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

第182章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第182章

小说: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旋门处于星形广场的正中央,这座拿破仑为了纪念“奥斯特利茨战争的胜利”而建立的建筑,它曾经迎来许多次的阅兵仪式。曾经的法国统治者,他们酷爱在这个地方炫耀法兰西的武力,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脆弱的法国在这举行的阅兵仪式的次数让人感到咂舌。他们的阅兵并不是检阅部队,而是在没有安全感之下,期望用表面的强大威慑潜在的敌人。可惜的是意图根本没有实现,再多的阅兵仪式也无法让世仇日耳曼人望而怯步。

在巴黎沦陷之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武装部队曾经在凯旋门进行过简单的行军。注意,并不是阅兵仪式,而是在占领巴黎的武装部队进城时路过。

这一次,为了吸引盟国情报部门的注意力,尽管航空部队还在继续猛烈轰炸不列颠群岛,徐阳达成专机慰问部队后专门选择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他的出现极其有意义,一方面鼓励了军队的士气,一方面则是在释放一个信号,表示德意志第三帝国不想再为不列颠浪费时间了!

德意志第三帝国指定《海狮计划》对于无孔不入的英国情报部门来说并不是秘密,英国人只是不知道该计划的核心,但是英国人知道一点就足够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没有放弃对英国的赶尽杀绝,41年之前绝对会执行登陆,具体是哪一天执行,在哪里登陆,参战部队的构成,兵力的总数等等,英国人无法获得相关情报,只能进行猜测。

其实,对于是否登陆不列颠群岛德意志内部也有分歧,他们并不是反对继续进攻不列颠群岛,而是怀疑失去了突然性,德意志是否能够在损失轻微的情况下登上英伦,成功登入后在盟国海军的截击下部队的补给应该怎么送上去。

在反对者看来,不列颠是一个岛,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岛,更象是一块大陆。盟军部队在上面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尽管前期盟军特别是英军在战场损失惨重,但可以想象英国人在本土还有着相当数量的守备部队。

从各种资料和现象判断,英国在本土还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可以保证战争期间的大量消耗,这从德意志航空部队两个月来的轰炸英国人还有充足的弹药反击可以看得出来。

德意志的对英作战计划不难被猜出,不过那也只是一些表面的东西。

除了有限的人,所有人只看到德意志从五月份才开始征集相关船只,而且经过统计吨位只有不到七万,而且那些船舶并非登陆舰,基本上不具备抢滩能力,只能在登陆部队至少夺取一座港口后才能发挥作用。

谁都知道从海上直接进入并夺取一个敌人严密设防的港口,即使是从理论上来说也是天方夜谭。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可以修建人工港,但目前德意志明显没有这方面的理论帮助,除了在挪威那次不成比例的作战,军队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

他们认为几波部队上岸后,部队的运送只能依靠驳船和摩托艇大军。按每条驳船运载1个排,每条摩托艇运载1个班计算,这只船队可以一次性运送约10万名只携带轻型武器的步兵上岸,德意志最依赖的装甲部队则无法快速递送。部队的战斗力并不仅仅看人数,1个师有2万人,并不是说10万人就等于5个师。一个编制齐全的师,除了步兵以外,还有炮兵部队、装甲部队、工程部队、防空部队、后勤部队等单位。他们深深怀疑德意志的投送能力。

“我实在猜不出没有重武器支援下的步兵应该怎么抢滩。好吧,假设步兵如果在没有人的区域登陆成功了,他们在只有步枪、手榴弹、火箭筒、迫击炮等等武器的情况下还能拥有多少战斗力?”

“有人说德意志的士兵由钢铁铸成,我并不反对这个形容方式。问题是,我们会在抢滩登陆的过程中损失多少人?”

