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谋曹篡魏 >

第177章

谋曹篡魏-第177章

小说: 谋曹篡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睿在众大臣的提议之下,诏周扬的军队停止前进,让贾逵东进与曹休合兵一处。

“东吴在东关并无设防,一定是将军队集中在了皖城。”司马懿分析道。

“那么曹休将军此举等同于孤军深入,必败无疑了。”周扬问道,“现在应该怎么办?”

“部署诸将,水陆并进。”司马懿果断道。于是继续行了二百多里,在半途中抓到一个东吴兵。

经盘问之后,才知道曹休的军队果然已经战败。

原来,孙权早就亲自到了皖城,拜陆逊为大都督,朱桓、全琮为左、右都督,各带三万人马,三面埋伏。

曹休的兵马进至石亭一带时,就立即被吴军包围,遭遇突然袭击,一时不知所措。

交战不利后便慌忙退兵,吴军在其后追亡逐北,斩杀魏军万余,缴获军械车马无数。

曹休退至夹石,发现夹石西北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此时,东南有追兵,西北无退路,魏军士卒叛逃,丢弃甲兵与辎重甚多,几乎将要全军覆没。

这是曹操去世之后,曹魏自赤壁之后,有史以来面临过最惨痛的一次败战。

不仅影响到了东线军心,甚至令整个朝野上下议论纷纷,魏明帝曹睿更是心痛不已。

如今洛阳方面既已闻知曹休兵败,而且孙权正在遣兵截断夹石,魏军后方的部下将士又大多不敢下决心前往救援,也有人表示不应该再深入犯险,最好等待后面的援军到来。

“曹休将军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能还,危在旦夕。”周扬沉痛听完情报团的消息之后,沉痛地道,“东吴知道后面没有接应的军队,才敢大胆地追上来,现在我们是否应该赶往夹石?”

“不但要去夹石,而且还要疾速前进,出其不意地赶去。”司马懿道,“然后突然打过去,来个先人以夺其心,东吴看见我军必然退兵,如果坐待援军到来时,东吴已经将把险路全部断绝,到那时兵马再多亦形同虚设了。”

“那就这么决定,我们立刻通知贾逵那边行动吧”周扬果然地道。。。。



第三部:谋朝篡位第七十一章:历史命运

第七十一章:历史命运

太和二年,贾逵在收到了周扬最高军事指令之后,立刻指挥军队备道兼程。

魏军到了夹石附近,他命士兵在山口要道上竖起了很多旗子,并留少数士兵不停地打鼓,作为疑兵,然后亲率大队人马迎战吴军。

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至,于是迅速撤离战场。

贾逵占领夹石以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使曹休得以重新整顿队伍,安然退回了扬州。

周扬方面得知曹休得到救援的消息之后,终于放下了心中一块大石。

司马懿亦忍不住赞道:“贾大人本为实施战略方针,暂任豫州刺史,并非为曹休拾捡弃仗的,若非贾大人的军队及时赶到救援的话,后果必将不堪设想。”

周扬问道:“那么豫州方面就可以完全交给贾大人,咱们可以回洛阳了吧”

司马懿窃笑着说道:“那是当然,哥哥一定是想念尤、缃、柔、薇那四个年轻美女了吧”

周扬苦笑道:“我是担心离开洛阳太久,回去之后怕有什么变动啊”

司马懿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沉默了片刻后,才道:“有些话,其实我很早就想对哥哥说了,可是又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周扬少有见到司马懿如此犹豫不决的样子,知道应该不是什么小事,连忙全神贯注地道:“说吧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也没什么是难以启齿的了,任何麻烦我们也都面对过了,最坏的情况也都预料到了,还能有什么呢?”

司马懿这才放松地道:“哥哥知道为什么皇上会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哥哥与贾大人合作,一同施行对付东吴的这套方针吗?”

