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混在东汉末 >

第157章

混在东汉末-第157章

小说: 混在东汉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又说道:“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我也奉劝诸位一句,当为真名士,莫为假名士。我不知道你们看没看大公报,不过,我真心希望你们做李元礼那样上马安邦,下马治国的真名士,而不是只会嘴上功夫的假名士。”

王烈邃然变sè,大步走上前来,厉声道:“大人是在指责我吗?”

“我有没有指责你,你自己最清楚。”刘修冷冷的看着王烈紧握在刀柄上的大手,很平静的说道:“你既然是陈太丘的弟子,想必也知道陈太丘现在官居何职。你要是真想为家国效力,就出仕,如果想做隐士,那就不要再到这种场合来凑热阄。你不觉得这里不太适合你吗?”

王烈哑口无言·他的确不喜欢这样的场合,也不想来,要不是王允说陈谌会来,又怂恿说来捧袁绍的场,给刘修一个下马威,他何至于到这里来受这份罪。可是今天被刘修堵在这儿了,他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我是王允请来打你脸的,更何况他虽然很气愤·可是觉得刘修说的也未尝没有道理。

要骄傲,总得有骄傲的实力。

王烈拔刀出鞘,以刀指地,说的话也和刀一样掷地有声:“王烈不才,敢请一县。”

刘修眯起了眼睛,定定的看着他,过了半天才说道:“我要在三封屯田,你敢去吗?”

王允大吃一惊·三封是并州最西北角的一个小城,如今已经是鲜卑人常来常往的必经之路,刘修把王烈送到那个地方去,等于是要他死啊。他连忙上前阻拦:“大人不可,三封荒废已久,如何能屯田。”

刘修嘴一撇:“我刚才说了·我要把鲜卑人赶到yin山以北去,恢复三封、临戎、窳浑一带的屯田势在必行。百姓无知,惶惶不安,我不仅需要一个骁勇善战的人来威敌,更需要一个能以德服人的人来抚民。当然了,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以德服人。”

王烈现在最听不得“嘴上说说”这四个字,当下不顾王允的阻拦,厉声道:“我愿去!”

王允有些气急败坏,王烈要是把命送在三封·那刘修不仅是打了王烈的脸·更重要的是打了他的脸。既然王烈强烈要求去,他也不好硬拦,转而以非常强硬的口气问道:“大人如今得到了一个人来抚民,不知大人又将安排谁去威敌·保三封的屯民安全。”

刘修笑了笑,“派谁去镇守,那是我的事,我可以向你保证的是,如果屯田的百姓被鲜卑人伤了xing命,那是我的责任。可是如果屯田的百姓不安于屯田,那便是王烈的责任。”他慢条斯理的喝了口酒,“如果你有合适的人选推荐,我求之不得,如果没有人,那你不要多问,那是我长水营的事。你并州有名士,我长水营自有名将。”

王允冷笑一声,既然刘修在这么多人面前说了这话,他也不能再追问了,反正到时候王烈如何被鲜卑人杀了,自有刘修承担责任。他行了一礼,退回自己的席上,气呼呼的王烈也自回本席。

大堂之上安静了好一会儿,见识了刘修的词锋之后,大家多少知道了一些这位新的刺史大人虽然学问未必好,可是非常的狡猾,一不小心就会被王烈一样被他堵住。唉,王烈这么一个大名士居然被他忽悠到三封那鬼地方去了,天知道他还能不能活着回来。

看着低着头喝酒,不复嚣张的并州人,董卓赞叹不已,悄悄的对刘修挑了挑大拇指。刘修苦笑一声,摇了摇头:“董大人,我也是被逼无奈啊。”

董卓心有同感的点点头,现在看起来是刘修赢了一场,可是他和并州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也已经确立了,没有一段时间是无法消解的。刘修要在并州屯田,以后和这些人打交道多着呢。

过了好一阵子,才又有人上前敬酒,最后上来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年轻人,刘修开始没注意,后来他一开口,声音非常稚nèn,分明是一个尚未变声的少年,刘修这才诧异的打量他一眼。

“你多大?”

