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刑徒 >

第169章

刑徒-第169章

小说: 刑徒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立刻持我符印,派人前往北广武城,请东陵侯召平前来;上将军当尽快动身,前往肤施督点兵马,命涉间在阳周出兵,十日之内。前锋人马必须占领衙关。打开通往内史郡地门户。”

刘阚在一旁聆听,不由得暗自点头。

扶苏果然是历练出来了……

这一连串地命令。井然有序。北疆兵马,乃百战之师,可谓是大秦精锐。如果真地展开攻击,天下间少有人能够抵挡。蒙恬,更是绝世名将,兵法出众。由他来督导兵马,最为合适。

而把召平调来,以其稳重个性,可令辎重粮草不绝。

北疆之地,除蒙恬之外,就是以王离召平两人威望最高。有召平出镇九原,一方面可稳固后方,另一方面则可抵御异族蠢动。召平冲劲不足,守成有余,倒是一个非常合适地人选。

扶苏下令之后,轻抚额头。

“刘君侯,你这一路上辛苦,暂且好生歇息。

恩,就留在这上将军府里,待大军行动时,还需要君侯出马,为父皇报仇雪恨,剿灭贼子。”

说罢,扶苏静静看着刘阚。

一刹那间,刘阚甚至生出了一种古怪的感觉,这位大公子的身上,已具有了始皇帝的气度。

当下插手行礼,“臣听候大公子调遣。”

说完,他躬身退出了书房,在台阶上长出了一口气。

扶苏不会死了!

大秦有这位大公子在,想必不会再如历史上那般,被一群乌合之众推翻了吧。自己虽然没能够保住始皇帝的性命,但却改变了原有的历史。真的变了,多年来的忧虑,似在刹那间消失无踪。

扶苏虽然精明,终究比不上嬴政。

刘巨地事情……呵呵,随便编造出一个由头就是。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干掉那个张良才行。

“信,去洗一洗,好好休息一下吧。”

刘阚看到在长廊飞檐下蹲坐着的刘信,走过去揉着他的脑袋,轻声地劝说道。

这小家伙,真真个是情根深种了。

三川河渡口,眼见赢果乘坐车子被撞翻,这小家伙好像疯了一样,根本不顾自己的安慰,拼着被对方长矛刺伤的危险,生生托起了车子。赢果这一病,也让刘信变成了活脱脱的守护神。

不吃不睡,整天的守护着。

才多长时间,原本肉乎乎的脸蛋儿。以瘦削下去。颌下,更生出了青幽幽的胡子茬

刘信抬起了头,瓮声瓮气道:“二叔,我不累!”

“屁话,你已经多久没好好休息了?”刘阚不由得怒了,一把揪起刘信来。“二叔知道你的心思,可是……好吧,别的不说,难不成你想等小公主醒来,就看见你这副邋遢地模样?”

“我……”

“听话,去洗洗,吃点东西,好好睡一觉。医生不也说过了吗?小公主没有大碍,休息一下自然能够恢复过来。你在这里守着。反而会影响小公主地休息……听话,跟我下去休息吧。”

刘信歪着脑袋,片刻后一呲牙。笑了。

他点点头,“恩,我肚子饿了!”

废话,能不饿嘛?刘信的食量本来就惊人,这一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又怎可能不感到饥饿?

就这样,刘阚带着刘信下去吃饭休息了。

书房窗口旁,扶苏看着这叔侄的背影,忍不住一笑。“上将军,怎地这老刘家,尽出此等熊虎之士?前时我听蒙疾说,刘君侯的哥哥,比他还要惊人,而且武力超群,有楼仓巨熊之称。”

蒙恬走到了扶苏身旁,笑着点点头。

“臣也着人打听过一些老刘家的往事……刘君侯的祖上刘悚,也是熊虎之士。想想倒也有道理。武王偏爱熊虎之士,能为武王骑将之人,岂能是善与之辈?不过当时有乌获孟贲之流,显不出他地名声。不过以我之见,如今这刘家三熊,怕是比当年武王座下之力士不遑多让。”

“有此猛将,实乃我大秦之福啊!”

