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94章

1908远东狂人-第94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北方和四川地军事进展顺利相对照。由同盟会和光复会武装为基干组成地南征大军却是进军不顺。由于两个革命组织之间不断。明争暗斗。导致军队士气不振。配合不利。虽然已经借道广东杀到了广西。但面对云贵总督锡良招安地那些土匪、土司武装。竟然没有取得一次决定性地胜利。前不久甚至还在桂林城下吃了一个大败仗。兵员武器损失颇重。基本上已无力进攻。光复会拍电报给赵北。除了在袁世凯地问题上继续试探之外。还有一事。就是向湖北方面请求武器援助。因为袁世凯答应过地军火辎重迟迟不到位。这也是南征大军初战失利地一个重要原因。

对此请求。赵北有些左右为难。汉阳兵工厂虽然全力开工生产枪炮。产量已到顶点。但仍不能满足共和军地需要。原料地匮乏仍然困绕着兵工厂。那位信诚商业储蓄银行地老板邹廷弼虽然答应动用商业关系为兵工厂筹措原料。但他走私到汉地兵工原料数量有限。而且以钢材居多。实在不能满足兵工厂地原料需求。所以。目前地兵工厂原料来源仍然主要依靠租界地那些外国商人。除此之外。兵工厂督办刘庆恩正在想办法用土法熬硝。现在列强虽然对袁世凯上位很满意。但是并没有立即承认共和临时政府。只有袁世凯才能得到他们秘密资助地军火。南方革命派却连一颗子弹也得不到。一切都要自己想办法。汉阳兵工厂是革命势力手中唯一可以直接控制地大型兵工厂。也难怪光复会第一时间就想到向赵北求援。

考虑到南征军可以有效牵制锡良的军队,保护贵州革命势力的后方,为共和军袭占四川保驾护航,赵北还是决定对南征军进行必要的军火援助,一封电报拍回武汉,五千杆各式步枪和五十门迫击炮就直接从兵工厂码头装上蒸汽船,由炮舰“楚观”号护送,运往光复会大本营杭州。对于赵北的慷慨,同盟会与光复会均感激之至,不过随后,他们之间就这批武器的分配问题再次发生,当然,那就不是赵北能够插手的了。

军情简报上除了同盟会与光复会的“报战”之外,还有一个情况引起赵北的警觉,一支日本舰队已经在长江中游一带游弋,打着“保护各国商人权益”的幌子鬼鬼祟祟,不知他们到底想干什么,想起自己在钢铁厂问题上与日本结下的梁子,赵北不得不提高警惕,电令留守武汉的吴振汉严密监视长江下游动静,“海琛”号也要进入战斗值班状态,一旦列强武装挑衅,立即予以坚决回击,绝不能示弱。

长江流域虽然被英国视为禁脔,不容他国染指,但考虑到日本与英国是军事同盟国,并不能排除他们采取联合行动的可能,毕竟,列强满意的代理人是袁世凯,而不是具有强烈国家主义立场的共和军,而且袁世凯也是省油的灯,仇视革命势力的态度是被历史证明了的,对此,共和军必须提高警惕。

作为共和军的缔造者和实际领导人,赵北觉得自己有义务将这支军队打造为一支敢与列强作战的军队,为此,他亲自主持编写的《中国近代屈辱史》已经完成初稿,按照他的设想,这本历史通俗读物将成为共和军所有官兵必修的教材,要通过对历史的讲述揭示近代中国的苦难历程,要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不打倒旧势力、不驱逐列强,中国就毫无崛起的希望,这本教材将成为共和军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共和军战斗意志的来源之一。

军队是需要思想的,这个思想必须也只能由总司令灌输,而且也必须为总司令服务。(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55章 掮客(上)

完了军情简报,赵北伸了个懒腰,提起暖水瓶倒了杯为共和军的总司令、湖北王,目前他还没有一个仆人,光复武汉的时候,一些前清官员为了巴结总司令,特意派去一些机灵的仆人伺候,但都被赵北婉言谢绝。