“英吉利海峡的天气十分糟糕,谁也不乏确定今天的晴空万里在明日会不会变成狂风暴雨。”

上面那一句话基本是对的。英吉利海峡的天气一直斗十分糟糕,德意志第三帝国本来应该在法国投降后马上进行登陆,但是那段时间英吉利海峡就没有过好天气,登陆计划随即胎死腹中,甚至是大部分将领根本不知道这个计划曾经被提起和即将执行。

同时,英国并不是孤军奋战,法国败亡之后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傀儡国,最值得忧心的是美国随时有参战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还不低。

由于长期的胜利,赞成者似乎对反对者的言论感到非常之不屑,他们认为英国人已经筋疲力尽,在一片失败情绪下的不列颠抵抗不会激烈,德意志完全可以像击败法国那样快速地占领英国本土。

德意志第三帝国已经为登陆英伦三岛准备了很久,甚至是在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武装部和后勤部就已经将登陆的相关器材和船舶准备完毕。至于士兵,德意志目前还缺乏善战的士兵吗?可以说,德意志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敢战能战的士兵!

不过,很多人仍然存在疑虑,他们认为尽管做了那么多的准备,登陆英伦依然没有可能不经受严重的损失。他们从之前的战争中得出一个结论,稍前的战事中,无论是对波兰还是法国,德意志武装部队的突然性都是一项重要的因素。然而,这一次似乎没有突然性可言,毕竟英国人不是瞎子,他们可以看出的轴心国摆出的势在必得架势。

反对者还拿出一个有事实根据的数据,那便是轴心国在海上力量的薄弱。

论调有着许多种,他们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期望能够引起政府的重视,然而事实却表明政府的注意力不在这方面,行使权力的高官们冷冷地看着高谈阔论的各式人等,对此不发言论。

海德里希曾经私下说过:“那些高姿态或者藏头露尾的人,他们之中或许真的有爱国者,然而更多的恐怕是潜伏的英国特工鼓动下跳出来当小丑的人物。”

没人否认英国情报部门的实力,毕竟英国已经在欧洲大陆各国布置了不知道多少时间,短短的几年内德意志根本不可能完全拔除干净。

相对于那些各式各样人物的高谈阔论,参谋部则是不断地进行推演和完善,近期的猛烈轰炸在《海狮计划》本来是没有的,计划的改善让施舍有了变动,为数五天的高强度轰炸随之展开。情报工作上,为了达到欺骗盟国的目的,本来准备用来迷惑盟国的区域增加到四个,同时完全迁移了原本生活在那些区域的法国平民,使隐秘性更加拥有保障。

徐阳在阅兵之后没有多做停留,在各式各样的眼光中,他登上了前往诺曼底的火车。

在刻意的疏导和迷惑下,次日摆在丘吉尔办公桌上的报告会指出,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抵达法国,在巴黎与许多将领交谈中多次提到11月20号。

或许是在第三天,报告会变成,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前往加莱后随即隐匿行踪,两个小时后突然出现于瑟堡。同时,位处加莱、巴黎、诺曼底、瑟堡、圣马洛的德意志部队多有异动,联合轴心国舰船的规律,大规模入侵或许会在11月20号实施……(!)

第九十六章:登陆日(二)

德意志航空部队轰炸过后的伦敦,面对满目苍痍的城市,英国政府官员的心情是复杂且不知道该怎么形容的。

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切?是丘吉尔首相下令轰炸柏林之后!

一些知情者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心中的感觉,他们不知道是该庆幸德国人总算按照丘吉尔首先的意愿对伦敦的平民展开轰炸,还是应该悲痛平民的伤亡和城市的损失。

丘吉尔的说法是:“为了拖延德军的登陆日期为英联邦取得时间,让德军在轰炸城市中损失更多的飞机,我们必需做出牺牲。”

这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首相,不知道得知德意志航空兵部队在伦敦丢下数以千吨的高爆弹、燃烧弹导致近十余万平民伤亡时,该是什么样表情?