“回大人,十三。”少年很老成的施了一礼,举着手里的酒杯,目光炯炯的看着刘修:“太原郝昭,愿意追随大人鞍前马后。”

刘修愣了一下,心道这娃才十三啊,乖乖,十三岁长得比成年人还要稍微高一些,那等他长开了得多高。他又有些奇怪:“你家家君呢?”

郝昭脸一红,尴尬的低下了头。“先君辞世多年,昭无能,家道中落。闻大人监临鄙州,将用武于北方,故昭不揣妄陋,前来自荐。”

刘修狐疑的看了一眼王允,王允正在生气呢,也没注意到。董卓皱着眉头想了想,附在刘修的耳边说道:“他可能是郝洁的孙子。”

郝洁是谁啊?刘修还不是太明白,但是看郝昭的脸sè,估计他老子不太受人待见,要问也不是这个时候。看这小子现在就长这么高,仅从体量上来说就有一员猛将的潜质,不收白不收。他立刻点头道:“很好,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家中还有老母,弟妹。”

“你离家之后,还有人能照顾他们吗?”

郝昭低头不语。

刘修明白了,他沉吟片刻:“这样吧,你明天到府中来,我们先谈谈。

昭应了一声,低着头下去了。!。

第232章养虎成患

第232章养虎成患

董卓对刘修越看越顺眼,喝完了酒也舍不得走,就在刺史府中接着聊,他虽然只做了一年多的并州刺史,但是之前跟着张奂在并州打过仗,对并州北疆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多。听刘修说他要在三封一带屯田,他知道朝廷重整北疆边防的决心不小,而面临的困难更是不可小视,他尽其所知,对刘修详细的说了自己的担忧。

刘修感激不尽,谦虚的受教。两人越说越投机,详谈到下半夜,董卓也不走了,就和刘修抵足而眠,第二天才起程赶往河东上任。

刘修亲自把董卓送出晋阳二十里,一直到龙山下的大营才停住。

大营在段煨和张济的安排下已经驻扎完成,刘修进了大营,立刻找来了赵云等人,一方面把董卓讲的情况向他们做了转述,另一方面问他们谁愿意去三封查看一下地形,接下来要在三封一带屯田驻兵,那里究竟什么情况,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必须要有一个人先去搞清楚。刘修接下来要走很多地方,等到三封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袁绍脸色不太好,神情很疲惫,眼里还有些血丝,看样子昨天晚上又接待宾客到很晚,一时没什么反应。韩遂犹豫了一会,刚要说话,赵云开了口:“大人,我去吧。”

刘修非常满意,三封那地方是个要害之地,不仅要能攻,还要能守,是需要赵云这样的人去才行。他随即改任赵云为别部司马,带着本部人马立即出发。别部司马虽然也是司马,但是有独立领兵权,相对来说更重要一些。

王允很快带着刺史府的一些掾属赶到了龙山大营,经过昨天的那次较量,他现在知道刘修不是那种轻易认输的人,而且刘修也说了,他的目的就是驱逐鲜卑人,保并州平安,这与王允本人的志向也有几分相符,只是刘修打算具体怎么做,他还需要问个清楚。

刘修虽然不喜欢王允,但是也没有露出什么不快,他把自己的困难给王允听。我现在只有两千人,天子给了我五千人的编制,我要在并州征招至少三千人。长水营是骑兵,所以要征的兵也应该以骑兵为主,更重要的是,我不想把长水营变成以游牧民族为主的骑兵营,我要大量征收汉人做骑兵。

王允听了这句话非常满意,他立刻说道,大人放心,我并州毗临边疆,善于骑射的人并不少,要征个三千人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也觉得如果全由匈奴人或者乌桓人做骑兵,以后难免会生事端,必须要有我们汉人自已的骑兵才行。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里透出的意思,他是连凉州人都不太相信,就是因为凉州人中羌胡特别多,包括董卓本人都有羌胡的血统,他们血液里就是蛮人,就是不安份的主。

