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908远东狂人 >

第175章

1908远东狂人-第175章

小说: 1908远东狂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的醇亲王府由民国政府派兵“保护”没有袁大总统的许可,载汗柳俊帝浮仪就是这华丽囚笼里的人犯。哪里都不能去。

共和政府对醇亲王府的“保护”措施严密,正门、侧门、后门、便门,甚至就连狗洞都有士兵把守,而且这些士兵来自于不同地方,北洋军是山东兵,共和军是湖北兵,同盟会是福建兵,光复会则是淅江兵。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士兵共同看守着一帮满清时代的皇家贵胄,试问。什么样的人才能从他们眼皮子底下逃出王府呢?

所以醇亲王载汗根本就没打算逃亡,虽然他几乎每天都要站在房顶上眺望紫禁城方向,可是这个行动仅仅只是表明他对过去的追思,并不代表他正做着什么秘密谋刮。

“唉,世道变了啊。”

载汗叹了口气。将望远镜转了方向去望太液池方向。

太液池位于紫禁城东,虽在皇城之外,但因为那里是西苑所在地。所以也是皇家禁地,由于被一道土堤分成南北两部分,那里又称中海、南海,当年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皇帝就被囚禁在南海的那座小岛上,那座小岛叫做瀛台,小岛周围四面环水,只有一道石桥与陆地相连。非常适合囚禁人犯,虽然那里水并不太深,而且光绪皇帝也曾逃出小岛一次,不过直到死去,他仍是被软禁在那里,就连载洋也没见过光绪皇帝最后一面,虽然他是光绪皇帝的嫡亲弟弟。

望着瀛台,载汗浊泪滚滚,模糊了视线,急忙拿出丝帕擦了擦眼睛。

“王爷,多保重。”

个包衣奴才小声嘀咕了一句,然后迅速低下头去,不敢再罗嗦,毕竟这种场面他们最近一段日子以来已是司空见惯了,摄政王只要登高远眺,就一定会哭上一哭,旁人劝不住。后来就由他去了,反正这王爷现在也是落架的凤凰,略表忠心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看在这王府每年还有些进项、还能保证包衣们的体己银子的份上的话,这帮包衣奴才早就一哄而散去做共和中国的公民了。

“狗奴才,要你罗卑!”

像往常一样,载洋叱骂一句。又举起望远镜,继续朝中海、南海望弃。

那里正在大肆兴工建设,因为袁世凯袁大总统看中了那地方,将其作为总统府,现在的西苑已是民国政府的总统府所在地了,曾经以王家园林现在成了共和中国的中枢重地。 其实载评并不关心总统府的建设问题,他只是好奇,不知道袁世凯以后会怎么安排瀛台用途,毕竟那里曾经软禁过一位愧儡天子,而且那位愧儡天子就死在瀛台,那地方很不吉利,真不知道袁世凯为什么看中了那里,难道只是因为西苑距离紫禁城近、可以沾些“王气”的缘故?

载汗想不明白,而且他也不想继续琢磨下去了,今日他已在房顶上站了半个时辰,那滑不溜丢的琉璃瓦让他双腿发软,所以,他适时结束了对总统府的窥伺,吩咐包衣奴才们架起木梯,顺着木梯走下,站回了天井。

将望远镜交给一名包衣奴才,载洋扫了眼天井,问道:“咯拉莽胴还没回来?”

“回王爷,大管事的还没回来。”那包衣奴才战战兢兢的回答道。

忿拉莽阿是醇亲王府的管事官,汉名张文治,也是包衣出身,因为伺候载洋父亲奕骡多年,很得信任。于是由苏拉一步一步升到管事官的职位,那咯拉莽阿的旗姓就是奕镊赏的殊荣。自从清室退位让国之后。这张文治就承担起了醇亲王府平日采买的重任,更见王府上下信任。

不过采买归采买,张文治却也不能说去哪里就去哪里,出了王府就有士兵跟随,走得远了还必须先向“醇王府监督委员会”申请,得到批准才准远行,而且也必须由士兵“保护”可以说,共和政府对于王府的“保护”非常周到,就连传个话进王府都不太容易。