在不同的场合,那个胖子的伪装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面对哀伤的平民时,他泪流满面地进行慰问,并发誓让德国人为这种不人道的行为付出惨重的代价;面对心腹时,他沉痛无比,一再表示后悔执行那样的计划,为导致如此惨重的平民伤亡感到无比的心痛;没有人的时候,他畅快淋漓地狂笑,只差大呼自己是个天才。

从古自今所有的事例无一不在表示政治的肮脏,绝大多数**政治的人绝对是肮脏且卑鄙的生物,他们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可以玩弄一切,包括信誓旦旦表示将为之服务的被统治者。这些不顾一切的政治家,他们总爱标榜自己爱国且无私,越是喊叫得高亢且纯洁的人往往显得更加不堪。

爱国绝不是喊口号的行为,他们无论做了什么都应该让后人去评价。有时候,其实后人想评价也无从谈起,无论再怎么开明的政府都会选择性地隐藏一些事实,他们说那是为了人民好,然而却是在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

作为胜利的一方,他们当然可以隐藏一些想隐藏的东西,因为他们是胜利者,历史也恰恰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谁都可以肆无忌惮外加胡作非为,任何指责和不同的论调都会被放置在不爱国、叛国等等的位置。

目前的英国政府正在努力成为胜利者的那一方,他们为此可以不择手段地去做任何事情,包括无视本国平民的不必要伤亡去刺激对手。

刺激对手后的结果已经显示出来,短短两日内伦敦遭受超过二十次的大小型轰炸,整座城市在德意志航空部队的炸弹中颤抖战栗。从高空丢下的高爆弹在,它们瞬间摧毁了一栋栋房屋,被燃烧弹点燃的人或物烈焰狂舞,高高升起的烟柱数以千百计。

有人狼心狗肺地提出:“他们的空军力量比想象中来的强大,在轰炸城市之余仍然拥有余力对滩头阵地进行覆盖式投弹。我们或许应该近一步刺激他们?”

那些早将家人送到美国或者其它旮旯地方的人纷纷附议:“是的!就应该这样!平民会谅解我们的!”

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死在多都无所谓,不是么?

英伦珍惜欧洲大陆回馈的情报,不能说他们是世界上在情报工作上做的最好的国家,但绝对可以说没有人像他们如此成功过,至少他们无孔不入的特工就一直在送回有价值的情报。

摆在丘吉尔首相和各位高官面前的信息有喜有忧,喜的是德国人的航空兵部队梯次有减少的迹象,其中集中在城市轰炸的飞机越来越多,对滩头阵地等军事设施的轰炸在减少;值得忧心的是那个魔头头子卡恩…冯…斯达克,他亲自跑到了前线,在巴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随后前往加莱、瑟堡、圣马洛等军事基地,期间有意无意间透露出很多耐人寻味的信息。

“我觉得……他们虚张声势的成份多一些。在我们拥有优势的强大海军舰队面前,轴心国必然没有登陆成功的信心,事实也证明轴心国一直在举棋不定。相关情报一直在透露明确的信息,日耳曼人不想冒着惨重的损失强行登陆。如果他们真的要这么做的话,绝不是这种明目张胆的情况,毕竟在过去他们都是依靠突然性的袭击。我还是认为他们只是想用空军和舆论进行迫降。”

“我赞成丹伦爵士的说法。根据反馈回来的报告,德国人一直在准备于苏联人打仗,为此他们在东线准备了近三百万的部队。三百万啊!如果没有任何意图日耳曼人为什么会在东线驻扎这么多的军队?特别是,这三百万军队超过百分之九十是来自那个魔鬼的武装党卫军,他将最信赖的部队摆在了东线,这足以说明一切。”

“不得不说,丹伦爵士与莱特尔步兵上将所说的十分有道理。事实上,近期德国人一直在挑衅苏联人,双方的军事摩擦不断军事,最严重的一次是一支武装党卫军装甲团直接冲进苏联人控制的波兰,双方的军事长官尽管尽力克制,摩擦中还是有数十名两方士兵伤亡。”