王允又说,太原北去就是雁门,雁门有个楼烦县,以前曾经是北狄人,现在经过几百年的文化,他们已经是大汉子民了,他们还是半耕半牧,精于骑射,当年还是高祖皇帝打天下时的主力,现在人数虽然不如从前了,但征招一个曲应该是绰绰有余。

王允接着又向刘修解说并州的形势,诸如各郡县现在是什么情况,哪里有盐池,哪里有铁官,哪里的百姓适合当兵,哪里的百姓现在基本都成了贼,一个县只有几十户人家。他读的书多,考虑事情也更精细一些,比起董卓把重心放在军事上要更全面一些。刘修听了之后大受启发,觉得这个虽然有些拧,可是本事确实也不小。

刘修提出要在晋阳建学堂,设文武两科,请蔡邕和段颎分别担任文武先生,王允有些不以为然,但是也没有反对。他倒是对刘修要求从各郡的监狱里先选一些人入军营的事比较热心,立刻着手去办。

中午时分,郝昭赶到了大营。刘修和王允了解过了,郝昭的祖父郝洁原来也是个名噪一时的名士,因为反对大将军梁冀,被迫逃亡,梁冀派人追捕,他自已估计逃不掉,就抬着棺材到梁冀府前上书,书入梁冀门,他就饮药自杀了。梁冀后来没有杀他全家,但是郝家的名声败了,郝昭的父亲没多久也郁闷而死。当时郝昭才刚出生不久,家里没有成年男子,郝家自然是败了,这次郝昭来赴宴,还是求了王允好久的。

刘修让郝昭演示了一番,见他虽然年轻,但是力气不小,不仅弓马纯熟,而且能左右开弓,的确是个好苗子,便决定收下。郝家反正也败了,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刘修便让他把老宅给变卖了,带着他的母亲和弟妹一起住到刺史府里来,他的弟妹正好可以在学堂里读书,他母亲可以给人浆浆洗洗,挣些零花钱,再加上郝昭的薪水,养家是没什么大问题。

郝昭感激不尽。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已经进入腊月,刘修见晋阳学堂的事正在进行,一时半会不会有什么结果,便决定到边疆走一趟,一方面实地看看北疆的形势,另一方面也慰问一下守边的将士,特别是要到匈奴人的驻牧地去看一看。王允觉得非常有道理,决定陪刘修走一趟。

于是刘修带着袁绍和韩遂两司马,加上新征招的三百多人,踏上了北行之路。董卓说话算数,一到河东就让人送来了铁锭,再加上晋阳郡武库里的存货,刘修手头总算凑齐了五千人的盔甲用铁,只是要想打造完毕还需要一段时间,现在勉强能把现有的人员装备齐。

进入雁门境内,雁门太守王泽赶来迎接,他和王允算是同宗,大概是先前得到了王允的通知,知道这个新来的刺史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所以他的态度非常好,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五百楼烦人,这些人装备齐全,刘修一问才知道,这是王允吩咐的,有一大部分钱还是王允筹来的。

刘修暗自叹了一声,这王家的实力真是强悍啊,在太原招的三百多人就有一半是王允的面子招来的,现在又一下子送来五百楼烦骑士,而且是装备齐全。这是北军还是王家军啊?

由雁门西行,在君子津渡过黄河,便到了西河郡,离南匈奴的驻牧地美稷不远了,这里已经是内蒙古高原的南界,美稷的地点相当于后世的准格尔旗,这是一片水草丰茂的河谷地,作为汉朝收容匈奴人的收容所已经上百年了。

使匈奴中郎将田宴派来了安集掾史张修迎接刘修,同行的还有南匈奴单于派来的左贤王呼征,呼征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手下二百骑也是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相比之下,张修和他手下的五十个汉军就有些寒酸了,不仅衣甲陈旧,连胯下的战马都瘦弱不堪,没什么精神,和匈奴人走在一起简直像叫花子。

刘修早就听王允说过北疆的情况不容乐观,可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惨。匈奴人是到汉地来避难的,现在倒好,主人家过得比客人还惨,难怪后来匈奴人会起轻视之心。

王允冷眼旁观,刘表却皱了皱眉,有些不安。刘修这次以长水校尉的身份只带着长水营出征,天子没有给他专门派一个监军,他就兼领了监军的身份。一路上,他一直保持着中立,既不和袁绍走得太近,也不帮着刘修应付袁绍,王允出现在刘修身边以后,他也同样处理。

但是现在看到汉军和匈奴人境况的悬殊这么大,他不免有些担心起来。匈奴人如今遍布北疆,大汉强大的时候,他们是大汉的看门狗,大汉衰弱了,他们会不会变成吃人的狼?