简而言之:现在的醇王府就是鸟笼。载洋就是这鸟笼里的那只小鸟。活着,但毫无自由。

自从共和政府将王府里头的电话拆走之后,载萍与外界的唯一联系几乎就只有报纸了,每日眺望完紫禁城后,他总是要将那几份订阅的报纸仔仔细细的看上几遍。

载汗平日阅报都是在宝翰堂。这里既是醇亲王府的大米房,也是载汗的起居室,以前做摄政王的时候,载汁还会时不时的出去走走,但自从被赶出紫禁城后,他这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这宝翰堂里,不是看书看报,便是写字作画,倒也悠闲。

像往常一样,眺望完了紫禁城后,载津由几名包衣奴才伺候着回了宝翰堂,几张当天的报纸已整整齐齐的摆在了书桌上,几张京城容锦斋的宣纸也平整的铺在桌上,一名包衣奴才已手持狼毫笔立在桌边,只要载洋愿意,随时可以挥洒才情。

不过今日的载汗显然没有心情写字作画,就连阅报的兴趣也提不起来。进了书房,将手一摆,屋里所有仆人都退了下去,就剩下载津一人端坐在书桌后呆了半晌。

等书房里的那座西洋座钟敲响钟铃。载汗这才回过神,于是拉开抽屉。将一封信拿了出来,摆在桌上看了又看。

这封信没有署名,也没有抬头,只有短短的几行蝇头小字,如果放在以前,这信根本就呈不到载汗眼前,但是现在情势不同,因为这封信根本就是莫名其妙的飞到载汗书房里的。

昨日载洋回书房阅报,网一翻开头一张报纸,就看见了盖在报纸下的这封来历不明的信,当时就颇觉惊讶。因为按照常理,王府里头的人是不可能与外头的人取得直接联系的。就算是管家张文治,每次出府回府也都必须接受士兵们的搜身检查,别说是一封信,便是一张纸条也休想带回王府。

用民国政府的话来说,这是为了防止清室废帝被满清顽固派利用,据说是共和军总司令赵北的提议。自从建自战争爆发以来,那些看守王府的士兵一直在利用这个借口禁止王府里的人与外界沟通消息,便是载洋所看的报纸也都是由士兵送进王府的,所以,除非是士兵默许,否则。任何信件都不可能送到载待面前。

不过这封来历不明的信到底还是送到了载沛面前,虽然载洋想不明白这封信到底是怎么送进王府的,但是那信上的内容却叫他惊讶之极。

那其实是一封表忠信,内容除了拍载漆的马屁之外,剩下的就是鼓吹清朝复辟的事情,按照那信上的说法,自从清室退位诏书颁布之后。一些封疆大吏已秘密策刑了一个营救计戈”打算将废帝浮仪从被软禁的醇王府救出去,带领八旗遗老遗少复国。

昨日看完信后,载洋吓得不轻,昨晚一夜未合眼,琢磨着这“复国大业”的可行性,最后却得出一个莫名其妙的结论:这封信可能是民国政府设下的一个圈套,他们想对清室赶尽杀绝,所以故意派人送来一封信。想以此为借口消灭醇王府里的所有人犯,最不济,也要取消那个“退位清室优待条件”。

现在听说袁世凯的北洋正在闹财政危机,南方的革命军政府也在闹财政危机,他们肯定是觉得清室优待条件太优厚了,所以想赖帐,想找个借口光明正大的干掉满清皇室成员,这样他们就不必再给皇室优待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封莫名其妙的信就是一个圈套。

第272章笼中之鸟(下)

10731908远东狂人第272章笼中之鸟下

找汗越往深外想。纹心里就越是热慌,其实优待不优待儿肌杜只不怎么在乎了,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保住这一家老小的性命,废帝浮仪是他载汗的儿子,他载芹就是实际上的太上皇,如果民国政府打算斩草除根的话,他们父子俩是一个也跑不了,全都得给这大清国陪葬。

翻翻史书,哪个新朝鼎定之后不是对前朝皇室成员大开杀戒的?当年大清国入据中原,同样也对明朝的皇室成员实行斩草除根行动,谁能保证现在的民国政府不会有样学样。对清朝皇室赶尽杀绝?