“好吧……先生们。你们所说的事情没人可以反对。但是!请你们回到现实中来,日耳曼人的确是在东线摆列着三百万传说中异常骁勇善战的武装党卫军,问题是他们在西线也有近两百五十万轴心国的部队……”

这位绅士话说到一半马上被打断了。

“我发现你是名悲观主义者,亲爱的波特。谁都无法否认日耳曼人对不列颠的咄咄逼人……当然,他们也有实力这么干。最为一名被逼迫者的一方,我们应该警觉但不能太过悲观,事情还没有糟糕到那个地步,至少轴心国还没有登陆,不是吗?”

波特并不气愤,他冷静地问:“先生,你知道BFK吗?”

“当然!”被质问者脸上的表情有些奇怪:“好吧,你想说些什么?”

“或许在座的有些先生迷惑BFK是什么,请让我详细的说明。”波特的表情十分严峻:“BFK是……”说到这,他被周围的目光看的有些说不下去了,毕竟这种事情只有不光彩,里面甚至还充满着尴尬……

约翰…艾默里,英国驻印度公使、丘吉尔战时内阁成员之一斯坦尼特…艾默里的儿子。按照宣传,他是一名倾向德意志的反动分子,早在西班牙内战期间,他就在为弗朗哥服务。当法国投降时,约翰…艾默里正在巴黎为德意志第三帝国政府工作。当他私底下得知德意志第三帝国与苏维埃加盟共和国的战争正在准备当中时,他马上想到,组织一支由1500名英国志愿兵组成的战斗旅,去东线准备参战。

这名英国内阁成员之子在德意志可以说是名风云人物,他之所以出名当然是出自宣传需要。在宣传中,他被当成一名勇于反抗的英雄,反抗的当然不是德意志而是第三帝国的敌人,其中还包括英国。出于人道考虑……错了,是政治需要,德意志并没有派遣他前往西线参战。

在布置战争时,德意志军事高层曾设想组建一个2千人的武装党卫军英国旅,在英国有大约15万亲德英国人渴望加入该旅,这样一支部队可以在德意志第三帝国入侵英国的战争中充当纳粹的急先锋。事实上,大约有200~第三帝国合作,这其中有男有女,他们有的为德意志的宣传机器服务,有的作为战俘为德意志提供信息和情报,还有的直接加入了不列颠自由军。

目前,在柏林从事反英广播宣传的英国人则超过100名,其中大多数人都在外交部下设的对外广播部的英国分部工作。还有三名英国人——约翰…贝克维斯、托马斯…豪勒尔。库珀和罗伊…考尔兰德尔甚至还担任了武装党卫军的战地记者。

BFK是英国自由军团缩写字母,该组织是德意志第三帝国惟一成建制的英国部队,限时,该支不列颠自由军主要被拿来用作宣传目的,经常游走于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城市和各地的战俘营中。

和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人似乎还不必为他们同胞的行为感到过于耻辱。在占领区中许多国家都与德意志第三帝国进行了各种合作,许多外籍军人加入了国防军、武装党卫军以及占领区的安全保卫部队。加入武装党卫军的法国人、比利时人和荷兰人分别就多达2452、600和5500人。

与之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英国并没有被德国占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英国人背叛了自己的祖国而为敌人服务呢?实际上BFK和30年代曾存在于英国的法西斯运动之间有着重要联系,当年英国的不列颠法西斯联盟(BUF)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BFK正是从BUF的黑衫队和具有英国一日耳曼血统的人中组建的,最初的名称是圣乔治军团。

BUF最初于1932年由奥斯瓦尔德…莫斯雷建立,此时正值国社党当权前一年。BUF得到了穿黑衫的准军事组织法西斯防卫军(FDF)的支持。后者成了BUF的组织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