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飞虎元魔传 >

第24章

飞虎元魔传-第24章

小说: 飞虎元魔传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笔彼吹木脸隼矗骸富ㄏ愣腊裂哂胍盎ㄈ骸D崴┲校牟蝗疚鄢尽!

书生赞赏的道:“董姑娘,這真是好诗,意景清高,气节高尚。有花迎风雪而立,不染污尘,姑娘幽雅脱俗,傲立霜雪中,真是最贴切不过。"若兰谦虚了几句,便接着说出她的痛苦经历。她悬梁自尽,了此残生,以为从此一了百了,谁知命运弄人,离留中给管事发现,医师把她救醒过来。书生插咀的道:“啊!真是谢天谢地!医师尚在皇爷府中办事吗?叫什么名字,真……真该好好感谢!"若兰幽幽的道:“这医师得皇爷信任,姓白,也是汉人,当时我被救醒的时候,对他有怨恨之心,再要寻死,他诸多劝喻,我才回复生存意志。

最重要是在我将死的一刹那,梦到父母对斥责:‘怪我太自私,太意气用事,弟弟尚在人间,妳身为大姊,不能弃弟弟于不顾。’我确未尽姐姐的责任,心中有愧,白医师看过我的绝命诗,怜我苦命,便上报我有恶病在身,身体虚弱,他替我医治期间,令我有了喘息思考的机会,过了十多天,四皇爷起程上“大都”参加祭奠。一去半年有余,回来后,侥幸再洠耸戮啦嘈潘窃缫淹橇恕!

我在府中继续当奴作婢,一混已过了七年多。晚上思乡情切,往往以泪洗脸。正苦脱身无计。天可怜见,前天各位英雄到皇爷府一闹,要带姫妾同行,姫妾门争相推辞,我便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自动请缨。多总管当时正交不得差,进退两难,自必欣然答应。反正他是怕无论得罪那一位王妃,也免不了种下祸根。以后的事,两位英雄好汉已知道。小女子今天有幸得与众英雄相交,身世已详细交代。至于今后若兰是福是祸,全赖两位英雄安排了。"说罢起来盈盈一拜,两人听若兰把身世经历说罢,心中均替她婉惜,天道不全,黎民受苦,何况是身世飘零的柔弱女子,逆境求生,凡事皆身不由己。

正是:刚出狼窝进虎穴;才女含泪说坎坷;父母双亡妹又丧;人生苦难何其多。

两人同情苦兰的遭遇,正自思考如何为她解困。若兰对小殷恭敬的说:“殷小侠为朋友甘愿服下□□,真是义薄云天,想必定是俠义中人。武林中人锄强扶弱,急人之难,未知小女子诗中所求,少俠是否能够答允?"小殷回想她所写的四句诗,怕有所误解便说道:“若兰姑娘诗中不是说姑娘爱国之丹心未变,要我们不要忘掉同胞互相扶持的义气,为妳解决思念故乡的愁苦吗?相信我虽不才,亦不致于曲解诗中之意吧!這样吧!姑娘若是决定离开皇爷府,我们可以赠妳充足金银,作回乡盘川之用。"若兰却不断的摇头说:“你们给我银両作盘川,只是施舍之恩,却未尽同胞之义,更不要说解思乡之愁了!”两人奇怪,书生不解的询问:“董姑娘的……言下……之意……意思,如何才算解思乡之愁,还请董姑娘明……明示。"书生一紧张,说话又吃几次镙丝。

其实小殷想一想已明白她的心意,生逢乱世,理应如此。若兰幽幽的说:“三水离此千里沼沼,道路不靖,鬼多人少,试问一个无亲无故的弱女子如何有此能耐,避开凶险,平安到迖目的地。再说,身上金银越多,危险便相对大曾,即使到了故乡,奸险小人当道,狗官张应东,他见钱开眼,还有那些蒙古流岷,他们会让我安稳的过生活么?你要是给我钱便了事,这并不是在帮忙,只是送我上黄泉路无疑。真是好心当坏事,你们乾脆把我杀了算。"殷迖豪心想这姓董的女子果然是心思细密,看似柔弱,但词锋咄咄迫人,言之有理,令人无从辩驳。