所以啊,从早上起床之后起,载汗就一直在考虑是否将这封信交出去。以此证明自己绝无复辟之野心?

或许这封信并不是民国政府想赶尽杀绝,而是他们投石问路之举?或许他们只是想看看载汗是不是正在策划复辟?如果是这个目的的话。载汗将这封信交出去恐怕就是证明自己清白的唯一办法。

但如果不是这样呢?如果这封信真的是一心复辟大清王朝的忠臣送进王府的呢?交出信只能加重民国政府的猜忌,到时候载洋是住王府还是住陆军监狱就不好说了。

现在的载评虽然是笼中之鸟。可毕竟吃喝不愁,还有奴才向候。若是因为这封信而被转到别的地方软禁甚至是关押,只怕是连这笼中之鸟都做不成了。

所以。直到现在载芹也没拿定主意如何处置这封信,是上缴还是销毁?是留下还是假装没有看见?

载汗很是痛恨自己这种犹犹豫豫的性格,作为曾经的大清国摄政王,这个性格缺陷直接导致了大清国的轰然到塌如果他当初果决一些的话,如果当初他趁着袁世凯没有逃出京城的时候将这个奸臣处死的话。或许,这大清国的破房子还能在狂风暴雨中支撑一段日子,最不济也能找个体面些的方式让国,那样的话他载洋现在过得就不是这囚徒般的日子了。

正当载沛看着这封表忠信左右为难时,书房外一名包衣奴才喊了起来。

“大管事喀拉莽阿给主子请安!”

然后就听见咯拉莽阿的声音。

“奴才给主子请拜 。

载汗急忙将那封信装回抽屉。展开一张报纸,这才说道:“喀拉莽阿。你磨磨蹭蹭了半天,是不是菜市又罢市了?滚进来说话。”

书房的门“吱呀”一声被人从外头推开,一名中年男子走进书房,急驱几步,在书桌前跪下,磕了个头,俯身说道:“回主子的话,菜市虽未罢市。不过今日买菜时确实耽误了些工夫,因为今日奴才看中了一样菜,特意带回来给主子瞧瞧。”

“什么菜那么希奇?你主子什么菜没见过?”

载汗白了咯拉莽阿一眼,不过心里也是好奇,这管家没别的长处,就是一个贴心,急主子之所急,想主子之所想,不然的话,也不会从一个苏拉变成醇王府的大管事的。

“回主子,这菜有个名堂,不过奴才怕借越,不敢大声说。奴才斗胆请主子点头。让奴才移步,到近前小声说给主子听。”

咯拉莽阿抬起头。望向载汗,见他点了点头,便站起身,走了过去。站在载洋身边,耳语一番。

“什么?“复国菜。?”

这一听之下,载洋差点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昨日有人送来一封复国表忠信,今日管家又送来一道复国菜”到底是民国政府打算赶尽杀绝。还是这大清国的国诈时来运转?

载汗姿不住了,站起身一提袍角。

“哮拉莽阿,你带本王去瞧瞧那“复国菜

管家急忙走在前头,载沫没带奴才。就一个人跟着管家去了后花园的厨房。

进了厨房,管家将几个正在忙碌的厨子远远支开,只留下一个中年

子。

那中年汉子一卓短打,头戴斗笠,脚上穿着草鞋,沾满泥土,一看就知是个菜农。

“主子,这就是奴才说的那道“复国菜

咯拉莽阿指了指那菜农,只是这说的话却叫载汗莫名其妙。

“他?他是谁?”

载汗更糊涂了,仔细打量那菜农,只是觉得有些眼熟,似乎以前见过面的。

王府派管家出去买菜,有时候就是菜贩将菜送到王府厨房,不过与喀拉莽阿一样,菜贩出入醇王府也必须接受士兵的搜身检查,而且通常都有士兵在旁跟随监视。

不过现在奇怪的是,这菜贩身边并无士兵监视,载洋颇觉诧异。

那菜农不似载评那般大惊小怪。见载汗发问,急忙拍了拍袖子,跪下磕了个头小声说道:“奴才端锦,给摄政王请安。”

“端锦?端方的弟弟?你,,你怎么落魄到这副模样了?”