对王允表现出来的态度,刘表很不赞同,他第一次觉得王允作为并州名士,世家子弟,在这件事上缺乏应有的眼光和见识。

到了美稷之后,田晏和南匈奴屠特若尸逐就单于出迎,单于是个近六十的匈奴汉子,长得非常壮实,上马下马的动作很利落,看得出来身体很好。他穿着厚厚的毛皮,却敞着怀,露出结实的胸膛,笑起来声音非常响亮。

“大人远来辛苦,请里面坐!”单于行了礼之后,热情的走上前来,准备要挽刘修的手。刘修抬起手臂挡在嘴前轻咳了一声,不动声色的让开了单于的手,刘表上前一步,拦在单于面前,沉声道:“陛下有诏。”

单于一愣,脸上的笑容变得有些不自然。田晏却心知肚明,立刻撩起衣甲,毫不犹豫的跪了下去,双手分开,伏在地上。如今是寒冬腊月,美稷早就下过好几场雪,地上被纷乱的马蹄踩成了雪泥,又脏又冷。单于穿着漂亮的皮袄皮裤,有些舍不得弄脏,可是一看刘表手中的节,再看看刘修面无表情的脸,他迟疑了一下,还是撩起衣摆跪了下去。

刘表松了一口气,将天子嘉奖单于的诏书读了一遍,勉励他配合刘修行动,反击鲜卑人,同时又赐了一些御用物品。

单于大喜,这时也不介意衣服脏不脏了,换了一副笑脸,很主动的说道:“大皇帝真是太客气了,我们匈奴人承蒙汉朝大皇帝的恩赐,能在美稷住着,大皇帝每年还要赏那么多钱财礼物,我们应该为大皇帝分忧啊。大人,我儿子本来已经要起程赶往京城拜见大皇帝,就是因为听说大人来了,他一定要见见大人,这才耽搁了时间。”

大汉有惯例,匈奴人每年岁末都要派一个侍子,由使匈奴中郎将派一个从事护送入朝朝奉,这个侍子要在洛阳呆一年,直到下一年由另一个侍子换回来,实际上就是人质。今年即将入朝的侍子就是呼征,呼征是单于的长子,很可能是下一任的单于。

“惭愧惭愧。”刘修一路上还真对呼征没太注意,只觉得这家伙蛮壮实的,但是也很骄傲,没想到他马上就要入朝了,只是因为影仰自己才拖延了时间。至于这里面有几分是真,有几分是假,他也不太敢肯定。

单于哈哈大笑,重新上前请刘修入营,这次刘修没有拒绝,和单于互挽着手臂进了大帐。单于设宴为刘修接风。他在席中说,自从入塞居住以来,我们一直就是汉人的好朋友,无数次一起出塞攻击鲜卑人,我儿子呼征和槐纵交过手,对槐纵非常佩服,听说大人生擒了槐纵,他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刘修这才明白,他哈哈大笑,把楼麓拉到跟前对呼征说,我是生擒过槐纵,可是真正杀了槐纵的英雄却是这位来自白山的英雄,你应该景仰他才是。他是上谷乌桓大人难楼的儿子,现在是我的亲卫骑司马。

楼麓既骄傲,又有些不好意思,红着脸连连谦虚。呼征大惊失色,楼麓是上谷乌桓大人的儿子,居然给刘修做亲卫骑司马?单于也有些吃惊不已,不敢相信刘修的话,直到楼麓把头上的头盔摘掉,露出髡头,他们才将信将疑。

楼麓有些小激动,把当日宁城一战说了一遍,对刘修大夸特夸,匈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