小殷微笑道:“董姑娘真是厉害,一首五言诗诗只四句,总共廿个字,看似简单,却给我们出了几个难题。今天大家初次相识,先谈到这里,姑娘之所求,我们日后再从长计议,总不会令姑娘失望,先让我好好思考,定必找到兩全其美之法。”董若兰高兴的说:“殷少侠是大智慧之人,一定会有妥善安排,我静待少侠之佳音!小妹尚有一情求,能否安排我住其它地方,我一个女子与蒙古人共处一室,多不方便。”书生同意并热心的说:“对,真是诸多不便,我再……再给妳安排。唔!倘若妳不介意,就住在我旁边的小屋吧,大家可有个照应。"董若兰微笑的说:“不是照应的问题,是你等欲监示于我,生怕我逃跑,向王爷府中告密,是不是?"“姑娘,大家是汉人,是友非敌,姑娘不要多心,要是妳想逃跑的话,我可减少很多麻烦,便再不用为解妳思乡愁而头疼了。"殷迖豪补充的说。

小殷暗中对书生说:“此姑娘词锋锐利,行事诡秘,我们不能相信她一面之词,劳烦你到皇府先打听清楚,我们再从长计议。"殷达豪再次好奇的问书生:“你一向口齿玲利,为什么今天却一反常态,相信美貌女子你亦不会小见,不至于如此吧!”书生却呆一呆,带歉意的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她看着我,我便感到紧张,心跳加速,也许是近几天为你中毒之事感到心神恍惚吧!我想明天便会没事了。"殷达豪微笑的说:"苗窕淑女,君子好求。是最正常之事,何况姓董的姑娘真是秀外慧中,才情洋溢,有什么不好意思!"书生连忙否认说:“男女间之事,我早已是心如止水,我自少立志救国救文,殷兄弟是否想多了。”

::第二十六章完::

:::第廿七回:::

「潜心壮志挽狂澜;誓駆胡虏报国家:心如明镜无旖念;谁料情根早萌芽」。

书生陈金豪为查明董若兰的身世,夜探皇爷府,首先是明查暗访,询问一些丫环侍婢,其后又找到姓白的医师。仔细对证,得到的結论,情况就如若兰所说无异。时间及细节也完全吻合。知她在皇爷府生活也不好过,辛劳一整天,未必能吃得到饱饭。经常受人欺负。书生得悉后,心内更加同情若兰的遭遇,他送了两锭金元宝给白医师,以感谢当年她帮助董若兰的螅濉K诨厝ブ跋嚷蛄怂陌颜凵龋星夷钅畈煌蟠锖涝鹩谡凵扰缪鄣木肌S帜罴叭衾嘉从幸路婊唬感难≡窳肆教祝俟郝蛐┤沼闷贰T诨爻讨校榷憬髁止鄄欤隙挥腥嗽诟偎畔蛉4蹇觳交厝ァ

到步时已是日上三竿,阳光普照,众人正聚在小殷屋内喝着清茶,吃着点心。原来若兰半夜起来,与程素一起做了些拿手的广东糕点,有茶果、煎堆、还有芋头糕等、各人正吃得开心,称赞她二人的手艺。“本姑娘只懂做些斋菜,至于这些点心,全是若兰姐做的,我只在旁凑凑热闹,添乱而已!若兰姐才叫厉害,她说她懂得四十多款点心,我以后真要好好的向她学习。各位英雄,有若兰姐在此,你们以后可有口福了。"程素刚拿起一个煎堆不忘澄清地说。若兰谦虚一番,各人吃得高兴,空空书生一试,真的是久违的家乡风味。能在这里吃得到。特别感到难能可贵,段瑛也说要向若兰拜师学艺,若兰初来步到,略展身手,已成了各人的宠儿。各人有说有笑,温馨洋溢,宛如一家人。

群豪关心殷达豪有否中毒,纷纷上前问候!均说必需访寻名医,以策万全,但殷达豪自恃内力深厚,自己又没有中毒的感觉,感激各人对自己的关怀。依照小殷的意思,在三保村多休息一两天,必须彻离,即便有皇爷作为护身符,但世事难料,此地也不能久留。书生向小殷描述,在皇爷府内并未察觉紧张的气氛,好像真的相信他们是出外逰山玩水。说起皇爷两人,罗汉手忙道:“今天尚未带他们到田里工作,莫要便宜了他们,只吃不劳动。"于是便和段正清一起前去监视他们劳动。若兰也要同去,她说要选摘些新鲜蔬菜,以备一会做饭之用。