作为革命军的领导人,有必要以身作则,不然,靠什么去约束部下?革命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没到享受生活的时候,现在应该提倡的是清教徒般的生活方式。

这些自己动手就能解决的事情还是自己动手的好,就不必麻烦卫兵了。

端着开水,研究了一下挂在舱壁上的军用地图,放松了神经之后,赵北又坐回桌前,拿起一份川军整编报告研究起来。

现在重庆攻克,川东地区基本上已经完成光复,大批原清军部队加入革命军队,这些部队中有战斗力的不多,用来弹压地面凑合,但打仗就不能指望了。考虑到共和军的主力部队在西征结束后将大部调回湖北,保卫根据地,这四川就必须就地编练一支可靠的部队,作为总司令的铁拳震慑全川。

现在共和军共编练了五个步兵师,入川作战的有两个师,再加上即将入川的第一师,就是三个师的部队,但这是主力部队,不能长期驻守四川,前段时间总参谋部已将一个山地旅组建完毕,只等武器从武汉运到便算正式成军了,但仅靠这个旅是无法保证对四川的控制的。

赵北打算在四川就地编练至少两个步兵师,士兵征募四川本地人,军官从湖北部队里抽调一部分,再从四川的军事学校中挑选一些人,至于所需军费,只能先从湖北财政里拨给,等将来四川全省财政清理工作完成,就由四川财政支撑,考虑到目前的财政状况,这两个新编练的步兵师只能是乙种师,不指望他们能够立即出川作战,但至少要能控制住四川的实力派。

部队的编练不是招募些士兵就能完成的,武器地补给、军官的挑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后者,部队扩充得越快,军官的缺口就越大,一支没有合格的军官的部队就是摆设,这一点赵北坚信,所以他现在并不打算像袁世凯那样将部队人数成倍的扩充,在他看来,与其拼凑乌合之众,还不如把有限的军费投入到装备的更新上,用同样的兵力投射出更强地火力。

与此同时,革命卫队也必须缩减规模,虽然这支部队军饷极其微薄,但人吃马嚼也是消耗,人数太多反而不利于控制部队,革命卫队的兵力应该与共和军正规部队持平,这或许是部队战斗力和财政压力之间最好的平衡点。

研究完毕,赵北在部队编练计划上签了字,摸出挂表看了看时间,穿上军大衣,检查了一下手枪,然后拉开舱门,面无表情的走出舱室。

“敬礼!”

站在舱外地几个卫兵急忙立正敬礼。

“将这些文件送到总参谋部。”

赵北看着一名值班参谋。指了指身后地船舱。然后带着两名卫兵走上甲板。顺着跳板上了码头。老远望见田劲夫正在集合警卫营操练。自从上次被特战营“偷袭”之后。田劲夫就憋住了劲。每天亲自督促手下士兵训练。誓言要将面子找回来。

见总司令走来。田劲夫几步跑上来。立正敬礼。倒也没有废话。

“备马。去知府衙门。

”赵北简单的下达了命令。

点上两个排的卫兵,田劲夫亲自带队护送着总司令赶去重庆知府衙门。重庆光复之后,知府衙门就被改建为省议院,赵北和蓝天蔚等人连哄带骗,加上恐吓,总算是凑够了一百个议员,再叫这些人立下军令状下去拉人,不过几天工夫,四川省议院就已凑够了开院人数,士绅、学生、地主、商人、袍哥、道士……三教九流跻跻一堂,倒真有些“民治”的味道。