载汗这才想起此人是谁,当年端方去两江上任,行前曾带着端锦到醇王府辞行,载洋与端锦有过一面之缘。只是这端锦什么时候做起了菜贩?

“想不到王爷竟还记得奴才”奴才不是菜贩,奴才之所以做这副打扮,只是为了混进王府。大清列祖列宗保估,总算让奴才见着王爷

端锦连连叩首,入可起来。

“起来说话。”

载汗叹息一声,向管家望去,管家心领袖会,走出厨房,站在门口

风。

端锦谢恩之后站起身,垂手说道:“王爷,奴才在王府里呆不了多久。这话就拣简单的说。现在袁世凯跟南方的革命党不对付,南方的革命党又在招惹英国、日本,这天下乱相纷呈,正是咱们大清国复国的好时候,日本政府也支持咱们旗人,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奴才已邀集各路忠义之士,就等救出皇上。便可到东;省复国。现在有日本人居中策应,恭王、肃王已在东三省招募义军,只要皇上去了奉天,咱们这大清国的复国大业就算是成功了一半了。奴才此次前来,就是来给王爷递个口信,叫王爷做好准备,时机一到,咱们就派人来接应摄政王和皇上。”

载汗脸色苍白的听着端锦的叙述,等他讲究,稍微定了定神,说道:“此事太险,容本王考虑几天。你或许不知道,醇王府看守严密,别说是人了,连只猫都逃不出去。”

端锦说道:“王爷不必担心。其实咱们大清国忠臣义士早就为救出皇上在谋划了。四川总督赵次珊在数月前就派人潜往天津,携带巨款联络各路好汉,为救出皇上未雨绸缪。如今这酷王府的守卫之中已有一些咱们的人,有他们策应,逃出王府当是不难,只要出了王府,咱们就护着皇上去东交民巷,躲进日本公使馆,如此,民国政府便无可奈何了,袁世凯不是革命党,更不是共和军的那个赵北,他不敢跟洋人来硬的。”

“赵次珊?他不是已经死了么?报纸上说他是因为川汉路款亏空案的事情自缢身亡的。

载萍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那封来历不明的信。

“此事走出于赵次珊生前的谋划。赵次珊虽已为大清国尽忠,可他派到天津的那人却一直在奔走,今日奴才之所以能与管家见面并混进王府。全靠那人帮忙。赵次珊之所以要在狱中自尽,正是为了保全咱们大清国的复国大业,自尽之前,赵次珊用血书将此事前后经过告之于奴才,不然的话,奴才又怎么知道他派人到天津筹备复国之事了呢?”

端锦的话让载萍迟疑起来,是走是留,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不过他已没有时间考虑了,管家咯拉莽阿匆匆走进厨房,向端锦使了个眼色,端锦急忙拿起一根扁担,背上两只竹筐,向厨房门外走去。走过载抟身边时小声嘀咕了一句:“王爷,再过几日奴才还会来一趟,还望王爷尽快决断,若是安排奴才见皇上一面,奴才做事就更有把握了。”

话音网落,就听门外传来一个士兵的咋呼。

“嘿!那卖菜的,该走了!老子都上完茅房了,你怎么还在厨房里磨蹭?想捡个王府的金疙瘩还是想偷看王府里头的丫鬟洗澡呢?”

“走了,走了!军爷甭急,小人这就走。”

端锦向载讲使了个眼色,便匆匆走出厨房,跟随一名士兵离开王府后花县,一路低着头,到是与一个乡下老农没什么区别。

很快走出醇王府,端锦没敢停留。用扁担挑着那两只空筐,向王府边一条僻静小巷走了过去,在巷口一个辊钝摊前寻了个座,向老板买了碗辊纯,心不在焉的喝了起来。

这时一个秀才打扮的路人也走了过去,在端锦身边坐下,也买了碗辊掩,不过没急着喝,扭头先看了端锦一眼。

端锦向那秀才打扮的人微微一笑,那人也是一笑,问道:“这菜市行情还不错吧?”

端锦点了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