周扬道:“贾大人自幼承自家族兵法,对于魏、吴双方都下过一番苦功研究过,因此这套方案皇上并没有反对的理由,众大臣更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言辞才对啊”

司马懿道:“事实上施行豫州抗吴的这套方案,不一定非要哥哥这样一国丞相来执行,朝中曹真将军智勇双全,作战经验丰富,麾下更是贤都骁将无数,完全都是担挡此任的合适人选。可是却偏偏选中了哥哥你,因为正是哥哥最支持贾大人,而贾大人又是当年哥哥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表面看起来像是理所当然的样子,其中却一定是另有隐情。”

周扬顿时陷入了沉思,司马懿说得不无可能,事实上自己也明白其中道理。

自从追随曹操以来,无论是否与他出生入死过,惟有被招入为婿,真正成为曹族中的人方能得到进一步的信任,也因此而不断被提升起来。

这里面当然少不了身边那些同伴们的帮忙,加上他拥有这时代无人能及的识人优势。

朝中许多名士贤者多是他与荀彧一手提拔起来,所以一直到曹丕这一代,仍不得不与他拉笼关系。

然而他与曹家的亲密程度,也在每隔一代中逐渐消失。

取而代之的就是互利互惠的关系,以及越来越令人胆颤的帝王制衡权臣之间的驭人之术。

这些情况与战场上完全不同,在战场上可以明刀明枪地斩杀敌人,既便是运用计谋、策略等各种兵法,但是双方的立场却十分明确。

不像在朝廷中一切看似风平浪静,可是什么时候像甄妃那样死于突然,却都无法预料。

而周扬不能再像年轻时一样,什么事情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勇往直前地为曹家以身犯险了。

因为他需要考虑的不仅仅再是自己的一个人的安危,还是他的妻儿与亲密如家人般的朋友和属下。

甚至是司马懿与张春华,这两个原本不在他保护范围之内,甚至还打算将他刺杀的对象,却在这不知不觉消失的岁月中,逐渐建立起了难以言喻的情感。

“只从贾大人全力救援大司马曹休,结果却得到了曹休责怪他救援来迟。”司马懿继续说道,“曹休真的是个不明状况的人吗?堂堂魏国大司马,竟连贾大人是否来迟都搞不清楚,这真的是曹休的想法吗?”

“你的意思是说,皇上打算从贾大人这边开刀?”周扬骇然道。

“也许是的,也许……”司马懿顿了顿道,“皇上早已动手。”

“何以见得?”周扬连忙问道。

“自从我们解决了西羌联军,回到洛阳之后,就再也没有接到皇后的召见。”司马懿道,“如今郭皇后已贵为太后,理应更无忌惮才对,为何一点消息也没有?”

“难道皇上会在这种时候封锁后宫?”周扬道。

“皇上倒不会这么明目张胆的对付郭太后,但是后宫那边居然毫无动静,这未免太可疑了。”司马懿道,“加上贾大人此次支援曹休的结果,我才敢大胆做出这样的判断——皇上一定开始要对付哥哥你了。”

一直以来,周扬都在为了帮曹家一统天下而努力,并将此作为人生目标和梦想去实现。

甚至考虑到了将来,防止司马家谋朝篡位做出了各种安排。

结果自己却成了曹魏的权臣,成了曹丕、曹睿既倚仗又忌惮的人物。

根据历书中的记载,曹丕和曹睿对于最信任的托孤大臣之中就有司马懿,可见他的确做到了低调而完美的隐忍。

但是周扬却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子孙铺垫谋篡之路,更没有想过像曹操这样依样画葫芦地掌控整个朝权。

正因为如此,到了曹睿这一代时,似乎便提前开始进行内政之战了。

看来自己无论做个像司马懿那样的野心家,或是当个忠心不二的辅佐大臣,都已经到了进退两难的局面。

周扬忽然觉得失去了方向感,再不知道自己做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帮助曹家一统天下又是为了什么。