董若兰对群豪着力讨好,言笑艾艾,小殷感到此女子特别精明,凡事机关算尽,小殷以现代人的感觉猜度古人之思维,是否有谱,他自己也下不了定论。书生把在皇府中查得的结果禀告小殷,并肯定的对小殷说:“她所言的遭遇句句属实,真难想象她一个弱女子怎样撑得过来,真令人佩服,我回来时买了些东西,烦你代为安排。"殷达豪打開细看,讶然失笑,见是四把折扇和两套名贵的女装衣服:“扇里乾坤我明白,我会立刻去办,但……两套女装衣服,却是什么用意?总不会是送给我的吧?"殷达豪拿着衣服,看了一眼奇怪的追问,书生感到不好意思,忙解释的说:“我看见若兰当其时怱忙离开,没有带备替换衣服,所以……所以便给她买了两套。"“啊!想不到一向不拘小节,我认识的书生,对女仕原来是这样细心体贴,刚才你说很佩服她,我想随了佩服之外,还有爱慕之意,我猜得没错吧!既然你为她添了新衣裳,不亲自送她,拿来给我安排什么,是否有意用作聘礼,要我替你做媒?快从实招来!"小殷调皮的揶揄书生。书生被取笑,心感別扭,慌忙辩说:“殷兄弟不要多心,我见她孤苦零丁,无人照顾,替她买些衣服只是尽朋友之义。况且我比她大十二年,她甚至皇妃也不肯当,又怎会喜欢我这个落魄的穷秀才。"

段瑛在一旁也忍不住说:“你此言差矣!你一世聪明,怎能这样作比较?皇爷是蒙古人,非我族类,况且逼迫就范,自然宁死不从。书生是汉人,又是谦谦君子,兼且为人有情有义,依我说,你们称得上是郞才女貌,天造地设,切勿错过机会!"书生被他两一唱一和,苍白的俊脸也红了,说真的,他心内对若兰是充满爱慕之情!但以一个三十七岁,从未谈过恋爱的中青来说,害怕失败,丢不起这个脸,那种患得患失的心情,程瑛及殷达豪,这类在热恋中的少年男女,是绝不可能明白的。

“段瑛姑娘,别开玩笑,还是相烦妳把衣服给她,但千万不要说是我送的,我怕她引起误会,甚至连朋友也做不成。我陈金豪,一生立志为国为民,早已放下儿女私情,况且匈虏未灭,何以为家!两位请勿再取笑。"书生向程英作揖,以请求的口吻对她说。殷达豪再劝告书生:“此言差矣!救国救民是长期的革命斗争,要駆除胡虏,国家统一,起码在十五年之后,届时你差不多已六十岁,一个老者,满头白发,拿著拐扙,却找谁成婚去?幸福是要自己争取的,老来无伴的兹味不好受。"书生苦笑摇头:“男女感情之事,多添烦恼,小生怕怕。未敢赏试,况且有国才会有家,首先以民族大义为重。兩位请不要再取笑。"书生似乎主意已决,两人多劝也没用,只有照他的意思了,由段瑛代为转交给董若兰,就当是段瑛送给她替换的。

晚饭后,各人闲坐无聊,小殷见董若兰已换上新衣裳,虽作村妇打扮,但娥眉淡素,明艳照人,落落大方,与各人天南地北的高谈阔论。也不知众人在那一家找到杨琴和洞箫,程素知悉若兰精于此道,便请她大显身手,她也不推辞,但见她先把弦线调好,便十指轻拨,弹出如泣如诉的音韵,莺声历历,唱着南唐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歌声幽怨缠绵,众人听得陶醉,从歌声感受到一代才子之落泊,懊悔及无奈之情,亡国之恨。小殷也听得痴了。原来這才是传说中失传已久的“绕樑三曰”轻轻打著拍子,顿覚神游物外,耳中余音未了,真的是琴歌双绝。