扶苏说罢,转过身来,“上将军。出兵之时就拜托你了。这件事情当越快越好。莫要让那贼子得了喘息之机……这样吧,我调蒙疾他们过来。随我为后军。待上将军起兵,我等随后出发。”

蒙恬点点头,“甚好!”

他轻舒猿臂,看着摆放在书房中的沙盘,突然苦涩一笑,“没想到,陛下会走地如此突然。”

扶苏,默然无语……

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孙子兵法开篇即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大军一动,诸般事情就接踵而来。钱粮耗费,更格外惊人。想当初,蒙恬在河南地发动决战,表面上是只动用了几十万人马。可实际上呢,各地调动的人员,高达百万之巨;再如南疆战事,任嚣统兵诈称五十万,实际兵马不过二三十万。仆从徭役,却比兵马人数更多。

扶苏和蒙恬,都是知兵的人。

深知这兵马一起,会有更多的事情出现。未雨绸缪,是为大将者必备的功课。所谓夫未战而庙算者胜,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者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不管是扶苏,还是蒙恬,都熟读兵法。

孙子十三篇倒背如流,滚瓜烂熟。这兵者大事,表面上看去简单,可内地里的计算,却非常繁琐。

两人甚至连晌午饭都没来得及吃,一直到天黑,才算整理出了一个章程。

蒙恬会在第二天出发,前往肤施督导兵马。

而扶苏也有些疲惫,于是起身告辞。

他的府邸,距离蒙恬地住所隔了一条街。出上将军府时,扶苏感到有些疲惫,同时饥肠辘辘。

在府门外下车,他径自到了书房里。

有家人为他捧来温水,湿了湿脸,感觉精神好了很多。

下人们已准备好了饭菜,端到扶苏的面前。别看扶苏生于锦衣玉食地皇家之中,生活习惯却受父亲嬴政地影响,很简朴,不甚奢华。想当初,嬴政对六国用兵时,内府缩减开支。

一餐不过一鼎黄羊汤,一釜方肉,几张面饼而已。

扶苏也是这种习惯!

即便是远离咸阳,天高皇帝远的,一样保持着简朴地生活习惯。饭菜也是一汤、一肉、一张饼。

他把面饼掰开,泡进了黄羊汤中,又加了一把葱花,然后端起方肉,一口食尽。

正准备把羊汤泡饼吃下,突然听家人禀报:“裨将军王离在府外求见,说是有要事和大公子商议。”

前面也说了,扶苏用人,看出身,看家世……

在能力上,王离的确是比不上蒙恬。但是王离也有他出色之处,比如治兵,的确是非常出众。在治兵上,王离承袭了祖父王翦和父亲王贲的有点。论兵法,说实话他也不见得比蒙恬差。

王离的缺陷是在于他的性格,不够坚定。

比如当年刘阚在富平和匈奴人交手的时候,蒙疾蒙克兄弟都在里面,可蒙恬却没有半分动摇。即便是扶苏请他出兵,蒙恬也不为所动。那是个一旦下定决心,就绝不会再有动摇地人。

而王离却做不到。

这也是扶苏更看重蒙恬的原因所在。

为大将者,信念极其关键。若随便动摇,就会拖累三军。自从河南地大战结束之后,王离就一直留在九原郡和云中郡之间练兵。这几年下来,做的也尽心尽力,扶苏对他颇为信任。

再说了王离是王翦的孙子,扶苏对他岂能不信?

听闻王离求见,扶苏先一怔,心道:这么晚了,王离来找我,莫非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请!”

扶苏说完,三五口吃干净了汤饼。这时候,王离随家人也来到了扶苏的书房中,先见过礼,然后问道:“大公子,末将今日见九原兵马似有调动,难不成是那月氏或东胡人前来挑衅?”

“这件事,我原本打算明天再公布于众!”

扶苏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看着王离道:“父皇驾崩了……”

“啊?”王离看上去似乎很吃惊,但又似乎有些做作。只是灯光昏暗,扶苏也没有看清楚。王离说:“陛下,驾崩了?”