如果说只为了弥补心中的缺憾,而葬送了自己以及家庭的话,代价似乎也过于巨大了。

“难道走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么?”周扬开始愣愣地自言自语起来,“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等同于没做……”

“哥哥你在说什么?”司马懿显然没有听清楚,不禁关切地问道,“你没事吧”

周扬仰首望着这片透明洁净的天空,这片原本并不属于自己的天空。

然而却随着他的出现,一路不断出现着变化,影响着历史进程,却始终没有影响一个从古以来不变的至理。

以前他把事情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凭着曹操和将来魏国的国力,以及自己能够预防历史惨剧发生,既可以一步步吞并吴、蜀两国,成就曹魏一统天下的完美梦想。

可是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才发现太多自己无法改变的命运。

从宛城之战时,无法挽救到典韦和目睹着乔装成曹操的曹安民被斩杀,那种失落而无助的感觉。

一直到火烧赤壁,徒自葬送了数十万曹军。

周扬将这一切的过错归纠到历史的头上,而事实上最后回想起来,却好像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如果没有他的出现,这一切仍旧会顺其自然的发生。

可是他却让不断地刻意安排着,原本就会发生的问题,以为将自己置身事外,其实却是彻彻底底的局中人。

“不如,我们回去吧”司马懿提议道,“洛阳那里有我们布署的一切,无论皇上打算怎么做,至少哥哥本身绝会是安全的。”

周扬没有答话,脑子里倏地一阵空白。

司马懿不敢打扰,等了良久,才壮起胆子试着安慰道:“哥哥千万不要过于悲观,其实我一直认为,哥哥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也做出了许多了不起的事情,只是当年哥哥潜入长安将汉献帝救了出来,为武帝曹公赢取了不可取代的政治筹码,这世上便无人能及了。”

周扬目光移向司马懿,淡淡说道:“但这并不能改变些什么。”

司马懿忽然问道:“如果哥哥不打算坐以待毖的话,或许可以试着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郭太后当初的计划一样。”

周扬浑身一震,道:“挟天子?”

司马懿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年曹公挟天子是为了号令天下,如今哥哥只是为求自保而已,况且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也并不需要那么霸道,只要让皇上知难而退就行了。”

周扬忍不住问道:“如何让皇上知难而退?”

司马懿道:“保住太后,保住贾大人,保住所有与哥哥有关的人。”

周扬颓然道:“如何保得住?”

司马懿目光一冷,道:“反击,任何皇上安排要取代哥哥身边者,都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周扬思考着他话中含意,良久后才道:“包括曹族的人?包括大司马曹休和曹真吗?”

司马懿道:“徐州臧霸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如果哥哥不希望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成第二个臧霸的话,就只能这么做了。”

周扬忽然发现,眼前的司马懿不再是充当一名身边顾问那么简单了。

这个狼顾之子正在逐渐地掌握着命运,一个手中毫无权势,没有任何兵权与政治关系的无名人物,却能够操纵着历史的进展。

而自己早在不知不觉之中,变成了他的棋子。

抑或是说,彼此都是对方的棋子罢。。。



第三部:谋朝篡位第七十二章:时势已变

第七十二章:时势已变

当周扬率军重返洛阳的时候,大街上的百姓拥挤得水泄不通,但是中央却让出了一条足以军队过往的通道。

大家的欢呼声,还有离城门不远处那座高大雄伟的周丞相石雕,足于证明了,这位为洛阳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早已一代代地深深烙印在所有人的心中。

可是周扬对此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因为自己此趟回到洛阳,怀着却是另一番矛盾的心情。

前来迎接他的朝中大臣们,以钟繇、华歆等三公为首,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对周扬露出彼此礼貌的态度。