小殷心想:我横跨两代,曾几何事听过这么悦耳的歌曲。与众人一起大叫:“再来一次!再来一次!"若兰却谦虚的说:“我这数天来睡得不好,声音有点沙哑,而且对這樂器掉弃而久。奏得生硬,让大家见笑了!各位英雄之中谁会吹箫的,不如赏面与小妹合奏,为各位解解闷,大家意下如何?"群豪兴高采烈,纷纷拍手,但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懂这玩意。若兰眼望着小殷道:“殷少侠是高雅之人,请不吝赐教。我在这里等着你。"小殷不懂此道,他非常喜欢古乐,在此后悔在香港时没有抽空练习。否则今天可与此才女合奏一曲,也是人生快事。

他正感不好意思,不知如何拒绝,听她说:“我在这里等着你。"小殷灵机一触,站起身说:“董姑娘是客,已为我们高歌一曲,我们是主人,不能不回礼,我也唱一首,相信没有人反对吧?"小殷在港时是karaoke常客,唱歌是他的强项,一有机会便会炫耀人前。满足个人的自豪感。他忽生奇想,我之歌唱水准素来不赖,要是有杨琴伴奏,肯定是更加完美,。他便真的赏试与若兰夾起音乐来,他把音调哼了出来,若兰思考一会,点了点头说:“可以了,开始好吗?他们等急了。”小殷心想不可能吧!我只哼一次,妳便可以给我伴奏,太玄乎了吧!

他也无心细想,略清一下喉咙,便唱出一首桃花朵朵开:「我在这儿等着妳回来。等着妳回来看那桃花开……赏着若兰的菜,大众乐开怀……」"一曲唱罢,众人拍手叫好,他自命歌王,唱歌一向风头十足,但今天各人大多数称赞的,却是伴奏的美妙琴音。小殷对若兰心悦诚服,心中暗暗喝釆,真不愧为奇女子。女儿也如此,相信她的父母更加是不可思议。这时罗汉手把书生推了出来,跳皮的说:“书生真抠门,他懂得吹箫,却不肯演奏。我明明听过他吹奏多次,现在却玩弄真人不露相,让大伙扫兴,真不知他扭捏什么!"

董若兰微笑的向书生道:“今天在此全是好朋友,小妹也不怕献丑,你男人大丈夫,杀官做反也不怕,却怕人前表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琴箫合奏如何?"她也不待书生表态,十指轻拨,正是名曲“高山流水”。书生陈金豪慌忙拿起箫管相和,初初手忙脚乱的,有些格格不入,但书生随即拼除杂念,全神贯注溶入曲乐之中,到后来众人也分不出琴声或箫声,两人是个中高手,两种乐声已融合在一起,创出天籁之音,高山流水奏完后,跟着再奏一首汉官秋月,音韵悠扬,把各人听出耳油来。小殷对弹杨琴深感兴趣,既有高手在此,便追着若兰指点他,若兰约略教了他一点指法,他已一知半解的弹奏起来。

群豪尽兴而散后,小殷不见程素,知她必定是去了程双的坟前,她每天会抽空来陪伴姐姐,小殷连忙快步前去。她独坐坟前,轻轻咄泣,晚间风大,见她衣衫单薄,忙脱下外衣给她披上。坐在她身旁,程素见是他,便伏在他肩膀哭起来,小殷也不发声,只轻拍她的后背已示安慰,因为他知道她和自己一般,这种揪心的痛楚烙在心里,任何安慰之言语也是无补于事的。程素哭了一回,便对小殷请求的说:“我们过两天便要离开吗?我可不舍得姐姐,我要在这里陪伴她,最起码要过了头七"“我何赏不想留在这里,只是留在这里太危险,我们还是先把妳师父的骨灰送上峨嵋,我答应过她老人家,实不敢躭误,有负她临终之托"小殷抬眼看着程双的墓碑柔声向她解释。

“姐姐一个人孤单在此,必定很寂寞,你忍心吗?况且上了峨嵋,未必再有机会来陪伴双姐了。”程素再补充的说:“要不你们先走,我独自在这里陪她,要死也和她死在一块。"小殷斥道:“妳说的是什么话,我能放下妳不顾吗?我意思是以大局为重,好吧!我依妳的,我们在此留下,过了头七才走吧!"程素再不言语,伏在小殷的肩膀,披着小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