扶苏点点头,从书案下方取出了玉玺,“是被贼子所害……皇妹在父皇临终前,受托保管玉玺。发现此事时,她已来不及阻止。所以就带着玉玺,逃出了行营,一路颠簸,前来送信。”

说到这里,扶苏的心不由得一颤。

第二四六章 … ~九原(三)~

刘阚躺在榻上,但睡得并不踏实。

不可否认的一件事是,他很疲惫。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非常疲惫。可即便如此,他睡的依然很警醒。从平原津一路过来,他始终都保持着这样一种警醒。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即便是如今安全了,刘阚也无法一下子改变过来。躺在榻上,赤旗却静静摆放在一旁。

恍恍惚惚,刘阚似听到悠长的牛角号响。

是秦军常用的犀角长号,一般都用于集结兵马。

三长一短的号角声,苍劲而雄浑。刘阚蓦地挣开了眼睛,顺手一把抄起赤旗,鲤鱼打挺站起身来。

“信,快起来!”

似乎已经成了习惯。之前在逃亡的时候,每逢遇到情况,刘阚总是第一个叫醒刘信。

不过这一次,当刘阚叫喊之后,立刻想起,他现在不是在荒郊野地,刘信也没有和他睡在一个房间。

上将军府中不泛有空余的房间,刘阚和刘信分房而住。

刘阚回过味儿来,不由得更加疑惑。这深更半夜的,吹哪门子集结号?

拖旗冲出房间,刘阚又朝着隔壁刘信的房间里喊了一声,“刘信,快点起来,外面可能有情况!”

喊罢,他没有等候刘信,而是径自朝着前院跑去。

一路上,可以看见上将军府内的铁甲军士正在迅速的集结。刘阚一连拉住了两个人,却没有问出什么结果来,不由得更加疑惑。在穿过角门时,正好看到蒙恬手持宝剑,走出书房。

看蒙恬的打扮,他应该还没有休息。

一件兕软甲罩在身上,外面披着一件黑色大袍。没有带头盔,似乎显得有些匆忙。刘阚一怔。难道说这集结号。不是蒙恬下令吹响的?若不是蒙恬下令,那么集结号又从何而来?

“上将军!”

蒙恬一脸凝重之色,在铁甲卫士的簇拥下,大步流星走下了台阶。

朝刘阚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蒙恬大声喝问:“可已打探清楚,究竟是何处角号,因何故不绝?”

“上将军。似是城门校场方向传来。”

“城门校场?”

蒙恬不禁大吃一惊,连忙往外走。一边走,蒙恬一边道:“速准备车马,我们马上赶去校场。”

这城门校场,是驻扎在九原城内的一座军营。

守卫军两校人马,大约在五千人左右。按照秦军律法,若无主将命令。校场驻军不得擅自行动。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响起这样的号角声……难不成是营啸?亦或者,是出了别的变故?

蒙恬很担忧!

在这种时刻,任何细小地变故,都可能造成大祸。

而刘阚,更是感到心惊肉跳不止。依稀,他想起了一件事情……

记得前世读史地时候,曾读到过一件发生在楚汉时期的事情:刘邦项羽交战时,韩信独自领兵在齐鲁之地。刘邦遭遇大败。而韩信却连番获胜,手中兵强马壮。刘邦兵败之后,为了控制韩信手中的兵马,于是就趁着韩信不在兵营的时候,闯入韩信的兵营。将虎符占为己有。

也因此。韩信失去了兵权,最终不得善终。

楚汉时期的兵制。基本上是仿照大秦。如果蒙恬把兵符也放在了军帐里的话……

刘阚想到这里,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一个寒蝉。但愿蒙恬不要把兵符放在军营中。否则地话,麻烦可就大了。

紧走两步,一把攫住了蒙恬的手臂。

“上将军!”

“君侯何事?”

“你的虎符,放在何处?”

一句话,问的蒙恬一怔,随口道:“自然是在军帐之中。不过有卫士守护,一般人进不去。”

“不好!”