虽说总司令相信军事实力,但是这民意也是要顾及地,橡皮图章或许没什么大用,但装点一下门面也是很不错的,这不仅可以堵住革命同志的嘴,而且也能让百姓眼前一亮。

新时代就是要有新气象啊。

今天正是议院开院第一天,赵北要赶去主持开院典礼。

相比湖北省议院,四川省议院的开院典礼要热闹许多,一来是天气暖和,人们愿意呆在外头看热闹,二来则是川人的扎堆儿性格,正好凑个热闹,开开眼界,以后摆龙门阵的时候兴许用得上,再加上袍哥们又有主持这种典礼的经验,往年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多次会期,什么单刀会、团年会、迎宾会、春台酒等等,无一不是热闹非常的大会,这时候把以前的那套江湖规矩稍微改改,就把这议院开院典礼办得有声有色,舞龙、舞狮是小菜一碟,上刀山、闯火海才是袍哥们的拿手本事,一场典礼硬是被他们办成了一台大戏,在场看官无不尽兴而归。

本来,众位议员是想推举总司令做四川都督兼议长地,但那议长一职却被赵北婉言谢绝,而是提名重庆名士朱之洪担任议长一职,之所以如此安排,除了朱之洪是同盟会正式会员之外,还在于他的重庆总商会委员身份,赵北希望此举能够取得四川工商界地支持,同时也向同盟会示好,作为革命同志,同盟会还是值得拉拢一下的,四川不比湖北,这里的同盟会势力要兴盛一些,同盟会也是知道“天下未乱蜀先乱”的道理的,成立之初就派人入川发展势力,许多袍哥首脑都是会员。

至于四川都督地位置,赵北倒是痛痛快快的“暂坐”了,不过这“都督”一职本是军政时期地特殊职位,将来天下太平了,这都督要废除,各省军政、民政要彻底分开,民政由省长主持,而且这四川的省长一职现在就应该设立起来,免得到时候慌乱,至于这川省省长地人选么,总司令出乎意料的推举了正在上海参加制宪会议地立宪派名士汤化龙,当然,这需要取得议院的同意,他还不想拂逆四川民意,至少现在不行。

虽然人们不知道总司令为什么青睐汤化龙,但是总司令的这个姿态很清楚的表明了一个道理:此次征川之战,绝非是湖北“入侵”四川,也不是革命派“吞并”立宪派,总

不是为自己打地盘。

所以,川人可以放心了,至少,立宪派可以放心了。

除了议长和省长地人选之外,其它民政各部的主官也都由赵北推举,为了照顾四川民意,各部主官大多都是四川本地人,就连被共和军俘虏的一些前清官员也都做了军政府的官,比如原川东道朱有基,投降之后就做了地方自治会会长,重庆知府钮传善做了重庆市长,巡警总署杨体仁投降后更是被委以重任,当上了川省警察厅长,统管全省警政。此举果然赢得四川缙绅信任,共和军所到之处,各地前清伪官纷纷“反正”,投入革命阵营,西征军征集粮草、夫役也变得更容易了。

虽然这些伪清官员的留任被一些人批评为革命立场不坚定,但目前来说这是最稳妥的处理办法,新旧势力的交替不会一蹴而就,何况是在这种战乱局面之下,依靠这帮地头蛇的势力,共和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地方,而且能够减轻前进道路上的阻力,尽快结束四川战事。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地政治游戏,必须赶在北方完全平静下来之前结束四川战事,共和军的主力不能留在四川,湖北永远是总司令关注的重点方向,历史已经证明,单独割据四川的势力是绝对不可能完成国家统一事业的,湖北才是总司令进取天下的跳板。

四川情况与湖北不同,这里深处内陆,不如湖北开化,立宪派力量和守旧派力量很强,但另一方面,这里的革命力量也很强,在“戌申革命”之前,同盟会就已在四川策动了几次会党起义,虽然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但却扩大了同盟会的影响,这里的袍哥头目不少都是同盟会背景,如果赵北在四川采取强硬革命立场地话,在打击守旧势力的同时,以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也必然会迅速崛起,以现在的共和军力量,无法保证将其控制住,所以,目前的情况下,控制四川的最好手段就是平衡战略,要让守旧势力和革命势力保持力量平衡,只有这样,总司令才能上下其手。