当然还有曹真和夏侯霸等人,这些军方的将领们则再一次对周扬刮目相看。

虽然周扬与他们在曹族中属于同辈,可是基于他是追随曹操从洛阳逃回陈留起兵,一同经历过许多患难的三世大臣,因此这些后起之秀的晚辈都对他尊敬有加。

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周扬贵为魏国丞相,更是手拥雍、凉两州重兵的权臣。

直至此刻,唯一能令他感到欣慰的事情,就是当初并没有把那三分之一的虎豹骑兵权交还给曹睿。

这虽然是曹睿对他忌惮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曹睿至今仍不敢过于大刀阔斧地削他兵权的关键。

“恭喜周丞相再一次为国家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位在魏国地位公次于曹休的大将军曹真策马迎上,拱拳真诚的拜道,“如果不是周丞相对贾大人提案果断支持的话,此时恐怕免不了更多战争伤亡,天下亦会是另外一番局面了。”

“末将今后亦要多向周丞相学习才是。”夏侯霸亦露出谦逊的态度道。

然而周扬却无心与他们再屈与委蛇,只是随便搪塞,作为象征性的回礼之后,便推托于长途劳累,希望早点回去休息了。

回到丞相府后,他才稍微找到了一些回到自己家里的感觉,却不是因为这座华丽而宽敞的府邸,而是府里的这些人。

曹琳作为巡逻洛阳周边情况的侦察队长,少有呆在家里。

但是她一听闻周扬回来,立刻与苏辰从各自的职守中赶了过来见面。

还有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周康,听说随着卫觊处理池盐官卖,以及主管重返家园的流民殖谷垦田,早与河东当地的一名女子喜儿有了默契,只等着父亲回来之后同意这桩婚事了。

周扬忽然感到自己真的是老了,仅管表面上仍是一丝不变,甚至头发与胡子都从没有任何变化。

可是心态却随着岁月的流失,逐渐对许多事情看得越来越淡泊。

如今连儿子都快成亲,只怕不久后也都要当爷爷了。

这也是他回到洛阳至今,得到最令人感到高兴的的消息。

“还有另一个情况,也不知道该是喜是忧。”苏辰脸色怪异地道,“前段时日就收到了左慈先生的来信,说是得出了周郎你的研究结果,很快就要到洛阳等你回来,可是至今却还没有见到他的身影。”

“左慈先生一直是魏国的通辑犯,是否遭到了什么意外?”周扬奇道。

“的确是在半途遭到阻截,但却不是被魏军阻拦,而是被他的弟子东方朔。”苏辰顿了一会儿道,“这小子似乎打算把师父的研究成果据为已用,继续找你邀功哩”

“这是他们丹鼎派自己的事情。”周扬淡淡一笑,又道,“只要最后的结果送到洛阳来就行了,其他的我们也没有闲情去管那么多了。”

“听周郎的语气,似乎心里藏着什么事情。”曹琳关切地问道。

“琳儿一向在城外负责侦察一职,对于城里的情况仍不太了解吧”相对于各种情报比较了解的苏辰帮忙解释道,“如今洛阳城里看似一切如常,其实却处处都是陷井,你以后行事也要小心一点才好。”

“究竟发生什么事了?”曹琳不解道。

“朝廷之中勾心斗解的事情,琳儿妹妹还是少知为妙。”苏辰简单地道,“总而言之,以后行事最好小心一些就行,尽量少与政治上的人物接触。”

“我明白了。”曹琳道。

“叶玄那边有没有什么消息?”周扬问道。

“后宫一切消息完全封锁。”苏辰叹了口气道,“幸而宫里有我们的眼线,所以至少对皇上的举动还算了解一些,最奇怪的就是在你回来之前,皇上就收到了大司马曹休对贾逵大人的上表弹劾。”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周扬冷笑道。

“夹石一战没有全军覆灭,曹休得以生还,几乎全赖贾逵大人及时救援。”苏辰讶道,“按理说曹休应该对他感激不尽才对。”

“也许曹休心里的确对他十分感激,但是身为人臣,听命于君,很多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