额招兵补齐。滇省清军已难有大动,有滇南、滇东战区施加压力,足矣!”

叶虎想了想,觉得从各方面情报来看,朱永兴的判断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袭扰实战,滇南、滇东战区明军的战斗力得到了稳步提升,又有悬赏令的激励,明军士兵求战**很强烈。前两天有报告上来,滇南战区有两人,滇东战区有一人,已经杀敌超十。朱永兴已经批准这三人光荣退役,并召其来蒙自,他要亲自为这三个勇士颁发勋章,并授地百亩。

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责任,但也不要把人用到死为止。你想回家娶妻种田过好日子,除了服役够年限,还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奋勇杀敌,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早日达成愿望。

当然,如果你觉得已经有了官职,还想着往上爬,挣个将军什么的,再衣锦还乡,军队也会尊重你的意见。

“对了。”朱永兴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叶虎赶忙坐直了身子。

“要加强南阮的情报工作,人手不够的话,就先利用那些商人打探。”朱永兴思索着交代道:“重点是其海军,舰船多少,装备如何。常驻锚于何地?”

“明白了,殿下。”叶虎不是很明白朱永兴为何关注南阮,但他是一个有令即行的人,立刻毫不含糊地答应下来。

诸事安排已毕,朱永兴又与叶虎说了会儿闲话,叶虎方才告辞而退。

朱永兴起身在室内缓缓踱步。思路又飞到了海上。目前在南海和北部湾能对明军构成威胁的,除了清军水师,便只有南阮水军了。据不完全的情报,南阮水军约有战船百艘以上,每艘战船配有火炮两至六门,载有各类人员四十至六十多人。虽然类似装备的船只只适合近海航行,不过在对抗北郑的战争中显然绰绰有余了。

将危险扼杀于摇篮之中,这只是朱永兴的一个目的。另外的目的便是借此扩大海军,取得战争赔偿。彻底打消南阮向南拓展的野心。

被钱逼得两眼放绿光的朱永兴正在向变成强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发动对外战争,保护和赢得商业利润,或通过军费赔偿等手段获得资源和资金,他终于要采取殖民者的行径了。

等到陈上川和杨彦迪回来,南海舰队再加上浙东水师,便足以发动一场奇袭之战,打垮南阮水师,称霸北部湾。朱永兴停下了脚步。目光投向窗外,阴沉而狠厉。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风里带着海水的咸腥。海燕贴着水面低飞觅食,一朵朵银白的浪花在海面荡漾。

美丽而平静的景象,却笼罩着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一场关乎东南地区明清双方的力量对比的大决战,悄然拉开了帷幕。千帆角逐,炮火连天,血淋淋的厮杀将充斥在这一片天地之间。

五月初十清晨。厦门圭屿升起了烽火,由漳州而出的清军舰队乘黎明涨潮之机,率先了发起进攻。四百多艘大小船只直扑九龙江入海口处的小岛圭屿而来,目的很明显,是要占据这里作为大军的支撑点。进而进攻厦门岛。

清军顺风又顺水,推进的速度很快,甚至超过了郑成功的预料。但郑成功很快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所有战船依次下锚落帆,无令不得起锚,排成阵列后拉出大炮,迎击清军。

在这片海上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很清楚其中的水文变化情况。两军交战之时,海水将由涨潮变成退潮,到时在战斗中船只可能会因此顺潮退却,自行乱了阵脚。所以,只有下锚将船固定好,方能保证阵型的完好,坚持到风向和潮流转向对己方有利的时候。

轰,轰,轰……舰船上的火炮发出了轰鸣,海面上顿时被硝烟笼罩。处于阵列最前端位置的是闽安侯周瑞和忠靖伯陈辉所部,面对着气势汹汹的清军,打响了战斗的第一枪。

清军水师依靠数量优势,开始围攻周瑞及陈辉率领的船队。出乎清军意料的是,后面的郑军船队并没有上前增援,而是一动不动地停泊在海面上。

炮弹从多个方向明军战舰射来,甲板上木屑横飞,不时有人被击中。虽然众寡悬殊,但周瑞和陈辉依然指挥部下奋勇还击。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舰船桅杆断折,受创严重,火炮也渐渐沉寂了下去。

“跳帮,抓活的。”叛将黄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