刘阚大惊失色,“一般人进不去,可如果同样是军中大将,又有咸阳兵符在手,那岂不是轻易就能得到边军虎符?上将军……大公子那边怕有危险,只怕是赵高胡亥的人,已经来了。”

蒙恬的脸色,刷的就变了。

说实话,他和扶苏之所以这么急于出兵,怕地就是胡亥手中的兵符。

秦军素来是认虎符而不认人,如果有人拿着皇帝手中的虎符,再得到边军虎符的话,那边蒙恬就再也无法掌控住边军了……扶苏虽有玉玺,但尚未正名。只有扶苏夺取了咸阳,凭玉玺登基之后,才可以更换虎符。这样一来,胡亥手中的兵符也就成了废铜烂铁,不足为虑。

平时,军中虎符难出兵营。

基本上是在军帐之中存放,有卫士专门守护。

赵高胡亥派来的人,休想靠近军帐……但若是边军大将,又有皇帝虎符,事情可就真不好办了!

没想到,胡亥的人来得这么快……

“君侯,我给你二百铁甲士,速往监军府保护大公子。”

“那您呢?”

蒙恬一咬牙,沉声道:“角号声方起,我前往城门校场一探。如果能夺回虎符,一切都好说;如果不能夺回来,君侯速保护大公子和小公主杀出九原城……但愿天佑老秦,还不算晚!”

刘阚一听这话,就知道蒙恬是要拼了。

看看蒙恬身边的铁甲士,刘阚觉得倒也不是没有一拼之力。借蒙恬吉言,但愿一切还不晚吧。

想到这里,刘阚插手应命,带着二百铁甲士,朝监军府方向就走。

而蒙恬则不敢迟疑,登上轺车,率本部人马朝着校场方向冲去。两拨人马,风驰电掣般行动起来,马蹄声阵阵,车轮声滚滚。早在角号声响起的一刹那间。九原郡居民全都关门闭户。

这也是九原郡地律法规定。

角号声响,代表着有军事行动。寻常百姓需立刻回屋,清空街道。不过这天已晚了,九原城的居民也早就休息了。角号声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开门开窗,查看情况。

拐过街角,就听见喊杀声不断。

刘阚一蹙眉。正要下令向监军府发动进攻,突然间从一旁小巷里,冲出了一伙人。为首之人,隔老远就喊了起来:“前方是什么人?通名报姓?”

“我乃北广武君刘阚,尔等何人?”

“北广武君?”

那伙人闻听,不由得惊喜的叫喊出来。为首之人大声喊道:“君侯,我等是大公子宿卫……裨将军王离造反。大公子身受重伤。我等拼死将大公子抢出来,请君侯速速拦住后面的人。”

王离?

居然是王离!

刘阚先是一惊,旋即释然了。

如果说边军之中除蒙恬扶苏之外,还能掌控兵马的人,那也只有王离了。召平远在北广武城,也就是早年地富平县,主要是负责防御临河渡口一线。王离素来不甚服气蒙恬,这个刘阚也不是没有听说过。当年河南地之战,蒙恬突然改变策略。使得王离手握重兵,却只能旁观。因为这件事情,王离对蒙恬地不满,可谓到了极致。若非扶苏在,只怕早就翻脸了。

胡亥身边虽然没什么能人。可却有一个李斯。

以李斯饱经风雨。洞彻世情地能力,焉能不知道王蒙二人地矛盾?若是他知道了。又焉能不加以利用?只可惜,扶苏在信任蒙恬的同时。对王离也从未有过任何地怀疑。毕竟王离的出身摆在那里……这样一个人,怎么都不可能背叛大秦。但他不反大秦,却可以反扶苏!

刘阚现在想通了,可已是事后诸葛亮。

转眼间,扶苏的宿卫已保护着扶苏过来。就着***的光芒,刘阚看到扶苏浑身是血,被一名宿卫背着,昏迷不醒。远处,有两拨人马正在迅速逼近。一拨来自监军府正门,另一拨却是从小巷中的一个角门冲出来。两拨人马加起来,刘阚粗略计算,差不多有三四百之数。

而为首地一个男子,步履矫健,一手长,一手铁剑,风一般冲了过来。

“君侯小心,此人武艺高强,非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