现在治理四川,应该以怀柔手段为主。

当然,作为革命军队和革命政权,仅靠怀柔手段是不够的,要想将底层民众和开明缙绅拉拢到自己一边,这必要的霹雳措施也必须到位,满清的苛捐杂税要废除,旧的人身依附关系要取缔,贪官吏要加紧清理,满清势力要扫荡干净,鱼肉乡里、只知道土里刨食地土豪必须扣上顶“劣绅”的帽子,建设家乡地开明缙绅、实业人士则应该予以必要的奖励……这些事情不仅是共和军要做的,也是省议院的议员们关心的。

“此次我军入川,非是以川人为敌,实乃与满清余孽为敌!大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市井百姓箪食壶浆,缙绅耆老牛酒劳军,军民一体,戮力以赴,扫荡旧势力,建设新四川!……在我看来,川省目前急务有二,一曰废除苛捐杂税,改善民生,二曰修建铁路,改善省内与省外之交通。……”

赵北在议院里侃侃而谈,很快将话题集中到了铁路建设上。wωw奇Qìsuu書còm网

庚子之后,清廷举办新政,各地官员纷纷倡议大修铁路,目地有二:一为转运各地土货,二为官员中饱私囊。清廷顺应大势,为修铁路不惜加重厘捐、大借洋款,为防路权落入外国之手,士绅纷纷上书请求允许各绅商自办铁路,收回路权,早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任四川总督的锡良就已奏请开办川汉铁路,由四川自酬资金五千万两库平银,修筑一条从成都直达武汉地铁路,闻知消息,留日四川籍学生在法部主事蒲殿俊的主持下广为筹措资金,认购川汉铁路股份,在他们地带头下,四川商民无不踊跃认购路股,被随田征收路捐的百姓也没有捣乱,如此一来,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已从民间募得一千余万两白银地民股。

川汉铁路一开始就是官办,除了分红之外,股东没有任何权力。官办必然导致弊端丛生,铁路公司的各级主管都是拿银子捐来的候补官员,上任之后无不以中饱私囊为己任,因而募股五年以来,铁路未见修好一寸,可修路的资金却日益短拙,不是被人拿去放了高利贷,就是被川督挪用,做了别的事情,认购了股份的商民无不痛心疾首,纷纷陈情川督,请求将铁路公司改为商办,修改集股章程,赋予股东权力。面对舆情,四川总督锡良只好将铁路公司改为商办,将官股卖出,变为商股,不过随着锡良的调任,此事就此搁置下来,赵尔巽督川之后,本来是打算继续募集商股的,不料“戌申革命”爆发,共和军横扫湖广,威胁四川,此时军事第一,自然就再也顾不上铁路的事情,而且为了筹措军费,赵尔巽还大肆挪用存在官钱局的商股资金,虽然没人知道到底挪用了多少路款,但有一件事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川汉铁路的修建似乎是指望不上赵尔巽了。

湖北光复之后,军政府扶持工商业的传闻早已传入四川商人耳中,现在共和军打过来了,此时正是重提铁路修筑的最好时机,如果不能修建铁路,那么是不是应该想办法将当年从民间募集的那一千万两白银的民股退还给商民呢?虽然当年不是军政府主持此事,但既然现在已经共和了,那么,这共和政府总得为国民着想吧?

当赵北召集省议员的时候,就有人向他提出了这个棘手的问题,现在趁着议院开院典礼的机会阐述共和军的主张当然最合适不过。

修建铁路不仅需要资金、技术,也需要原材料,尤其是铁轨,经过盛宣怀的整顿,现在汉阳钢铁厂已能制造出合格的铁轨,只是价格太高,又无关税保护,无法与外国铁轨竞争,如果川汉铁路全部使用汉造铁轨的话,那就将为汉阳钢铁厂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正是赵北支持四川自建铁路的原因之一。

汉冶萍公司的钢材需要市场,四川铁路需要筑路材料,这中间就只差一个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